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古城__04_08_2025

 星洲日报—古城__04_08_2025


以下为您整理的新闻标题及简介,并附上我的看法:

一、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

  • 甲市区首创数字图书馆8月10日启动
    • 简介:马六甲市区首个数字与教育电子图书馆将于8月10日推介,由国会议员邱培栋及七里村执行董事长张福家联合创办。该图书馆位于七里村蔬食坊楼上,旨在为附近的中学生提供舒适的温习功课环境,预计可容纳约100人。它将免费开放使用,并计划未来成为社区活动中心及教育中心,邱培栋也希望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活动,培养更多理科生以满足国家工业需求。
  • 林万锋:与中国高等学府合作培养国际视野人才
    • 简介:甲州首长投资顾问兼对华特使林万锋指出,甲州政府正积极与中国大学及技职学院合作,推动本地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国际视野的人才。他提到马来西亚科技大学已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并鼓励更多学生赴华深造。马六甲留华同学会也举办了留学中国行前说明会,指出近年来赴华留学人数逐年上升。
  • 育华学校办生活营培养团队与纪律精神
    • 简介:育华学校举办了为期两天一夜的制服团体生活营,主题为《点亮梦想的星星》,旨在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合作能力与领导素养。活动内容丰富,吸引了超过100名学生参与,并获得多方支持。

二、文化传承与多元展现

  • 敦默太修中学展现多元,祥狮点睛贺国庆
    • 简介:马六甲敦默太修国民型中学隆重举行舞狮开光仪式暨国庆庆典开幕礼,展现了我国多元社会的缩影。学校的醒狮团学员逐步增加,吸引了巫裔学生加入,校长也呼吁学生珍惜国家和平、理解与包容不同文化背景。
  • 陈忠兴:高桩舞狮列文化遗产,马中联手申遗料后年落实
    • 简介:国际关圣宫同盟总会盟主陈忠兴透露,马来西亚已和中国联合申请将高桩舞狮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相信有望在2027年实现。他强调舞狮运动已吸引世界各地人士参与,我国也有友族同胞积极推动。
  • 甲谢氏公会方言课招生,欢迎报名学潮州话福建话
    • 简介:马六甲谢氏公会举办“方言推广活动”,旨在唤起会员及社区大众对方言文化的重视,推广方言应用并传承中华语言文化。第一堂潮州话及福建话入门教学将于8月10日开课,费用全免。
  • 国际华族舞蹈公开赛,71队齐聚槟城展光彩
    • 简介:本届马来西亚国际华族舞蹈公开赛在槟城举行,吸引71支来自国内外队伍参与。赛事旨在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本地艺术创作,并促进文化理解与世界和平。
  • 传统纸扎业走向夕阳
    • 简介:传统纸扎业因年轻人兴趣缺失而逐渐式微。一名30岁的年轻人李伟伦从新加坡学艺回乡创业,希望能为这门传统工艺注入新生命,他认为纸扎品不仅是民间信仰的寄托,更是文化资产和情感的表达。
  • 乔治市艺术节缤纷上演,曹观友:艺术连接人心
    • 简介:乔治市艺术节于8月2日至10日举行,主题为“交融共鸣”,旨在通过艺术连接人心、凝聚槟城人和文化爱好者,并振兴本地经济。艺术节有超过50个节目,包括国际和本地演出,槟岛市政厅建筑也化身为灯光秀舞台。

三、社会关怀与民生问题

  • 王书优:关怀弱势体现社会进步
    • 简介:马六甲佛教居士林举办“敬老扶弱”活动,向慈善团体及弱势群体颁发善款,实践扶弱济贫、敬老爱老的社会责任。活动也正视我国在老龄关怀方面的不足,呼吁政府推动紧急呼救系统。
  • 林万锋:20年后将成老人国,政府应关注乐龄需求
    • 简介:甲州首长投资顾问林万锋指出,马来西亚20年后将成为人口老化的老人国,预计到2045年65岁以上人口将达14.2%。他呼吁联邦和州政府加强保健医疗设施,并在社区建设供年长者活动的公共空间。
  • 甲谢氏公会关怀活动,访2孤儿院送暖弱势
    • 简介:马六甲谢氏公会探访了士马木天使孤儿院和武吉峇汝儿童欢乐之家,为院内孩童送上慰问与温暖。公会秉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宗旨,希望未来能持续推动类似公益活动。
  • 池湘庆捐嘉联会10万充会馆子女贷学金
    • 简介:马六甲应和会馆乡长拿督池湘庆慷慨捐献10万令吉给马来西亚嘉应属会联合总会贷学金,以帮助会馆子女。会馆总理鼓励受惠学生努力学习,回馈社会。
  • 护生园结束搬迁日子,谢守钦:获州政府拨地
    • 简介:马六甲生命护生园获得州政府批准拨出一块适合的土地作为新收容所建设用地,并赋予合法经营权,结束了多年来频频搬迁的不安局面。州政府也已落实政策,禁止扑杀流浪动物。
  • 陈金赐吁正视浪浪问题,未来3区建收容所
    • 简介:马六甲释迦院主席陈金赐呼吁社会各界正视流浪动物问题,并强调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透露释迦院计划参与宠物保护及收容所项目,而州政府也承诺未来将在亚罗牙也、汉都亚再也及马六甲历史城辖区内,各划拨一块地段予其他收容所使用。
  • 苏德招:面对会员老化,社团需年轻人增新气象
    • 简介:马六甲苏氏联宗会会长苏德招指出,许多社团面临会员老化和年轻人参与度低的问题,呼吁年轻宗亲加入并利用科技专长为宗亲会注入新力量。他也强调在华裔人口比例下降的趋势下,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要性。
  • 工程师坠骗局失23万
    • 简介:一名67岁工程师坠入不存在的投资骗局,损失23万令吉储蓄,嫌犯承诺短期内高额回报。
  • 大学副教授失逾17万,陷投资及网恋诈骗
    • 简介:一名资深大学副教授在一周内先后陷入虚假加密货币投资计划和“爱情诈骗”,共损失17万2170令吉。
  • 马男囚1年,2同乡无罪:赴台当车手图“黑吃黑”
    • 简介:一名马来西亚籍男子在台湾加入诈骗集团担任取款车手,后试图“黑吃黑”私吞款项,最终被捕并被判处1年监禁,刑满后将驱逐出境。
  • 车撞倒变电箱商区断电,网斥“整条街生意被你搞垮”
    • 简介:一辆休旅车失控撞倒变电箱和水表,导致蕉赖南区J Avenue商业区商店和用户停电,路面积水,影响商家生意。
  • 默迪卡大路有望迎新栏杆,逾10年失修生锈碍市容
    • 简介:默迪卡大路沿途老旧、生锈且破损的铁栏杆,有望在明年全面更换为全新防护栏,以改善市容和道路安全。

四、健康与生活方式

  • 元武宫与少竹山体育会10日联办捐血活动
    • 简介:浮罗加东元武宫与马六甲少竹山体育会将于8月10日联办第19届捐血活动,目标是100包血浆,并邀请医生进行心脏疾病和三高讲座,以提高公众对捐血重要性的认识,并充裕中央医院血库。
  • 邱培栋邀民甲河边跑步,“若遇到我可投诉问题”
    • 简介: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邀请市民每天早上到马六甲河边跑步,并表示跑步期间可以向他投诉各种问题,同时强调保持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此外,由10个单位联办的国庆健康嘉年华也提供了癌症筛查、基本健康检查等服务。
  • 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 简介:文章强调环保不应止于垃圾分类,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真正的环保应从“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资源浪费开始,呼吁选择耐用、可重复使用的产品,并指出环保需要个人和制度的共同努力。
  • 自创好味道,陈细妹分享得意家常菜香茅五花肉
    • 简介:本期《私房好菜》介绍了退休后开始常下厨的陈细妹,她自创的香茅五花肉深受欢迎,她也分享了肉碎蒸豆腐和鸡蛋炒菜心花的做法。她认为烹饪是情感寄托和生活乐趣,并积极参与社区义工活动。

五、经济与商业活动

  • 甲客家公会首办客联大会,8日起庆周年筹基金
    • 简介:马六甲客家公会将于8月8日至10日庆祝成立86周年并筹募发展基金,期间首次举办全国客联大会。活动包括家乡美食品尝会、包下16艘游船河观赏沿岸表演,并有游行和晚宴,预计将有超过千人参与。
  • Teladan Setia野新牙邦柏达那第三期工程欢乐推介
    • 简介:Teladan Setia负责的野新牙邦柏达那第三期工程举行推介礼,提供单层和双层半独立房型,预计2028年完工,并已开放预售。
  • 吉隆坡农家菜
    • 简介:文章介绍了吉隆坡新开的一家农家菜馆,号称广州风味。该餐厅强调农家菜用料新鲜、做法简单粗犷、火候足、咸香味浓、量足价宜,并对比了传统粤菜和农家菜的区别。
  • 甲雪霹莲友开启寻法之旅,访台道场共沐佛恩
    • 简介:马六甲、雪兰莪、霹雳等地的莲友前往台湾参访净土宗道场,进行了一场缘起殊胜的寻根之旅,亲近善知识,共沐佛恩。

我的看法:

这些新闻报道描绘了一幅多元、积极且充满挑战的马来西亚社会图景。

首先,社区与教育发展是显著的主题。马六甲数字图书馆的成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更体现了当地在推广阅读风气和培养STEM人才方面的决心。同时,州政府与中国高等学府合作培养国际视野人才,以及育华学校的生活营活动,都显示出教育领域正致力于提升素质和拓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文化传承与多元展现得到了广泛关注。从高桩舞狮申遗的努力、敦默太修中学的多元文化融合,到谢氏公会推广方言课程,以及国际华族舞蹈公开赛的举办,都彰显了马来西亚社会对自身文化根基的珍视与传承的活力。然而,传统纸扎业面临夕阳困境的报道,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手艺的保护与创新。乔治市艺术节则展示了艺术在连接人心、振兴经济方面的独特作用。

第三,社会关怀与民生挑战是新闻的另一核心。佛教居士林和谢氏公会的慈善活动,以及池湘庆对贷学金的捐助,都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扶持。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积极探讨解决方案,例如加强医疗设施和社区关怀机制。同时,流浪动物保护问题获得州政府的支持和土地拨出,以及社区呼吁的关注,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诈骗案频发(工程师、大学副教授、赴台车手),以及社团会员老化的困境,则揭示了社会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提醒公众需提高警惕,也促使社团思考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注入新活力。

最后,健康生活方式和日常经济活动也是新闻的组成部分。捐血活动、国会议员提倡跑步及健康嘉年华,都在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而房地产项目推介和特色餐饮的介绍,则展示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与多元。陈细妹分享的家常菜,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生活情趣和家庭温暖的体现。环保方面,文章强调“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这提醒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的重要性,而不仅仅局限于垃圾分类。

总的来说,这些新闻反映了马来西亚社会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既有政府与民间力量共同推动进步的积极面,也有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的复杂性。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还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都体现了社会各界为构建更美好未来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