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财经/要闻20250822
根据您提供的资料,以下是整理后的新闻标题及简介,并附上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及简介
一、经济与商业动向
-
中国“反内卷”政策与大马经济影响
- 简介: 中国推行“反内卷”政策,禁止企业低于成本价销售并限制资本盲目涌入热门领域。肯纳格投行认为这利好大马石化、塑料包装、手套、太阳能和汽车等特定行业,有助于减轻低价竞争压力。然而,有学者和业者提醒,若大马政府政策把关不足,中企仍可能通过补贴或优惠在马低价扩张,挤压本土企业生存空间,形成“外卷”现象。
- 相关企业表现: 国油石化前景转佳;塑料及包装业因树脂价格上涨有望受惠;手套业竞争压力可能稍微减缓;Solarvest在太阳能领域受看好。
-
特许经营与创业
- 简介: 第8届大马国际加盟展(FEM 2025)规模空前,首度启用四大展馆,吸引超过400个品牌参展,预计吸引1.8万人次参观,交易额达1.2亿令吉。政府强调特许经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国家特许经营政策(DFN2030)和相关项目,支持本地品牌拓展区域及国际市场。参展企业如LaundryBar计划3年内增设200分行,iBOOZEE果汁贩卖机计划投放100台,中国品牌茶救星球也首次参展寻求合作伙伴。
-
企业财报与市场动态
- 简介: 杨忠礼系旗下三家公司(杨忠礼电力、杨忠礼机构、马来亚洋灰)末季业绩稳定,总派息16仙。多美集团受金价走高带动,次季净利上涨26%。齐力受原料成本影响,次季净利微跌但仍派息。双威建筑受数据中心项目提振,净利翻倍创新高,并豪派股息。万能次季净利增37%,得益于奖金派发减少。明讯次季净赚3.98亿令吉,派息4仙。ITMAX系统受数字基础设施方案业务提振,次季净利增长。森那美产业次季净利下跌,但未入账销售创新高。马太平洋末季净利下跌逾47%因去年同期拨备回拨。7-11控股次季净利微跌,但营收增长。金群利集团首季净利增长,派息1.75仙。敬业集团受工程业务贡献带动,次季净利和营业额翻倍。民都鲁港口次季净利因天然气货柜处理减少而下跌。
- 行业分析: 新加坡股市表现强劲,得益于结构性顺风、低风险高收益资产需求,以及半导体生态战略地位的提升。美国股市受苹果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拖累而下跌。
-
劳动力与产业升级
- 简介: 建筑业被呼吁加快迈向工业4.0,引入科技和工业化建造系统,以减少对外劳的长期依赖,应对“3D行业”的负面标签和劳动力短缺问题。马来西亚厂商联合会警告,将外劳配额申请限制在农业、种植业和采矿业3个领域,可能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因几乎所有行业都面临普遍短缺。
-
能源与基础设施
- 简介: 大马半岛大规模联网电池储能计划(MyBeST)吸引了超过20家公司竞标,包括国家能源和杨忠礼电力,预计最快10月公布结果。金务大与森那美种植合作开发太阳能发电及储能资产,有望带来工程收益和长期资产回酬。实达集团与永联物流合作,在巴生开发智慧仓储园区,总值高达40亿令吉。中国科研团队在“可燃冰”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破解甲烷直接催化转化难题,有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
-
生活成本与补贴
- 简介: 政府不打算对液化石油气(LPG)产品实施针对性补贴,以确保家庭、微型和中型企业,特别是饮食领域继续享有补贴,避免产品涨价。政府已开放100令吉慈悯基本援助金(SARA)的线上查询资格,受惠者可用于购买日常必需品,惠及约2200万国民。销售及服务税(SST)下免税或零税率商品数量比消费税(GST)时期增加了3倍。
二、政治与社会议题
-
政府改革与政策
- 简介: 首相安华正考虑恢复专门的法律部,以完善国家法律生态系统并加快改革步伐,推动区域法治建设。第13大马计划(2026-2030年)已获下议院通过,旨在通过昌明经济框架实现全面经济、社会和治理体系转型,涵盖数字化、人工智能转型及公平分配发展成果。城市翻新法案将按既定时间表提呈国会二读。
-
反腐与司法透明
- 简介: 反贪污委员会(MACC)建议直播高知名度贪污案件的庭审,以提高公众对司法程序的信心,并建议在扣留室安装配备人工智能(AI)技术的闭路电视,以加强透明度和解决不当行为。财政部前部长夫人奈伊玛未申报资产案申诉成功,获准提交8项法律问题,涉及宪法议题。
-
社会秩序与爱国情怀
- 简介: 笨珍一家私立牙科诊所因倒挂国旗被勒令停业30天,引发争议,执法单位上门取缔时有华裔男子疑似劝和却被“爱国者”怒骂。笨珍国会议员呼吁当局尽快采取法律行动以安抚民心,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
教育与霸凌问题
- 简介: 高教部长否认外籍学生占用本地学生配额,强调本地生优先录取,但马大新青年批评其数据不完整,要求公开各大学科系本地与国际学生比例。多所大学组织及非政府组织抗议教育部长未能妥善处理校园霸凌事件,要求其在24小时内回应诉求或下台,并引用数据指出过去3年有逾1.1万宗霸凌案件通报。13岁少女扎拉坠楼死亡案引发广泛关注,有老师因造谣其死因被控。
-
科技与就业
- 简介: 马来西亚全球商业服务(GBS)领域40%岗位将采人工智能(AI)迈向高价值服务,但AI无法取代人性化互动。专家指出GBS专业人士需掌握数据营运和基础编程等核心技能。有评论认为,AI的兴起可能引发失业危机,尤其是在科技领域,虽然马来西亚尚处于启蒙阶段,但未来也可能面临类似美国年轻人就业困难的问题。
三、国际动态
-
俄乌冲突与国际关系
- 简介: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警告,任何排除俄罗斯的乌克兰安全谈判都是“死路”。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欧洲国家必须承担乌克兰安全保障的“主要责任”,美国将最低限度参与。英国国防部长则表示,若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英国准备考虑派遣地面部队。俄罗斯禁止21名与“破坏性英国媒体”合作的个人入境,回击反俄宣传。
-
地区冲突与人道危机
- 简介: 以色列军方已开始进攻加沙城,总理内坦亚胡指示军方缩短进攻时间表。哈马斯指责以色列无视停火努力,计划摧毁加沙城。以色列国防部批准在约旦河西岸建造3401套定居点住房,引发国际社会批评。澳洲内政部长批评内坦亚胡,称真正的实力不在于“炸死多少人”。
-
大国博弈
- 简介: 印度总理莫迪计划用卢比采购俄罗斯原油,此举被视为打脸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加征高关税的计划,显示印俄两国致力于加强贸易关系以应对全球挑战。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凌激呼吁耐克、IBM、西门子等外资企业继续深耕中国,加大在中研发力度。
-
国际刑事法院
- 简介: 美国制裁国际刑事法院(ICC)的两名法官和两名副检察长,指控他们未经美以同意参与针对两国公民的调查。ICC谴责美方举措是“公然攻击”其独立性。
-
其他国际新闻
- 军事: 印度成功试射“烈火-5型”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可达5000公里,提升其核威慑能力,但也引发区域紧张。美军两栖船坞运输舰“新奥尔良号”在日本冲绳海域失火。
- 社会: 慕尼黑政府暂缓执行商店夜间禁售啤酒和薯片的规定,因学生抗议。美国购物中心附近发生枪击案,造成1死2伤。缅甸强制实施《网络安全法》,未经批准建立或提供VPN服务将面临严厉处罚。
- 科技与生活: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宠物“瘦身针”,有望2028年上市。中国年轻人逐渐抛弃快熟面,销量锐减,转而拥抱外卖和预制菜。
- 自然灾害: 缅甸发生5.4级地震,曼谷多处高楼有震感。
- 文化与历史: 瑞典百年教堂因地下矿产开采威胁而迁移5公里。缅甸Grab推出人力三轮车服务,丰富文化旅游体验。
- 重要纪念: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强调西藏事务不容外部势力干涉。
四、文娱体育
- 羽球: 大马男双万炜聪与郑凯文有望在世界羽球锦标赛中挑战世界第一,为国庆献礼。
- 网球: 美网混双改革引发争议,但持外卡参赛的意大利组合成功卫冕。
- 拳击: 世界拳联新规要求女子组选手进行性别基因检测,阿尔及利亚选手哈利夫否认退役传闻。
- 奥运: 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篮球赛事将提前于开幕前两天举行。
- 娱乐: 台湾歌手千百惠病逝北京,享年62岁,疑因摔伤埋病根。53岁前港姐吴美桁冻龄美貌引赞叹。张惠妹“男友视角”私照曝光,网民起哄其与男友结婚。
- 历史回顾: 专访抗战史专家章东磐,他痛批中国战争史研究存在夸大与方法论失序,主张多源比对与专业化微观研究。他提到“国家记忆”展在五角大楼展出曾遭日裔将军阻挠。有评论文章批判美国在二战历史叙事中的“功劳”夸大和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
看法
本次新闻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国际及文娱体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当前世界及马来西亚面临的复杂局面和多元发展。
经济层面,中国“反内卷”政策的溢出效应给马来西亚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虽然特定行业可能从中受益,但如何有效规避“外卷”的风险,保护本土企业,将考验马来西亚政府的政策把控能力和本土企业的转型升级速度。特许经营业的蓬勃发展和各类企业(如LaundryBar、iBOOZEE)积极扩张,显示出本地市场蕴藏的巨大创业和消费活力。然而,外劳政策的收紧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潜在冲击,也提醒我们劳动力市场面临结构性挑战和转型压力。
社会与政治层面,几起“倒挂国旗”事件 和巫青团长的言行 凸显出马来西亚社会内部,尤其在种族和宗教敏感议题上的紧张和分化。这需要政府采取更明确、公正的法律行动,以维护社会和谐与国家象征的尊严。校园霸凌事件 及其引发的社会抗议,暴露了教育体系在处理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足,呼吁更深层次的改革和跨部门协作。社交媒体上的诈骗留言泛滥 也反映了数字化时代监管的滞后和公民信息安全的挑战。政府考虑恢复法律部和通过第13大马计划的举措,表明了推进体制改革和国家发展的决心。
国际层面,俄乌冲突的持续及其对全球格局的影响依旧深远。美国与盟友在乌克兰安全保障问题上的立场调整,以及俄罗斯与英国的相互制裁,都表明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性。巴以冲突 和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制裁 再次强调了国际秩序的脆弱性和大国权力之间的摩擦。中国在“可燃冰”技术上的突破 和印度与俄罗斯的贸易深化,则预示着全球能源格局和经济力量中心的多元化趋势。
总而言之,这些新闻既描绘了全球经济在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也揭示了各国在社会治理、政治稳定和国际关系上面临的深层问题。人工智能作为贯穿多领域的关键词,既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带来了就业冲击的担忧;同时,它也成为司法透明 和商业运营效率提升的工具。这些动态都促使各方思考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寻求平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