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 帮助孩子享受青春

国核桃高中
全人教育 帮助孩子享受青春
文/吕锦珍

一个亚裔人口过半的加州小城,家长、学校与小区,如何携手展开「全人教育」,协助青春期的孩子探索人生?



    今年七月,蓝乌龟阳能车队到德州达拉斯参加全美高中太阳能车大赛夺得第三名时,一字排开拍照时清-色的年轻黄面孔,让人误认这是支来自亚洲高中的队伍。

    这些黄面孔多半是地道的ABC,他们来自于一个亚裔人口过半的加州小城核桃市(City of Walnut)。

    座落在大洛杉矶东方的小城,今年被《钱》杂志选为美国百大最适合居住城市的第七十名,在教育项目则被评为+A。因为优异的教育体系,这个最初以白人为主的郊区小城,快速成为华裔新移民聚居的城市。根据二000年的人口统计资料,核桃市三万两千居民中,亚裔人口高达五五%。

    人口结构剧烈变迁,让黄面孔过半的核桃高中师生与行政教育人员之间,不时需要在东西文化价值观相互适应。但家长、学校、小区对于全人教育却深具共识,积极让高中学生透过社团、课外活动、义工活动、暑期实习的锻炼,变成德智体群均衡发展的现代人。

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

    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副教授刘孟奇在《全球中央》杂志发表(别把生命看做「问题」,它其实是个「机会」)一文中,认为教育部设计的「参悟生死」生命教育课程对生命教育的定义、目标、内容,「未免太过于沉重与消极。」

    他理想中的生命教育恰巧与美国高中推展的全人教育不谋而合:「对于青少年来说,生命教育应该是要设法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生命可以有多少可能性,可以多么有趣,而只要好好运用,就可以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小区、对社会做出许多美好的贡献。」

    美国公立学校的全人教育核心是品格教育加上自我探索,帮助学生认清并面对自己的优点、缺点和成熟度,并在这个基础上接受天生我柯必有用,个人头上一片天的道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人生路。「每个人都该认清自己和别人有不同的利基,」核桃高中的学业顾问老师麦笛尔(Ken McDill)就觉得高中生应该是疯运动、交朋友的年龄,学校和家长都该帮助他们「好好享受青春年华!」

    麦笛尔读高二资优班的女儿一面修学校最具挑战性的IB(国际文凭)课程,每天平均要做四、五个小时的家庭作业,又打篮球校队,每天也要三、四个小时练习,「很难,但她坚持要接受这样的挑战。」顾问老爸没法让女儿接受咨询,「结果她觉得牺牲了社交生活,很有失落感。」她想出的弥补之道就是每天在学校留晚-点,跟朋友聊聊玩玩。

    麦笛尔老师认为,兼顾课业与社交,才是青春期孩子探索人生、抵抗「被迫提早长大」的最好方法。

    核桃高中校长乔登(Jreff Jirdan)二一十年前念高中时,也是足球运动的热爱者,根据他个人经验,社团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交朋友或找到生命目的。」核桃高中目前有七十五个社团,从美国红十字会、癌症协会、环保、人道关怀到服务性和玩乐性质社团都有。

    乔登的办公室墙上贴着-张他高中毕业典礼的照片,他数了数,一百个学生里面恐怕只有不到五张黄面孔。他观察到,一流大学要求高中学生四育均衡发展,反而变成求好心切的学生与家长压力超负荷的来源。有些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压力过大,出现忧郁、甚至自杀倾向。这些学生都是学校心理分析师密切追踪的对象。

    英文老师兼校刊顾问翟德芳(Rebecca Chai)认为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尤其需要带领,帮助他们在高中课外找到生活重点,养成独立自主的精神,并矫正自己性格上的缺点。

    除了校方及老师努力在校园内开辟带领各类社团活动,小区和家长也是美国高中学生在课堂外实践生命教育、累积工作经验及探索个人职业性向的重要推手。

    慷慨出借车库,把前一年核桃高中比赛失败的一台太阳能「死车」拖回家来,台大物理系毕业的高柯生爸爸孙定国和也有科学背景的妈妈趟欣,为的就是让女儿孙晓方有机会动手安装完成一辆车。

    「台湾的物理系学生比较会动脑,不太会动手,」所以爸爸很高兴让女儿去「上四年的技职学校」,妈妈赵欣形容女儿从八年级(国二)到高三这段每个周日花两、三小时组车、修车的过程。这台失落了赢家光环的「死车」就由动脑高手爸爸孙定国,加上妈妈赵欣的墨裔同事、动手天才卡门叔叔(一个无师自通的修车天才)和十几个高中生共同组装维修,展开这一段课堂之外的太阳能科学探索之路,终于又重得失去的荣耀。
\

观察孩子的强项

    黄家蔺一口字正腔圆,不带口音的国语,让人听不出她是十三岁就移民来美国的「小留学生」,集中西文化特质和观念于一身的她,在孩子还在幼儿园时,就决定辞职回家做个全职母亲。在他看来,「观察孩子的强项,培养他的领导力,」也是父母可以着力的地方。从小就专注成熟、志向远大的大儿子暑假去美国太空总署的喷射推进实验室实习,「见识到顶尖的科学家」;又到附近州立大学参加未来企业领导人夏令营,在几周内跟着一群伙伴研发、制造、宣传自己设计的产品。这个一连三年勇夺狮子会「全球暖化」征文比赛冠军的高中生,去年顺利申请到长春藤名校芝加哥大学,主修经济,副修环境科学。

    黄家蔺的小儿子,强项则是动手学习,为了让他探索人生方向,也费心安排他到附近医院见识放射科医帅的工作,暑假到水利局做暑期工作。今年高三的小儿子已经申请到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那分校的电机工程学系。

    没有生命教育正式选修课程,不代表美国教育不重视培养全人。有两个女儿就读美国公立学校的核桃市居民杜圣培观察到:「美国高中的生命教育就像公民教育一样,是透过生活实践完成的。」

学校与小区合作

    小区居民富裕,学区资源丰富,老师、家长、小区郡积极投入教育的核桃高中,本来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团活动、音乐艺术中探索生命的最安全场所。吊诡的是,一些华裔家长和孩子不知不觉又走入升学主义的迷障中,冀望以样样精通的十八股武艺进入「名校」。时间与资源挤压之下,「很多有优异音乐天分、技巧高明的学生到高二就不修音乐课了,甚至有些孩子以后也不再碰乐器了,」音乐教师克里门博士(Dr. Buddy Clements)惋惜地说。

    更令人忧心的是,金融海啸横扫加州,财政赤字连连的加州政府在解雇大批老师后,明年更要求核桃学区继续削减一千四百万美元开支。校长乔登极有可能必须减少社团开支:「也许某些孩子在学术领域出头,就让他们欣喜若狂,但更多孩子每天生活的高潮就是到社团跟朋友聚聚,」眼看加州预算危机可能会拖到二0一五年,他正在伤脑筋无米之炊的巧妇,该如何延续核桃高中的生命实践教育。

天下杂志2009年教育特刊2009.11.18 pg.64 &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