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花城__12_08_2025

 星洲日报—花城__12_08_2025


根据您提供的来源,以下是新闻标题、简介及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及简介

1. 国旗张挂风波与商家压力

  • 简介: 配合国庆日到来,淡边新村村委会在主要道路悬挂国旗与州旗,营造爱国氛围,并鼓励村民自发悬挂国旗。然而,近期芙蓉市因国旗倒挂风波不断,芙蓉市政厅向商家发出“指令式”通知,要求商家在指定期限(8月10日至9月30日)前悬挂国旗与州旗,并需盖章证明收到通知,这让商家感到“压力山大”。尽管芙蓉市议员李凯业澄清市政厅仅是鼓励而非强制,且不会对未挂旗者采取行动,但商家为避免卷入风波,纷纷谨慎张挂,甚至亲自监督外籍员工操作。此举反而带动了国旗和州旗的销量。商家们普遍认为挂国旗是公民义务,但担心蓄意破坏或无心之过引发非议。

2. 青少年霸凌与社会教育

  • 简介: 沙巴实必丹一名13岁中一女生Zara Qairina在校园离奇死亡,警方调查不透明导致家人震怒并要求开棺验尸。此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彭亨州苏丹也发文告要求警方查明真相。文章指出,校园霸凌并非新鲜事,问题学生多源自问题家庭,霸凌不限于学生之间,老师霸凌学生也常有发生。作者认为,社会对于霸凌的“习以为常”是由于受害者往往选择息事宁人。文章强调教育部门和家长需严肃看待此问题,并引用俗语“父母教育不了,就是社会教,社会再教不好,就是法律教”。

3. 时尚秀的演变与马来西亚时尚界的挑战

  • 简介: 时尚品牌的T台秀已从单纯的服装展示演变为一场综合性的“秀”,注重概念、主题、地点和形式。香奈儿在1920年首开先河,将传统T台变为镜面楼梯展示,后来甚至将超市概念搬进秀场。维密时尚秀自2001年起引入歌手现场演唱,场地和取景也成为卖点。现代时尚秀结合了舞蹈、剧情等行为艺术元素,成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然而,马来西亚的时装秀仍面临挑战,有设计师认为办秀“吃力不讨好”且“烧钱”,变现不直接,宁愿将资金用于网红或数字营销。文章提出疑问,马来西亚消费者是否会珍惜有力度、结合本土文化的品牌故事,还是更倾向于快时尚或淘宝式设计。

4. 沉香九龙宫教育培训中心(云龙堂)筹款与教育政策挑战

  • 简介: 芙蓉沉香九龙宫教育培训中心(云龙堂)为提升硬体设施和师资培训,设定30万令吉筹款目标,目前已筹获10万令吉。该中心每月开销约3万5000令吉,学费收入不足以覆盖,需依靠社会捐助,因为超过一半的学生来自B40家庭,学费象征式或减半收取。总监许信义指出,政府在第13大马计划中为教育领域拨款670亿令吉,主要用于学校硬体设施提升,这对私立幼儿园如云龙堂带来挑战,增加了行政与运营成本。他呼吁政府推出奖励措施和更多教师培训课程,并鼓励幼儿园朝人工智能与科技化发展。

5. 历史记忆与和平纪念:森州日侵时期蒙难同胞纪念碑

  • 简介: 森美兰日侵时期蒙难同胞纪念碑是森州华社集体记忆工程的重要象征,旨在悼念在不叻士郑生郎胶园惨案中被日军残杀的三百多名男女老幼。纪念碑于1999年竣工,坐落在申达央华人义山,碑体刻有“维护和平、伸张正义”。自2004年起,森华堂每年8月15日联合逾百个华团政党组织举行公祭仪式。幸存者郑来(已年届九旬)是关键的历史见证人,他用亲身经历揭露日军“凌空杀婴”的惨剧,击碎了日本右翼政客的“传说说法”,为历史真相发声,其证言唤醒了国家的良知。日本和平团代表高岛伸欣教授每年都自费率团前来默哀献花,向郑来及蒙难家属道歉。文章强调,这段历史不应仅是族群创伤,更应成为跨世代和平教育的根基。

6. 公务员种族比例失衡与鼓励华裔加入

  • 简介: 芦骨州议员朱建华披露,森州政府机构的公务员种族比例严重失衡,在5500名公务员中仅有10名华裔,各县市议会甚至只有一名华人。他认为此现象令人担忧,呼吁华社鼓励更多华裔子弟加入公务员行列。

7. 电讯诈骗新手法警示

  • 简介: 马口弄边丹那班积村长郑帼进接到冒充布城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的诈骗电话,对方声称其手机号码涉嫌散播诈骗讯息,并威胁封号,要求向“上级官员”求情。郑帼进机警识破骗局并报警,提醒村民警惕此类“贼喊捉贼”的新手法。他指出近期已有村民接到类似电话,并强调接到可疑来电应向亲友求证核实。

8. 人口老龄化与乐龄福利需求

  • 简介: 大马社会正趋向人口老化,华裔是人口老化比例最高的族群。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和芦骨州议员朱建华均呼吁政府在第13大马计划中,提供更多福利、设备和便利给乐龄群体,以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强调需建设更多可负担的安老中心,而非仅由私人界推动的高端中心,确保弱势老人老有所依。森州乐龄行动理事会也每年向州政府申请拨款,以资助属下乐龄休闲俱乐部的活动。

9. 社区健康推广活动

  • 简介: 森州爱心专科医院与汝来思恩慈善机构举办“关爱健康,温暖汝来”交流晚宴,特邀多名专科医生分享健康知识。医院提供20%折扣的健康体检优惠券和50令吉的专科医生咨询优惠券。汝来思恩慈善机构还为20名有需要的民众赞助部分血检费用。多位医生就肾脏健康、儿童癫痫、湿疹保湿、防晒等课题提供了专业建议。

10. 其他社区与文化活动

  • 森美兰日间师训同学会一日游: 租巴士举办“大马迪斯尼爱大华百鸟归巢一日游”,加强会员联系和提倡健康活动。
  • 《星洲日报》学生阅报计划: 举办有奖填字游戏和专辑制作比赛,鼓励华小学生阅报,汲取知识,培养创作才华。
  • 芦骨中华小学“小小企业家”义卖会: 成功筹获8万5000令吉教育义款,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策划和销售,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回馈母校精神。
  • 森华堂乌克丽丽组参与全国嘉年华: 委派百余人队伍参加全国乌克丽丽嘉年华观摩赛及演出,推广乌克丽丽兴趣。
  • 瓜拉沙花居民协会会员子女奖励金: 设立奖励金鼓励学业有成的会员子女,即日起接受申请。
  • 志元堂“素食结缘”活动: 森州芙蓉梅岭志元堂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举办免费素食结缘活动,弘扬慈悲、健康与环保理念,获得民众和善信支持。
  • 客家社团交流: 砂拉越斯里阿曼客家公会拜访淡边客家公会,促进东西马客家人联系,分享经验,弘扬客家精神。

我的看法

这些新闻报道展现了森美兰州乃至马来西亚社会多元且充满活力的一个侧面,同时揭示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1. 爱国主义与公民义务的复杂性: 国旗风波不仅是简单的张挂行为,更牵扯到公民责任、政府指令、舆论压力以及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商家“压力山大”的感受,反映出在特定社会氛围下,即使是看似简单的行为也可能被过度解读或误解,导致人们在履行公民义务时感到左右为难。这提醒我们,在推广爱国教育时,需注重沟通方式和消除不必要的恐惧,让爱国热情能够自然流露,而非成为一种负担。

  2. 青少年成长中的阴影与希望: Zara Qairina的悲剧性事件凸显了校园霸凌的严重性及其处理机制的不足。这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更牵涉到家庭、社会乃至法律的责任,如同文章所言“父母教育不了,就是社会教,社会再教不好,就是法律教”。这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然而,另一方面,“小小企业家”义卖会和“我喜欢小动物”的故事则展现了教育的积极面,通过实践、公益和生命教育,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同理心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3. 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 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客家公会的活动,以及乌克丽丽组的参与,都体现了社群对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视。然而,马来西亚时尚界所面临的困境——本土设计师的才华与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脱节——则是一个更广阔的文化产业问题。这表明即使有优质的设计和理念,若缺乏足够的市场鉴赏力和消费支持,本土创意也难以施展。如何提升公众对本土设计的认可和支持,将是马来西亚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深思的课题。

  4. 社会老龄化与民生保障: 马来西亚已步入老龄社会,这与许多先进国家面临的挑战相似。华裔作为人口老化比例最高的族群,更早感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政府和社区领袖对乐龄福利的关注是及时且必要的,特别是呼吁建设更多可负担的安老中心,这直接关系到弱势群体的晚年生活质量。这提醒我们,应对人口结构变化,需要政府制定更全面的社会保障政策,并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5. 历史记忆的警示与和平的呼唤: 森州日侵时期蒙难同胞纪念碑的建立和每年的公祭仪式,是维护历史真相、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举措。郑来老人的证言更是血与泪的控诉,让“凌空杀婴”不再是传说,而是真实发生过的惨剧。日本和平团的参与,也为历史的和解与反思提供了可能性。这深刻地警示世人:和平并非理所当然,记忆绝不能随时间消逝。这段历史的传承,对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的未来具有深远意义。

  6. 社群自救与政府协作: 无论是云龙堂为教育资金的长期筹款,还是爱心专科医院与慈善机构的健康讲座,都展现了民间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积极作用。同时,公务员种族比例失衡的问题,以及原住民土地权争议的解决,则需要政府层面更积极的政策调整和介入。这说明一个健康的社会发展,离不开社群的自发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有效治理。

总而言之,这些新闻碎片共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马来西亚社会图景,既有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文化娱乐,也有面对国家认同、历史创伤、社会不公和未来挑战时的集体反思和行动。它们共同强调了社区团结、文化传承、社会责任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