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北马20250822

 中国报-北马20250822


以下是新闻标题、简介及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与简介

  • 交通与基建项目影响

    • 亚依淡绕道工程致商贩生意暴跌: 槟城亚依淡绕道连接敦林苍佑医生大道的匝道永久封闭,导致周边商业区商贩生意额直线下跌40%至50%,苦不堪言,犹如回到疫情行动管制令时期。商贩呼吁设立临时U转通道并与州议员对话。垄尾区州议员黄汉伟回应称,该路口关闭措施多年前已定,近期已在十字路口红绿灯处设U转,但临时U转基于安全考量不可行。他也建议受影响商贩考虑改变作业模式或搬迁。
    • 槟轻快铁与矽岛填海进展: 槟城轻快铁珍珠线项目预算上限增至168亿令吉,大马捷运公司澄清这是反映8年来市场情况、全球通胀及工程范围扩大所致,并包括约20亿令吉的征地成本。槟州首长曹观友表示,州政府征用涉及州政府、地方政府及槟州发展机构的土地时,将以“象征性收费”而非市价计算。矽岛填海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200英亩填土,并将建设海上高架桥、美食坊等设施,791名渔民已获得援助金。
  • 社区与社会民生

    • 自然灾害与安全: 槟城发生多起自然灾害,包括垄尾土坡因大雨发生滑坡,以及多处大树倒塌,幸无人受伤,但造成交通阻塞和财产损失。
    • 诚信与道德典范: 一位穆斯林妈妈因炸鸡店多送一颗水煮蛋而主动返回补缴8令吉,其诚信行为获得扁担饭业者和网民的广泛赞扬,被视为孩子们最好的身教榜样。
    • 康复师短缺问题: 卫生部医疗发展组总监莫哈末阿兹曼指出,我国康复师严重不足(全国仅有26名),建议康复师完成培训后强制在卫生部服务至少10年,并呼吁更多大学开设相关科系以增加人才供给。
    • 退休年龄讨论: 吉打州居家护理安老协会副会长拿督斯里锤赐财认为,上调退休年龄将对家庭结构、照护安排及社会资源带来连锁反应,若缺乏全面规划将加重安老院负担。
    • 社区慈善与环保: 北海社众爱心施棺慈善之家理事会成立病黎医药基金,每月资助北海区内的癌症及肾脏病患。KB顺发摩托有限公司通过公益活动回馈社区,如安全骑行讲座、为弱势群体筹款、提供免费技师培训等。大马杨氏联合总会妇女组将于9月发起“1小时户外捡垃圾清洁运动”以提升环保意识。
    • 麻疹疫苗接种: 槟州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魏子森呼吁家长带婴儿到政府诊所接种麻疹疫苗,因麻疹传染率比新冠肺炎更强,去年病例飙升,近半病例因未完成接种。
  • 教育与人才发展

    • 教育质量与就业不匹配: 吉打工业与投资、高等教育与科学、科技与创新事务委员会主席哈因希尔曼指出,部分乡区中学未开设理科班,导致乡区孩子缺乏成为工程师或医生的机会,国家教育体系需改革以应对毕业生与行业需求不匹配问题。
    • 校园霸凌与福利补习: 吉打州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莫哈末阿占促州教育局关注校园霸凌问题,确保不再发生。同时,“人民福利补习计划”今年已扩展至25个选区,惠及贫困学生,旨在帮助他们加强SPM核心科目理解。
    • 文化传承与青年活动: 玛拉工艺大学学生努鲁阿尼斯在国际珠宝设计大赛中夺冠,巩固UiTM在创意产业教育领域地位。槟城模拟联合国大会(PenangMUN)停办5年后将于9月在理科大学举行,吸引青年体验外交与政策制定。传统纸扎店“亚福纸糊店”面临传承挑战,暂定只收一名学徒,希望能有年轻人肩负起传承使命。董教总宣布5个青年团体将加入10月25日举办的2025年华文教育高峰会议,旨在凝聚共识提升教育素质。
  • 经济与产业发展 (吉打州)

    • 土地管理与投资: 吉打州务大臣沙努西表示,对于民众投诉地价偏高,收费依据申请者家庭月收入而定,最高40%,州政府68%的收入依靠土地税。他同时警告民众勿购买农业地共管单位(lot lidi),因无法合法分割,未来将陷入产权问题。吉打州在近5年成功吸引高达1320亿令吉的投资,其中去年制造业引资位居全国第一,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 稻米产业挑战: 吉打州议会通过动议推行社区稻种培育计划,以提升稻米产量和应对稻种供应不足等问题。然而,此计划引发争议,行动党州议员郑瑞隆认为其与中央法令冲突,而伊斯兰党和公正党州议员则质疑农民的研究能力和政府的长期支持,并指出稻种市场存在垄断现象,农民长期面临高成本低收入。
    • 可再生能源: 吉打浮动太阳能计划仍在探讨阶段,因技术问题受阻,尤其未能保证该计划不会对水源造成污染。

看法

综合新闻报道,马来西亚,特别是槟城和吉打州,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方面展现出多面性。

积极面与机遇:

  • 区域经济展现活力: 吉打州在吸引投资方面表现突出,制造业引资全国第一,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槟城作为北马医疗旅游枢纽,吸引了大量外国病患并带来可观收入,同时砂石业作为建筑业基础材料的供应者,其战略重要性不容忽视。这些都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
  • 政府积极推动基建与人才培养: 槟城轻快铁项目和矽岛填海工程正在推进,虽然面临挑战,但政府正努力解决征地等问题,并为受影响渔民提供援助。槟城未来基金会的奖学金计划也体现了留住人才、助力本地经济发展的决心。
  • 社会凝聚力与公益精神: 穆斯林妈妈的诚信之举、各地慈善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援助、企业积极回馈社会,以及青年团体投身环保和教育发展,都彰显了社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强大的社区互助精神。

面临的挑战与隐忧:

  • 大型工程的民生冲击与沟通: 亚依淡绕道工程对周边商家的巨大冲击,暴露出在重大公共项目实施过程中,前期规划、利益相关者沟通和过渡方案的重要性。如何在发展与民生之间取得平衡,仍是考验政府智慧的难题。
  • 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 康复师人才的严重不足 以及乡区教育资源不均、毕业生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都指向了国家在医疗、教育和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深层结构性问题,这可能阻碍国家长期发展和人才竞争力。
  • 农业现代化与政策协调的困境: 吉打州推行稻种培育计划的雄心值得肯定,但其与中央法令的潜在冲突、农民自身能力与风险的考量,以及稻种市场垄断的担忧,都反映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地方与中央政策协调、保障农民权益的复杂性。
  • 社会治安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挑战: 有犯罪前科者出狱再犯 提醒我们社会治理的持续挑战。同时,传统纸扎手艺传承面临年轻人参与度低的困境,凸显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发扬本土文化遗产的紧迫性。

综上所述,新闻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努力向前的社会图景,但同时也伴随着发展中的阵痛和结构性的挑战。未来,如何在追求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好地平衡民生需求、解决社会结构性问题、加强跨部门协作,以及激发社会各界的力量,将是马来西亚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