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哥打丁宜培华学校五十年

回顾哥打丁宜培华学校五十年
(1923~1973)
马少骥





绪言

    教育之功能,在於传播文化。促进国家强盛。社会进步,故教育素来被视为建国之本,社会文明之要素,而学校乃直接传达教育之唯一桥梁,因之,任何国家社会,欲求国民教育之发达普及。必须普遍设立学校,此为毫无疑义之原则。五十年前吾诸前贤,基于此原则创立本校,迄至今年,恰少入五十周年阶段,亦则余接长本校校政垂二十年,今回顾前尘。半世纪之历程,几经沧桑,诸多变迁,倘欲以此有限之篇幅,对本校五十年来之史迹,作详尽之记述,殊非可能,兹仅能就余多年来自身经历及见闻所及,按具进度程序分期简述之,藉以追念诸前贤缔造本校之功绩,以及历届董教,为改进本校所作之伟大贡献也。


前贤创校功垂不朽

    五十年前之吾华人社会,帮派观念甚深,举凡社会公共事业,社团组织,以及一切活动,无不分帮办理。因之,当时之哥打华校,亦则各帮有各帮之学校,有者甚至于采用方言授课,名为学校,形同私塾,其办理不善,不能发挥教育之真正效能,势所必然,于是各帮具有卓见之领袖,以及社会贤达,咸认哥打必须将各帮学校合并为一间公立学校,藉以集中力量,统筹统办,方能导致哥打华文教育步入正轨,而配合时代之需求,遂于一九二三年秋,创立本校,奠下百年树人之宏基,诸前贤热心兴学之功,实永垂不朽焉。


策划复校董教功勋

    一九四一年杪,日本军阀发动太平洋战争。挥军南侵,星马沦陷,於日军统治三年半之过程中,本校校舍被日本军占用,所有设备,悉遭破坏,至一九四五年秋日军屈膝,星马光复。本校亦于翌年筹划复校,然于兵燹之後,百业摧残,无论人力物力,皆倍感制肘,胥赖董教之精诚合作,不避艰苦,对于复校事宜,全力以赴,终于克服困难,完成复校大计,本校能于战火浩劫之余,迅速顺利复校,当届董教所作之努力,其厥功不少也。


复校首届董教名表:

    董事长:张寄萍;副董事长:许日通;财政:陈木乾;总务:彭福占,副:黄铁礼;监学:双利,副:熙和;建设:林注目,副:林松吕;查账:义和,副:李天浪;董事:美和、谢俊吕、水兴隆、四顺、何和安、南华、合成作记、信成、集茂、远东、大东、义和、宏泰、邓达挺。校长:郑远庸;教导主任:李定华:教务助理:张加钦;英文主任:谢伟先;学籍主任:谢全华;体育主任:萧世忠;音乐主任:章畸玉:科任教师:容耐茜、饶明伦、李素云、郑如玉、余露芳。书记:王尚雅。


出版特刊诸社会

    复校翌年即一九四七年,因本校校舍设备,于日治期间,悉遭惨重破坏,正所谓劫後余生,百废待兴,校务实施,陷于极端困难之境,端赖张寄萍董事长暨郑远庸校长,本不屈不挠之精神,终于克服重重困难,挽狂澜之将倒,特于是年校庆日商借星洲、南洋、中兴各报出版廿四周年纪念特刊,叙述当时本校概况,告诸社会人上,以期人众关心木校急需兴革事宜,卒得以迅速完成增後座教室五间之计划。


五O年增建教室五间

    复校三年,学生人数激增,原有教室已不复应用,董部当局,深感增建教室,已不容再拖延,乃於一九五0年向政府申请拨予後面空地作为增建教室地盘,旋获政府准予应用,遂于是年建竣新教室五间,此为本校第一期建校计划之实现也。


董事拒绝新薪制度

    一九五二年教育部实施新薪制,有关教师薪金,一律厘订以资历计算,普遍提高,对辅助学校,则由学生人数津贴制改为教师薪金半数津贴,然因所颁布之条例中,对于董事部职牌,略有干预,本校董事部,墨守成规,毅然拒绝接受该新薪制,依然领取学生人数津贴,如此情形,于本州已属凤毛麟角,不但足以影响本校经费来源,备受牵制,无法改善设备,几导致学生担负较重学费,尤甚者为教师薪金多寡悬殊过巨,高薪教师求去,以致不易聘请教师。董部此—决定,见仁见智,余不再多述。


游艺大会校友力援

    一九五四年王怡山校长另有高就离职,由余接长校政,时值市况不景,百业凋零,本校经常费已呈支绌现象,几经董教再三商榷,决定于是年年杪假联华戏院举行游艺大会,筹募经费,以资挹注,然哥打既属乡村地区,复因当时适为实施紧急法令期间,有关演山题材,舞台道具等装配,诸多棘手,幸得董教同人之精诚合作,社会人士以及校友之热烈支持与协助,尤其旅星校友之襄助更大,诸如陈璧宏、谢金水、杨樟林、谢宜殿、谢玉谦等同学约二三十人,有者协助布置舞台,道具设备,有者协助排演节日,并共同献捐二百余元,卒使该游艺大会,成功演出,成绩斐然,计筹得义款二千余元,由此足见诸校友爱护母校之热忱,诚属可嘉也。


举行运会英军相助

    木校为促使学生爱好体育活动起见,特於一九五四年七月十六日举行学生运动大会,场地是商借警局右侧之政府运动场,布幕则商借于当地英驻军,英军长官不但允予借用,甚且派遣士兵协助锄平场地,建搭司令台,并义务负责一切搬运工作,友邦盛情,堪称友谊万岁矣。


喜庆乐事不忘教育

    一九五四年杪,本校备礼券,代价不论多寡,以资喜庆赠贺。五五年五六年董事林松吕老先生以身作则,其儿女婚嫁,亲友购赠礼券,几达二千元,他如邓性初老先生为儿完婚一千多元,蓝唐书老先生祝寿三百元。余者书不胜书,若是堪称喜庆不忘教育也。


试办中学三年结束

    本校因鉴于每年小学毕业生之中,甚多无力前往外地升学,而本地又无华文中学,致使是辈学生欲学无门,徒劳兴叹之苦,乃於一九五五年开办初中补习班,俾一般无力外往升学者,获得继续深造之机会,其经费除酌量鸠收若干学费之外,其余则由董事部津贴,全部课程除技能科以外,一律与正式中学同,翌年就读人数增至一百余人,至五八年因格於特殊情形,乃告停办。


夜学盛况好学者多

    日本於一九四二年占领星马,至一九四五年秋投降,前後达三年余,各地学校亦因停办,和平后—般失学青少年,因年龄环境关系,多已投身职业,亟欲于业余获得一补习之机会,继续其学业之进修,本校有睹及此,特於一九五二年设立夜学,就读者颇众,次年因故停办,至一九五五年第二学期再度复办,学生人数逐渐增至二白余人,足见好学者多,迄至一九六二年因政府已于各地普遍设立成教班,木校夜学亦则停办。


重建球场端赖老将

    本校前面本有篮球场一座,奈因该球场系黄泥地面,不但不合卫生,且场地设计不合标准,乃於一九五五年改建士敏土场地,并装置照明设各,以利夜间举行球赛,然因当时设置场地偏于一侧,复于—九六三年再度改建,场地设于中央,仗其完全合标准,周围并围以铁线网及装置座位,该篮球场二度改建,无不得力於本地诸篮球老将之襄助,诸如陈璧昌、林汉坤、谢宜果、苏文进等君,或赞助经费,或亲临督导建造工程,诸君热诚促进球运之精神,足为后辈之楷范也。


培育稚童办幼稚班

    现代先进国家,对于幼稚教育,颇为重视,故多有幼稚园之设立,盖因儿童倘能于适龄入学之前,先接受幼稚班教育,不但可培养其学校集体生活之习惯,且可使其具有能听能言能写之基本知识,当具正式入学就读,不但教师易于教导,儿童本身之功课,亦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果而迅速进步,本校基於此原则,特於一九五七年附设幼稚班,迄今已十余年,每年就读者其众。


神戏余款拨充经费

    哥打华人习俗,每年四月初天后圣母宝诞期间,必演舞台戏三天,以酬神恩,其演戏经费,概由地方人士认捐,每年除其必需之支出之外,往往有所盈余,一九五四年及一九五七年共得余款一万四千六百九十二元三角六分,曾悉数拨交本校,以充经常费,如此酬神不忘教育之精神,殊为地方之幸焉。


实施全津一劳永逸

    一九五八年教育部颁布新法令,实施全津制度,所有全校教职员薪金,概由教育部支给,本校即签署接受,于是本校经费逐渐充裕,亦即开始步入扩建阶段,一面迅速推动改建校舍计划,一面充实教学设备,举凡校具教具,图书以及体育用品等,有关教学方面所必需者,莫不陆续置备,故本校於接受全津制後,不但校政得以刷新进展。实亦为本校重大之转捩点也。


五九创建万众响应

    本校鉴于原有校舍,实已旧陋不堪,不适现代教学设计,乃于一九五七年,拟定扩建计划,次年发表筹募建校基金宣言。呼吁社会人士,鼎立支持,慷慨捐助,以期底成,当任董事长周志铿先生即慨捐五千元,作为首倡,登高一呼,万众响应,随即积极展开募捐行动,胥赖各界人士热诚支援,募捐成绩,颇为可观,建校计划,卒获圆滑进行,一九五九年如期兴工,建造新式教室六间,次年落成,一九六二年复增建教室四间,木校校舍,至此阶段,已略臻大成矣。


师生响应建校伟举

    本校建校伊始,筹募建校基金之进行,正所渭如火如荼,本校师生,对此盛举,莫不热烈响应,学校当局为鼓励师生踊跃捐输起见,特发起一元一砖运动,并于一九六0年十一月举行全校日夜学学生个人及班际献捐比赛,于各生热烈竞捐之下,共获得义款三千余元,班际冠军六A班,个人冠军为梁宝芳,个人捐款最多者,捐额竟达三百余元之谱,由此足见本校师生支持建校伟举之热忱。


筹办中学胎死腹中

    创办中学,原为本校发展计划之一环,一九五五年试办初中补习班,实力创办中学之先声,由于斯举而促使本校创办中学计划迅速推进,经于一九六二年拨款,七千余元,购置校地于马威路。一面据情呈函教育部申请准予开办,迁延经年,基于教育法令之修改,教育部拒予批准,于是本校创办中学之议,竟胎死腹中,诚为本校最大之遗憾焉。


多年申请如愿以偿

    本校校舍,自从改建以来,已达大成,然因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且为适应我国新教育政策之教学纲要,必须扩充各项教学设备,因之,原有校舍复有不敷应用之感,乃决定请求教育部拨款增建校舍一座,以应所需,经余数度与本校前任英文教师李金水先生,严密商榷,拟具申请书,迳向教部提出申请,时经数年,迄至一九六九年,教部方批准拨款兴建交由公共工程局全部负责,支出在八万元左右。七0年正式启用,计拥有教室四间,另校长室、教务处、庶务处等办公室均齐备,教部尚配给学生桌椅,校长教师办公桌椅,及食堂桌椅等多副,至此阶段,本校校舍设备,已达理想境界,多年申请,终于如愿以偿矣。


教局资助完成巨业

    本校自一九五九年开始建校,则连续进行筹募建费,纵然普遍获得各界人士之鼎力支援,慷慨襄助,奈因建费浩大,所募得之捐款,与所需额数,相差颇巨,幸蒙教育局惠拨巨款,予以援助,卒克期完成巨业,政府当局对于本校之发展,加以关心及作有力之援助,殊令人振奋感缴,计本校新校舍全部建费及装修设备费,共耗资十七万二千六百二十元,而教育局惠助则达十—万二千六百二十元。


三大设备堪以告慰

    图书馆自一九五四年即由专任教师负责,并训练高年级学生为管理员,日积月累,存费已达二万本左右,忆一九五三年秋,本校为充实图书馆设备发起一人一书运动时,存书仅数百本耳。

    自然室自一九五六年开始设立,目前保有各类标本、模型、挂图以及各种教学用具等。

    牙医室于一九七一年,由政府卫生中心负责,其设备估值逾万元,并委派牙医及护士,常驻学校,为学生检查及治疗牙疾。

    本校此三大设备,在华文小学中,自信堪以告慰。


兴建礼堂势在必行

    目下本校学生人数,已达一千有余,每年集会,苦无适当之场所,足以容纳如是众多之学生,故应迅速兴建一座广阔之礼堂,实为刻不容缓之当前急务,然经拟议多年,仍无法付诸实现,深引为憾,今既经董事会议议决即进行兴建,并已绘就图测,且建费已有着落,谅礼堂之兴建,已屈势在必行,决不致于再度空雷无雨,而早日兴工,落成可期也。


历届董事长各有千秋

    溯本校创立迄今,既已达五十年之悠久历程,膺任本校董事长者,亦已多位,对于本校无不有所贡献,诚所谓殊途同归,各有千秋也。诸如本校创立伊始之董事长,领导董部,为缔造本校而奔走号召各界团结一致,奠下本校巩固之基石,复校第一届董事长张寄萍先生,为复校而不辞劳悴,出任巨艰,肩负复校重任,对于本校堪称功在再造。战後担任董事长年数最多者为许日通先生,对于促进本校之进展,诸多努力。周志铿先生膺任本校董事长,虽仅极其短促之数年,然对本校之贡献至巨,今日本校能拥有如此巍峨之新式校舍,实周先生创导之力焉。现任董事长彭福占先生,就任伊始即增辟运动场,推动筹建礼堂,颁发助学金,取消家长赞助费,如此措施,诚为本校之另一新纪元也。


尾声

    今年欣逢本校创立五十周年大庆,深以前贤创校艰难,饮水思源,追功述绩,纪念既往,策励来兹,亦吾人应有之责,乃有编印本刊之举。窃余长校迄今,已达二十寒暑,幸蒙董教合作,始克有所成就,今已届退休之年,回顾以往,本篇所述,仅就余记忆所及,简叙各期史实之涯,略与有关之事迹,然见闻所限,容有未能尽及者,挂一漏万之处,尚希各界人士,鉴而谅之,有所厚望焉。

原载于2003年《哥打丁宜培华学校创校八十周年暨家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