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财经/要闻20250802

 南洋商报-财经/要闻20250802


以下是对您提供的新闻标题及内容的整理与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及简介整理

1. 公积金(EPF)改革与退休金问题

  • 多方反对强制每月提领公积金: 民主行动党、马华和民政党领袖异口同声反对雇员公积金局(EPF)推行每月发放养老金的方案,认为这是“自己的钱,退休后为何不能自己做主”。他们指出,这会打乱会员的财务规划,且对那些来不及领完就逝世的人不公平。
  • 政府的考量与专家意见: 第13大马计划中,政府考虑此方案旨在提供更稳定的收入来源。财务规划专家认为,这对于理财意识薄弱的会员是“灵丹圣药”,但对善于理财者来说却是限制。建议可设置24万令吉的门槛,高于此金额可弹性处理。
  • 公积金局回应: 公积金局表示方案尚未定案,现有规则和提款机制将维持不变,并会充分沟通后再做决定。
  • 争议与担忧: 有人质疑此举是否为了掩盖公积金局投资收益下滑的风险。评论文章指出,许多会员在提取全部存款后几年内便花光,导致老年贫困,政府的介入是无奈之举。但强制性措施可能引发社会对政府干预个人储蓄的强烈不信任。

2. 美国对马来西亚关税及贸易

  • 关税下调: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其中大马产品关税从原定的25%降至19%,并于8月8日生效。药品和半导体产品维持零关税。
  • 大马谈判底线: 大马在谈判中坚守底线,未在取消汽车、烟草、酒类国产税、进口许可要求及外资股权限制等问题上妥协。也未在清真标准和稀土供应上让步。
  • 商界反应与影响: 大马厂商联合会(FMM)和中华总商会(中总)等商会对此表示欢迎,认为19%的关税水平与区域国家持平,有助于大马企业保持竞争力。预计这将刺激电子电气、机械设备、橡胶制品等出口增长。然而,中小企业仍面临压力,呼吁政府推行战略性出口扶持政策。
  • 潜在负面影响: 经济学家预计,关税下调可能削弱美国购买力,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潜在风险。部分本地制造品回流本地后可能推高售价。
  • 科技行业受惠: 分析员预计,关税明朗化将刺激科技行业的资本开销,特别是电子制造服务(EMS)领域。

3. 第13大马计划(RMK13)

  • 经济发展方向: 计划将聚焦发展高价值工业,提升经济复杂性,如人工智能(AI)、数字化和绿色科技。预计将维持贸易盈余,并在2030年实现人均收入7万7000令吉,成为高收入国,并跻身全球30大经济体。
  • 发展开支: 计划预计投入创纪录的4300亿令吉发展开支。
  • “先建后售”政策: 计划修订法令强制实施“先建后售”制度,以整顿住宅市场秩序,防范烂尾楼。分析员认为这将使财务实力雄厚的发展商更具优势。
  • 橙色经济: 橙色经济(创意产业,如影视、音乐、动画)已纳入计划,具备贡献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具体利好措施将在2026年财政预算案中公布。
  • 教育改革: 计划在学前到中学阶段进行全面改革,包括投入670亿令吉兴建和提升学校基础设施,推动中学教育义务化,并计划强制5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4. 市场教育中心(CME)对国家经济计划的看法

  • 批评5年计划模式: 市场教育中心指出,5年计划式的发展思维已无法应对当代经济变动的复杂性,主张改为以市场为导向的规则型政策框架。
  • 官联公司改革: 批评国家过度依赖官联公司,认为其主导地位压缩了私人企业发展空间。建议全面清点官联公司资产,推动分拆或私有化。

5. 其他马来西亚国内新闻

  • 政党合作: 近30名民主行动党国会议员首次大规模拜访巫统总部,参与TVET汇报会,体现团结政府内部的成熟与合作精神。
  • 劳工与雇主关系: 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强调劳工与雇主应相辅相成,政府将持续推动惠民政策。
  • 教师聘用标准争议: 教育部副部长跟进准教师因体重指数(BMI)超标未被录取的个案,表示将与教育部协调,有建议认为不应歧视肥胖者,可考虑有条件录取。
  • 猪肉自给率下降: 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指出,2023年猪肉自给率下滑至69.6%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
  • 人权委员会呼吁: 呼吁政府采取积极政策应对“经期贫困”问题,确保女性有尊严度过生理期。也促请政府紧急制定处理儿童犯罪的正式分流政策,转到社区改造为主的计划。

6. 国际新闻

  • 中美经济: 中国7月制造业意外萎缩。Shein第一季度利润和营收表现亮眼。美国7月裁员人数激增,受人工智能和关税影响。
  • 国际冲突与外交: 以色列考虑扩大军事行动,加沙停火谈判濒临破裂。葡萄牙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特朗普与梅德韦杰夫就俄乌冲突和核武问题互呛。马来西亚成功调停泰国与柬埔寨边境冲突,并建议成立常设监察小组。
  • 其他地区: 美国对加拿大关税升至35%。巴西总统卢拉批评美国干涉其司法事务。台湾产品关税降至20%,但仍高于日韩。北京雨灾死亡人数增加,养老院未事先疏散引发关注。越南唯一官方华文报《西贡解放日报》停刊纸版。

看法

从这些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核心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1. 经济转型与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马来西亚政府正积极通过第13大马计划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聚焦高价值产业和数字化,以提升国家竞争力。这与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如美国关税政策、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力结构变化等息息相关。成功将对美关税降至19%是短期利好,但长期来看,大马需要持续加强出口扶持和市场多元化,以应对外部贸易壁垒。同时,国内中小企业面临关税和销售服务税的双重冲击,需要政府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

  2. 社会保障与财政可持续性: 公积金改革是其中一大焦点。政府有意推行每月发放养老金的方案,以保障退休人士的稳定收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然而,此举触及了公民对个人财产自主权的深层关切,需要政府在政策设计和公众沟通上取得微妙的平衡。过去疫情期间的特殊提款,已经影响了公积金的充足性,增加了公众对政府财政动机的担忧。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可行性问题,更是社会信任的重建问题。

  3. 治理模式的辩论: 市场教育中心对五年计划模式的批评,以及其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规则驱动的政策框架,反映了对国家经济治理效率和透明度的更高期待。特别是对官联公司(GLC)的改革呼吁,旨在释放私人企业的活力,避免市场被少数大型实体垄断,这对于推动创新和经济多元化至关重要。

  4. 社会公平与人权: 新闻中提及的“经期贫困”问题、儿童犯罪分流政策以及教师聘用中的BMI标准争议,都反映出马来西亚社会对更具包容性和人性化的政策需求。这些议题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增长,触及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福利和教育公平,需要政府采取更积极和细致的措施来解决。

  5. 政治格局的演变: 民主行动党议员首次大规模拜访巫统总部,象征着团结政府内部各政党之间合作精神的成熟。然而,党派间的摩擦(如巫统与国大党之间的争议)以及地方政治的动态,也显示出政治整合和共识建立仍面临挑战。媒体在其中扮演着凝聚社区共识、传递准确信息的重要角色,而非仅仅是观察者。

总的来看,马来西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既要应对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挑战,又要解决国内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取决于其合理性,更在于能否赢得民意,并在多元声音中找到平衡,建立起公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