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亚罗士打吉华独立中学毕业特刊

 

2018年亚罗士打吉华独立中学毕业特刊

 


吉华独立中学2018届毕业特刊展现了学校的整体概况历史沿革以及对毕业生的寄语。其中包括国歌、州歌、国家原则和校歌等基础信息,也涵盖了学校的校训理念。特刊中,董事长和校长分别撰写了献词,强调了品德修养、自我成长以及对母校的感恩与回馈。此外,还详细记录了学校从1911年创办至今的重大事件、发展历程,以及董事会、家教联谊会和全体教职员的名单。特刊的最后部分则集合了各班级导师的毕业赠言和学生的毕业感言,充满了惜别之情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2018年亚罗士打吉华独立中学毕业特刊》是一本记录了吉华独中毕业生们重要时刻、学校历史、师生寄语及各方面风貌的纪念册。

特刊开篇:国家与校方寄语 特刊伊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NEGARA KU》(马来西亚国歌)Lagu Negeri Kedah》(吉打州歌),以及Rukun Negara》(国家原则)及其华文译文,这奠定了特刊的爱国主义和多元文化基调。紧随其后的是校歌校训,校训内容为礼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清清白白的辨别,耻确确实实的觉悟,强调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这一部分也包含了董事长李斯仁先生的献词,为毕业生送上真心的祝福和经验分享。

校方领导致辞:智慧与期盼 董事长李斯仁先生在献词中首先祝贺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强调感恩老师的教导。他回顾了自2003年担任董事长以来,董事会为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所做的努力,旨在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达成成人、成才的办学宗旨。他特别提到吉华独中的教育使命在于提升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爱、自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以及成为品行良好、聪明智慧的新一代,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李董事长还以中华文字的独特意义,如运气(正气、义气、骨气)、命运(运用口和卩去工作)、成功(善用工具、努力工作)为例,启发学生。他最后引用心想事成勉励学生,强调目标设定后的实际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凤校长的献词则强调时间飞逝,提醒学生反思是否将校长的教诲铭记于心。她提出人生中许多事情无法掌控,鼓励学生趁年轻时勇于承担责任,提前做好准备,而非安逸度日。校长深入探讨了价值观对个人定位及选择的影响,指出一个人的思维高度决定了其人生态度,而态度又决定人生的高度。她鼓励毕业生在迈向成功的路上要时时自我反思、承担而非抱怨,并从成功人士身上学习热爱令人幸福的真谛。校长也强调了坚持不懈能培养坚韧力,并建议想做一件事,马上去做,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最后,校长提醒学生饮水思源,毕业后要记得母校师长的栽培,并常回学校看看。

毕业生代表心声:青葱岁月,离别感怀 毕联会主席林汶政的献词充满了对中学六年时光的深情回忆,从初识的自我介绍到课堂学习,从体育节的汗水到为班刊绞尽脑汁,再到考试的拼搏。他感慨时间如单程车,只能前进不能返航,昔日渴望毕业,如今却不舍告别。林汶政主席的文字真挚地表达了毕业生对母校和同学的眷恋,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强调聚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美好的瞬间将永远铭刻记忆。

校史钩沉:百年树人,砥砺前行 特刊收录了详尽的吉华独中校史,从1911年中华阅书报社的成立,到2018年的辉煌成就,清晰地勾勒出学校百年发展的脉络。

  • 早期奠基(1911-1935:介绍了中华学校、南华女校、福建女校的创办与合并,最终在1935年易名为华侨学校,学生人数激增至600名。
  • 战火与坚守(1937-1945:记录了中国七七卢沟桥事变时师生响应募捐救济难民,以及日军入侵期间学校被占用,师生参与抗日活动,甚至有教师冒生命危险暗中教授中文的英勇事迹。
  • 战后复兴与发展(1945-1958:详述了学校复办小学和初中班,学生人数激增,修建新校舍,以及1956年增办高中部,小学部一分为三等重要事件。
  • 独中改制与困境(1959-1970年代):记载了全国华文中学生反对改制,吉华中学在1962年因政府津贴改为华侨国民型中学,并另设华侨独立中学以容纳超龄生,后改名为吉华独中。然而,政府实施中学免费教育导致独中学生来源短缺,学校一度陷入困境,几乎沦为补习学校。
  • 改革与复兴(1980年代至今):特刊详细记录了学校在1980年代开办商业专科班,学生人数回升至600名。1986年,新校舍动土,奠定吉华独中万年根基。随后的发展包括开办伦敦大学法律系校外课程、A LEVEL课程、全日制、科学班、大学先修班、电器技术班、以及与吉隆坡国安学院联办双联课程等。1996年,我国首相马哈迪医生亲临主持新校舍落成开幕典礼。
  • 新世纪的挑战与飞跃(2000年代至今):特刊详细记载了2003年学校面临关闭危机,李斯仁董事长以一元对一元的捐款方式成功筹集巨款,使学校得以重新出发。此后,学校全面改革,以统考文凭为主,政府考试为辅,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学校积极推动美育教育、课外活动、教师培训及国际交流。从2007年开始推行五年发展计划,旨在加强纪律、提升学术、改善设备和教师专业水平。学校荣获多项奖项,如陈嘉庚杯和教育部私立学府卓越品质表现四星奖。宿舍楼的启用,全国华文独中科学营的承办,以及与台湾多所大学的合作协议,都标志着学校的蓬勃发展。2014年,学校设立新手教师成长会,并成功举办舞动生命文娱晚会。高三理班刊《在北一方》荣获全国中学刊物观摩赛冠军,展现了学生们的才华。2015年,学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学校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策略蓝图。2017年,学校在体育项目和联课活动中也取得突破,篮球队获得县赛冠军,机器人学会和戏剧工作坊也屡获殊荣。2018年,学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120人,推行弹性课表,开设多元选修课程,并再次蝉联《学海杯》全国中学华文刊物观摩赛冠军。董事会持续完善硬体设备,投资维修科学实验室,并获得育才基金会拨款支持。

学校管理层:坚实后盾 特刊详细列出了吉华独中第三十届(2018-2021)董事会成员,包括顾问、董事长、副董事长、各组主任等。同时也刊载了吉华独中第九届(2017-2019)家教联谊会理事名单。这些名单展现了学校背后强大的支持系统和各个层面的参与者。

教职员团队:园丁与引路人 这一部分展示了2018年吉华独中全体教师职员照,并详细列出了包括庄瑛凤校长、许志明副校长在内的教务主任、训导主任、辅导主任、联课主任、体育中心主任、资讯中心主任、各科主任、班导师、专任教师以及行政和宿舍管理人员等所有教职员的姓名和职务。这彰显了学校对全体教职员的重视,也让毕业生铭记这些陪伴他们成长的师长。

毕业班级回忆录:个性化篇章 特刊的这一核心部分,为每个毕业班级(高三理、高三文商甲、高三文商乙、高三文商丙、初三仁、初三德、初三真、初三善、初三美)都开辟了专属的回忆录

  • 高三理的班导师翁超璃老师以真诚的笔触描述了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从爱学习的康洁乐于助人的陈楣恒,再到头脑冷静的田湄迎,展现了班级成员的多样风采,并寄语他们积极、正直、有礼貌、有涵养,爱自己也爱他人,事事全力以赴,天天开心健康。
  • 高三文商甲被班导师王治伟老师称为冠军班,汇聚了各路精英。王老师以茶叶蛋关系比喻他与班级从摩擦到磨合、最终关系修补的过程,充满了趣味和温情。他对学生的展望是金榜题名,学有所成后为社会服务、回馈母校。
  • 其他班级的班导师也纷纷撰写献词,回顾与学生共同度过的时光,分享酸甜苦辣,并送上对未来的美好祝福。学生们也留下了各自的毕业感言,或幽默风趣,或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同学、师长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例如,初三美班的柯素玲老师分享了不回来的东西的四点智慧:泼出去的水、说出口的话、消逝的光阴、错失的机会,教导学生珍惜和把握。

联课活动与服务团体:青春的舞台 这一章节展示了学校丰富多彩的联课活动和学生服务团体,包括童军团、圣约翰救伤队、武术团、跆拳道、华乐团、合唱团、舞蹈社、吉他社、二十四节令鼓、醒狮团、扯铃社、摄影学会、佛学研究会、华文学会、羽球学会、乒乓学会、排球学会、棋艺社、音响技术组、新闻社、机器人学会、图书资讯社、美术学会、戏剧社等。每个团体都列出了主席、副主席、教练和指导老师,体现了学生在课业之外的全面发展和领导力的培养。

此外,特刊也介绍了彩虹兵团、事务处特工队、学长团等服务与纪律团体,展现了学生在维护校园秩序、提供服务方面的积极参与。

毕业典礼筹委会:幕后英雄 这部分列出了2018年毕业典礼筹委会的成员名单,包括顾问老师、指导老师、主席、副主席及各小组(毕业典礼、毕业刊、联欢晚会、周边产品组、广告组)的负责人和组员。这展现了毕业典礼的成功举办是师生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学生作品集:才华与思考 特刊精选了学生们的优秀作品,包括:

  • 文章:如高三文商乙张愉璇的《毕业》,表达了对学校制度的不满最终化为美好回忆的感悟;初三仁纪雨晴的《金色的回忆》,描写了搬家后从孤僻到融入集体,从厌恶泥泞到热爱乡村生活的成长历程;高三理陈凯福的《高中的场景》,回忆了运动会、义卖会、家长日等校园生活场景;高三理Desmond Cheng的英文散文Wise Men,探讨了人类对地球环境造成的破坏,反思智人是否真正智慧;高三理Cheah Xiao Wen的英文散文Hello Goodbye and Hello,以真挚情感回忆了中学六年,从陌生到融入,从不适宿舍生活到感激母校的成长,并引用歌曲名寓意告别与新的开始;高三文商甲You Hui Chien的马来文文章Kepentingan Pendidikan Akademik untuk Masa Depan》,强调了学术教育对年轻人未来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培养知识、智慧、责任感和独立性方面的作用。
  • 美术设计作品:涵盖了绘画、平面设计、颜色搭配练习、招牌设计等,其中还包括了2018年度吉华独中毕业典礼的主视觉设计,展现了学生的艺术才华和创新能力。

毕业歌曲:青春的旋律 特刊收录了由余册达作词、乐乐团填曲的毕业歌曲《留下记忆的夏天》的歌词和制作人员名单。这首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歌词,表达了毕业生对母校和同学的思念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是特刊中充满情感共鸣的一页。

鸣谢与赞助商:感恩社会 特刊的最后部分是赞助商广告鸣谢词。这些广告来自各行各业的商家和个人,他们的慷慨解囊使得特刊得以顺利出版。鸣谢词表达了毕联会对所有支持者的诚挚谢意,并对印刷错误或遗漏表示歉意。这部分体现了学校与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以及社会对华文教育的支持。

总评:2018年亚罗士打吉华独立中学毕业特刊》是一本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综合性纪念册。它不仅仅是记录了毕业生们告别中学阶段的篇章,更是一部微缩的学校历史,一部展现吉华独中办学理念和教育成果的画卷。通过校长、董事长、学生代表的献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学校对学生品德与才华并重的培养理念;通过详尽的校史,我们可以一窥吉华独中在风雨中砥砺前行的坚韧精神;而学生们个性化的回忆录和才华横溢的作品,则生动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思考。这本特刊是吉华独中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是毕业生们珍藏美好回忆、展望未来旅程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