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山华人文物馆讲古

在新山华人文物馆讲古
安焕然
    新山华人文物馆开幕了,新山陈旭年街随之文化打造。有人问,华人文物馆的主题是甚么?新山老街应要打造哪些历史文化元素?

    新山的历史并不长,却有其个性。华人较大量移民新山,主要还是在19世纪中期柔佛港主制度推行以后的事。但,异于半岛其它地方,19世纪柔佛华人甚少大规模械斗的历史记录,华人和马来人的关系也相对来得和谐友好。

    宋旺相《新加坡华人百年史》摘录了一段1892年苏丹阿武峇卡在一次餐宴中的致辞:“华人对柔佛国家发展的贡献极大,如果说没有华人,柔佛就不会有今天,甚至不存在,是毫不夸张的。”苏丹阿武峇卡指说,在柔佛的中国皇帝子民是他的好朋友,也是柔佛人民的好朋友。只要他们继续居住在这里,他对国家的幸福和繁荣将永远不会怀着任何忧虑。

    1896年,一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土生华人Na Tian Piet写了一部赞颂柔佛苏丹阿武峇卡的长诗。赞诗中提及作者于1895年受邀前来新山,参加公主的婚礼。当时苏丹阿武峇卡邀请了很多华人前来观礼,并设华人餐宴款待他们。同年于柔佛大皇宫举行的一场舞会中,受邀的欧洲人、阿拉伯人、马来人和华人皆盛妆赴会,其乐融融。诗中称颂苏丹阿武峇卡是一位有文化修养,不搞斗争的明君,而且善于交际,拥有很多各方好友。

    Na Tian Piet在长诗中述及新山华人的面貌。他记说,由于苏丹阿武峇卡的英明领导,新山很少窃贼,和平、安宁,很容易讨生活,法律的公正也令人满意,很多华人都乐意到来这里发展。靠近柔佛大皇宫的码头,其不远处就是一个华人村(Kampung Cina),那里有很多房屋和商店,华裔商人在那里售卖各色物品。

    关于19世纪的新山,一手文献叙述虽然不多,仍可提供我们一些讯息。柔佛外务大臣莫哈末沙列.宾.伯朗(Dato Mohamed Salleb bin Perang)日记式的自传和书信,是研究柔佛史重要的原始文献。莫哈末沙列是苏丹阿武峇卡的心腹重臣,曾负责监督柔佛各地的财务开支及掌管椒蜜园的注册事务,与华人多有接触。莫哈末沙列在自传中提及,他在1861年曾向一位华人老师Chin Ah Seng学习华语和中文书写,特别喜欢中国的水墨花鸟绘画,还学习华族乐器,会拉二胡、弹古筝和扬琴。由于中文造诣以及对华人文化的吸取,使他结交了不少新加坡和柔佛的华人朋友。莫哈末沙列认为,这种与华人的友好交往,对他的帮助是很大的。也因这层关系,1883年他随阿武峇卡殿下赴中国和日本游历。

    历史文献是最好的证明。在历史与当代的对话中,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早在19世纪的柔佛王朝时代,华巫之间建立起的和谐友好的历史传统。今人读史,在华人文物馆讲古,在陈旭年街说史,必须重温这段故事,反思当下。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20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