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的声音,国阵怎样调和?

  当代马华文存2~政治卷• 90年代

转向的声音,国阵怎样调和?

杨善勇

 

大选已过,备战始于当下。各个有心为民服务的政党,必须详研转向的原因,勇于检讨,自我批判,从迷思找出脱困之道。

 

替代阵线的存亡成为国内今后政局的焦点,其部份原因是华裔选民的转向,令行动党惨败。但是,所谓的转向之言,究竟有没有根据?

 

670万国民真正意向

 

一些统计可以点明实际情况所在,从而让国人认清670万人真正意向。《南洋商报》的数据,展现了国阵得票占有56%,而其余政党总得44%选票。

 

对照选民的种族分布,三大族群的比率分别是57%34%18%o另外1%为其他人士。

 

依据这两个数据,附加假设,我们即能推算投票的趋势。如果士著支持国阵的百分比高达50%,即意味着共有193万张票投于这里。剩下的182万选票则来自非土著。

 

不要忘记,非土著的选民共有43%,288万人。很明显的是,投选替代阵线的非土著仍旧还有37%,相等于106万人。那么,假如60%的非土著确实投选国阵,其结论令人关注的:

 

第一:共有172万名非土著认同国阵,而土著的选票却占203万,相等于土著选民总额的52%。第二:支持替代阵线的土著也有48%之巨,两者的差距只有4%

 

进一步推论,国阵里的土著支持者若是高至60%,即是230万之巨,非土著的选票仅剩145万张,很简单的说,就是每两个非土著群,即有一位仍旧选择替代阵线。

 

对国阵来说,倘是非土著是全力拥护他们,一个很难堪的局面也许是,其实,转向的选民正是土著本身。

 

只要70%非土著投选国阵,即剩184万土著效忠天秤,或占土著选民的45%

 

依此推论,80%的非土著维护国阵,则土著支持者的比率仅有40%

 

最后,一旦90%非土著偏向国阵,其背后的意义是,每10个土著当中,剩下三位站在同样的阵线。

 

当替代阵线在责怪华裔选民之际,看来国阵也在检讨,何以广大的土著正作出巨大的改变。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拿下丹、丁两州,回教党在其他州也正在不断膨胀。在吉打,该党赢得8个国会议席以及12个州议席。对比之下,国阵只有7个国会议员,其24州议员则刚好保住三分之二的州政权。

 

回教徒走向两线制

 

回教党在彭亨(17州)以及霹雳(23州)的表现也不错。回教党虽然没有在雪兰莪和玻璃市赢取任何国会议席,却一共在这两州取得7个州议席。整体上言,回教党拥有全国州议席总额的25%。(不包括沙砂)不难看出的是,就在华社自怜于人口越来越少的政治处境之余,半岛的回教徒却走向两线制的召唤,并透过回教党反映各自的诉求。

 

无论如何,只要进行微观分析,我们更会发现华裔转风的论调,不免存有误导的成份。陈胜尧、方贵伦、郭素沁和陈国伟的成功守土,恰是说明不少华裔仍旧支援民主行动党。否则,正好论证行动党踏出了自限的华基架构,获得土著的垂青。

 

对回教党而言,其教育的意义亦不遑多让,即使他们开始扭转马来西亚的政治局势,不过非回教徒的投票显示,回教国和回教法在此间并不受欢迎。

 

这种两极的现象,印证了一件事,那就是,本届大选,两个阵线都各有所失:替代阵线因为回教党,可能吓走了10%-20%的非土著游离票;国民阵线也走失相当多的土著选民。

 

摆在各个政党眼前的问题,正是多如何解读选战成绩的讯息,从而争取更大的政治空间。

 

回教国的倡扬,是回教党得利的主因吗?土著选民离心国阵,关键何在?廉政的需要是否影响了投票结果?

 

太多的提问,可以提出,从而评断选民转向,究竟有利于哪一个阵营、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怎样的政治意愿。

 

选民不会随意转风

 

无视于民心所求,而一意孤行党之所欲,这次的大选已经作出最好的解答和预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必须摆在第一位,否则必须接受出局的惩罚。

 

我们必须清楚,选民不会随意转风,尤其是大幅度的选民偏向乖离传统;政客继续罔顾于此,自欺欺人,一经改选,必然深切地体会民主的力量。

 

大选已过,备战始于当下。各个有心为民服务的政党,必须详研转向的原因,勇于检讨,自我批判,从迷思找出脱困之道。

 

替代阵线的领袖,在打造全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尽了全力,而且展现风度认输,应加一赞。国阵再度执政,凭其治国经验,要怎样调和转向的声音,成就千秋大业,更待观察。

 

11-12-1999《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