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言路2011.01.11
好校长是教育成功灵魂
罗盛威
芭芭拉(Barbara Werstler)是一位美国中学校长,10年前接掌道奇中学,一所郊区大型学校,在俄亥俄州学校排名上原居中间位置。
掌校期间,芭芭拉组织教师专业学习团队,鼓励探讨课程开发,改进教学水平。此外,她还定期召集各年级教师,集思广益,共同改进教学。
芭芭拉非常重视教职员,对他们非常尊重和欣赏。10年间,道奇中学学术成绩大幅提升,达到了“年度令人满意进步”的目标,学校排名也因此上升到“非常卓越”的行列。
琳达(Lydia D.Davenport)则是亚拉巴马州赫里蒂奇小学校长,与芭芭拉一样,她同样重视教师团队,除了确保教师接受高强度训练外,也鼓励他们分享观点以改善教学。
琳达相信,教育要成功,大家就必须拥有共同的愿景,因此她常在小区分享她对卓越成绩的信念,希望大家与她一起追梦,化梦想为现实。她关注后进生的学习,针对校园中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她为他们提供额外课业辅导和资源支持。她也在校内推动课后辅导,成立数学和阅读的学习小组。
琳达的努力没有白费,由于学校学术成绩卓越,该校连续在2006―2008年获得政府财政奖励,同时也在营养和性格教育方面的创新表现,荣获全国性嘉奖。芭芭拉和琳达,2010年皆被美国小学校长协会,授予“美国中小学杰出校长”膺荣。
好的校长,助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好的校长,不但是学校的掌舵人,还是造梦者,带领师生共同走向卓越。校长须具备好榜样,否则打击教师士气,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部份国内的中学校长,为了提高学校的名次排行,不惜阻止学生报考华文,甚至在招收新生时,只录取优异生,便是其中的典型。
政府当初推行国家关键成效领域(NKRA)措施,意愿当然是好的,希望借此提升学校绩效。去年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似乎有先见之明,呼吁校长别为了担心学校排名,而打压成绩较弱的学生报考华文。可惜,言犹在耳,新学年刚开始,便有部份校长抗命,以学校排名作为优先考虑。这是搞企业,不是办教育。校长们务必认清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