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从初级教育到中级教育的升级》 Promotion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Education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206   《 从初级教育到中级教育的升级 》 Promotion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Education   主要介绍了一项于  1948  年 出版的研究报告,题为《 从初级教育到中级教育的升级 》,该报告由  Douglas M. McIntosh   撰写,是苏格兰教育研究委员会的出版物之一。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  McClelland  调查 的通俗版本,该调查旨在通过实验方法确定最可靠的测试或测试组合,用以  预测  学生最适合哪种 中学课程 。研究探讨了包括  智力测验 、 标准化学习成绩测验 、 普通考试  和  教师评估  在内的多种评估方法在选拔过程中的  预测价值 ,特别关注如何  减少选拔错误  和  “ 不适应者 ”   的数量。最终的建议包括 不应只使用单一衡量标准 、在城市地区使用  智商  +  统一考试  +  教师评分  的组合电池,以及科学地确定  录取分数线 。 第  I  章:引言  (Introduction) 本章介绍了苏格兰教育中的 “ 合格阶段 ” 的历史背景。 1901  年教育法令将义务教育年龄提高到  14  岁,催生了对学校系统重组的需求。 1903  年的《法典》引入了 “ 补充课程 ” ( Supplementary courses ),入学资格取决于合格考试( Qualifying Examination ),该考试旨在作为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之间的 “ 障碍 ” ( hurdle )。 教育当局自  1922  年以来尝试了多种选拔方案,包括书面英语和算术考试、学校记录,以及逐步引入智力测验和标准化学习成绩测验。作者指出,合格考试的功能正在从单纯的 “ 障碍 ” 转变为 “ 预测 ” 功能,反映出对儿童个体差异的日益重视。研究的核心目标正是通过实验方法找出能够最可靠地预测学生最适合的后期课程的测试或测试组...

《中国教育问题》Problems of Chinese Education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205   《中国教育问题》 Problems of Chinese Education   本书概述了 中国传统教育体系 及其在面对 西方文化和思想 时的挣扎与转变。它讨论了 中文书写系统 的固有特性,认为汉字比罗马拼音更能传达文化 “ 感觉 ” ;同时,文章也详细描述了 旧时的教育结构 ,如私塾生活、经典教材(如《三字经》和《千字文》)以及旨在选拔官员的 科举考试制度 。随后的章节记录了自 19 世纪以来 西方传教士和商人 对中国教育的最初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 改革运动和民族主义 的兴起,特别关注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为新教育蓝图所面临的逻辑和实施上的挑战。   本书由维克多 · 珀赛尔博士( VICTOR PURCELL, Ph.D. )撰写,于  1936  年出版。作者旨在探讨中国教育在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根本性挑战,特别是文化融合和语言适应性问题。 绪论部分(前言及第一、二章) 【前言  (PREFACE) 】  作者指出,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是 介绍性 内容。第四章(语言问题)基于一套新系统对 中文新词汇 进行考察。第五章是《三民主义》的摘要,其中关键短语附有中文原文,以便与语言章节对照阅读。最后一章则描述了当时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第一章:旧制度  (The Old System) 】  本章详细描述了中国 长达两千年的传统文学教育体系 。 历史沿革与儒家影响:  传统教育体系源远流长,其赞助者常将引入新事物包装为 “ 回归古代 ” 的传统(例如孔子和墨子的改革,以及清代官员引入数学时的历史论证)。周代(公元前  1122  年?)的教育内容包括 “ 六艺 ” (乐、射、御、书、数、礼)和 “ 六德 ” (智、仁、善、义、忠、和)。 科举制度的核心地位:  这一制度是从公元  600  年到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流动的唯一途径。书中详细描述了科举考试的复杂流程,包括府考、院考、 八股文章 ( “ 八脚 ” 文章)的写作要求、回避字和抄录要求。 教育内容与方法:  课程包括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启蒙读物,随后是《四书...

《教育与哲学问题》 Problems in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204   《教育与哲学问题》 Problems in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   本书探讨了 教育哲学 及其核心问题,强调了 教育与哲学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为两者都追求 智慧 。文本首先讨论了 教育哲学的范围和争议 ,指出其主要问题涉及 知识、价值和实在 。随后,它区分了 古典传统 和 现代传统 在 心智本质 和 心智训练 上的不同理解,前者侧重于 理性、绝对知识和形而上学 ,而后者(如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则关注 经验、相对真理和科学方法 。最后,文章考察了 社会哲学 对教育实践的影响,运用了 “ 羊群 ” 、 “ 丛林 ” 、 “ 市场 ” 和 “ 有机体 ” 等比喻来描绘社会,并讨论了 学术卓越与辍学问题、 顺从与创造力 之间的紧张关系。   《教育与哲学问题》( Problems in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 )一书由  Charles J. Brauner   和  Robert W. Burns   撰写,版权于  1965  年归  Prentice-Hall, Inc.  所有。 总体方法论 本书采用 “ 问题导向法 ” ( "problems approach" ) 来探讨教育哲学的方法和材料。作者没有罗列高度专业化的术语或令人困惑的哲学标签,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具有明显哲学面向的教育问题进行展示和分析。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证明哲学在教育中所扮演的 功能性角色。 作者选择问题的标准有三:首先,每个问题必须与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的 即时关注点 相关;其次,每个问题都必须能够展示教育哲学的不同方面(无论是作为方法还是内容);最后,每个问题都必须是即将开始教学生涯的初学者可以在情感上和智力上把握的重要且有意义的问题。 各章节详细书评 引言( Introduction ) 虽然章节目录中列出了引言(第  1  页),但提供的资料没有直接给出其详细内容,但从上下文来看,引言部分可能讨论了公共教育的规模和重要性。资料指出,教育是美国最大的事业,也是国家的 “ 增长产业 ” 。引言系列丛书(《教育基础丛书》)的目的是为了让未来教师理解教育基础,因为这是...

《非洲教师教育原理》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for African Teachers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203   《非洲教师教育原理》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for African Teachers   《非洲教师教育原理》 一书,详细阐述了 非洲教育的哲学和实践。作者强调教育应 以学生为中心 ,并服务于他们所处的 社会及其需求 ,而非仅将原则置于首位。文中深入探讨了 村庄教育 (即非正式的部落学习)与 学校教育 的对比,并提出了教育必须考虑的 七个核心要素 ,包括目标、学习者、教师和环境。此外,文本还 分析了非洲教育的各种目标 ,例如脱离部落束缚、追求基督教信仰以及获得社会尊重等,并探讨了 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学因素 ,如本能、兴趣、习惯和想象力,同时讨论了 课程设计 、 教学方法 以及 教师的角色和培训 ,特别关注如何使教育内容与非洲的 乡村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保持关联。   绪论及背景  (Foreword, Preface, Contents) 本书由哈罗德 · 乔维特( Harold Jowitt ),时任贝专纳( Bechuanaland )教育局局长撰写,并由阿瑟 · 梅休( Arthur Mayhew )作序。梅休指出,这本书将教育原理置于适当的位置, 使其服从于学生本身以及教育学生所处的社会 。本书旨在解决非洲教育的核心问题 —— 非洲教师的培训,因为当时缺乏专门为非洲教师撰写的、处理教育原理的合适教材。作者表示,本书主要关注 班图( Bantu )儿童生活、活动和存在的具体世界 ,并致力于帮助非洲学生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第一章 导论  (Chapter I. Introduction) 第一章确立了教育的广泛性。作者强调,无论是否上学,世界上所有的儿童,包括成千上万的非洲儿童,都在接受教育。数百万从未踏入学校的非洲儿童,正如同他们的祖先一样,通过部落生活获得真实的、非正式的教育。文中详细描述了祖鲁男孩( uVelapi )学习放牧、打斗和培养自立能力的过程,以及女孩( Nomusa )学习家务、采集和烹饪的过程。这种教育在成年后仍在继续。 此外,文章还提到非洲存在明确的 正式部落教育 实例,例如割礼 “ 学校 ” ,以及坦噶尼喀( Tanganyika )布科巴地区( Bukoba district )有组织的部落培训学校,该学校设有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