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陈旭年街的窑烤海南面包

新山陈旭年街的窑烤海南面包
安焕然
 
喝咖啡、吃面包原本是西方人的早餐习惯,早期的海南移民多“打洋工”,在洋轮打杂、当服务生,或是在欧洲人或西化峇峇家庭当帮佣,从中学习到了西式的饮食料理手艺,以致海南人开创事业有了这方面的优势,甚而把西方人的饮食习惯给普及化于新马社会。
 
传统的海南面包是用柴窑烘烤的,由于产量受限,如今几乎都改以电炉烘焙,柴窑烘炉几成历史名词。
 
新山硕果仅存的一间海南传统面包店,是位于陈旭年街的协裕面包店,至今仍是坚持使用传统柴窑烘烤面包。
 
协裕的前身是合裕面包店,最初的一批创办人是韩标丰等人,创设于1919年。1932年,林猷万、黄守洲等7人承顶下合裕面包店。当时,他们股东7人分工合作,除了生产面包,还以手工制作饼干出售,面包生产以批发销售,股东甚至每天提挑大篮子,或是骑脚踏车,载箱厨,到处沿街叫卖。面包有涂咖椰和菜油,大面包一个5分钱,小圆包一分钱,店租20元,收入虽有限,面包店总算能维持下去。
 
日本南侵之时,林猷万与黄守洲等人弃炉逃难,在日军谎说“和平”时,黄守洲代表股东出来认领店屋,结果被日军抓去杀害。被害的黄守洲,就是现任南方学院理事长黄循积的父亲。
 
后来,其它一些股东租用罗咪街的印籍面包店继续经营,当时面粉缺乏,就改用玉黍薯糠和木薯粉,以椰花发酵,制成玉黍薯面包,又硬又黑,但在粮食奇缺的年代,市民争相抢购。
 
战后初期,股东重返陈旭年街原址经营。这期间勤俭的林猷万娶妻生子。当时海南家乡传来叔叔遭清算,房产被没收,林猷万十万火急经同乡介绍购下文昌美里村一块房地,并寄钱回去让亲戚重建家园(即他们现在的祖屋)。然而,在新山的林猷万一家人却仍是寄居在栈房里,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
 
1952年林猷万等人重组注册,改名协裕面包店,股东有退股也有加股的,共9位股东合资。这时期,协裕不再制作饼干,改以制作婚嫁蛋糕。生意虽不错,可惜后来又因合股人多事杂,管理不妥,1967年面包店再告解散,才由林猷万独自经营,由先前的批发生意改成自制自卖的小本生意,一直维持到今日。
 
协裕生产的面包,最大的特色是仍以传统柴窑烘烤,而且面包制作采用传统做法,自然发酵所需时间较长,也没有添加防腐剂和松粉。由于是用传统柴炉烘烤,烤出来的面包较有口感、不粘牙、够香且充实。如今人们虽多已搬离新山市区,熟客却仍会特地驾车从远地来陈旭年街买协裕的窑烤海南面包。
 
协裕最初是制作白面包为主,后来也兼做内夹豆沙、咖椰、椰丝的小圆包。近10年来更多元化地加做各种参峇、牛油面包。此外,协裕的香蕉糕也是远近驰名,可惜最近由于人工问题,不再制作传统白面包了。
 
协裕的传统柴窑据说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使用红砖砌建成,全炉约长16尺,高168公分,最高热度可达300度。正常烤面包的热度是200度,当烧到一定热度时,砖块将热气吸,待清理炭灰过后,将面粉团或是食物置入,烘烤时,窑炉即会释放出热能将食物烤到香熟。这种传统做法既辛苦又闷热,但当看到顾客开心的吃,落力的介绍,什么辛苦都忘了,心中既欣慰又有成就感。
 
如今,协裕由林猷万的儿子林明进承接,而年轻头手则是林猷万的孙子,现年29岁的林道勋,可谓后继有人。第三代传人林道勋说,制作传统面包是件快乐的事,很有满足感。他从13岁开始就跟随小叔学做海南面包。他们曾想过转型,但总觉得不适合,还是保留原味好。因为“传统”就是他们的卖点。
 
最近,中华公会在打造新山老街。想想有什么去处,南方学院中文系办新山古迹巡礼,总不会遗漏这一站,边吃海南面包,边游走边听陈旭年的故事。
 

星洲日报/边缘评论.安焕然.200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