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运动——母语教育的摇篮


华教运动——母语教育的摇篮
林国安


    什么是母语?
    有那民族语言分裂者言:“母语是母亲的语言,方言即是华族的母语。”
    单元种族主义者强调:“国语应是各民族的母语。”……
    这些言论都是片面的、没有科学依据的!

    根据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母语,是各民族创造的有严格规律的文化信息,它既是自然信息的浓缩物质,又是人类封闭在头脑里生发信息的工具和表达形式。本民族语言须要转化为个人的言语。母语教育就是在本民族的儿童在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将本民族语言转化为个人的言语,使智力得到开发的最普遍、最灵便、最有效的工具。

    维护母语教育是马来西亚华教运动的支柱。当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已发展为华人群体或作为一个民族即华族进行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母语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一套十二年的母语教育体系,提供母语母文教学(以母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使学生顺畅地进行学习,既便于开发族群智力,也利于民族文化的承传。这套母语教育体系将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科学化理论建设,以臻于完善。

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承传

    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并利用本民族语言记载下来,历代承传。民族文化就是这样突破生物遗传的方式,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本民族的母语教育,使个体的人掌握并运用它进行新的创造,进行生生不息的传承。

    个体的人通过语言教育,不仅使人的本能的信息获得与信息处理的机能活跃起来,而且使人的行为、知识、经验完善起来,并且还会创造出新的更为完善的行为方式和知识,以语言为载体:传给另外一些人。母语教育为本民族个体的人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并造就了本民族文化的繁荣。母语教育是语言学里与全民族联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它是造成本民族文化繁荣进步的主要手段。

    从文化语言的角度看,母语习得为人们所提供的,远非单纯交流的媒介,而是一种直接影响到人们“文化归属意识”,乃至实际世界观构建的媒介。

母语教育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滥觞于19世纪初年,至今历185载,已发展成为华人群体或作为一个民族即华族进行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母语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当前,马来两亚华文教育已建立一套十二年的母语教育体系,提供母语母文教学,使学生顺畅地进行学习,既便于开发族群智力,也利于民族文化的承传。半个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在董教总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保住了1286所华文小学,发展了60所华文独中,积极向华文高等教育领域进军。这无疑是华人社会争取享有民族语文教育权益斗争的成果。

母语与知识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作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养,“第一是母语能力,第二是外语能力,第三是信息能力”。

    母语教育是提供优质教育和实现基本教育需要的先决条件。

    中学母语教学目标强调: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母语与第二语言学习效应

    美国学校对英语非母语学生采用“双语教育”教学,产生了“附加性双语”(additive bilingualism)和“消减性双语”(subtractive bilingualism)两个概念。(Jim Cummins2002)“附加性双语”:第二语言是在母语相对发展完善后习得的;“消减性双语”:第二语言中的元素替代了母语中的元素。Cummins认为,附加过程导致认知功能的增加,消减过程导致认知功能的减少。

    因此,一些教育者认为对英语水平有限的学生的最佳教育方法,就是用他们的母语进行教学。因为儿童在他们的母语里,比在其它任何一门新的语言里更容易发展读写能力。这些技巧以后会迁移到新的语言(如英语)的学习。

    当前,马来西亚教育部在华小实施“数理英化教学”,是很可能导致“消减性双语”学习效应的,它既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将导致认知功能的消退。

发挥母语作为交际与思维工具的功能

    母语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语言的特点:“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主要的思维工具”,“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把握好“核心任务”和“重要任务”的关系。母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科学地训练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重要任务”是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加强民族文化素质教学(如道德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情趣等)

结语:《母语教育宣言》6点声明

    19998月,董教总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文献的规定与精神,及数十年来争取母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和坚持母语办学的经验,提出《母语教育宣言》,阐明六点声明:

    (1)语言、教育与文化的多元主义和宽容原则已经是国际上公认的、不容置疑的基本原则;
    (2)接受母语教育是各民族人民不容剥夺的民族权利和基本人权,必须体现在教育法令和政策上;
    (3)国语地位的肯定,国际语文的重要性,和尊重各民族人民接受和发展母语教育的权利可以并行不悖,体现语文与教育的多元主义和宽容原则;
    (4)母语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承传民族文化的根基,与民族的特征、尊严和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允许母语教育的生存与自由发展是民族平等政策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5)母语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具有民族自尊、自信及民主和宽容精神的公民;
    (6)实践证明,语言、文化、教育的单元主义和同化政策只能导致民族的分裂;相反的只有多元主义和宽容原则才能保证各族人民的真正团结和谅解。


 ▲前副首相嘉化峇峇表示华语和淡米尔语应该被称为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的原本语言(bahasa asal),而国语(即马来语)才应该是马来西亚各种族的母语(bahasa ibunda)


▲“2-4-3方案——数理英化教学”,很可能导致“消减性双语”学习效应,第二语言中的元素替代了母语中的元素。

19998月,董教总发表《母语教育宣言》。



资料来源:《董总50年》页40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