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财经/要闻20250821

 南洋商报-财经/要闻20250821


根据您提供的最新消息,以下是对新闻标题和主要内容的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与主要内容:

  • 国内经济与商业:

    • 外劳政策收紧引发业界担忧:政府计划将外劳顶限从15%下调至10%,这引发了雇主、农民和餐饮业者的普遍担忧,他们认为这会严重冲击生产力、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本地年轻人普遍不愿从事“3D工作”(肮脏、危险、辛苦)。业界呼吁政府提供灵活配额、快速审批、财政支持和培训计划。
    • 7月贸易额创新高但面临关税冲击:马来西亚7月贸易总额创下2659亿2000万令吉的新高,出口增长6.8%,贸易顺差已连续63个月。然而,经济学家警告称,美国19%的关税全面冲击预计将在2026年显现,可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损失高达200亿令吉。
    • 企业业绩普遍不佳:今年第二季度的企业业绩大多不如预期,多达46%的公司表现低于预测,影响涵盖汽车、手套、科技、消费、油气、电信和银行等多个领域,主要原因是平均售价疲弱、成本上涨和产能利用率不足。
    • 推动高科技与人才发展:首相安华强调充足的水电供应和专业人力资源是吸引半导体、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关键优势。政府通过“启航计划”和技职教育(TVET)奖学金,鼓励青年学习高科技技能,并资助300名青年赴海外深造。工程部长也指出,马来西亚仍面临工程师短缺问题,需要吸引毕业生留在该领域。
    • 房地产市场动态:PropertyGuru推出“认证徽章”以打击房地产诈骗,提升用户信任。实达集团的销售额按年劲升34%,受降息助力提振市场情绪。
    • 汽车销量展望乐观:7月汽车总销量按月激增28%,分析员预计良好的销售趋势将延续至年底,受益于促销、新车型推出、隔夜政策利率(OPR)下调和本地组装汽车(CKD)国产税的延迟实施。
  • 国内政治与社会:

    • “扎拉案”和校园霸凌频发:亚庇法庭对“扎拉凯丽娜案”发布封口令,5名未成年被告否认霸凌指控。此案的处理方式引发学生团体不满,要求教育部长辞职。新闻中还揭露了吉兰丹中三生遭同学围殴、新山组屋区男童遭猛踹腹部,以及华裔女大学生坠楼疑与霸凌有关等一系列霸凌事件,凸显校园和社会霸凌问题的严峻性。首相安华证实内阁将讨论设立审裁机构处理学生霸凌案。
    • 国旗倒挂风波与政治炒作:巫青团长阿克马和土团党青年团长希尔曼因发表引发公众恐慌言论而面临提控,引发对言论自由和法律适用双重标准的争议。评论指出,此类事件被政治人物恶意炒作,激化种族情绪,质疑当局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不作为和选择性执法。
    • 政府治理与反贪:政府正进行人民组屋“漂白行动”,以确保单位分配公平并解决租金拖欠。公账会披露政府向中国租赁列车计划仍处初步阶段,强调采购透明。反贪会突击走私烟草公司,冻结2.18亿令吉资产。首相安华重申,种族不应成为担任政府高职的障碍,强调公平治理的重要性,并驳斥废除国民服务3.0的呼声。数名政治人物涉及的法律案件也备受关注,如阿当拉兰缴付和解金撤控,彼得安东尼伪造文书案检讨申请被驳回等。
    • 教师提前退休率高:教育部数据显示,多达67.44%的教师选择提前退休是出于对职业失去兴趣,凸显教师福利和工作负担问题。
  • 国际新闻:

    • 美国政治与科技走向:特朗普无视禁令开设TikTok账号,显示其对该平台的策略性利用。美国政府正考虑通过入股芯片制造商(如英特尔、台积电)来换取芯片补贴。一份麻省理工学院的报告指出95%的AI投资回报率为零,引发科技股下跌,同时Meta等公司仍在积极布局“超级智能”。
    • 俄乌冲突新进展:美国总统特朗普积极推动俄乌和平,并表示普京已同意与泽连斯基进行双边会谈,特朗普可能在必要时加入三方会谈。欧洲多国表示愿意派兵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 中国抹茶异军突起:日本因极端高温和茶农老龄化面临抹茶短缺,价格飙升。与此同时,中国贵州省凭借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正逐步改变全球抹茶市场的版图。
    • 亚洲其他地区新闻:马云现身蚂蚁森林,强调生态修复。中国热议“脑体倒挂”现象(白领薪资低,体力劳动者薪资高)。中国阅兵将首次使用AI训练,并展示新一代武器。越南建成东南亚最大展览中心。缅甸军政府关闭泰缅边境口岸。泰国米其林餐厅因高价蟹肉煎蛋被罚款。

我的看法:

从这些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来西亚正处于一个多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期。

在经济层面,马来西亚正积极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吸引外资,贸易数据也显示出经济韧性。然而,外劳政策的收紧和潜在的国际关税冲击,对以出口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体构成了严峻考验。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压制,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和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政府在人才培养,尤其是技职教育方面的投入,体现了对未来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但要弥补长期的技能人才缺口仍需时日。

在社会层面,校园和社会霸凌事件的频发令人深感忧虑,反映出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以及现有保护机制的不足。这些事件不仅侵蚀了人们对公共安全的信任,也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质疑。同时,围绕国旗倒挂等事件引发的政治炒作和种族情绪激化,暴露出国家团结的脆弱性。这种“小题大做”的政治操作,不仅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裂痕,并可能导致公众对法律和执法公正性的信心下降。

政府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如人民组屋的“漂白行动”和列车租赁的透明度,显示出改善治理的意愿。首相强调的“种族不应成为高职障碍”和“公平治理”原则,是推动国家进步的积极信号,但这些愿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和持续的政策执行来兑现,以克服民众对“选择性执法”和“官僚作风”的感知。

国际方面,全球科技和地缘政治的动态对马来西亚亦有深远影响。美国在芯片产业的保护主义,以及AI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都要求马来西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具备更高的敏锐性和适应性。中国抹茶市场的崛起也预示着全球供应链的结构性变化,提醒马来西亚应积极寻找和把握新兴的市场机遇。

总而言之,马来西亚正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复杂交织。如何在经济转型中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民族团结,并有效应对全球变局,将是考验政府智慧和韧性的关键。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对政府的监督,以及各方对理性和对话的坚持,对于国家克服这些挑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