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教总应有的原则:保持超然的立场

  当代马华文存2~政治卷• 90年代

董教总应有的原则:保持超然的立场

胡万铎

 

董教总是否可参政,是个富有辩论性的问题。向来董教总的立场是超然的,在1982年时曾直接、间接参入了政治运动的洪流里,构成了她的争论性。

 

华文教育能够生存,民族的根源也照样能生存。董教总是个教育机构,她的一举一动,都替华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国独立前,华文教育在我国已受风雨侵蚀;在独立后,更受打击、摧残。所以在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华教界出现了多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人士,已故林连玉先生是最特出的例子。在60年代这时期,由於林连玉先生的公民权遭褫夺,华教因此深受打击,再加上当年马华的一些领袖不争气,故华教的地位每况愈下,士气也低落,董教总主席之职,也少人要负起。

 

70年代初,全国展开了独中复兴运动,董总出现了一批新人,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去争取民族教育的地位。我国华人占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这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人口少,那就无能为力了。在这么久以来,董教总屡战屡败,但还是屡败屡战,坚强的继续斗争下去。

 

董教总当年参政经过

 

到了70年代末,自独立大学案件失败后,我们大家都在讨论、研究,要以何种方式始可取得突破。大部份华教工作者的结论是:要在华教上取得突破,必须要以政治力量去争取。於是董教总便马不停蹄到各处去拜访,收集各地华教人士的意见,结果赞成以政治力量去争取华教的突破为数较多,当然反对的也有。

 

以我个人来看,我还是认为带着一种超然的态度去争取较恰当。当时董教总跨出的第一步是大家集体的决定,我当然要追随,在这情况下,我被卷进了洪流。在某种程度上,我是接受三结合的概念。要团结华人,必定要得到居於在朝的华人政党,和居野的华人反对党以及华社的合作,所以三结合的概念是争取华人权益的其中一种有效方式。

 

董教总首先向民主行动党探试,但林吉祥的反应是:他要我们董教总作为他的外围组织,不要去参政;他还强调,就算董教总加入他们的党,选票也不会增加多少。而马华的李三春,也要我们董教总无条件的加入他们的阵营,叫我们相信他。至於民政党,初时不敢接受我们的理论观点及条件。所以在82年大选前,董教总欲参政的意愿,受到各方的冷落与漠视。最后在大选前很短的时间内,民政党的林敬益,在曾永森的安排下,接受了董教总争取民族教育地位的教育纲领,愿与董教总合作。在这直接与间接的情况下,董教总便正式的跨出第一步:参政。

 

三结合概念难於体现

 

1982年至1986年这段时间内,有我们的代表出现在国会里。据印象所得,许子根曾以他的才华,影响了不少马来同胞,使他们对华族的要求,有了基本的认识。他将华人的心声带进国会。这事如属实,我认为应值得鼓励。我们华人在独立前后,曾采取各种方式,包括罢工、罢市等等,但基於当时的客观限制,不能如愿以偿。所以我们总结了过去的经验,认为当前较有效的争取方式之一是要以柔制刚。

 

但是,只有许子根一个人能够做多少?而马华、民政又不和,马华党内的国会议员,真正了解华人情况的人数又不多。行动党一直在搞民族情绪,华团的组织又散漫,意见纷纭,没有人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他们。所以三结合的概念终於不能成为事实而体现。在这种压力之下,董教总在86年的大选中,还是保持以个人身份去参政。

 

我对子根和洙镇等的看法

 

现在问题产生在这里,在董教总的号召下,华教的4位积极份子投身政海后对他们所持的看法,在我们之间有些分歧。我个人的见解是,既然他们在董教总的名义的号召下而投身了政海,尚且遭受一些怨言,我个人有责任支持他们,继续和他们保持联络,给予他们鼓励。同时,也可藉此事更加深入了解整个国家局势的发展。我是董教总主要负责人中和他们接触最多的一个,我了解他们的苦闷心情。他们所做的工作,都有给我汇报,特别是有关教育法令的问题,他们目前所采取的行动与修改教育法令的看法,尤其是现在正修改着教育法令,他们不时向我征询意见,但问题是他们所做的工作成就,是有局限的,如在国会内的限制、受机密法令的约束等。他们4位原是董教总的积极份子,特别是许子根博士和郭洙镇律师,凭着他们过去与教长的关系,经过交流,使教长更加了解我们华人对教育方面的要求,从而接受我们的某些意见。

 

我个人有信心,他们将不会为官位而不顾华人社群的愿望。我相信,他们如果面临如修改后的教育法令有违董教总15华团的愿望,他们宁可丢官。我个人认为,只要他们争取到基本民权,已算是他们尽了责任。他们不能在一夜间建造一座罗马城,除非大部份华人站在他们的后面。

 

我也要指出,马华应承认他们过去之领导人所犯的错。现任马华总会长林良实,已略有改变过去马华领袖的作风,国阵政府没有兑现86年大选时的诺言,他敢公开提出质询,最少他有勇气提出,是值得关注的,是否是做戏,则要以后分解。希望马华増派多些深受华文教育、能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竞选国会议席以进入国会,如陈祖排这类的人选。

 

董教总提出:团体不参政

 

董教总是否应参政,我已在上文涉及。如果华人的民族性格是属崇尚纪律的,能有像爱尔兰人那种的民族斗志,经过700多年不断的罢食、绝食的这种争取独立的精神,我们华人就应该参政,团结全体华人。但是华人有这种精神性格吗?三结合概念提出后,就受到阻力、破坏,致使跑不通,在这情况下参政,一定会触礁。

 

所以童教总提出,团体不参政,她超越政党而不超越政治。个人可与政界人士联络,这是正确的。保持超然的立场是我们董教总应有的原则。绝不做任何政党的外围组织。

 

我们会继续去争取华文教育的发展。我们要一些人士在政界争取,要看国际的风云大气候与华文的经济价值,也要看本国华族人民具有自尊的态度。华文教育是我们的根,我们一定要去争取。

 

02-02-1990《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