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深具哲理的思想诗,尼采称之为第五部福音。该书通过查拉图斯特拉这一虚构人物之口,阐述了超人、永恒回归上帝已死等核心思想,并对传统道德、宗教和世俗观念进行了重估与批判。书中分四部分,记录了查拉图斯特拉从隐居到下山传道,再到寻求同伴并最终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同时对虚伪的社会现象人类弱点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部作品不仅对西方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在中国的传播也历经曲折,从早期零星译介到后来成为思想禁区,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重新受到关注。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代表作之一,其深远影响超越了哲学领域,触及文学、艺术乃至更广泛的文化层面。这部著作以其独特的诗性语言和先知式的风格,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道德的本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引发了包括海德格尔、萨特在内的哲学家的重大反响,并与黑塞、托马斯·曼、里尔克、纪德等文学巨匠产生强烈共鸣。

 

核心思想与主题

 

尼采通过书中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的言行,阐述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哲学理念:

 

  • 超人(Übermensch:查拉图斯特拉的核心教诲是人是应被超越的某种东西。他呼吁人们要忠于大地,拒绝那些鼓吹超脱尘世希望的人,因为超人才是大地的意思。超人是从人的乌云中发出的闪电,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它代表着人类不断向上奋进的意志,而非停滞不前或倒退。真正的创造者应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在新的石版上书写新的价值。
  • 永恒回归(Eternal Recurrence:这一思想在书中逐渐成熟,查拉图斯特拉在第三部中对其进行阐述,并以夜半钟声敲响十二次的歌声,表达了对生命的绝对肯定。永恒回归意味着一切事物永远回归,我们也包括在内,我们已存在过无数次了。它要求对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怀抱肯定,因为一切快乐要求永恒
  • 重估一切价值(Revaluation of all Values:尼采主张彻底否定一切旧传统和旧道德,对所有既有价值进行重新评估。他认为善与恶并非永恒不变,而是需要不断自我超越的观念。真正的创造者必须首先是旧价值的破坏者,才能建立一种新的、具有支配力的道德。
  • 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查拉图斯特拉在所有有生命者身上都发现了追求强力的意志,即使在奴仆身上也存在着成为主人的渴望。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即是强力。这种意志是生命本身内在的生殖欲和生成欲的体现,它驱动着创造,甚至超越了神的存在。
  • 对传统道德与宗教的批判
    • 上帝死掉了:查拉图斯特拉下山时,发现圣者仍在赞美上帝,却不知上帝已经死掉了。这一宣告在驴子节的狂欢中达到高潮,高人们高呼上帝死掉了:我们现在希望——超人万岁
    • 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书中暗示了两种不同的道德体系,其中主人道德代表着强大和自主,而奴隶道德则源于弱者的怨恨与顺从。
    • 同情:查拉图斯特拉严厉批判同情,认为一切伟大的爱超过同情:因为伟大的爱还要创造它所爱的对象。他指出同情有时是伪装的幸灾乐祸,会削弱受助者的骄傲和向上意志。
    • 末等人:查拉图斯特拉将末等人视为最应该被轻蔑的对象,他们满足于平庸、舒适和琐碎的美德,失去了超越自我的渴望。
    • 教士与教会:尼采将教会比作最会骗人的国家,批判教士们将苦难和对生命否定归结为对上帝的爱。

 

艺术风格与结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在德语文学中占有崇高地位。尼采在书中大量模仿《圣经》的语言风格、比喻、象征和寓言,但常常运用戏拟Parodie)和反讽Ironie)手法,将其意义反转。例如,他将《圣经》中施比受更为有福改为盗窃一定比受取还要幸福

 

全书共分为四部,每部分都描绘了查拉图斯特拉思想和旅程的不同阶段:

 

  • 第一部: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向群众宣讲超人,但被误解。
  • 第二部:他回到孤独,在梦中发现其教义被歪曲,再次下山批判现代人,但意识到自己尚未成熟。
  • 第三部:查拉图斯特拉在归途中阐述永恒回归思想,批判现代文明,并最终使这一思想趋于成熟。
  • 第四部:尼采称之为最终部中间剧,通过查拉图斯特拉与八位高人的对话,展现了他对同情的最终克服,并引向了对超人理想和永恒回归的最终肯定与欢庆。

 

历史影响与接受

 

尼采的这部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 国际回响:除了哲学界的深远影响,许多文学家也深受其启发,如格奥尔格、黑塞、托马斯·曼、里尔克、纪德等。甚至萧伯纳、叶芝、斯特林堡也曾受其影响,而奥尼尔更是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作《圣经》一样背诵。
  • 误解与滥用:然而,尼采的学说也常被误解和歪曲。德国的纳粹分子和法西斯主义者将其思想奉为圭臬,希特勒甚至将其《全集》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墨索里尼。这导致其学说被曲解为法西斯理论的支柱,产生了极坏的负面影响
  • 在中国的传播:尼采的思想在中国近代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在《新民丛报》中提及其名。随后,王国维、鲁迅、陈独秀等思想文化名人都对其思想表示推崇和介绍。尤其在1919五四运动爆发后,尼采彻底否定旧道德、重新估价一切的思想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要求相契合,影响了包括徐志摩、郭沫若、茅盾在内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尽管早期译本零星片段,但到20世纪30年代,徐梵澄和雷白韦的全译本相继出版。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后,尼采又被视为反动哲学家,其作品一度成为禁区。直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才重新掀起了尼采热,新译本和研究著作层出不穷。

 

阅读与翻译的挑战

 

尼采在作品中喜爱运用同音异义词进行文字游戏,这给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其思想的深奥和大量使用比喻也对读者的理解构成了挑战。

 

总结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充满力量、深度和争议的作品。它不仅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呈现,更是一部独特的艺术品,其对人类自我超越、生命肯定、价值重估的呼唤,以及对虚伪、平庸和末等人的激烈批判,至今仍能引发深刻的反思和讨论。尽管历史曾对其思想有过误用和曲解,但其内在的创造性意志和对大地忠诚的理念,使其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