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福建人兴学办教史料集~倡组教总奠下华教堡垒 沈慕羽与华教风雨同舟

马来西亚福建人兴学办教史料集


倡组教总奠下华教堡垒 沈慕羽与华教风雨同舟
吴添兴

沈慕羽局绅

    沈慕羽毕生为国家民族与母语教育奋斗,三度陷身囹圄,经历艰险,却始终不畏缩,不言休。

    他说:『在华人的平等与语文地位争取到之前,我将会做到最后一口气为止!』他认为,只要不断为华教奋斗,有朝一日,光明一定会到来。

    公元一九一三年七月廿日,沈慕羽局绅在马六甲吉宁街出世。

    沈局绅为二十年代马六甲华社领导人沈鸿柏的公子,母亲为已故一百0一岁人瑞李良老太夫人。沈老先生有男儿九人,女儿两人,沈局绅在男儿当中,排行第六。

父亲是晚清革命志士

    沈鸿柏老先生祖籍福建晋江县,是晚清革命志士,曾担任马六甲同盟会支部部长,也曾在马六甲亚沙汉组织救国十八友。马六甲培风小学,培风初中班,培德学校,平民学校,都是在他和一些重视母语和教育的先贤领导下创办的。

    对于这位新诞生的儿子,沈老先生也寄以厚望,替他取名『慕羽』,即景慕关羽的意思,希望他能学习关羽的精神,终生做个有正义又能为正义奋斗的人。

    沈局绅的中小学教育,都在培风学校完成,在读书时代,即显露聪敏之智与领袖潜质,毕业时冠群生,名列前茅。

    由于当年尚无高中课程,他于十六岁初中第二届毕业离校,便投入沈老先生创办的明新印务公司服务,次年改随二哥经营流动电影,深入民间,了解人生,这段生涯相当艰苦,磨练了其思想,培养坚定毅力,强韧性格,对其一生,影响深巨。

随父出席国民党大会

    他在十九岁那年,跟随沈老先生到南京出席国民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还当侨务委员。

    一九三三年返回马六甲,沈局绅在母校培风担任教职,从此与华文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一面致力为民族造就英才,一面积极献身争取民族教育地位与发展,数十年如一日,历经艰险。

    太平洋战争于一九四一年爆发,沈局绅积极参与抗日工作,马六甲各社团在明星慈善社组织抗日动员总会,他被推举为秘书,较后又担任马六甲华侨青年战时服务团长。

抗日时被捕险遭毒手

    英军败退,马六甲沦陷,沈氏逃亡到新加坡,原打算与新加坡抗日青年领袖林谋盛、庄惠泉,胡少炎等乘船到重庆,可是船小挤不下,遂留了下来。日军占领新加坡后,他从容通过拉让,和四兄慕卿逃回马六甲。

    返甲后不久,即一九四二年二月廿五日,他与兄慕周在大戒严中被日军捉去,关在牢中,受尽折磨。所幸日皇裕仁以为大东亚共荣圈已经实现,宣布大赦,他幸能重获自由,可惜慕周与三十余同志,不幸皆遭毒手,被日军残忍杀害。

    出狱后,他不愿担任奴化教育的教师,为了生计,先从事买卖本地水果生意,数月后应好友王福寿邀请,在马六甲板底街葆德公司栈房,参与经营福成号鱼干业。

    因为预感情况不妥,沈氏于一九四四年底逃到怡保,两个月后日本宪乒真的到沈家包围,欲逮捕他,扑了个空。在家人通报下,他又逃到实兆远,再到太平后廊姐夫王庆河与友人合创的渔网厂,打渔绳过生活。当年后廊环境恶劣,沈氏水土不服,多次罹患疟疾,身体羼弱不堪。幸亏日本天皇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宣布五条件投降,结束了其苦难日子。

    马来亚光复后,人民重获自由,华社也积极展开复兴工作。他在半个月后受聘为马六甲华侨公立第一小学校长,当时已是三十二岁。

    公立第一小学起初借用育民小学为校舍,至育小复办,则迁至荷兰街一三七号原属培德女校的三楼大厦。由于日治时代,一切尽毁,复兴学校,样样皆须从头开始,与创办新学校工作,一样困难,沈氏都一一加以克服。

    校舍经过一番装修,又铲平隔邻陈氏宗祠空地为操场,全校六百余学生,于是在新环境上课,上下午班皆爆满。当时学生,超龄者占六成,行为乖常,举动不法,在沈氏刚柔兼施,赏罚分明规导下,终使他们循规蹈矩。

    一九四七年,教育局谕令恢复培德女校,他首当其冲,将校政交给龙在天女士执掌,他奉董事部之命,接掌当时借用琼州会馆为校舍的平民学校,以及在华人体育会设立培风第一分校,身兼两校校长之职。

    由于广东会馆收回琼州会馆复办中国公学,沈氏因此又奉董事部之命,把平民学校迁到武牙那也街极乐园对面的平民学校旧校舍,花费了好大心血,重建平民校园。

    沈氏三迁学校,为诸校奠定基础后拱手让人,为本地华教做出莫大的贡献,令人敬佩。

    平民学校复办时,学生仅两百余人,在沈氏掌理下,老师认真管教,学生用功求学,成绩斐然,家长深具信心,报读者迅速增加。因为报读人数骤增,教室不敷应用,只好商借三保井精武体育会及李氏宗祠,充做临时校舍。独立前政府主办中学会考,平民六年级毕业生全部与考,一连四年取得一百巴仙及格,成绩骄人,震撼马六甲,从此奠下模范小学声誉。

投身教育界作育英才

    校誉日隆,学生相应不断增加,促使平民建校计划,势在必行,在沈氏领导下,全校师生合力,于一九五三年,在马六甲极乐园举行大规模游艺会筹募建校基金,一连三晚,现任行政议员拿督颜文龙也客串表演举重与健身。游艺晚会所筹获款项,高达一万五千元,于是购置帆加南马现校址,并于较后在各方爱护母语与热心人士共同努力下,完成第一座长屋式新校舍。

    新校舍落成,平民学校师生一千余人于一九六0年杪举行大搬家。他们不假借苦力,而是亲力亲为,将学校的所有桌椅、教具等,由旧校舍搬往新校园,有如蚂蚁大搬家,队伍长龙,由武牙那也街延伸到新校舍,一时蔚为奇观,吸引无数市民驻足观看,观者无不拍掌赞好,誉为壮举。新校舍于一九六二年由当时的教育部长哈密罕开幕。

    虽然完成了第一座新校舍,但是仍然应付不了学生不断增加的需求,于是第二座长屋式新校舍又在各方面努力合作下,在一九六八年完成。沈氏亲自通过邵氏机构总经理陈金福局绅和黄伟强协助下,征得该机构赞助建校经费一万元,此是邵氏机构首次赞助全津华校。教育部长佐哈励为这座校舍主持开幕礼。

    在沈氏掌管下,平民学校校誉如日中天,家长信心十足,纷纷争着把子女送人就读,以在平民受教育为荣,导致学生多,学位少的问题。因此,每逢办理新生入学登记,家长即争先恐后,不少还提早一晚,漏夜在校门外排队。只是为了替子女争取一个小学学位,家长宁愿挨受漫长的寒夜,真是罕见的现象。

    家长争着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情况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一九六六年,家长当时争挤排队,结果将校门挤倒,写下一则轰动全国的学府新闻!

    沈氏在平民学校服务廿七年,将平民看得比家还要重要,天一亮就到学校去,傍晚师生回家后,他才最后离开,数十年如一日。他待学校的老师如兄弟,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对于校园的一草一木,也付出不少感情。若说他当平民如其性命,并不为过。

从平民退休出长晨钟

    将宝贵的青春尽献给平民后,沈氏终于在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日六十岁诞辰,遵照政府的服务条例退休。这时的他,虽然已是花甲之年,董家教都认为他的离开,是平民一大损失,深感惋惜下已。在当天,除了校园内有一个盛大的荣休欢送会,入晚社会人士、教师、家长、校友、校董还联合在培风中学礼堂,为他设一个盛大的荣休惜别晚宴,盛况空前。由此可见,他对平民,对母语,对同胞子女教育所作的贡献,受到大家深深敬佩。

    从平民学校退休,沈氏的教育生涯并未结束,他仍然是马六甲晨钟夜学的校长,还要继续为母语教育做出贡献。

    晨钟夜学乃由晨钟励志社所创办的补习学校,迄今已经五十八年,可说是我国华文补习学校的老大哥,日治时期,曾经停顿一时。沈氏在该校创立时,即已兼任教职,战后又一手将它复办,并且在晨钟励志社一度被吊销注册时,独当一面,苦苦支撑,维持下来。

    晨钟夜学虽然属于一间补习学校,但是其对华族母语传播的贡献,却并不会少。马六甲华语今天能如此普遍,晨钟夜学的存在,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马六甲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战前社会,既封建又保守,华裔社交,多用闽语。晨钟夜学复办,协助扭转这种情况。根据资料,五十年代中叶是晨钟夜学的黄金时代,学生多达一千二百余人,原本每星期一、三、五上课,增加二、四、六班级。这间夜学,把不同血缘,地缘的青年,拉拢在一起,学习母语。英校改制前,华文是剑试的第二语文,很多华裔英校生,也到晨钟夜学就读,大家在学校,以华语做为共同语言。

晨钟栽培逾六千学生

    晨钟夜学创校以来,所栽培出来的学生,前后总共超过六千人,遍布各角落,事业有成的,比比皆是。他们热爱母语,继续在各地为母语的发扬与建设,做出贡献。

    马六甲由一个讲闽语的古城,转变为闻名遐迩的华语城,晨钟夜学固然功不可没,但是郑良树博士说『这是沈慕羽坐镇马六甲的关系』这句话,也颇为中肯。

    办学与教学只是沈氏对华文教育所做贡献之一部份而已,他参与及领导马六甲华校教师公会和马来西亚华校教总,对我国华文教育的贡献,也是同样巨大的。

    沈氏领导的马六甲华校教师公会,于一九五0年十二月五日,致函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首倡创组全马华校教师总会。公函由沈氏及何明湖两人,以主席及总务身份签署发出。

    马六甲华校教师公会的前身,可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筹赈会属下成立的校联部,由何大愚为主任,沈氏是活跃份子,负责处理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捐款工作。战后成立的马六甲华校教师公会,创会会员至今犹健在的,只沈氏一人,他前后担任该会主席不下十届,井领导该会购置会所。今天,他还在继续领导该会。

    英政府于五0年初公布巴恩氏教育报告书,导致华文教育亮起红灯,沈氏做为华文教育先知先觉领袖,察觉英政府居心不良,于五一年初,特趁率领平民学校高小生赴隆观光之便,再亲向林连玉先生沥陈团结全国华校教师力量之重要性,林氏对其观点,深表赞同。

于一九五0年倡组教总

    不久,全国华校教师公会代表大会成功在吉隆坡召开,沈氏一夜之间,草拟一份章程,被接纳通过,全国华校教总于是在当年十二月廿五日民族复兴节举行成立大会。教总的成立,从此为民族母语教育事业,筑下一座堡垒,不断加以捍护。

    华校教总为华文教育问题冲锋陷阵,历尽种种艰困险阻,对不利华教之措施,抗衡到底,另一方面,则不时举办各种专业与学艺活动,以提高华教师资与学生的素质。

    过去近四十年的艰苦努力奋斗,虽然碍于时势比人强,不能达到使完璧于无损的地步,却也成功促使反华教恶势力,不敢过份嚣张,明目张胆放肆无忌。华校教总的贡献,有目共睹,诚如已故教总前任主席林连玉所说:『教总呱呱叫,不是没有作用的。华教今天存在,华文教育的受到支持,是和华校教总分不开的。』

    当然,我国华文教育,能够在困难重重,经常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中,化险为夷,今天仍能在我国国土上,生机蓬勃,虽不能如董教总与华社所愿,拥有独立大学,然却是东合国家中,唯一能有完整的华小与独中,而且在国中与大学,也有传授华文的机会。能有今日,我国华裔热爱母语教育的崇高精神,不断出钱出力给予大力支持,居功厥伟。但是,教总始终锲而不舍,以大无畏精神所做出的贡献,同样功不可没。林连玉先生曾说:『没有教总,便没有华教。』此话并不欺人。

    教总成立迄今,前后由陈充恩,黎博文,蔡任平,林连玉,黄润岳,丁品松,沈慕羽担任主席。当中以沈氏任期最久,至今还在领导,其次是林连玉先生。两位任期最久的主席,都是因为捍卫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地位,遭受灾难,深受痛苦。林连玉先生被递夺公民权,失去教职,而沈氏则被拘留将近两年,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何其巨大!

    沈氏不但倡组教总,也关心教师的福利,于一九五二年创立了马六甲华校教师职工会,成为全马华校教师职工会的始祖,其它八州,随后也成立相同的职工会。九州岛华校教师职工会后来合组全国华校教师职工总会,由沈氏领导,为全国华校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做出努力,至马来西亚各民族教师职总成立,遵照大会议决案,加以解散为止!

    认识沈氏的人,都知道他能言善道,词锋锐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身为甲州华校教师公会与全国华校教总领袖,他经常受邀出席文教团体盛典或节日,往往趁英殖民地官员在场,以其出众口才,表达华人的心声,勇于批评。

    一九五五年,沈氏受到参政司韩麦赏识,委为参事局议员,成为马六甲文教界第一位参议员,在会上以华语发言,时常提出华文教育问题。

在美议会以华语演讲

    沈氏不但在国内以华语争取母语教育,在国外重要会议上,也是如此。一九五七年,他受美国国务院邀请,到新大陆考察教育两个多月,在许多场合发表演讲,尤其是在乃不拉斯嘉州议会,以华语发表精辟演说,博得热烈欢呼与拥抱,成为第一位在美国议会以华语演讲的华人。

    在一九六九年,当他出席在雅加达举行的世界教总亚洲区大会,也在千人的大会上,以华语演讲,由钟敏璋讲师翻译,呼吁各国政府应鼓励民办大学,并请大会支持马来西亚华人创办独立大学,将独大之声,开始带进国际论坛。

    他的服务,品行,学识为当局所赏识,英女皇于一九五六年委他为太平局绅。

    当年的太平局绅,职权等于二等推事,可以签证文件,保护公众安全,为社会人群服务。沈局绅利用这种地位,帮人无数。而在一九五九年,他又获我国最高元首封赐JMN卓越护国勋章,也是全国华教界第一位荣获如此崇高勋衔的领袖。

    沈氏毕生献身华教,昼夜不息,冲锋陷阵,不退不缩。除了通过华教组织,他在早年也曾经通过政党组织,争取华教的地位与发展。

    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民族自决浪潮汹涌,我国巫统在一九四六年成立,积极从事争取独立运动。当时共产党势力强大,出没森林,住在偏野的华人,也因此时常被当局控以接济他们的罪名,真是走投无路。

    于一九四九年,陈祯禄为了我国华人的前途,发起组织马华公会,沈氏也是第一批马六甲马华党员。沈氏于五五年五月七日,在马六甲极乐园紫燕宫成立马华青年团,成为马青团的鼻祖。过后麻坡,峇株巴辖,芙蓉等地马华纷纷参考马六甲马青组织与活动,也先后成立了马青团。此后,全因马青团如雨后春笋,成立与茁壮。沈氏后来虽被马华开除党籍,他为『马青之父』,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沈氏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后担任马华马六甲分会秘书七、八年。从政期间,不断疾呼华人必须团结一致,以捍卫华裔权益,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维护华文教育发展。

遭马华中委开除党籍

    一九六一年,国会通过达立教育报告书,华文中学首当其冲,纷纷改制,华小也受教育法令廿一条(二)所威胁。华文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地位也一落千丈。沈氏认为要彻底解决华教问题,唯有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这一方面的工作,他可说尽力而为,虽未成功,却已尽人事。

    当局在一九六五年,藉国语化行动,命令各州华校以国文书写校牌,以取代华文校牌。他领导马青,配合董教总极力反对。与此同时,董教总也联合全国华团成立『全国华团筹备委员会』,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

    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运动,获全国华裔同胞的响应,不幸的是,由敦陈修信领导的马华中委会不但不支持,还召开紧急会议,通过议决案将他开除。沈氏当年在获记者告知党已将他开除的消息时曾说:『马华开除我,不会动摇我的决心;争取华文地位的决心,不到黄河心不死。』

    事实证明,沈氏言行一致,不但不灰心,反而意志更加坚强,推动全国华团签名盖章,争取华文地位。签名运动获两千多个华团支持,所签盖的备忘录被提呈给当时的首相东姑阿都拉曼。

创办『独大』计划受挫

    一九六七年,教育部长突然宣布,凡欲出国深造学生,须拥有剑桥文凭,独中生首当其冲。教总鉴于独中生前途堪虞,同时为使华文教育有完整的小学、中学与大学体系,特召开大会,通过创办『华文独立大学』。消息传出,全国华团响应。翌年又联合董总召开全国华人注册团体代表大会,通过将所倡议华文大学取名『独立大学』,沈氏被选为筹备会副主席及马六甲分会主席,积极推动工作。

    虽然各方自发协助,出钱出力,不幸五一三事件过后,政府通过大专法令,独大直接受到打击,创办无门。董教总于一九七八年联合全马注册团体不下四千个,签名盖章,向最高元首呈请愿书,恳请恩准创办独大,一年后获当年教长拿督慕沙希淡复函,告知请愿不获准。独大筹备会当局,只好于一九八一年,延聘女皇律师,将独大带上高等法庭,但告败诉。又上诉最高法院,五司会审,结果又遭四比一多数票决定驳回,唯一赞成让独大创办的法官为畲锦成。独大计划虽碍于形势不能创办,独大有限公司改采取弹性做法,设立大学辅导处,协助独中生升学事宜,也计划在加影独大校地建立行政大楼,最近已由承包商进行铲泥推土工作,全国独中发展工委会也另订期,进一步讨论如何展开筹建工作,同时决定其各项用途。

    在一九八八年,华小爆发一连串不具华文资格教师担任高职问题,董总,联合其它华团,群起反对,要求当局俯顺民意,将他们调走,以安华裔之心。

    不具华文资格教师担任华小高职问题,在华社引起民情高涨,不负责任的种族极端政客则趁机发表不负责任言论,举行政治集会与活动,企图混水摸鱼,以巩固本身地位,加上吉隆坡发生军人开枪事件,全国局势,顿时陷入极度不安,政府遂以『茅草行动』,进行大逮捕。

大逮捕中第三度入狱

    沈慕羽,林晃升,庄迪君,柯嘉逊以及一些政党领袖,宗教人士,知识分子共一百零六人,纷纷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扣留期限不一,沈氏被扣留至八九年六月三日获释。

    沈氏这次为母语教育入狱,风烛之年陷入牢笼,乃是他的第三度铁窗劫难。第一次陷身囹圄,是因为参与抗日爱国活动,性命几乎断送在日军手中。第二度被捕,则是参与华人团结运动,在吡叻州为母语教育地位与民族权益所发表的言论,被当局认为触犯煽动法令,加以拘捕,并控以触犯煽动法令罪名,案件在法庭拖延两年,最后由控方自行撤销。

    他在兴学办教育之外,同时关注民族权益,凡不利非巫人的政策,便痛下碱砭,期望全民平等互惠。一九八九年,当他由拘留营获释不久,虽已七七高龄,仍义不容辞接受华社要求,出任马六甲中华大会堂主席之职,负责主办一连十天『第六届全国文化节』,激起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沈氏毕生为国家民族与母语教育奋斗,三系于牢,历经艰险,始终不畏缩,永不言休,今天还在殚竭精力,勇往直前,愚公移山精神十足,其为华教献身的决心超越一切,退休前的教学生涯虽然清苦,也不能稍移其志,甚至在第二度被捕后,还毅然拒绝安排他当上议员的献议,表现『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贵情操。

    他能终身矢志不渝,锲而不舍,无畏无私为民族权益与母语教育奋斗,据他指出,与其双亲自幼经常晓以大义,灌输『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和学习关羽的正义精神,息息相关。此外,他也崇拜孙中山的民主精神,奉其『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为座右铭,策励自己。

    他说:『最令我告慰的是能献身为华人文化与教育鞠躬尽瘁,尽民族一份子的责任,报答父亲的心愿。』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

    『在华人的平等与语文地位争取到之前,我将会做到最后一口气为止。』他说。

    他也指出,『华人在争取平等地位与语文问题方面,可说是越战越败,越败越战,但是大家一定要坚持到底,绝不可放弃。』

    他说:『持久不断的争取,将会有成功的一天。总有一天世界的局势会改变,到时人类将再无种族观念与语文区别,达成共存共荣;而民主思想也将使马釆同胞以开明的态度,远大的眼光和各族共享平等的权力,治理国家。』

    他也强调:『三十多年来,董教总都是抱着这种信念,所以华小今天能继续维持,独中不断发展。』

    他相信这种立场是不会错的,有朝一日,光明一定会到来。

    傲为教育家,沈氏消磨毕生精力,教育同胞子弟成为有用人材,桃李满城,传继薪火,他并没有疏忽本身子女的教育,在其夫人曾月霭女土的协助下,他们个个有成。

    最后,笔者要在此提到的是,沈氏也是一位老报人与书法家。他在战前便与大众传播媒介结缘,担任多家报纸的代理、记者与通讯员,包括南洋商报在内。他也曾担任战后马六甲出版的『古城月报』总编辑,为期四年。这份报纸传播政府新闻,华社动态,提倡写作,宣扬文化,由创办至停刊,沈氏未拿分文酬劳。他的书法则自成一体,被称为马六甲沈体,许多商家与学校招牌,皆出自他的手笔,颇受欢迎。



沈氏一手重建的甲州最大型华小平民学校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