《垦殖民与冒险家》~第三章 西马来亚的甘蜜和胡椒种植人

《资料与研究》第27期 1997年5月31日

《垦殖民与冒险家》
占姆斯。杰克森著
Planters and Speculators by James Jackson
赖顺吉译

第三章 西马来亚的甘蜜和胡椒种植人

    前面的章节讨论的农业垦殖在较后的时期,以较不显著的形式在西马来亚的其他地方出现。十九世纪的最后四十年,华人甘蜜和胡椒种植人在英殖民地马六甲和森美兰及雪兰莪马来土邦开辟种植园。尽管各个地区以及这些州和柔佛之间在行政上的不同,类似港主制度的组织架构在甘蜜和胡椒种植出现形的地区成组织的基础。无论如何,在这些西海岸州属,多项其他的事业经营也对华人移民开放。这些地区中,已有相当人数的马来人,但分布不匀。而甘蜜和胡椒种植在扩展殖民前线方面是比较不重要的。

引入马六甲和扩展情况

    胡椒和甘蜜十九世纪初已在马六甲种植,但却不是华族种植人合力种植来供出口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时期,华人种植者相当广泛地种植胡椒,但其重要性却迅速下降,并几乎在二十年后完全消失(参阅第六章)。马来小园主或许是在十八世纪的下半叶开始种植甘蜜,唯只生产来供当地消费的“嚼吃”甘蜜。与胡椒一起种植的甘蜜商用生产,由华人于十九世纪中在马六甲开始种植。

    这一种形式的农业在马六甲的重要性,到了十八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才达到实际重要的水平。最初引发种植甘蜜兴趣的,是当时本地染色业和新加坡商人为出口至欧洲的需求虽大增,价格不断升涨的缘故(注1)。这个时期以前,马六甲华人的兴趣主要是集中在木薯种植。可是,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木薯价格非常低,木薯业不断衰退,政府则对华人木薯种植人采取较为不利的看法(参阅下一章)。

    显然,政府在这个时期并不视甘蜜和胡椒种植为不良的替代农耕形式。事实上,在1882年,参政议员贺维(Hervey)提出关于甘蜜和胡椒的优点。他说:“这类种植的时间长达30年,是现耕种制度下木薯种植期的三倍,甘蜜和胡椒的种植也不需要木薯种植所用的面积。”(注2)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开始,这种农耕形式受到鼓励,当局发出租赁期为20至30年的甘蜜及胡椒种植地,这是适合华人种植制度的理想期限。

    甘蜜和胡椒种植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迅速扩展。在1871年至1879年之间,马六甲的甘蜜出口几乎是增至3倍,而胡椒的出口则增加超过3倍。跟柔佛的情况一样,这些出口的首个目的地是新加坡。1877年,马六甲有21间家甘蜜厂,种植区限于两个地区——马六甲镇东面阿逸摩力(Ayer Morek)县和邻近的色甘姆(Serkam),以及该州最西面的双溪巴汝(Sungai Baru)地区——这两个地区一直是州内此行业的核心。到了1880年,马六甲有148家甘蜜厂,四分之三是在双溪巴汝县下游地区;两年后,这个数目增至171,超过八成是在这个县内。(注3)(图9A)



    甘蜜和胡椒种植的重要性似乎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暂时衰退,因为甘蜜总出口量在1882年至1886年之间跌了将近25%。如果在这个时期有出现经济不景,那绝不是甘蜜价格下跌的结果(参阅第二章)。这可能是木薯价格在1885年中至1888年逐渐上升所造成,或是由于当时马来土邦各州矿场出现大量华工需求而导致工人难求的结果。(注4)或许,这也可能反映当时正值旧园地搁荒,而新园地正值开发的过渡期,造成短暂的产量下跌。双溪巴汝和阿逸摩力的园地肯定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注5)和1882年至1887年搁荒,这由早期集中中心向外扩展的特征反映出来(图9)。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划定了新土地供甘蜜和胡椒种植,到了1888年,将近3,800英亩土供种植这两类作物。出口迅速增加,在1889年达到11,509担甘蜜和1,855但胡椒。(注6)无论如何,甘蜜和胡椒种植在马六甲的重要性还是很有限。1889年12月的Malacca Weekly Chronicle中,有一位撰稿人指出:“显然的,在马六甲有着生产甘蜜的全部良好条件,种植入没有更积极从事种植甘蜜的原因是极难理解的。”(注7)这位撰稿人所不知道的是:马六甲种植入早就充分利用了这些良好条件,而在1888年至1890年之间,马六甲种耕甘蜜和胡椒的面积几乎倍增(图10)。



    十九世纪的九十年代是这种形式的农耕作业在马六甲扩展及兴盛的时期,到1895年左右,甘蜜和胡椒种植人占用州内7,325英亩的土地,共有264家甘蜜厂进行生产作业。虽然双溪巴汝保持为主要的种植中心,亚逸摩力县似乎已再度成为第二种植中心,而较小规模的种植活动已伸延入亚逸摩力邻界的亚逸巴纳斯(Air Panas)和武吉卡帝尔(Bukit Katil),市镇西面海岸的武吉兰巴依(Bukit Rambai)和该州东北角的查包(Chabau)县(图11A)。

    这项扩展并不仅是前线的推进,而是代表着在已用做其他用途的一部份土地上,伸展人还有处女林的新地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甘蜜和胡椒种植在马六甲的扩展,受到现广阔马来乡村和稻田,大片木薯特许地段和政府森林保留地的限制(图11B)。在柔佛,甘蜜和胡椒是最主要的拓荒作物;在马六甲则只是多种作物中的其中一种。无论如何,在既有的局限中,还是有一些扩充。到了1897年,马六甲种植甘蜜和胡椒的总面积达到十九世纪的最高水平,共计11,511英亩(图10)

森美兰与雪兰莪,1850~1890年

    在英人干政之前,华人已在较后成为森美兰沿岸滨海区的地段种植甘蜜和胡椒,因为贝治(J.w.w. Birch)在1874年指出在双溪拉惹(Sungai Raja)“附近约有200个华人种植甘蜜,他们付地租予拉惹。”(注8)八年后,保罗(Paul)指出在“双溪拉惹有大胡椒园,树龄达30馀年,还生产果实,所使用的肥料是甘蜜叶的腐化物。这些园地清一色由华人经营……。”(注9)

    这意味着耕种作业早在十九世纪的五十年代已经开始,事实上,情况似乎没有理由不是这么样子。这个时期,正值新加坡扩展人内地的潮流在汇集力量,在这样的条件的鼓舞下,其中一些种植人自然有意移向这片沿海地区,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大批华人在附近的芦骨(Lukut)开采锡矿,运载货品出口到新加坡的航道设备应该是已经存在。此外,有眼光和进取心,在鼓励开矿方面已作出巨大努力的拉惹朱马亚德,应该不会阻碍华族垦殖民在他的领土内落足定居。

    无论如何,这些州华人种植甘蜜和胡椒的大规模扩充是在英人干政后才出现。1876年9月,雪兰莪苏丹在英参政司的忠告下,发给杜英秀(Toh Eng Siew)为期20年的土地使用权,以种植甘蜜和胡椒,地段在双溪拉惹县内的申江(Sengkang),面积不超过20,000英亩(图12)。该段土地不收地税,所生产的甘蜜和胡椒出口时也不征税。(注10)下来的十年里,森美兰州华族甘蜜和胡椒种植人几乎全数集中在这片邻界马六甲的沿海地段,宁宜河(Linggi)为该地提供出入交通通路。因此,1881年双溪芙蓉出口的2,728担甘蜜和401担胡椒中,除了其中的19担以外,其馀都产自双溪拉惹。迟至1886年,当甘蜜及胡椒种植开始引入其他地区后,双溪拉惹依然是主要的生产中心。这时,杜英秀的租地有7,000英亩种植这两类作物,另外芦骨县附近有约2,000英亩耕种地,主要是种植甘蜜和胡椒。(注11)



    1884年,双溪芙蓉、雪兰莪和吡叻同时推出鼓励这类型耕作的特别立法,育接促成了甘蜜和胡椒种植的规模显著扩大。(注12)这项有效期维持达7年的立法,列明种植甘蜜和胡椒的土地不收租,土地三年后进行测量,只征收例常的测量费,然后就发出地税每年每英亩10分的租赁地契。至于出口税,则是在出口港鸠收,计胡椒每担30分,甘蜜每担15分。

    过后的发展证明,由于这些条件很适合华族垦殖民的轮垦徙耕法,因此吸引了他们。在雪兰莪,即刻就有反应,瓜拉冷岳县雪邦的华人随即响应,动用了超过10,000英亩的土地,在吉隆坡和乌鲁冷岳县则垦殖了较小的种植园。(注13)

    在双溪芙蓉,特别立法的推出马上推动‘很多人挺身而出’。单单在1885年,巴西班让(Pasir Panjang)和芦骨的华人分别提呈了1,800英亩和6,000英亩的土地申请书,到了1887年甘蜜和胡椒种植开始超越木薯种植,成为双溪芙蓉的最主要经济作物。到这个年头为止,森州内总共有1,466英亩土地在特别条例下栽种甘蜜和胡椒,而既存的种植园也取得相当程度的扩充。1887年,双溪芙蓉的滨海区有将近l,500名华人,1,000人受雇于申江特许租地,另外300人则在巴西班让区。

    这期间,吸引更多华人甘蜜和胡椒垦殖民到双溪英蓉其中一个困难是鸦片的炼制和售卖出现垄断现象。向劳工售卖鸦片在19世纪的马来亚是华族各籍垦殖民领袖丰厚收入来源。它尤其是新加坡和柔佛港主的一项重要权利,因为那是他们采用的物资工资制的一项基础。它也很可能是确保劳工不会逃跑的重要手段,因为它叫他们上瘾和负债。可是,在英人统治下的马来诸邦,在特定地区进口、提炼和售卖鸦片的垄断权是“承包”给付钱给政府买权力的个别华人。英参政司保罗相信,只要这一种垄断制度在双溪芙蓉继续存在,“……就没有人会在本州内居住下来,因为从承包区买进炼好的鸦片,跟直接进口和提炼,价格相差太远,对于个别种植园,差别是很显著的,甚至因此吞掉所有的盈利。”(注14)

    他坚持说;“唯有撤消鸦片垄断承包区制才能使本州开放。”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好几段的大片土地是以特别免受鸦片垄断控制的形式批准租予华人。其中,1887年特许租赁5,000英土地予芦骨的一位华人;1888年7月,雪兰莪雪邦特许租地邻界的丹那美拉的6,145英亩土地,以36年期限租予骆成根(Loh Cheng Keng)和骆志成(Loh Tee Seng)。1889年1月,本地区的另外9,371英亩土地以36年期限租予同两位人士,此后,这整片超过15,000英亩的土段,就称为丹那美拉特许地段(图12)。三段土地的租赁都获准关于鸦片买卖的特别条文。(注15)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另有好多块的地段租给双溪芙蓉的华族甘蜜及胡椒种植入。与此同时,这些作物在旧森美兰州内也引发了兴趣。于是,陈金源(Tan Kim Guan)和陈裕柏(Tan Yu Pek)在1888年申请在利民济的约2,000英亩地段种植甘蜜和胡椒,而在1890年以前,林茂(Rembau)和淡边(Tampin)的华族木薯种植人已经相当广泛的种植甘蜜和胡椒这两种作物了。此外,林茂县内鲁伯支那(Lubuk China)一带华人也有小规模种植甘蜜,他们‘种植足够雇用1至2位工人的小甘蜜园’。(注16)虽然林茂,淡边,利民济和柔河在1888年出口超过1,000担甘蜜,其规模却由于来自木薯的竞争而无法进一步扩充。此外,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这里华人并没有象双溪芙蓉的同道那样获得官方鼓励种植甘蜜和胡椒。(注17)

    显然,十九世纪马来亚各种形式的农业是受到来自海峡殖民地的城市融资所控制,下面将提供进一步的证据。事实上,马六甲市镇是华人木薯业的焦点,而新加坡是甘蜜和胡椒的总汇。虽然《特别甘蜜和胡椒条例》于1884年在霹雳颁布,该州甘蜜和胡椒种植从来就未成为具影响力的作物。一般而言,霹雳属处于槟城华人的影响圈内,再加上这个州远离新加坡,这两个因素也许能解释新条例失败的原因。其实,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西海岸马来州属的华人甘蜜和胡椒种植主要集中在横跨森美兰和雪兰莪交界的25,000至30,000英亩的地段,是由骆成根与合作人拥有(图12)。

    在整个九十年代,这情况一直保持为森美兰和雪兰莪南部滨海区出口导向农业的主要形式。直到1890年,在双溪芙蓉有22,000英亩土地租出供种植甘蜜和胡椒,估计约有10,000亩有种植这两类作物。尤其是在芦骨和双溪拉惹,大部份分出来供这种用途的土地已经种了作物,另外还继续开发着更多的土地。在丹那美拉租地的发展非常迅速,到了1890年已雇用“超过1,000名苦力”。租地内有“一个建有好多商店的新兴市镇”,一条长八哩,衔接雪邦和丹那美拉的道路在建筑中,以运输雪兰莪租地的产品到丹那美拉船运出口。(注18)

    1891年,这片租地出口约6,000担甘蜜,并从这个日期开始保持为双溪芙蓉的首要产地,取代这之前位于双溪拉惹申江租地的地位。(注19)

    可是,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这种农作在森美兰和雪兰莪的发展并不仅限于丹那美拉地区。除了沿海开拓的几个小种植园外,同个地区内也开发了好几片的较大地段,包括在1890年租给谢克来(See Koh Lye)的500英亩芦骨土地;波德申附近铁道旁属于J. Waddell Boyd和V. R. Wickwar的胡椒园,在1893年卖给陈光标(Chan Kong Piau)。陈氏在1895年获准租用邻界的150英亩地,使总面积超过1,000英亩。此外,Maxwell在1890年指出:在雪兰莪,“雪邦华人甘蜜和胡椒园正进行着大规模的耕种作业。”

   在1890年,上述的后一段租地雇用1,000名华工,生产11,740担甘蜜,超越邻界州丹那美拉或申江租地的规模,除锡米以外,在雪州内出口值超任何其他产品。(注20)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木薯价格跌到“不值得售卖”的水平(参阅第四章)滨海区税收官兼推事多格拉斯(Douglas)估计,按照1894年甘蜜的高价格,150英亩的独立甘蜜园(包括50英亩的柴火森林)在第一年的作业中会亏损$1,915,然后在第二和第三年分别带来$1,240和$2,834的净盈利。因此,在这个时期,不负债的园主可以预期在开发甘蜜园后三年,取得每英亩超过$28的净盈利。(注21)结果,在森美兰的木薯种植人日益倾向同时种植甘蜜和木薯,或在部份轮休的木薯地种植甘蜜。州内用来种植甘蜜和胡椒的总面积剧增,当新树在该年代的较后几年收成时,出口虽保持上升趋势(图13)。




    1901年,森美兰滨海区约30,000英亩土地种植甘蜜和胡椒,相等于拨出作为农业用途土地的一半面积。正如上一个十年一样,最重要的集中地是丹那美拉地区(图12和表2)。同时
期,雪兰莪雪邦租地占13,500英亩,同时,很可能在陆佑的乌鲁雪兰莪的大片农业租地上,一些已经租植了甘蜜和胡椒。(注22)从十九世纪踏人二十世纪时,华族甘蜜和胡椒垦殖民在森、雪二州占有四万至五万英亩土地。

    图2.1901年森美兰滨海区的甘蜜及胡椒园


    社会经济架构

    在马六甲、森美兰和雪兰莪,甘蜜、胡椒等作物是采用轮垦法,跟新加坡及柔佛华人采用的非常相似。但是,在这些西海岸州属,看来似乎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种植园。其中一种是几片面积超过20,000英亩的大租地,包括雪兰莪的雪邦租地,以及森美兰的丹那美拉与申江租地。在马六甲,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两三个由华人精心种植的大种植园,其中有一片800英亩是种植甘蜜。”(注23)这些大种植园的规模,让人联想到柔佛的港脚。形成强烈对照的,是森美兰滨海区和马六甲西部的小种植园,在个别华人名下注册,大多数面积平均在20至70英亩之间(图11B);相等于新加坡和柔佛的个别口鼎或种植垦地。



    以整体来看,有充分的证据显示这些州华人种植甘蜜和胡椒,组织系统跟新加坡和柔佛的港主制度很相似。(注24)森美兰和雪兰莪的大租地使用意义大同小异的词汇。例如,在1894年,有人指出“港主”是华人对雪邦和丹那美拉租地业主骆成根头家的称呼。(注25)同样的,华族垦殖民也用“港脚”来指港主作业经营的总部或河堡,也是收集作物供出口的地点。(注26)“口鼎”(bangsal)这个词用来称呼这些租地,通常是指特别保留给工人住宿和甘蜜熬煮炉的工棚,园地(ladang)则是指一片开发了的地段。

    跟柔佛州的情形一样,在这些州属内,一位工头领着一组劳工,在政府批准给称为港主的业主的大片租地上的一片片甘蜜和胡椒园地耕种和提炼产品。(注27)

    西海岸各州的工头及港主间的关系,或种植园的融资情况,所留下的迹象很少。无论如何,在1910年,华民卫护司提及布特(Bute)园丘的作业方式,这园丘以前是雪邦租地的一部份,土地分割成五十英亩一块,分给十人一组的公司,以种植甘蜜、胡椒和橡胶。准备好出货时,甘蜜和胡椒是运到园丘办公室,秤重后运到新加坡,按市价出售。从售价中,将扣除各种开销,包括20%的纳贡,预支款项,税务,运费和经纪人佣金,剩余者才分给劳工们。(注28)这是这些园丘甘蜜和胡椒种植史上较迟的事,橡胶种植的扩充,以及欧人园丘的增加已开始造成影响。无论如何,所实行的这个制度,继承了新加坡和柔佛垦殖民在更早时期用过的制度的好些基本特色。简单地说,很可能在大租地内个别园地的工头是从大地主或港主处取得融资和其他便利,由于从大地主处取得赊账便利和日常用品,而有义务把产品售卖给他们。

    森美兰滨海区和马六甲西部较小规模种植园的相关地位则比较有问题。表面上,那是以个别华人名义注册的小园地;事实上,直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马六甲华人种植甘蜜和胡椒主要还是限于这类小园地。(注29)由于缺乏证据,所以无法对这些较小型甘蜜和胡椒园的组织情况作出结论。无论如何,这可能反映出港主制度在19世纪末为适应英人统治地区的状况而作出调节。

    把大片租地批准给华人甘蜜和胡椒种植者在西岸各州是很不寻常的现象。地方上已设立了行政系统。人口的分布虽不均匀,却肯定比十九世纪初的柔佛密集,规定必须交地税、租金的土地条例已经生效。除了大片租地的特殊情况外,以上状况阻碍港主制度按照柔佛的那一套在本地全面发展。西海岸州其他的潜在甘蜜和胡椒种植人只会申请他们即刻需要的土地面积,其小园地大概是种植的园地加上柴火的保留地段。虽然在表面上,这会在制度中造成分歧,其中以个别种植人是直接从政府获得土地使用权及付予租金最为显著,但并不能因此假设相同形式的商业组织结构必然就不再应用。

    马六甲、森美兰和雪兰莪的情况使到州内不需要鼓励引人大批华族农业垦殖民。垦殖民开辟为作业中心的垦殖区非常罕见。无论如何,反映新加坡和柔佛拓荒者耕种典型的这一个组织架构,看来也是经过一些修改后在西海岸各州应用。

    马六甲、森美兰和雪兰莪的华族甘蜜和胡椒种植人跟新加坡有蜜切联系。Rodger于1886年在对这些作物写报告时指出:“一些来自海峡殖民地的华人迅速地在雪邦开发了相当规模的种植园”,三年后,当地兴起的商业交易,其重要性已足以吸引新加坡的华人小汽船到来收购农产。(注30)1897年,申江租地是在新加坡华人公司源和成宝号的手中,该公司雇用一名经理人驻扎在双溪拉惹,拥有本身的舯舡作为货物进出口的用途。(注31)检讨报告所及的年限内,马六甲、森美兰和雪兰莪的大多数甘蜜和胡椒生产都运往新加坡,而种植园所需要的用品,至少其中一部份是来自这个南端殖民地。这个州内种植园跟新加坡华商的关系,应该与上述柔佛州的情况一样。基本上马六甲、森美兰和雪兰莪华人种植甘蜜和胡椒只不过是新加坡及柔佛既有作业在十九世纪末的延续。

    新加坡和柔佛的甘蜜和胡椒种植人大多数是潮州籍。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雪邦租地的情况也如此。(注32)可是,到了1904年,雪邦的劳动力也包括海南人,广东人和福建人。1910年,丹那美拉的劳工大多数是海南人;同期,布特园丘的华工,六成是海南人,两成潮州人和两成柳州人。(注33)滨海区获准土地种植甘蜜和胡椒名单中,很多是海南人,马六甲的名单则包括好几个方言群。这些州内种植园的华族劳动力,比起新加坡和柔佛,似乎是比较多元。

是否是华族垦殖区前线的扩展?

    在这几个西海岸州属,情况并不象新加坡和柔佛那样,华族甘蜜和胡椒种植人成为开荒殖民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这种农耕方式是在较后期在马六甲、森美兰和雪兰莪出现,并在英人官员的行政架构及官员所发出的租地条件下发展的。这类园地出现在通常拥有既有马来人口,同时有关土地已经是开发来作为不同作物的出口导向农业的地区。在这儿,它只是十九世纪末农耕拓荒和开发的其中一种形式。

    无论如何,在为期三十年的时间里,它却是这个州内的重要农业拓荒形式。但是,虽然垦殖民是采用所开发的土地必须在15或20年后撂荒的轮垦法,甘蜜和胡种植在这里出现的日子,并不足以让垦殖区前线向前推进的情况出现。当然,随着肥力耗尽的茅草芭的撂荒及新土地进行开发种植,每一片租地内的种植园地数目会有所变动。因此,雪邦租地在1886年有44块口鼎或园土;1903年,新开发了17个新园地,而到了1904年,扩大的租地中共有67个种植园地。(注34)但是,象新加坡和柔佛那样驱使垦殖民进入新地区开发新土地的需要,马六甲、森美兰和雪兰莪的殖垦民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都未感受到。这时,政府的农业立法并不利于轮垦式的耕作,因而严重地限制了甘蜜和胡椒种植未来发展的机会。

    有一些证据显示,如果有机会,垦殖民们是会象南马同僚那样扩充作业的。雪邦租地有一个明显的例子。1897年,有报告指这儿的种植园“未获良好照顾”,而在下来的三年中,甘蜜和胡椒的出口都显注下降(注35)(图14)。1898年年底,雪邦华人提呈申请拉务(Labu)和金章Chin Chartg)之间约500英亩的地段,第二年明,214名华人提出申请每段25英亩或更少的土地种植甘蜜和胡椒,申清地段介于雪邦租地边界和拉务河之间。1899年2月,作为对以上申请的反应,拉务县发出超过190块每段约20英亩的地段,总面积在3,000至4,000英亩之间给华人种植甘蜜和胡椒。(注36)这批华人所依赖的“头家”在1900年12月去世。由于没有人取代他,导致其中的好多地段搁荒,其他的则进展缓慢。有关土地交回给政府,但又在1901年重新划分供甘蜜和胡椒种植。由于雪邦租地的面积在1904年是13,500英亩,这块新划定的地段应该是包括在该租地的公司所经营的面积内。(注37)1901年,丹那美拉租地总共15,516英亩;三年后则占地18,205英亩。(注38)造成泥土肥力耗竭和柴火供应日减的轮垦法,似乎也在这块租地内促成向外扩展。无论如何,在成功的垦殖民向外扩充成为一种广泛现象之前,甘蜜和胡椒种植已经是处于没落的夕阳农业了。



没落的原因

    1900年,森美兰政府推出新政策,只批准拨出土地给愿意把甘蜜和胡椒种植结合橡胶或椰子等永久作物一齐种植的华人。(注39)当时,马六甲和雪兰莪州也持相同态度。基本上,这项新政策的设计旨在使甘蜜成为间种作物,在永久作物达成熟期时即告消失。这项政策的推出,加上种植橡胶的利润日益提高,造成甘蜜和胡椒种植在这些西海岸州属的必然没落趋势。

    二十世纪开始的首两年,甘蜜价格猛涨,华族垦殖民提呈很多土地申清以种植甘蜜和胡椒,可是,政府只批准很少新土地申请,‘因为华人不愿意以结合如橡胶或椰子的永久作物的形式来种植木薯和甘蜜。’(注40)

    到了1903年,华族垦殖民看来已经认识到那是唯一获取新土地的途径,因而愿意接受新政策的规定。1903年,宁宜的40英亩土地批准予尤风(Eu Fong)种植橡胶和甘蜜,尤氏显然完全了解‘甘蜜会在五年后被橡胶所淘汰’。1904年,拉务县200英亩土地批准予沈亚国(Sin Ah Kok),以种植甘蜜,胡椒和椰子。(注41)其中好多宗的批准,是附带必须先种植橡胶的条件,通常是规定每英亩不得少过75棵橡树,而甘蜜只可以在橡胶树龄达好几个月后才可下种。大多数垦殖民都谨慎地按章行事。然而,在二十世纪初年都有出现种植人在新土地种植甘蜜,橡胶,只是种来满足当局规定的情况。也有几宗是申请人同意有关条件,但从来未曾种植任何‘永久’作物。

    甘蜜价格在1903年猛跌,而胡椒的价格则从1903年的每担$33.75降至1904年的$28.46。(注42)此外,在1904年,有几个园地的胡椒树严重遭遇蛀叶幼虫虫害。(注43)这些不利因素合起来反映在种植面积和产生量剧降上(图13)。事实上,相对于其他的农作物,甘蜜和胡椒种植已经在衰退没落。到了1905年,森美兰滨海区有20,497英亩土地在甘蜜和胡椒种植人手中,相等于1901年估计面积的三分之二,占划出作农耕地总面积的约30%。(注44)

    1905和1906年的甘蜜价格进一步滑落,结果,华族种植人开始更热衷于种植橡胶。许多小甘蜜园搁荒,其中有几宗把土地还给政府,华人申请单作橡胶种植的土地显注增加。(注45)

    在陈齐贤及其同僚取得成功的刺激下,马六甲华人迅速转向新的作物(参阅第十章)。1905年,雪邦租地的种植人设法‘用橡胶取代当前的作物’,同样的情形也在乌鲁雪兰莪陆佑的租地和森美兰丹那美拉租地出现。(注46)这些园地移向种植橡胶,开始时是以间种形式进行,因为甘蜜特别适合在橡胶的成长时期作为间种作物。因此,尽管华人垦殖民已经转向种植橡胶,甘蜜的种植面积却没有减少的现象。事实上,以马六甲的情况来看,在1909年和1913年之间,种植甘蜜的土地有显著的增加(图10)。可是,随着橡胶长大成树,甘蜜树会砍掉,因此,森美兰和雪兰莪的甘蜜种植面积在1809年之后迅速下跌。到了1912年,依然是华人拥有的雪邦和丹那美拉租地,大部份都种了橡胶。森美兰滨海区,种植甘蜜的面积从1910年的12,451英亩降至1917年的900英亩。在马六甲,则是从1912年的12,550英亩降至1914年的5,875英亩。1915年后,马六甲种植甘蜜的土地面积不曾再超过1,000英亩(图10)。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导致华人的甘蜜和胡椒种植在这些西部各州消亡:橡胶价格猛涨导致欧人种植者,尤其是欧人拥有的种植公司,对土地的要求大大提高。在好多情况下,这些人士和公司都准备用高价收已种植了橡胶的土地,因为这么做缩短了获取初步盈利的等待期,因而也协助吸引投资者。华族种植入对于这个迅速致富的新方法的反应并不迟钝。到了1907年,好多甘蜜园已间种橡胶,“旨在吸引欧人买主”。(注47)一年后,滨海区的甘蜜和胡椒种植显然已面临末日,因为‘只有一个园丘开发新土地种植甘蜜’;好多个旧园丘已转到欧人手中,而看来其他‘可能步其后尘’。(注48)

    1909年,旧申江租地的一部分出售予称为United Sua Betong Rubber Estate的欧人集团。下一年,罗光佑(Loh Kong Yew)把丹那美拉租地的810英亩卖给欧人集团,总值S150,000,其中一半付现款,另一半则以新成立的Jimah Rubber Estate Limited的股票支付。这一项交易是甘蜜和胡椒园往往随着卖给欧人公司而迅速失掉一切踪迹的明显例子。当时,有关的地段有400英亩是种植着甘蜜,胡椒和橡胶,雇用约400名华工;一年之后,甘蜜和胡椒完全淘汰,总劳动力数目剧减,而大部份华工已经由印籍和马来劳工取代。(注49)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华人甘蜜和胡椒种植不再是雪兰莪南部和森美兰滨海区的首要出口导向农业活动,这两类作物在马六甲也迅速在消失中。拓荒时代的华人种植园已让位予橡胶园,其中好多是欧人拥有;在短短的期间内,河山变色,一个包含很少很少前人特征和性质的农业摸式开始涌现。



注释:
注1:Kernial Singh Sandhu, 'Chinese Colonization of Malacca', J.T.G. Vol. 15 1961.14
注2:Accounts and Papers, 1884, Vol. LIV, C-4015,N0.16, A.R. Malacca, 1882.
注3:S.S.B.B., 1871,1877,1879, 1880 and 1882.
注4:N.S.S.F., Sel. 607/94; Malacca Weekly Chronicle, Vol. 1 No. 41, 13 October 1888.
注5:A.R. Malacca 1883, S.S.G.G. , 1884, No. 248, 658.
注6:A.R. Malacca 1888. 58: S.S.B.B., 1889.
注7:Malacca Weekly Chronicle, Vol. 11 No.103 21 December, 1889.
注8:'A Glance at Selangor in 74', Selangor Journal, Vol.1, No.1, 23 September l892, 10.
注9:Accounts and Papers, 1884, Vol. LV, C-4192,Encl.3 in No. 13. A.R. Sungai Ujong, 1882.
注10:N.S.S.F. P.D. 1435/95这项使用权于1876年9月30日发出,到了1896年由5000英亩付租地段取代 A.R. Negeri Sembilan 1896.3.
注11:Accounts and Papers. l882. Vol. XLVI, C-3428, Eng 3 in Vol 5, A.R. Sungai Ujong, 1881 and Accounts and Accounts and Papers. 1888. Vol. LXXIII. C-5566, Encl. 3 in No. 1, A.R. Sungei Ujong 1886.
注12:A.r. Sungei Ujung, 1884. S.S.G.G., 1885 No. 171. 392; S.S.G.G. 1885, No. 569, 1648; A.R. Selangor, 1884. S.S.G.G., 1885, No. 333. 1001.
注13:A.r. Selangor, 1884, S.S.G.G., 1885, No.333, 1001; A.r. Selangor, 1892, 10.
注14:Accounts and Papers, 1888, Vol. LXXIII, C-5566, encl. 3 in No. 5, A.R. Sungai Ujong, 18887.
注15:N.S.S.F., Chinese 3801/1900.雪兰莪1884年8月颁布的甘蜜及胡椒条例下,种植人可免税提炼鸦片以供园内雇员使用。
注16:N.S.S.F., K.P. 371/88; Report on the District Consisting of the States of Rambau, Tampin with Keru and Gemencheh, 1888 in N.S.S.F., K.P. 243/88; Accounts and Papers 1887 Vol. LVIII, C-4958, Encl. 3 in No. 11. A.R. Sungei Ujong 1888.
注17:参阅Accounts and Papers, 1889, Vol. LVI, C-5884, End. in No. 2, A.r. Negeri Sembilan, 1888. Lister写道:“我认为尽可能阻碍甘蜜的种植是非常重要的。”
注18:Accounts and Papers, 1892, Vol. LVI, C-6576. End. 3 in No. 1, A.R. Sungei Ujong 1890
注19:Accounts and Papers, 1893-4, Vol. LXI, C-6858, End. 3 in No. 1, A.R. Sungei Ujong and Jelebu. 1891年申江租地出口4,227担甘蜜。
注20:N.S.S.F., Land 867/90 P.D. 1023/93, and P.D. 145/95, A.R. Selangor. 1890, 21.
注21:Accounts and Papers, 1895, Vol. LXX, C-7877, A.R. Sungei Ujong andJelebu. 1894.
注22:陆佑原本在1897年申请这片乌鲁雪兰莪的土地供种稻用途。他获准取得20,000英亩,却多年弃置未用,该地段也从未种过稻米。1905年,在这片租地上种植甘蜜
和胡椒,间种橡胶和椰子,M. R., Ulu Selangor, November, 1897, A.G.G. 1898, No.31, 13; A.R. Selangor, 1905, 2.乌鲁雪兰莪的曾格亚沙(Changkat Asa)和龙邦园丘(Kalumpang Estate)原属于这片租地的一部份。
注23:Ridley, 'Gambler', 24 and 38.
注24:事实上,瓜拉冷岳的县长在1891年指雪邦的种植园是“华人在很大程度上按新加坡和柔佛种植园的相同方式经营的。”A.R. Selangor, 1891, 6.
注25:Selangor Journal, Vol.2, No. 10, 26, January 1894, 152
注26:例如,华人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把双溪丹那美拉的旧警局称为“港脚”,那时,华人也把雪邦村称为“港脚”,N.S.S.F., Pol. 2608/95, Selangor Journal, Vol.2, No. 10, 26 January 1894, 152.
注27:一位人士在1894年写雪邦租地的园地或口鼎时,指出这些地段‘包括甘蜜和胡椒园,分散在整大片的大租地中,其中连着雪邦村每一个方向都有衔接通往各园地的小径。’Selangor Journal, Vol. 2, No. 10, 26 January 1894, 152. 1895年,丹那美拉租地的每一片园地上,平均劳动力为15人,包括工头;这个数字很接近新加坡和柔佛州的相近。N.S.S.F., Pol.2487/95
注28:雪兰莪和森美兰华民护卫司关于布特园丘的报告,1910年8月20日。N.S.S.F., Misc. 24.7/1910.
注29:S.F.P., 3rd Series, No. 451, 17 March 1896.
注30:Accounts and Papers, 1888, Vool. LXXIII, C-5566. Encl. 2 in No. 1, A.R. Selangor. 1886; the italics have been inserted. A.R. Selangor. 1889, 18.
注31:N.S.S.F., Misc. 1302/97
注32:J. C. Jackson, 'Population Charges in Selangor State, 1850-1891', J.T.G., Vol. 19, 1964, 61.
注33:雪兰莪与森美兰华民卫护司在1910年8月19日对吉冯园丘的报告,以及1910年8月20日对布特园丘的报告。N.S.S.F., Misc. 2437/1910.
注34:Accounts and Papers, 1888, Vol. LXXIII, C-5566. Encl. 2 in No. 1, A.R. Selangor. 1886; A.R. Kuala Lungat, 1903, 2; A.R. Kuala Langat, 1904.2.
注35:A.R.Lands, Mines and Survers, F.M.S., 1897. 20. 1899年出口量下跌的部份原因是由于拉务谷铁道的建筑,付给劳工较高工资,因而寻找和保住劳工都有困难。A.R. KuaIaLangat 1899.3.
注36:A.R. Kuala Langat, 1898, 2; A.R. Kuala Langat, 1899, 3; M.R. Kuala Langat, February 1899, S.G.G., 1899, No.148, 87.
注37:A.R. Kuala Langat, 1900, 2;A.R.Kuala Langat, 1901, 3; A.R. Kuala Langat, 1904, 2.
注38:N.S.S.F., N.S. 576/1904
注39:N.S.S.F., Tampin 3864/1900
注40:A.R. Negeri Sembilan, 1902, 3.
注41:N.S.S.F., P.D. 5044/1903 and Land 5942/1904
注42:A.R. Negeri Sembilan. 1903, 4; A.R. Negeri Sembilan, 1904. 5.
注43:A.R. Lands and Mines Department. CoastDistrict. 1904, 4. N.S.S.F., P.D. 839/1905. 1904年报告称‘单在其中一个园丘,好几百株胡椒树据称就是这样毁掉了。’
注44:A.R. Coast. 1905.2.
注45:A.R.Coast, 1906. 2, 甘密的价格从1905年平均的$10.47降至1906年的89.18.
注46:A.R. Selangor. 1905. 6.
注47:A.R. Coast. 1907. 1.
注48:A.R. Coast, 1908. 2.
注49:雪兰莪与森美兰华民卫护司1910年8月19日有关吉马园丘的报告。N.S.S.F., Misc. 2433/1910; N.S.S.S. 

森水位续降低 逼近危险水平

东方日报2014.03.01

森水位续降低 逼近危险水平

    (芙蓉28日讯)森州水坝水位持续降低,逼近危险水平!

    随著州务大臣拿督斯里莫哈末哈山在本月16日作出宣布后,森州水坝的水位,迄今仍是持续下降,期间虽迎接过一下小雨,但短短10分钟的雨量刦无法提高水位。

仁保区或配水

    森州6个大水坝的水位日益降低,其中利民济水坝更是逐步逼近危险水平,就连大臣也担忧,矢言再不下雨,仁保区可能要实行配水制。

    利民济水坝从昨日的99.77公尺下降至99.75公尺,共降了0.02公尺;格灵济水坝也从原本的199.24公尺降至199.20公尺,共降了0.04公尺。

    此外,双溪特力水坝、打浪水坝、双溪柏宁宜水坝及乌鲁斯柏里水坝也分别下降了0.04公尺、0.03公尺、0.04公尺及0.07公尺。

    庆幸的是,上述水坝水位虽然持续下降,惟仍处于安全水平。


北极光照亮英国

东方日报2014.03.01

北极光照亮英国

    英国北至苏格兰,南至埃塞克斯郡及格洛斯特郡,周四晚罕见出现极光,绚烂的绿色和红色覆盖了整片天空,且持续好几小时,直到周五凌晨才褪去。当地人表示,此现象相当不寻常。

    阿伯丁郡的北极光呈红黄色(左),惠特利湾圣玛丽灯塔上空则是红绿色。

    英国天文学家汤普森解释,极光是当太阳爆发风暴,或太阳喷发出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北极大气层,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而产生的光芒。他指,如果带电粒子数量够多,极光便可能会射列更南的地方,甚至射到赤道一带。他称,对上一次在英国南部看到极光,已是约20年前。


新加坡水资源策略的教训

东方日报2014.03.01

新加坡水资源策略的教训

    最近持续的干旱天气,打破了自1960年以来的气象纪录。周边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则因为季节性烧芭开始,又碰到同样干旱的天气,烟霾的污染情况加剧。

    大马更祸不单行,非但烧芭及丛林野火污染空气,水库蓄水量也因为持续干旱而显著下降,存水仅够3个月用量,加上一些河道出现污染,个别滤水厂被迫关闭,导致雪兰莪、马六甲、森美兰及柔佛北部等地区开始实施分区制水,逾8万户家庭面临断水或水压低情况,不但对居民造成极大的不便,也成为朝野政治斗争的课题。

    同样面对持续干旱天气的新加坡,刦没有陷入类似的困境。这个对比,显然很能说明一些问题。我们能摆脱先天水供不足的生存挑战,实现不再『靠天喝水』的制约,取决于数个关键因素。首先是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其次是政府的执行能力;再来是全民的危机意识;最后是朝野的政治共识。缺乏上述条件,我们非但不能在水供上自给自足,甚至连维护主权的独立和尊严,可能都未必有绝对的保障。

    新加坡在独立不到10年的1973年,就做出了第一份水供总体规划。在条件成熟后,第一座新生水厂在2000年开始运作,2016年将迎来第5座,至今能满足我国30%的用水需求,2060年将提供一半的水供。第一座海水淡化厂则于2005年启用,第二座在去年投产,至今能提供10%的用水需求,2060年淡化水将占总水供的30%。这两大『国家水喉,按计划逐步实现,反映的是政府的执行力。水厂工程复杂,投资巨大,没有包括土地在内的详尽规划,以及公务员体系的廉洁与效能,恐怕难以做到。

    建国初期,新加坡也不时得面临水供不足的窘境,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国人,想必都有打开水喉没有自来水的经验。节约用水是当年政府推广的社会运动之一,水费毫无津贴,还得加付耗水税,也让民众养成珍惜自来水的习惯。此外,朝野虽然在不少公共课题上存在分歧,但都自觉不拿攸关国家生存利益的水供问题,作为政治博弈的工具。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让全国能够齐心应对共同的挑战。


造雨宣告失败 下周成数也不高

东方日报2014.03.01

造雨宣告失败 下周成数也不高

    (吉隆坡28日讯)大马气象局指出,原定于昨天及前天(26及27日)在雪柔森甲4州进行的『造雨行动』宣告失败,被迫延至下周,不过成数依然不高。

    气象局大气科学及布云组发言人表示,以西马目前的天气概况来开,下周要成功造雨还是不明朗的,他甚至以『不可能』来形容。
    他强调,虽然装备在前两天已经就绪,不过截至目前,气象局还未展开任何造雨行动,这是因为相关的气象条件还是十分欠缺。

    『目前的大气还是趋向稳定,空气湿度也偏低,虽然有空中有塔状积云,不过由于体积太小,若执意进行造雨,其成功率也是非常低。』

    该名发言人向本报说明,一旦出现合适的气象条件,该组的职员就会立即前往梳邦机场与大马皇家空军会合,一同著手进行人造雨。

    为提高雪柔森甲的水坝水位,避免水荒进-步恶化,国家安全理事会早前指示气象局在相关州属进行人造雨,费用全数由政府支付。

干旱或持续2星期

    不过,为期两天的造雨行动最终因为气象条件不足而告终,气象局也在造雨首日下午5时30分发表文告,预告第二轮的造雨行动将在下周展开。

    随著大气科学及布云组发言人在今日强调,下周成功造雨的机率依然偏低以后,半岛子民预计还要忍受两个星期的干旱天气,直到东北与西南季候风交替期的来临。

    气象局天气预测组早前预测,本年首次的季风交替期将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杪,届时,西马大部分县区,尤其西海岸一带将在下午及傍晚时分出现雷雨,经历一个多月的干旱气候的大马半岛,有望告别酷热天气。

    虽然西马多今县区自上月杪滴雨未降,不过部分内陆地区仍会不时出现阵雨,尤其在傍晚时分。


6县区明起配水 220万人受影响

东方日报2014.03.01

6县区明起配水 220万人受影响

    (赛城28日讯)随著雪兰莪河水坝及吉冷结水坝的水位持续下降,雪州水供私人有限公司宣布,在3月2日至31日,在鹅唛、吉隆坡、八打灵、巴生及莎阿南、瓜拉雪兰莪以及乌鲁雪兰莪6个县区,展开第二阶段的配水制度,影响43万1617户家庭或220万人。

    当局将在上述6域区的260个地区实行『2天供水,2天制水』的措施,即依据时间表,供水地区从第一天卜午4时至少第三天早上9时,获得连续41小的的供水,制水地区则从第一天早上9时开始制水,于第三天下午4时恢复水供,制水时间达55小时。

    雪州水供公司早前宣布,2月27日至3月31日,在因冷岳河被氨污染而受到制水影响的乌鲁冷岳、瓜拉冷岳以及雪邦县执行第一阶段的配水制度,受影晌地区达71个,受影响用户达6万185,或相等于30万人。

    雪州水供公司技术发展执行董事苏严玛廉指出,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配水制度将同时进行。

不会固定派水

    『执行第一阶段配水制度的原因与这次的原因不同,若冷岳河的氨含量恢复正常,我们可以重新检讨,是否有必要继续第一阶段的配水制度。』

    该公司营运执行董事尤索夫指出,第二阶段的配水制度将动员270名员工,惟该公司面对人手短缺的问题,因此已向雪州政府要求增援。

    他说,水供公司将依据时间表开关相关地区的水闸,惟实际的制水及供水时间,仍胥视用户的所在地点与滤水厂的距离,以及地理环境所影响。

    『水供公司将不会安排固定水槽或水槽车到制水地点派水,不过,一些位于太高或太偏远的地方若未在预定时间内恢复水供,水供公司将前去派水。』

蓄水量仅剩47%

    不过,一些紧急需要用水的地方如洗肾中心、医院、福利中心以及举行丧礼或宴会的地方,若面对制水,当局可派出水槽车或固定水槽,以提供援助。

    另一方面,雪州水供公司将不会为工商用户他提供水供援助,惟业者可向该公司申请购买水供,并自备运水工具。

    较早前,国家水务委员会主席拿督依斯迈卡欣指出,委员会与雪州政府及雪州水供公司讨论后,决定批准雪隆地区的第二阶段配水制度,惟有关制度是否须持续下去,则胥视有关两个水坝的水位。

    他也说,吉隆坡市中心、布城联邦政府行政中心、莎阿南雪州政府新政中心、巴生港口吉隆坡国际机场及梳邦机场、私人及政府医院以及自由贸易区则是被排除在配水制度外。

    截至2月27日,巴生河水坝及吉冷结水坝的水位,分别为下降至196.75公尺和89.9公尺,蓄水量仅剩47.57%以及53.54%。

    雪州政府早前已决定,将巴生河水坝的输水量降低至每日亿公升,至于吉冷结水坝的输水量,则是立即减少每日3000万公升。

    雪州政府的这项决定将影响州内6个滤水厂,即雪兰莪河1至3号、叻思滤水厂、咖啡山滤水厂以及旺沙马朱滤水厂。

森柔水供水位告急

    (赛城28日讯)国家水务委员会主席拿督依斯迈卡欣指出,连日的干旱天气,导致围内3个州属,即雪兰莪、森美兰及柔佛州面临水供不足及必须警惕应对的状况。

    他指出,除了隆雪执行第二阶段的配水制度,该委员会也批准了柔佛水务控股公司的申请,从3月1日起,将居銮9个地区的配水制度改为『2天供水,2天制水』,以应对森布隆东区滤水厂水平降至危险水平的问题。

    『此外,委员会也获悉,为加亨河滤水厂供应原水的加亨河,水位也降至必须警惕的水平,柔佛水务控股公司将密切观察该滤水厂的产量,以及时刻向委员会报告最新进展。』

    依斯迈今日在国家水务委员会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如是指出。

    在森美兰州,森州水务公司也已采取短期及长期的应对方式,增加芙蓉县的水供,包括从宁宜河滤水厂每日输送1400万公升的水到曼茂及申达央,以及从直凉水坝输送原水至莪莪河滤水厂,以每日为汝来供应1亿5000万公升的水供,减轻对双溪德利水坝及滤水厂的依赖。

    『不过,目前森州水务公司正在密切观察水位下降得令人担忧的利民济水坝,该水坝为云冰及林茂县提供原水。』

    依斯迈指出,尽管目前尚未执行配水制度,惟森州水务正在探讨,一旦进入危险状态,执行配水制度的可能性。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包括能源、绿色科技及水务部副秘书长拿督诺菜妮、水务委员会首席执行员拿督张渊华、雪州水供公司技术发展执行董事苏严玛廉和营运执行董事尤索夫,以及雪州经济策划单位代表诺阿兹米等。



15人抢外劳劫值15万钢筋 峇警捕3男追查首脑

星洲日报2014.03.03

15人抢外劳劫值15万钢筋 峇警捕3男追查首脑

    (峇株巴辖2日讯)峇株巴辖警方追查一宗结伙持械抢劫建筑工地外劳和劫走80公吨总值15万令吉钢筋的案件,逮捕包括收购商在内的3名男子,并起回部分钢筋赃物,目前仍在追查幕后首脑的下落。

    峇株巴辖警区主任丁阿末助理总监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上述案件于1月21日上午7时发生在永平胡姬花园,即永平通往亚依淡路1.5公里处的一个建筑工地。

    “工地内的13名建筑工友,包括3名孟加拉外劳和10名印尼籍外劳,遭到15名手持短刀和铁锤的男子洗劫,他们制伏所有外劳后将他们的双手以电线捆绑,并劫走其身上财物包括手机等。”

    他透露,抢匪也利用一辆拖恪罗里,劫走建筑工地内总值15万令吉重达80公吨的钢筋,警方追查后发现抢匪将这批钢筋运往新山乌鲁地南的一家铁厂售卖。

    “警方较后分别在新山和居銮的两个地点突击检查,逮捕2名分别为32和41岁的巫裔男子,以及1名51岁华裔男子,相信2名巫裔男子涉嫌驾驶货柜罗里,负责将贼赃运走,至于华裔男子则是贼赃收购者。”

起货柜罗里四驱车赃物

    此外,警方也起获1辆货柜罗里,相信是用来运载抢匪劫走的钢筋,1辆日产四驱车,以及10捆总值约2万8千令吉的钢筋和一张收购钢筋的收据。

    他指出,警方援引刑事法典395/397条文(结伙持械抢劫)调查此案,罪成可被判监禁长达20年和鞭刑,上述落网嫌犯将在近期被提控,至于另一名涉嫌售卖钢筋的华裔幕后首脑仍然在逃。


起传真机写满号码纸张等 捣地下票厂捕2人

星洲日报2014.03.03

起传真机写满号码纸张等 捣地下票厂捕2人

    (峇株巴辖2日讯)峇株巴辖警方日前破获位于峇市苏雅花园一所民宅内的黑市万字票收注中心,并逮捕一对华裔男女。

    峇株巴辖警区主任丁阿末助理总监表示,警方接获情报后,于2月26日下午6时零5分突击检查上述民宅,并当场在屋内逮捕一名52岁的华裔男子及一名41岁的华裔女子。

    他相信上述黑市万字票收注中心是负责收取本地各处的赌注,然后再集中处理,警方也在行动中起获2台传真机、传真纸、手提电脑、计算机、9张写满号码的纸张、小簿子及笔等。

    他说,警方将援引1953年公开聚赌法令4A(a)条文展开调查,若菲名成立可被罚款不少过2万令吉及不超过20万令吉,以及监禁不超过5年。

遭警车追捕车失控   2瘾君子运毒落网

    2名瘾君子疑从吉隆坡驾车运毒至峇株巴辖时行踪可疑,遭巡逻警车要求停车接受检查却驾车逃跑,最终在3辆巡警车追捕下车子失控停下,两人皆束手就擒。

搜出值逾2.4万毒品

    丁阿末指出,警方巡逻车是于2月25日凌晨4时20分在峇市莫哈末阿基路截停了上述可疑轿车,并在上述2名23岁和36岁的男子车上,搜出市价逾2万4千令吉的毒品及两把武士刀。

    他说,警方在车内起获13捆重398克的“5仔”、8包重27克的迷幻药及3包重6.8克的冰毒,当时两名嫌犯拒绝与巡警合作并驾车逃跑,警方立刻动员另外两辆巡逻车才成功逮捕嫌犯。

    他透露,2名嫌犯都是柔佛人,但却在吉隆坡活动,这次相信是要运毒至k1株巴辖,2人尿液检测皆呈阳性反应,警方将援引危险毒品法令39B条文展开调查。



解剖及DNA报告未出炉 劫杀老妇案展下月审

星洲日报2014.03.03

解剖及DNA报告未出炉 劫杀老妇案展下月审

    (峇株巴辖2日讯)34岁巫裔男子涉嫌劫杀独居老妇刘飞龙案件,由于解剖及脱氧核糖核酸报告仍未出炉,因此案件将展延至4月6日在峇株巴辖推事庭过堂审讯。

    被告朱基菲里莫哈未是一名已婚的无业男子,涉及2宗谋杀案及1宗严重伤人案。本案主控官为副检察司慕斯达金,推事则是祖莱拉。

    根据控状,被告在2013年11月3日凌晨4时至早上8时45分之间,在峇株市区苏莱曼路杀害67岁的巫裔摩哆车零件货仓看守员依斯边莫哈末诺,触犯刑事法典302条文(谋杀)。

    第二项控状指被告于2013年11月22日凌晨1时至早上8时之间,在峇株巴辖万兰花园日拉哇路杀害74岁的独居老妇刘飞龙,触犯刑事法典302条文(谋杀)。

    第三项控状指被告于2013午11月28日晚上8时,在巴力士隆红山路的一片油棕园内,严重致伤71岁的巫裔老翁尤索大卡希曼,触犯刑事法典326条文(危险武器或蓄意严重伤害他人身体)。


与3诈骗案有关 伪造中奖奖券集团瓦解

星洲日报2014.03.03


与3诈骗案有关 伪造中奖奖券集团瓦解

    (峇株巴辖2日讯)吉隆坡警方侦破一个专门伪造中奖多多博彩奖券,并要求妇女帮忙领取奖金的诈骗集团,并证实与发生在峇株巴辖及永平的3宗诈骗案有关。

    丁阿木指出,该集团由2至3名印尼籍男女组成,他们向受害者谎称自己手上有中奖的多多博彩奖券,因自己并非大马公民,所以要求受害者协助领取奖金。

    “老千的主要目标为女性,并利用女性的同情心来设下陷阱,然后以伪造的中奖多多博彩奖券向她们交换金饰或现金,当受害者前去领奖时才发现自己受骗,而且老千也会对受害者说自己的家人生病人院需要动手术来博取同情。”

    他说,警方已逮捕一对印尼籍男女、一名巫裔男子及一名华裔男子,年龄介于31至50岁之间。

    “印尼籍男女及巫裔男子已被受害者认出,而遭逮捕的华裔男子则是向诈骗集团购买贼赃的金店东主,上述嫌犯将在刑事法典420条文(欺骗)下被提控。”


警队严缺通晓华语警员

    丁阿末也呼吁本地华裔男子从即日起至4月份前往峇株巴辖警区总部,了解应征成为警员的详情。

    他说,警队严重缺乏通晓华语的警员,希望有意投身警界者主动前往峇株警区总部公共事务部了解详情,申请成为警队的一份子。



峇属亚音须汝玉善宫6日庆神诞

星洲日报2014.03.03

峇属亚音须汝玉善宫6日庆神诞

    (新加兰2日讯)峇属亚音须汝玉善宫理事会订于3月6日晚上7时30分,在该庙庆祝拿督公宝诞千秋,邀请峇株巴辖华人注册神庙暨善信联谊会主席苏添福主持开幕,欢迎各界善信踊跃出席。

    该宫主席陈庆忠表示,除盛设国餐招待大家外,该会也举行卡拉OK之夜,届时欢迎喜爱卡拉OK者出席高歌助兴。


峇洋货布疋商公会 16日开大会

星洲日报2014.03.03

峇洋货布疋商公会 16日开大会

    (峇株巴辖2日讯)峇株巴辖洋货布疋商公会将于3月16日中午1时,在该会礼堂召开会员大会,希望会员们准时出席。

    大会讨论事项,包括:通过美化该会二和三楼全部电火工程费用约2万5千令吉;询问电话:07-434 2100。


巴力加心励群学校 欢送校长黄亚来调职

星洲日报2014.03.03

巴力加心励群学校 欢送校长黄亚来调职

    (峇株巴辖2日汛)峇株巴辖巴力加心励群学校日前举行“欢送校长黄业来荣升四加亭中华学校校长”仪式。

    该校第一副校长邱孝华致词时,感谢黄亚来掌校期间对全体教师的细心指导与照顾,并赞扬黄亚来是做事认真和善解人意的好上司。

    黄亚来呼吁全体同学与教师配合努力求学,将来才能回馈社会,他也宣布报效200令吉充作教师联谊会的活动基金。


大马:未来的超老龄国家?

星洲日报2014.03.03

大马:未来的超老龄国家?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占总入口比例最大的国家,它或将成为第一个被形容为“超老龄”社会的国家。马来西亚的人口相对年轻,但一样有人口老化加速的情况,未来可能会面临同样的挑战。

    安联资产管理国际退休金主管碧嘉达米克萨(Brigitte Miksa)透露:“有点惊讶的是,分析家预测2014年日本的成人纸尿片会比婴儿纸尿片售出更多。”

    日本日前的人口中等年龄为45岁,根据预测,到了2025年,日本的中等年龄将超过50岁,由此日本将长期在老龄化课题上领先于世界。

    根据联合国及业洲发展银行在1970至1995年这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日本从一个“老化”的国家变成一个“老龄化”国家。这意味着日本的老龄人口,仅在这25年内翻了一倍,从7%增加至14%。2006年,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超过20%,成为第一个超老龄国家。*

    相关指标参照老年人口占工作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依赖比)数据显示,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

    为了进一步透视日本的情况,可以看看其他发达国家的例子。以法国为例,其65岁以上的人口用了115年(1865至1980年)的时间翻倍,即老年人口从7%增加至14%。

日本成其他亚洲国老龄化警告

    日本社会老龄化加速的问题,可作为其他亚洲国家的一个警告。从土耳其至马来西亚,许多国家有如日本那样,正处在类似的老龄化水平,也就是仅有少于25年的时间,末适应他们的退休制度,以满足一个老年人的需要,而不是老龄化社会。

    作为一个例子,马来西亚被认为是一个“年轻国家”,其65岁以上的人口达5.55%,但已经出现老龄化现象。

    然而,不必如此悲观。世界卫生组织(WHO)老龄化和生命历程处处长约翰比尔德(John Beard)表示,尽管人口结构的变化给社会保障制度施压,老龄化仍提供机会。“一些85岁的老年人可担任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压力工泎,而且他们的健康和表现基本上却难以置信地像一个35岁的年轻人。”

    安联养老金可维持指数(Pension Sustainability lndex,PSI)初步结果显示,日本在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有所下降,日后也有可能继续存在这样的情况。

    2009年安联养老金可维持指数第一次公布数据时,日本是排名第30位,2011年则下降排名至第40位,而在今年排名第3位。届时,超出国内生产总值238%的超常债务将会增加日本的负担。

丰厚退休金?不可能!

    今天,世界第3大经济体65岁以上的人口,是每100名工作年龄人士中约占42人。直到2023年,老年人口依赖比将会达到每100名工作年龄人士中占50人。

    换句话说,2名日本工作人土将需要负起一名退休人士的生活。在这样的比例之下,相对丰厚的养老金福利承诺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

    在寿命方面,日本的女性平均寿命接近87岁一一这比马来西亚女性多出9.54年,比亚洲一般女性多出13.45年。在马来西亚,女性平均寿命为77.33岁,而男性为72.65岁。

    另一方面,日本是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该国每名妇女生育1.41名孩子,由此日本的人口预计会在2050年减少15%。

    虽然马来西亚的人口年龄比日本年轻化,然而却同样出现老龄化加速的情况,并即将面临同样的危机:依据1.98的生育率,马来西亚生育率低于人口替代率,即一名妇女生育2.1名孩子。

    在100名工作年龄人士中,马来西亚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了8名。直到2050年,有关数据将会提升至25人一一日本如今已突破这个指标。届时,马来西亚将无可避免且必须应对日本如今已面临的超老龄问题,而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编按:一个国家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时,该国将被称为“老龄化”(aging)社会。当相关人口达到14%时称为“老龄”(aged)社会;比例达到20%时则成为“超老龄”(super-aged)社会。


参加校外赛 銮中学生夺多奖

星洲日报2014.03.03

参加校外赛 銮中学生夺多奖

    (居銮2日讯)居銮中华中学学牛日前参加第二届全国华文微型小说创作比赛、居銮学联西洋棋赛及越野赛,获得多项奖项。
    得奖名单如下:

    第二届全国华文微型小说创作比赛:中学组二等奖:陈讪敏,优胜奖:张紫盈、陈雨瑄、林雁雁、张芊方;入围奖:许索薇、郑倩婷、郑佳满、蔡菁倪、林晓苎、张佳雯。指导老师:廖国平、萧雁萍,陈佛英。

    居銮学联西洋棋赛:第二名:林敬凯、第—L名:周靖柔。指导老师:刘队鸿、张厚笠。

    居銮学联越野赛:女子18岁以下第一名:章珈荔,女子15岁以下第十名:陈乡宁怡,男子18岁以下第九名:庄靖义。指导老师:林树华。


矗立山岗 青葱巍峨 仁銮华小培育地方幼苗

星洲日报2014.03.03

矗立山岗 青葱巍峨 仁銮华小培育地方幼苗

    从哥打丁宜往丰盛港的路上,一所纯朴的华小矗立在山岗上,被栉比鳞次的新村旧屋与绿肺所包围,校园青葱巍峨;它就是1953年设立的丰盛港三板头仁銮华小,一所充满人情味的乡间小学。


功课遇难题到宿舍找教师

    傍晚时分,这所全津华小的孩子,在蓝黄相间的天色下,步行到教师宿舍继续学习:这里一半的教师都住校,孩子们一旦功课遇到难题,都跑到宿舍找教师,师生关系十分密切。

    踏入仁銮华小,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葱翠绿,这里的一草一木想必都经过悉心的照料,吸一口清新空气,更是沁人心脾,这整个校园面积约2英亩。

    如此美好的学习环境,随着人口外迁的问题,该校人数逐年锐减,近年来皆维持在100人左右的水平,教师则有13人。

李卓洺:落力策划筹款 陆绩装置多媒体教学

    董事长李卓洺指出,仁銮华小近年来致力推动精明课室计划,然而该村地小人寡,大部分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落实全面电子多媒体教学的宏愿对该校而言确实是遥不可及。

    不过,他表示,在董家协不遗余山的配合之下筹划各项筹款活动,该校陆续装置了电子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高科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然而,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帅生关系、家长跟学校的关系,十分亲密,住往学校在地方教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家长也十分热烈的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彼此有完善的沟通,充满人情味。

宿舍食堂遭蚁蚀

    完成了精明课室的计划之后,李卓洺当务之急就是进行校内老旧设备的提升,尤其是教师宿舍和学校食堂,在长年累月之后已被白蚂蚁侵蚀。

    他说,教师的宿舍已很陈旧,食堂也被白蚂蚁侵蚀的严重,再不提升,就变成危楼了,因此他接下来要着手的就是改善上述环境,所需经费是20万今吉。

    李氏表示,很多离校的校友义不容辞的会捐款协助学校发展,但是由于是小地方,发动捐款也不容易,因此学校建筑物的提升,还有赖广大社会的认识与协助。

小六评估试获好成绩 『许愿树激励法』奏效

    去年,仁銮华小在小六评估试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这归功于学校一套“许愿树激励法”;该校每一年许愿壁画都有不同的主题,小朋友就像许愿树下的莹火虫,祈祷着梦想能成真。

    该校在2013年的小六评估考试中取得佳绩,全科及格率达80%,平均等级为1.56,校方因此获得柔佛州教育局颁发成绩跃进奖。

戴宏城:壁画前宣示自我目标

    副校长戴宏城表示,学校每年都会为六年级学生制作许愿壁画,每一届小六学生需要在壁画前宣示自我定下的目标,并努力去达成。

    他透露,学生在自我承诺的当天,仿如一个重要的仪式,前来观礼的有家长,还有教育局的代表,庄严如成年礼一般。

    许愿树可说是校最的一大特色;它记录着学生的自我超越、自我承诺,以及力争上游、积极向上的意愿。

学生一步一脚印达目标

    在2011年,该校参加小六评估试的学生,在壁画上盖上手印,这些手印过后又被修饰成为小脚印,意味着学生一步一脚印达成目标的的决心。

    例如,2012年,学生们则将印有自己肖像的果实贴纸粘贴在许愿树上。这举动表示同学们好比苗圃里撤下的种子,教师们就好像辛勤地灌溉与施肥,让它们茁壮成长,以期长处丰硕的果实。

    2013年,学生的肖像印在人气球贴纸上,他们像是乘坐热球升空,期许在浩瀚天际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最后,在小六评估考试中获取住绩的优异尘被安排献花给一同上台的父母,并发表获奖感言。

曾月凤:多数家长外州打工 多依赖教师教育孩子

    家协主席曾月风表示,这里的家长多数都到外州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也有一些是外埠新娘,使得孩子的教育工作需要更大程度依赖教师。

    曾氏举例,学校20多名学前教育的孩子,有一半的母亲是外埠新娘,她们需要适应环境,语言也在学习当中,这使到孩子的教育落在教师的肩上。

    家协也充做校方与家长的桥梁,一旦有什么活动需要家长参与,都会将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大家忙进忙出,就像一家人。

设游戏屋供课余玩耍 家长与教师如一家人

    地处市郊的仁銮华小,虽然课室老旧,但最值得一提的是校方为孩子设了一间儿童游戏屋。那是因为校方基于学生常常下课后还留在学校,因此特设了这个自在游戏的场地,好让孩子在课余还能通过游戏得到启发。

    该校最常见的景像,就是午间辅导班结束后,校园内仍旧可见三五学生一起习作。住在学校宿舍的教师,还在绐一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进行特别辅导,默默耕耘。

    该校副校长戴宏城表示,六年级的语文科教师偶尔还会与学生集体在学校留宿,进行密集冲刺,热心的家长也会到校送些吃的喝的,给师生加油和鼓励。

    他说,这里家长与教师仿佛就栗一家人一样互助,彼此保持密切的关系。

夜间毕业典礼 纪录孩子成长步履

    小镇上,仁銮华小的孩子与家长夜间参加着毕业典礼;典礼上,播放着毕业生从孩提入学到六年级的剪影,如回转的记忆,纪录着孩了每一个成长的步履。

    每一名毕业生,曾经在这里成长,他们的点点滴滴尽在教师及家长的眼里,这种温馨与备受重视的场面,使小镇成长的这群孩了记下人生最纯真的一刻,展开全新的学习旅程。


行政议员派定心丸 霹水源可用4个月

星洲日报2014.03.05

行政议员派定心丸 霹水源可用4个月

    (怡保4日讯)天气干早炎热多时,霹雳州会否如雪兰莪般闹水荒?负责水源事务的霹雳州行政议员拿督再诺柏迪今日向州民派定心丸,强调霹雳州拥有足够的水源,就算旱季,用户还可持续获得水供长达4个月。

水坝水位降问题不大

    再诺柏迪说,虽然日前武吉美拉水坝水位山现下降情况,但普遍上州内的水坝水位仍高,因此,水供不成问题。

    “针对武吉美拉水坝水位下降的问题,霹雷州水利灌溉局,国家能源公司等单位已有共识,所以问题不大,而且武吉美拉水坝占地大,储存量也大。”

    他今日为同家能源公司主办的“大型用户永续营业之有效能源”讲座会主持开幕后,这么表示。

    他说,州内水供用户最多的是近打区,而近打区的用户是依赖乌曾近打水坝提供的水源。日前,乌曾近打水坝与阿亦君令水坝一样,水位虽稍为下降,但下降不到1公尺,即约250公分。

乌鲁近打水坝储存量多

    他说,乌鲁近打水坝提供水给80万名用户,占霹雳州人口的二分之一。不过,乌鲁近打水坝的储存量没有完全使用,只使用70%而已。

    他指出,霹雳州政府也准备在州内兴建迷你水坝,但迷你水坝的地点还未确定。

    “大部分迷你水坝将没在内陆地区,尤其是接近原住民的住宅。而且,迷你水坝的电力也不强。”


珠峰登山客强制背回8公斤垃圾

星洲日报2014.03.05

珠峰登山客强制背回8公斤垃圾

    尼泊尔官员周一表示,从今年4月起,攀爬珠穆朗玛峰的登山客将强制背回8公斤垃圾,以“分工合作”方式清理山上堆积如山的垃圾。图为一名工人正在清理山坡上的垃圾。

    这项新条例适用于从珠峰南坡基地营往上攀登的游客,除了自身制造的垃圾外,每人必须背回8公斤的垃圾,未遵守条例将受罚。近年环保人士呼吁世人关注珠峰环保,登山者遗留在珠峰上的垃圾和人类排泄物高达10吨,让全球最高峰沦为世界最高垃圾场。(法新社照片)


郭金斌:提供更好阅读环境 诗巫再也将建新图书馆

星洲日报2014.03.05

郭金斌:提供更好阅读环境 诗巫再也将建新图书馆

    (诗巫4日讯)诗巫乡村议会署理主席郭金斌指出,诗巫再也将兴建一座新图书馆,以提供该区居民更好的阅读环境。

    他说,诗巫再也居民不断增加,居民需要一个更大、更符合时代的图书馆来培养阅读习惯。目前诗巫再也图书馆设立于店屋内,由于空间受到限制,不太适合充作图书馆。

    郭金斌今午受访寸透露,随著时代的改变,旧图书馆应获得提升。而政府已批准兴建图书馆计划,相信未来诗巫再也能拥打更完整的图书馆。

    他希望诗巫再也及附近居民和学生能善用图书馆,利用空闲时间多阅读,自我充实,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采电脑化方式借书

    另一方面,诗巫再也公共图书馆负责人卓那斯透露,诗巫再也图书馆原本要进行装修及提升,惟政府巳批准兴建新图书馆计划,因此取消为图书馆进行装修或增添设施的念头,避免造成浪费。

    他说,该图书馆仍以手动借书方式操作,相信新图书馆竣工启用后,将改用电脑化方式借书,并可能设有电脑及网络服务。

诗巫再也图书馆 藏书逾2万本

    (诗巫4日讯)诗巫再也公共图书馆负责人卓那斯透露,根据去年12月的统计,图书馆共有2千231名会员,儿童会员占较多数,共有1千189人。会员以诗巫再也居民居多,以学生占多数。

    他今早受访时透露,欲申请成为图书馆会员者,可向图书馆管理员注册,会员费3令吉。会员卡每年需更新—次,儿童会员年费2令吉,成人会员则是3令吉。

    “诗巫再也设行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一般在下午时段,学生们会结伴来图书馆做功课及阅读书报。尤其到了考试季节,也有不少学生前往温习功课。”

    诗巫再也图书馆分成两楼,底楼为儿童部,2楼是成人部,只限13岁以上的民众进入。2楼设有3个阅读空间,其中包括杂志区、一般阅读区及参考书室。参考书室主要让学生们能在一个安静的空间内温习功课。

限量参考书不外借

    卓那斯称,诗巫再也公共图书馆每年会添购新书,日前图书馆共有2万6千363本藏书,包括儿童及成人的书籍,惟部分限量参考书不得外借,民众仅能在馆内阅读。

    他说,可外借的参考书一般备有2至3本,一些昂贵及限量的参考书则不能外借。若会员欲收藏这些书籍的内容,可向图书管理员登记,并于时限内拿到外头复印。

    他指出,成人会员一次可租借3本书,儿童会员一次可借2本书。租借期限为两个星期,逾期还书者一天每本书的罚款为10仙。
催3次未还列黑名单

    “逾期3天还未将书本归还者,将会收到图书馆发出的提醒信函。若会员在14天工作天后还是没还书,我们公发出第二封还书通知信。14天后还依然未还,该会员将会收到第二封还书通知信。”

    桌那斯透露,若催还3次仍不归还,将列入黑名单,取消借书资格,直至将书归还为止。若遗失租借书本,会员须按书本的原价赔偿。

    诗巫再也公共图书馆开放时段为早期一至四,早上10时至傍晚6时。星期五开放时间为早上10时至11时30分及下午2时至傍晚6时。星期六、星期日和公共假期关闭。


欢迎大家探索黄金屋 公共图书馆新书上架

星洲日报2014.03.05

欢迎大家探索黄金屋 公共图书馆新书上架

    (美里4日讯)美里公共图书馆新书上架,欢迎民众及会员踊跃借阅。

新书7月运抵

    美里公共图书馆主任张伟玲向记者表示,图书馆每年都会分两批引进各语文书籍,这批新书属于去年第二批。至于今年首批新书顶计7月或8月期间运抵。

    她表示,此次引进的新书主要以三语为主,包括华文、国文、图文及英文。华文新书数量为1千462本、国文书籍有1千313本及英文书籍则有1千219本,新书总数为3千994本。

华文书最抢手

    张伟玲说,美里公共图书馆去年的借书量多达15万5千234本,其中以借阅华文书籍占多数。去年的新会员则有2千574人。

    “借阅的书籍若面对遗失或损坏,会员必须按照原价作出赔偿,以减低书籍被破坏的机率。”

    根据数字显示,美里公共图书馆在2013年共引进5千605本新书,卑尔骚图书馆为2千637本、东故村图书馆为3千170本及罗东图书馆则为2千668本,全部总数为1万4千零80本。

    至于美里公共图书馆目前的藏书量则多达35万7千895本、卑尔骚图书馆为6万8千713本、尔姑村图书馆2万9千836本吉罗东图书馆为5万5千928本。藏书量总数为51万2千372本。

大马卡借书服务

    据了解,美里公共图书馆已于2011年推出大马卡(My Kad)借书服务,会员只需使用大马卡即可借书,无需再携带图书证。
    公共图书馆会员必须付1令吉注册费,成人年费为3令吉,小孩2令吉。在推出大马卡借书服务后,新注册会员同样需付4令吉,往后每年至需缴付年费3令吉。


承包商收不到钱 半途停工乡校荒废

星洲日报2014.03.05

承包商收不到钱 半途停工乡校荒废

    (古晋4日讯)人民公正党砂联委会主席巴鲁比安呼吁新上任的砂州首长丹斯里阿德南,能够真正“聆听”人民的声音,重视乡郊学校设施不足的问题。

    他表示,政府一直强调教育的重要,包括教育能够改善国家、地区及人民的生活,提升国家及人民的生活素质。

    但是,他说,许多乡郊学校设施仍面对不足,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水供。

    也是峇加拉兰区州议员的巴鲁比安,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列出3所其选区属下小学所面对的问题,促请政府重视。

    他于上周前往选区内的3所国小巡视,包括香香国小(SK Siang Siang)、弄鲁宾国小(SK Long Luping)及弄苏甘国小(SK Long Sukang)。

校舍新颖却没水供

    他指出,距离老越市镇79公里外的弄鲁宾国小,尽管几年前建竣的校舍非常新颖,惟学校却没有水供;而距离老越市镇35公里的弄苏甘国小新校舍则建设期间因政府拨款经费个足,承包商停工不做。

    他说,水源是最基本设施,即使学校再新,没有水供将影响日常操作,尤其是学校的卫生问题;而半途停工也导致已经成型的建筑物荒废。

大草场好看不实用

    至于距离老越市镇10公里外的香香国小,巴鲁比安表示,该校的沟渠及排水系统有必要获得改善,由于不良的排水系统及沟渠建设,往往豪雨后校园都面对积水,导致学校被逼停课。

    而且,他指出,香香国小拥有—个“好看却不实用”的大草场,虽然草场竖立了龙门,但是草场内铺满石块,学生根本无法在石堆中踢球,宽阔的草场等同虚设。

    他说,日前中央政府答应额外拨出10亿令吉,作为砂沙两州破旧学校的维修经费,他也已促请上述3所学校的教师及家教协会,尽速提呈申请。

    惟他说,在僧多粥少下,这些学校最终是否能获得拨款仍是未知数,且所获得的款项未必足够提升设施。

    对此,巴鲁比安促请新上任的阿德南重视,尤其是后者强调将会“聆听人民的声音”,希望他能够将有关的承诺付诸于行动。

    同时,他认为,砂州拥有高达220亿令吉储备金,砂州政府大可从中拨出1亿令吉,允作乡郊学校的基本设施提升用途。


诗人陈强华逝世 一生搞创作留下最大财富 陈强华推广写作风气

星洲日报2014.03.05
诗人陈强华逝世
一生搞创作留下最大财富 陈强华推广写作风气

    (亚罗士打)马华诗人陈强华这一生搞创作和写作,同时非常乐意推广和鼓励学生写作出版,在推广学生写作风气方面的努力,可说是他留下的最大财富。

庄琇凤:日新独中写作风气盛 陈强华功不可没

    与陈强华认识逾20年、曾共事多年的吉华独中校长庄琇风感触的聊起强华,这学弟兼前同事早在日新独中执教时期,就积极鼓励学生写作推动出版班刊。

    “日新独中有强盛的写作和班刊风气,强华是大功臣之一。他在当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积极的推动鼓励学生。”

    “来到吉华独中,强华担任创意与文化推广中心主任,推动《北吉光》校闻和写作。”

发动写作游戏 邀教师参与

    庄绣凤说,强华爱好写作外致力鼓励身边人写作,早期曾发动写作游戏邀五六名同事参与,规定每人每日得准时交稿,培养大家对写作的坚持。

    她说,强华生前开朗活泼,风趣幽默,在米都过的日子真的快乐,常为她和一群的同事“抛笑弹”,也常成为聚餐会的筹办人。

    她指出,强华平易近人,是一名没有架子的好教师,尤其是一些男同学更与他情感亲密如兄弟。

    “强华很风趣幽默,这是他的特质,他把欢乐带给人家。与他在一起,我们会笑不停。”

肾病没打倒陈强华

    庄琇风说,强华于2012年8月患肾病,开始时来得突然·身边人也被吓傻眼,但这没打击到乐天的强华,他也接受了。

    记者昨早(4日)到陈强华患病前曾任教的吉华独中,穿了黑裤和黑底白点上衣的庄琇凤如常站在校园内,但脸上难掩地对强华突然离去的哀伤。

来自异乡互相照应 庄琇凤陈强华如『家人』

    庄琇凤与2名学校食堂阿姨和陈强华曾趁2012年2月学校假期到越南自助旅行,如今已成为大家永远的回忆。

    庄琇凤和陈强华都来自大山脚,和数名同事在米都同为异乡人,常定时吃饭聊天,陂此互相照应,已如同“家人”。

    近年患有肾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陈强华昨午在亚罗士打某购物广场上厕所时,疑病发来不及求助而暴毙,得年54岁。

难接受噩耗 师生好友贴文惋惜

    陈强华是比庄琇凤小2届的日新国民型中学和台湾政大的学弟,强华中学时忙于华乐团和写作,大家各有各忙。

    庄琇凤说,后来强华来到日新独中教书,也负责处理校讯,当时她负责提供资讯让强华发布,之间才有接触互动。

    庄诱风之后转到吉华独中掌校,1年后陈强华想转换环境,刚好有这契饥,就于2010年来到吉华独中。

    陈强华于2012年8月患肾病后辞职休养,但有空仍时常到吉华独中看看。

    陈强华逝世噩耗传出后,多名师生和生前友好在面了书上贴文惋惜,许多人很难接受此突然的消息。

    庄琇凤周四晚就会到大山脚丧府慰问强毕的家人,强华的多名吉华独中前同事也会于周五(7日)前住送强华最后一程。

要求网页删除陈强华遗照 欣慰学生表现尊师重道

    庄绣凤对强华吃的突然离开坦言仍难以接受和不舍,但欣慰强华这一生是幸福、这辈子是值得的,其散播感染的教育力量也很广大。

    她举例,强华早年在日新执教时期因白内障要进行手术,和在吉华独中执教后期被诊断须洗肾时,同事和校友自动自发地给予协助,聊表心意。

    她说,昨午事后有网页发布强华去世后躺在担架的现场照,学生看了留言和举报要求版主尊重死者、删除该照,她欣慰学生这一刻表现尊师重道,他们爱着教师。

穿西装“吃风回家”

    陪强华女儿进入太平间见强华最后—面的她欣慰说,强华昨晚穿上西装大衣后,准备以当作“吃风回家”的华人传统方式回大山脚时,他笑了。

    “他走的时候也不孤单,很多年轻教师都到太平问等候陪伴,直到目送他坐卡车回家。我告诉他说,他去拜佛了,穿了大衣,要回家了。他真的笑了。祝他快乐,往生净土。”

    庄琇风与女儿在上周三,和强华一起吃鸡饭,当时强华请客,强华吃饱后就去洗肾,这是庄绣凤最后一次见到强华。

    她说,教师们在昨午约2时40分在校同看到强华时还邀他,问要不要去吃东西,但他不要。

    “我想,他应该是打算自己去购物广场吃东西,之后就直接回家。”

    “强华上周在我办公室外,还突然和我说‘我妈妈说,我归你管,好笑啰!’”

在家不时因血糖低晕倒

    庄绣风说,强华在家不时会血糖低晕例,之后自己醒过来,她相信强华这次是晕倒后没被发现而失救。

    她认为,这对患病的强华,也可说是一种解脱。


《霹雳独中风情摄影》 明年4月展出9独中风采

星洲日报2014.03.05

《霹雳独中风情摄影》 明年4月展出9独中风采

    (怡保4日讯)配合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复兴运动40周年纪念日,霹雳9所独中联办系列活动,其中一项《霹雳独中风情摄影》获得霹雳影艺协会全力合作,到霹雳9所独中拍摄独中风采,并于明年4月1日展出。

    举办马来丙亚华文独中复兴运动40周年系列活动,旨在问顾过去,提醒华社光贤过去的付出,同时展望未来,集合海内外教育者对我国独中的见解而调整未来办学方向。

胡万鐸:华教历史不容遗忘

    霹雳华文独中复兴运动主席兼深斋中学名誉董事长胡万锋今日在活动推介礼上致词说,70年代初期独中陆续倒闭,当时南华独中董事长丹斯里颜清文(已故)发起复兴运动,他受委托担下领导独中复兴运动的重任。

    他强调,我国华教历史不容遗忘,新生代有责任并有需要了解,董联会和站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背负维护华教的责任。

    他说,华文已成为国际语言,在我国甚至马来同胞也到华校求学,证明了华文的地位;所以,维护和延续华救是可行的。
胡苏安:华教堡垒缺一不可

    霹雳9所独中校长代表兼金宝培元独中校长胡苏安表示,霹州9所独中每年在独中复兴运动纪念日,皆有举办活动,惟日久人们渐忘独中历史,所以特藉独中复兴运动40周年举办大型系列活动,唤醒人们独中办学的艰辛。

    他说,独中的运作有赖华社热心人士的资助,办学过程艰辛,所以独中复兴运动的历史是不齐遗忘的;如果没有当年的复兴运动,便没有今天的独中,所谓华小是华教的根,华教是华文教育的堡垒,缺一不可。

欧锦华:鼓励学习摄影技巧

    霹雳影艺协会主席欧锦华虽受英文教育,但义不容辞答应为这顶活动摄影。

    他致词说,如今的摄影艺术因科技发达,发展迅速且变化大,他鼓励学生学习基本的摄影技巧,也希望通过参与这次的活动,可引起更多人对摄影的兴趣和学习拍照。

黄志伟:系列活动接踵而至

    林连玉基金霹雳联委会总务黄志伟透露,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复兴运动纪念日系列活动,除了《霹雳独中风情摄影》,4月1日将在实兆远南华独中举办历史资料展,也将举行常识比赛。
    他说,9月16至17日也将举行马来四亚华文教育研讨会,集合海内外教育者和学者,针对我国独中未来40年所面对的挑战提建议,进而调整未来的办学方向。

    他也说,日前霹雳影艺学会的会员已到过江沙崇华独中拍摄,会员们将陆续到其余几所独中拍摄,过程预计需耗时一年。

    林连玉基金主席郑庭忠、深斋中学董事长拿督丘才干,校长何家珍、培南独中校长梁炳初,太平华联中学校长吴明宾、班台育青中学校长林惠洲、育才独中校长苏民胜、汀沙崇华独中校长叶福鈱、实兆远南华独中校长陈丽冰,安顺三民独中校长苏维廉、霹雳影艺协会前会长刘振廷、副秘书吴国锋、委员黄鹏基、孙江汶和李丽君也出席活动推介礼。




台海洋大学校长访銮中 外籍生可申请奖学金

星洲日报2014.03.05

台海洋大学校长访銮中 外籍生可申请奖学金

    (居銮4日讯)台湾海洋大学校长张清风拜访居銮中华中学,鼓励銮中毕业生到该校深造,可以申请新生奖学金。

    张清风是偕秘书室校友服务中心郭惠芳与吴莹莹,马来西业海洋大学校友会会长沈庆文、署理会长谢才观、财政张桂元与秘书郑联华拜访銮中。

    张清风表示,该校开放招收外籍生开给予新生奖学金,希望更多对海洋、造船、机械工程等科系有兴趣的銮中生可以到海洋就读。

    他透露,目的在海大就读的銮中生有2人,希望来年会有更多的学生前往深造。可以预览海大的网页http://www,ntou.edu.tw

    在交流会中,两校主要在讨论简化外籍生赴台的报名手续流程及提供新生奖学金、工读金等事宜。


周青元携演员衣锦还乡 《一路有你》有峇株故事

星洲日报2014.03.05

周青元携演员衣锦还乡 《一路有你》有峇株故事

    (峇株巴辖4日讯)大马票房最高本土电影《一路有你》导演周青元昨夜携同剧中主要演员衣锦还乡回到峇株巴辖谢票,并透露剧中的许多情节部是来自峇株巴辖的故事。

女主角临时有事无法出席

    《一路有你》主要演员李世平(戏中的“全叔”)及专程来马谢票的宾费弗(Den Pfeiffer)皆出席这场在峇株巴辖广场举行的柔佛州唯一一场影迷见面会,但剧中女主角尤风音(Bee)却因为临时有事无法出席。

    也是华仁中学校友的周青元表示,剧中有一幕班长上课时被踢椅了的情节,其实就是他本身求学时的经历。

    “我是道地的峇株人,也在峇株长大,剧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发生在峇株,所以我也不会忘记峇株,这次南马区惟一的一场影迷见面会,我便选择在峇株举行。”

    他说,峇株有许多优秀的人才,在拍摄《一路有你》时,他也回来峇株巴辖的小学招聘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