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星洲日报2015.03.06

柴静

    柴静发布她的报道纪录片《穹顶之下》,舞台之上,薄施脂粉,半脸颓唐,眼袋眼摺以至法令纹统统出来了,相对于昔日在CCTV上的主持形象,一夜之间,老了至少十年一一然而她的发言对观众的感染力亦提升了至少十倍。

    视觉形象必然是重要的。不是说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吗?视觉形象本身既是信息来源,亦是信息的理解线索,引导观众用最恰当的情绪和态度对待信息,传播沟通向来注重阅听者与信息源之间的距离、位置和角度,经由眼睛接受的视觉形象便是第一关,当灯光亮起,当你看见眼皮半垂的柴静身穿牛仔裤缓缓出台,你即明白,此事严重,轻忽不得,整个心思必立即端正憬然。不可儿戏,儿戏不得,只因,黑雾污天,实乃生死大事。

    《穹顶之下》以前的柴静,是明亮的,乾乾净净的,瞪着大眼睛,有时候戴着帽子有时候不戴,嘴角总是笑咪咪,上山下海,走访百姓,或名人权贵,节目名之日“看见”,但因造型太萌了,衣著也太光鲜了,像小女孩看世界,难免偶尔让人觉得大惊小怪或文艺滥情;不是没有感染力,只不过带着顽皮和猎奇的感染力总会打个折扣。

    到了《穹顶之下》,题材是深刻而可怖的,自身经历亦是相同,柴静理所当然地把脂粉褪去,将萌态收起,改用母亲之身和传媒之眼探视这个国家的天空病毒,感染力乃发挥到极致,不再好奇,而是心痛;不再猎奇,而是批判;不再惊奇,而是绝望。

    柴静在这个国度的言论框笼里引领观众认真思考这个国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让大家每天每夜把黑烟吸进肺而犹无知无觉无动于衷,是的,有些话,她说不出,或许也不敢说,但观众不是呆子,当影片把观众的愤怒和悲哀情绪强烈牵动,大家自然会把眼睛朝框笼之外望去,从而想像,到底是谁把框笼竖起,甚至如何能够踢走框笼。情绪本身就是力量,力景不仅来自信息。柴静提供了信息,也引导了情绪,这才是最强大之处。

    但或许柴静的颓唐并非刻意。而是真颓唐。谁能不颓唐呢,在受到如此多的五毛式人身攻击和人格谋杀之后?在这国度,做任何好事,可真需坚强心志。柴静,必须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