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森美兰20250820

 中国报-森美兰20250820


以下是新闻标题、简介及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及简介

  • 波德申酒店业入住率比去年下跌20%

    • 简介: 波德申酒店业在今年前7个月的整体入住率比去年同期下滑超过20%,大部分酒店即使在周末入住率也仅约70%。主要挑战来自网络订房平台和民宿的竞争,以及游客消费能力下降,倾向选择更经济的住宿。政府部门会议订单几乎没有,国外旅行团大幅减少,本地游客转向其他住宿选择,都加剧了酒店的经营压力。有酒店正积极寻求举办激励营等其他途径来维持入住率,一些业者甚至自费到海外推广森州旅游。
  • 餐饮店非洲鱼成盗窃目标

    • 简介: 芙蓉敦依斯迈医生路一家美食坊的鱼缸里有12条非洲鱼在凌晨被一名疑似外籍男子盗走,造成数百令吉损失。整个盗窃过程被闭路电视清晰拍下,显示男子自备斜挎包并爬篱笆进入。这是该餐馆首次发生失窃案,店主虽损失不大,但感觉治安亮起红灯,已联络州议员关注,但因觉得报警麻烦而未报警。
  • 罗白广场挂国旗迎接国庆

    • 简介: 芙蓉罗白广场挂起了长达916尺、超过400面“辉煌条纹”国旗,营造浓厚的国庆气氛。罗白州议员周世扬指出,今年挂国旗的心情“战战兢兢”,并曾对设计进行两次修改,强调挂国旗是爱国精神的展现,不应充满恐惧感。配合国庆日,选区服务中心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德士携带国旗环绕市区、拔河比赛、传统服装比赛及垂直马拉松。
  • 爱国情怀被“政棍”骑劫

    • 简介: 文章批评爱国情怀不知何时被“政棍”利用,将“倒挂国旗”等无心之失放大成风波,发动报案、网络散布“谬论”,要求政府和警方采取不必要的行动。作者认为这导致民众不敢挂国旗,使纯粹的爱国举动变得惹祸上身,质疑爱国为何成了负担,是可笑还是可悲。
  • 龙母庙教育中心获森州政府拨款

    • 简介: 森州行政议员张聒翔为森州桂青龙母庙基金会旗下的教育中心慈善安亲班带来了1万令吉拨款,以认可其贡献。龙母庙不仅是宗教场所,还设有安亲班和补习班,目前帮助约30名单亲或清贫家庭的一至六年级学生。该安亲班提供午饭、下午茶点及免费补习,有效减轻了家长们的教育和生活负担。森州政府也一直关注并提供教育援助,与龙母庙等社会团体志同道合,共同帮助有需要的学子。
  • 文丁中华义山管委会将召开会员大会

    • 简介: 文丁中华义山管委会将于8月24日召开会员大会,呼吁会员踊跃出席,了解会务状况与发展,共同集思广益谋策会务。该会近年已完成数项义山提升工程,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殡仪道堂慈恩纪念馆也已投入服务。
  • 罗厘疑雨中失控撞灵鹿轿车酿1死5伤

    • 简介: 森美兰州仁保巴弄第16土展区大路发生一起夺命车祸,一辆罗厘疑在雨中打滑失控,冲入对面车道猛撞载有5人的灵鹿轿车,导致1死5伤。18岁的灵鹿轿车司机当场死亡,2名乘客重伤,另2名乘客及罗厘司机受轻伤。警方正援引《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调查此案,并呼吁目击者提供线索。
  • 2025年华文教育高峰会议将举行

    • 简介: 董教总将于10月25日在隆雪华堂举办2025年华文教育高峰会议,届时将有5个青年团体加入。会议旨在汇聚全国华教组织,凝聚共识,提升教育素质。尽管马来西亚入学率与教育投资居东南亚前列,但学生学习成绩和阅读能力仍偏低。会议提案将提呈给政府部门。有协办单位指出,华教面临的挑战需要执政者下定决心进行大规模教育体制改革,并强调华教命运环环相扣,需确保华小师资和华文班的供给充足。
  • 配合“昌明大马人民计划”汝来广场封路

    • 简介: 芙蓉市政厅宣布,为筹备于8月22日至24日在汝来广场举办的“昌明大马人民计划”,将从8月20日起暂时封锁汝来广场的所有泊车位。该大型官方活动将由首相安华主持开幕,主题为“数码跨越世代、强化社区力量”,旨在推动国家数字化转型,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活动内容包括政府部门服务展区、社区福祉倡议、昌明销售专区、交通罚单柜台、医疗服务和就业机会推介等。
  • 芙蓉公市贩商公会急需热心人士助办“中元节盂兰胜会”

    • 简介: 芙蓉公市贩商公会正为将于9月9日至11日举行的第22届“中元节盂兰胜会”筹集经费和招募义工。因经费考量,已取消了演出近20年的福建布袋戏。目前仍有许多供品等待善信报效。该会从8月20日起在公市大门口开设添香油柜台。
  • 中元节“施孤”为无依孤魂供奉超度

    • 简介: 中元节(俗称“鬼节”)是华社重要节庆,新马一带的“盂兰胜会”结合道教与佛教元素,除了追思先人,更重要是向无依孤魂施予供奉与超度。施孤是阳居者给予亡者温暖、祈求阴阳两安的方式。法会中会请“大士爷”镇坛维持秩序,僧侣或道士诵经讲法,普度亡魂,助其解脱、入轮回。除了集体法会,民众也会在自家或路边进行个人施孤(“拜路边”、“拜好兄弟”),重心意即可。
  • 晏斗第三届盂兰胜会9月4日起举行三天

    • 简介: 晏斗睦邻协会、森州华青商会和晏斗竹林观音庙将于9月4日至6日联合举办第三届盂兰胜会。活动包括超度仪式、舞狮、歌手表演及美食餐车,旨在宣扬“孝亲敬老”、缅怀祖先和发扬中华文化,并促进青年与长者共聚。开幕当天将派发红包给贫困长者。
  • 拿督洪祖丰佛法列车系列弘法讲座将在森州各地举行

    • 简介: 马佛青森美兰州联委会主办的“乘丰而行•心随法远拿督洪祖丰佛法列车”系列弘法讲座将于8月20日至8月29日在森州各地8所佛教会陆续举行。主讲人拿督洪祖丰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弘扬佛法,讲座课题涵盖《生死大事》、《广结善缘》等,旨在将佛法智慧带入社会每个角落。
  • 沉香慈善普渡公会首办中元普度胜会

    • 简介: 沉香慈善普渡公会将于9月9日至11日首次举办中元普度胜会,旨在推广宗教文化、慈善精神,并通过慈善普度活动筹集善款回馈社会。善款将用于支持学校贫困学生早餐计划、孤儿院、老人院及贫困家庭。
  • 巫裔健身教练率华裔团员登泰梳山宣扬爱国精神

    • 简介: 彭亨关丹FitClub Taman Gelora Kuantan健身俱乐部配合Perlindung Beach Walk登山队,由巫裔健身教练鲁尔哈兹凯里带领40名华裔团员攀登马口泰梳山,在山顶挥舞国旗并齐唱“Tanggal 31”以宣扬爱国精神。此次行程也包括参观马口百年兴都庙,此前该教练曾因穿汉服在华人庙宇拍摄引起广泛关注。
  • 波德申中华中学二十四节令鼓队首度对外收费公演

    • 简介: 波德申中华中学二十四节令鼓队为庆祝成立11周年,将于8月23日举行首场收费公演,主题为“行军赋”。鼓队从当初的零散发展到如今45名成员的稳定队伍,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佳绩。校方指出,节令鼓是马来西亚独中资产,能促进文化交流,并表示鼓队每年开销超过2万令吉,有赖于董事会的持续支持。
  • 文丁基督教卫理公会主办“爱心3合1活动”

    • 简介: 文丁基督教卫理公会将于8月23日举办“爱心3合1活动”,旨在提倡“爱心保健,关怀社会”。活动内容包括捐血、免费验眼及中医义诊,并希望为医院血库贡献至少100包血浆。
  • 宁宜中平华小强调创新教育模式与教师贡献

    • 简介: 宁宜中平华小在教师节暨欢送会中,董事长陈春明强调在数字化时代,学校必须抓住机遇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家协主席刘美菁则指出教师工作压力大,社会应尊重他们的贡献。
  • 饶门陈花娘老太夫人享寿91岁逝世

    • 简介: 马六甲州亚罗牙也文庙饶门陈花娘老太夫人于8月17日逝世,享寿91岁。她育有8名子女且皆事业有成。饶老太夫人为人亲切和蔼,深受子孙爱戴。遗体将于8月21日火化。
  • 新加坡本土白脚虾正式上架超市

    • 简介: 新加坡本土生产的白脚虾(俗称“一点虾”)经过半年多筹备,正式在本地超市上架,每公斤活虾售价32.9新元(约108令吉33仙),以测试市场反应。交通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马炎庆主持仪式,希望通过超市平台让更多消费者支持本土食品,并希望支持本土农场成为一种文化。
  • 女佣同乡盗用资料借钱致雇主遭阿窿送餐骚扰

    • 简介: 新加坡一雇主因女佣同乡盗用其资料向阿窿(非法借贷者)借款,导致雇主遭到阿窿的送餐骚扰,送餐员多次送来未经订购的餐点并要求“餐到付款”。警方已接到报案并正关注此事。
  • 个人抒情散文

    • 简介: 多篇个人抒情散文,包括:《盛夏》回顾学生时代的自由与成长,《小小星球》表达内心的自我保护与对理解的渴望,《观》通过观察邻里生活反思自我与人际关系,《第一次》描绘了与旧居(宿舍)的深厚情感,以及《我非哑,乃疲也》表达了因疲惫而选择沉默的心境。另有一篇美食分享《寿喜锅真香》详细介绍了在家自制寿喜锅的简单做法,以及一首诗歌《晚风》描绘夜晚雨后的景色与心境。
  • 各行业招聘信息及商业广告

    • 简介: 涵盖了大量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招聘广告,包括文职、销售、技术、管理、司机、厨师、店员、保安等职位,地点遍布新山、马六甲、芙蓉、雪兰莪、吉隆坡、新加坡等地。同时也有房屋租售、土地出售、车辆出租/买卖、装修、维修等各类商业服务广告。

看法

这些新闻报道展现了森美兰州乃至马来西亚社会生活的多重面貌,既有经济发展的挑战,也有社会民生和文化传承的亮点,更不乏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首先,经济下行压力显而易见。波德申酒店业入住率大幅下跌,反映出旅游业在消费能力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面临的严峻挑战。网络订房平台和民宿的兴起,以及政府和企业会议订单的减少,都迫使传统酒店业寻求转型,如通过激励营或自费海外推广来拓宽客源。这揭示了在当前全球经济动荡下,即使是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也需积极求变才能生存。

其次,在社会层面,治安问题依然是关注点。非洲鱼被盗案虽损失不大,但折射出基层社区治安的隐忧,以及民众对报警程序繁琐的倦怠,这需要相关部门深思并改进。同时,政府和社区组织在提升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龙母庙教育中心为清寒学生提供教育和餐食援助,获得政府拨款支持,这表明了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投入。文丁卫理公会和沉香慈善普渡公会举办的各类慈善活动(如捐血、义诊、学生早餐计划等)也体现了民间力量在填补社会服务空白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在文化和民族认同方面,新闻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景象。一方面,传统文化节庆如中元节的传承依然蓬勃。无论是大型盂兰胜会还是个人“施孤”习俗,都展现了华社对孝道、慎终追远及慈善精神的坚守,并通过社区活动凝聚人心,甚至尝试吸引年轻一代参与。另一方面,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怀却面临被政治化的困境。作者对“倒挂国旗”风波的评论,深刻反映出部分政治人物利用国家象征制造对立,导致纯粹的爱国行为变得充满顾虑。这无疑会对国民的爱国热情产生负面影响,需要社会和执法机构回归理性,区分无心之失与恶意行为。然而,巫裔健身教练带领华裔团员登泰梳山高唱国庆歌曲的事件,又为跨族群的爱国精神和文化交融提供了令人欣慰的范例。波德申中华中学节令鼓队受邀在马来友族婚礼上表演,也进一步印证了这种文化间的积极互动和融合

最后,穿插其中的个人抒情散文和美食分享,为新闻报道增添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这些作品探讨了成长、孤独、情感疲惫、自我反思以及日常生活的点滴美好,如在家制作寿喜锅的乐趣。它们提醒我们,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智慧同样值得关注,并为读者提供了情感共鸣的窗口。

总而言之,这些新闻报道共同描绘了一幅多元、动态的社会图景:既有经济发展的挑战与行业转型,也有民生问题的凸显与社区互助的温暖;既有文化传统的坚守与创新,也有民族融合的尝试与政治杂音的干扰;更有个人对生活、情感和成长的深刻体悟。这表明,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马来西亚社会在应对挑战的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