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独特的马来西亚观点

政治寓言——丁贤说故事

序~独特的马来西亚观点
A Uniquely Malaysian Perspective
凯林拉斯兰(Karim Raslan)
作家、律师及区域分析家

    大约3年前,郑丁贤的一些义章开始翻译成英文,贴在互联网上,很快的就在我们一群作者间传开,引起惊艳。

    对于不谙中文的读者,这是一股风格清新而充满活力的声音,出现在国内公认最知性、有内涵的报纸——星洲日报。

    当我追看他更多的文章后,才发觉丁贤的才华不仅止于是个善论者,他涉猎的层面广泛且多层面,除了引人入胜的国内政治课题,也延伸到国际地缘政治,乃至经济课题。

    他在台湾和英国的教育背景,让他累积了多元而不凡的经验。他拥行跨越国界的全球视野,配合他在马六甲出生和受基础教育的经历,激发出一种独特的马来西亚观点。

    他的作品通常带着尖锐的社会批判,笔端却充满讽刺和调侃,从中流露对社会的关怀和期望;每当发生读者所关注的课题,他下笔时更展现了巨大的勇气。

    这几年来阅读他的作品,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一个国家,以及个人,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以便聆听来自不同族群和语文的声音。

    有时候,这种接触的经验,可能会引起痛楚和令人不安。从丁贤的文字里,透露对权力当局的疑惑,以及对政府体系缺乏效率和贪污的忧心仲仲;这方面,他反映了他的读者群的心声,实际上,这种政府和人民脱节的现象,已经是大马各族群和不同宗教人民所面对的事实。

    网络资讯的普及,跨越语文的障碍,把这种感受和观念传播给更多人。

    以前封闭的华文和马来文新闻界,也逐渐的了解对方——有时候,还会引发碰撞和冲击。

    尽管如此,这个过程却是一段重要的进展,即使间中会产生歧见(不管是多么尖锐),人们必须学习按纳。在这个国家,我们必须接受这种多元化的特质。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趋向于把族群和宗教的不同,用一种非常“旅游大马”的方式来处理,即是分隔和区块式,而且没有衔接。

    然而,一旦各方的观点交叉往来,就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谅解,或者误解。

    正当我们所处的环境出现更多的思想冲击时,类似丁贤这种强有力的坦诚声音,更应该被接纳。譬如,他对50年代一些华裔领袖达致所谓的社会契约,提出了质疑,因为这种社会契约欠缺认可的意义,也不具备履行的义务。它只造成年轻一代的马来西业华人的不满和沮丧,这种不成文的“契约”  ,对他们根本没有意义。

    丁贤的文章结集成书,来得正是时候,也有重要的价值。本书来自《星洲日报》最杰出之一的编辑/作者,我吁请所有马来西亚人来阅读,进而思考我们国家的复杂一面和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