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左翼运动史(1938—1990)~笫二章 左翼运动萌芽期(1938-1952)


砂拉越左翼运动史(1938—1990)

笫二章 左翼运动萌芽期(1938-1952)

1841年到1905年布律克拉者王朝乘汶莱苏丹国力衰落,腐败贫穷引发人民不满情绪的机会,不断武力扩张领土。从1841年到1932年历时91年中,不断发生砂拉越最大民族——达雅族的反迫害抗争,这些抗争都是属于个别区域、孤立、自发性的、没有组织、没有统一领导和明确纲领为目标的单一民族的抗争。而布律克利用各地区民族的不合作,进行民族分化收编和用先进武器,进行个个击败。因此抗争都无法长期和有效打击削弱统治王朝。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移民大量南迁入砂拉越,首先是石隆门、古晋、西连、接着拉让江流域、较后种植向全砂各地散居,从西部的第一省到最东部的第五省都有华人垦荒建立家园,繁荣经济,进而推动砂拉越社会的发展(注1)。



中国移民增加,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也跟进,促进了地方发展,影响社会结构,为廿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左翼运动开辟了新格局。

一、华侨话剧研究社和抗日活动

1931918日,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的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几天内,沈阳、吉林、黑龙江等东北三省先后沦陷,引发中华民族抗日愤情。1936年日本加紧侵华战争,12月发生西安事变,迫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主义",同意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特别是1937年“7.7”事变后,海内外华人掀起抗日救亡民族激情。1938年,古晋一批华侨青年开展抗日活动。同年78月间,教育界青年包括:蔡木兴、杨克尼、张梅影、张虹、卢金水、李玉珍、梁玉仙等人发起成立《古晋华侨青年话剧研究社》。参与者还有:学生陈庆发、赖昌杰、林宝珠、梁月娟;商界青年丁秋明、林金泉、魏波零、蔡秋萍等。

成立话剧社主要宗旨是通过戏剧演出,宣传抗日救国,筹赈抗日基金;团结各界华侨,开办义务夜校,为各界华侨提供受教育机会,提高文化,提高政治觉悟,激发抗日热情。

另外,号召和安排侨胞回国参加抗日救国(注2)。

194112月,日军占领砂拉越后,话剧社暂停活动,社员分散各地潜伏,个别社员由于坏人出卖遭受日寇逮捕迫害和牺牲。

二、婆罗洲反法西斯同盟的活动

1937年,来自中国广东省海丰县的伍禅来到石隆门县的新尧湾小镇,被聘请出任新尧湾华侨公学校长。

伍禅在家乡时已接受爱国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来到后,凭着爱国热情,在主持校政之余,积极开展抗日爱国活动,联络一批进步青年教师,成立秘密小组,开展马列主义学习(注3)。因而,这可说伍禅是砂拉越第一位左翼运动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者。

194112月砂拉越沦陷后,伍禅联络了教育界青年李树芬、陈士民、何和珉、物展谋和商界青年陈绍唐等,秘密地成立了《婆罗洲反法西斯同盟》,秘密开展反日活动,通过石隆门印尼边界地下渠道为西加里曼丹抗日游击队提供物资、经费和情报的支援。

19459月,日军败退后,《反法西斯同盟》停止活动,伍禅等加入华侨话剧社,领导并改组话剧社为《华侨青年社》。



新尧湾小镇一两排并列两层木板店


新尧湾华侨公学当年校舍


今日校门外观


三、话剧社改组为青年社

日军投降后,《反法西斯同盟》解散,华侨青年话剧社恢复活动。在伍禅等帮助下,改组为《砂拉越华侨青年社》。改组后领导成员是:林光彦(社长)、何友益、张德正、吴桦、陈鼎洲、林文雄等。

伍禅通过《青年社》联络古晋各属同乡会、文化界、教育界、商界等,发起组织《砂拉越中华公会》,伍禅任首届会长,执委包括几位青年社执委,如林光彦、吴桦等。

19451017,在《砂拉越中华公会》主催下,古晋教育界联合工商界发起统筹统办华校工作,成立了中华教育委员会,开办了五所华文小学,即今古晋中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小学。19461月中华公会再促成古晋各华人社团组织中华中小学校董会,除了统筹统办五所华文小学外,另创办华文中学,即今的中华中学。

与此同时,中华公会于1945111日创办第一间左翼报刊《中华公报》,另一方面,青年社也同时创办半月刊《青年》,由吴桦主编。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青年社和中华公会联合各华团开展庆祝活动。

19501月,英国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公会、青年社等再度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195051日,《中华公报》发表“清算帝国主义侵华百年史"社论,同时刊登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历史图片。英殖民政府借此为藉口吊销《中华公报》出版和发行执照;接着先后两次突击捜查华侨青年社会所,并于1951年初封中华公会和华侨青年社。

四、诗巫华侨青年协进会始末

本章前三节所述的团体都是在古晋成立和活动,都未发展到其他省份。

1945815日军投降后不久,诗巫一群热血青年,多数是中华学校校友,在南兰律叶守和住宅举行座谈会,决定成立一个华侨青年组织,并取名为《诗巫华侨青年协进会》,简称《青协》。

194629日,在乐斯戏院举行成立仪式,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叶守和,副主席:蔡丽珠,委员:钟茂麟、周平安、黄潮君、蔡才元、徐源发、何泰、姚玉山、张忠、徐源吉、苏福山、周金芬、王保长等。会议拟定了行动纲领:“相亲相爱,如兄如弟,一心一意,为国为民"

青协成立后,积极开展活动,成功地团结了众多诗巫各界青年,开展各种义娱活动,开办义务夜校,为众多文化水平较低或因战争影响未能进学校受教育的青少年提供学习文化的机会。夜校从1947年开始,借用中华学校上课,一直开办到1950年青协解散而结束。

195021日华人新年初一,联合诗巫各华人社团:中华商会、码头工友会、南华俱乐部、客属公会、福州公会、京果商公会、兴化莆田公会、琼侨公会等,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英建交。当晚举行盛大火炬游行,舞狮、花车、义化表演等;另一方面,各社团、华校、商家都升挂五星红旗等活动。

同年219日,青协拍电报给中国主席毛泽东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

青协经过近5年活动,由成立初的成员数十名,发展到1950年数百名,参与者有学生、教师、商人、店员、工人等等。这些爱国活动(亲中国)至1950年下半年便遭受英殖民政府的多方干扰、取,如禁止集会、不准挂五星红旗和毛泽东相片、不准游行、不准举办文化表演等等。在不断地遭受禁令和压力下,活动停止,于1950年底宣告解散(注4)。

五、马来民族的反让渡运动(注5

19458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911日澳军依思迪克准将代表联军在古晋青山河口的“卡本达号”军舰上正式接受日军司令山村少将签署的投降书。

结束38个月的日寇统治后,砂拉越的第三世拉者维纳布律克从澳洲回到古晋,重新接管政权。但在英国当局精心策划下,于194671日不顾砂拉越人民的反对,将政权让渡给英国。这样,英国在过去一百年中的间接统治变为直接统治砂拉越。

在推行让渡的过程中,遭到一位在英国曾在日治时期在伦敦组织砂拉越流亡政府的拉者侄儿安东尼布律克的反对,因为他早已梦想要继承拉者王位,让渡后,他的美梦成空,所以就煽动马来人起来反对。原先的马来公务员就不同意让渡,表达了反让渡意愿。因此,古晋的马来国民协会和诗巫的马来青年阵线就领导发动马来民族,特别是公务员起来反对。他们举行集会、游行、示威请愿等等。他们的斗争口号是:反让渡,支持拉者继续统治,支持安东尼布律克重回砂拉越。但是,这项运动只局限于古晋和诗巫的马来族,主要是公务员参与的运动。

古晋的反让渡运动在19461029日第一任总督抵砂就任时,发动一万人在古晋立法议会大厦示威,过后延续3年都在71日举行类似示威。194612月,发动338名公务员集体辞职抗议,之后斗争就走向消沉。

在诗巫,马来青年阵线领导人阿旺南比利,于1948年召集一班马来青年成立一个名为“13戒律”(RUKUN TIGABELAS),俗称“13太保”的秘密组织,决定采取激烈行动来反让渡。



13“太保”部分成员,中坐者为领袖南比利。

194911月第二任总督邓肯.司徒华到任。二星期后,前住诗巫作熟悉性访问。这时,“13太保”决定进行刺杀行动。这项刺杀行动获得一位青年教师罗斯多比(ROSLIDHOBY)自告奋勇去执行刺杀行动。



罗斯多比

1949123日,司徒华乘游艇到达诗巫码头。罗斯多比假装拍照,拿着相机混在欢迎人群中。当司徒华刚上岸与欢迎官员等握手之际,罗斯多比从人群中闪出,佯装为总督拍照,接近时,抽出匕首,直刺司徒华腹部。司徒华受伤后,转送新加坡医治,因时间延误,于129日死亡。

刺杀行动引起当局震惊,全面捕反让渡成员,封马来青年阵线(后转入地下活动)和马来国民协会等,迫使一些人转移外地,包括汶莱等,一些未暴露者隐藏起来。

1953年初,安东尼•布律克在伦敦宣布放弃争砂拉越王位斗争,呼吁砂拉越的马来人和相关团体组织放弃反让渡斗争。之后,反让渡斗争结束。少数马来青年阵线成员潜伏待机,阿末再迪就是其中主要人物之一,他于1963年与汶莱人民党阿哈里结盟,到印尼搞武装斗争。

六、进步华侨青年会成立及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砂拉越的华校尚未有开办高中部,古晋有一批初中毕业生到新加坡升读高中。

当时新加坡的华校中有两股进步力量: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支部秘密组织;一是马来亚共产党外围组织《抗英同盟》。两股进步力量都在学生中开展活动。砂拉越学生比较多是受中共海外支部的影响,他们当中有些人加入其外围组织《进步华侨青年会》。

1950年至1951年间,参加《进步华侨青年会》的学生叶秋霞、云大峰、沈励等先后回到古晋活动,组织《砂拉越进步华侨青年会》,代号“Y”。他们在古晋华校中活动,吸收成员,成立学生自治会,宣传贯输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接受影响的学生中有来自诗巫和美里的,他们回到居住地后,同样开展活动,吸收成员,扩展力量。

1952年,中国政府调整对外关系政策,鼓励海外华侨归属居住地成为公民,决定停止中国共产党海外支部活动,指示解散《进步华侨青年会》,成员可以回国求学和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于是,古晋、诗巫、美里等地掀起一股青年回中国的浪潮。没有回国的成员,一些人后来参与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砂拉越解放同盟》的斗争。

七、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诞生与10.29罢课斗争

由于进步华侨青年会是以侨居身份从事进步活动,以帮助砂拉越革命姿态出现,因而活动有局限性。进而便发生了两种不同意见的分歧,即以侨居身份和以主人翁身份推动革命的争论。争论结果,主张以主人翁身份的一派,包括张荣任、郑祝聪、丘立本、黄锦茂、王淑华等于195110月退出,另成立秘密的《砂拉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号“X”。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争取砂拉越摆脱英殖民统治而独立。

青年团成立后,积极在古晋中华中学的学生中开展工作,吸收成员。1951年,中华中学从香港聘请来一位反共份子张俊到任当校长。在张俊主持下,又聘请古晋有名的“反共战上"涂耐冰到中华中学任高中一班语文科教师。涂耐冰利用上语文课之际,在班上大肆宣传反共思想,破坏新中国,诬蔑中国共产党。这样激怒了学生,学生们罢了他的课,迫他辞了职。校长张俊心有不甘,暗中与英殖民政府勾结,密谋择机镇压学生。

1951年下学期考试时,校长故意将初二、初三的两班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压得很低,使大多数学生不及格,又不准补考。经多次交涉无结果后,学生罢了课。一星期后,张俊无奈接受学生的三项要求:1.改善教学法;2.让不及格学生参加补考;3.不报复罢课学生。张俊表面上答应学生的要求,暗中就开始实施高压行动。

同年1029日上午上课时,警察突然闯入初二、初三和高一课室带走各一名学生。这激怒了学生,派代表到校长办公室要求校长解释和放人。然而,张俊却通知警方,下午再抓走七位学生。

消息传开,群情激愤,大批学生纷纷涌向校长室要求放人。正当学生围在办公室时,张俊暗中通知警方,一批全副武装的镇暴队冲入学校,如野兽般的扑向学生,警棍猛击后,丢放催泪,手无寸铁的学生只好离开校园,来不及离开的学生被逮捕,军警占领了校园。

事发突然。刚成立不久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紧急领导学生成立“罢课委员会",公开领导罢课斗争。

罢课一开始,就获得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同情、支持、声援,谴责张俊的倒行逆施和军警的粗暴行动。

学生罢课斗争的目标是:开除张俊校长,释放被捕学生。经过几个回合的谈判都未能达成任何结果。当罢课进入一百天后,英政府开始妥协,答应开除校长,同时也开除36名学生。经过多次“讨价还价",开除学生减至18名。

由于罢课时间太久,引起学生家长忧心,家长要求复课的情绪越来越显露,经罢课委员会和校董会协商后双方同意:1.张俊校长立即离开:2.18名学生以自动退学方式离校;3.其他学生一律回校上课,校方和警方不采取任何处分行动。此协议获得18名被指定离校学生同意下,宣布罢课结束。

这场罢课斗争结束后,青年团主要领导人郑祝聪被捕,不久后释放。同时期,英政府利用古晋市区发生“神秘"武装人员事件(附录一),实行紧急状态而逮捕了一批教育界人上,并驱逐出境(注6)。这时一股消极情绪出现在青年学生中,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些领导人黄锦茂、王淑华等先后离开到中国去。

在消极情绪和回去中国的浪潮下,1952年底,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宣布解散。

11905年布律克王朝将砂拉越的版图扩张到老越,将老越立县为第五省的一个县。从此。砂拉越就法定为五个省。以布律克王朝先后占领地划分为省界,从西部
到东部分别为:第一省,以古晋为省会,就是王朝的首都,包括今天的古晋省和三马拉汉省;第二省以成邦江为省会,包括现今的斯里阿曼省和木中省;第三省以诗巫为省会,包括现今的诗巫省、加帛省、泗里街省和木胶省;第四省以美里为省会,包括现今的美里省和民都鲁省;第五省以林梦为省会,包括现今的林梦县和老越县。
关于砂拉越毕人迁移、垦荒、发展的经过,可参阅刘子政著的砂拉越史书系列;田英成的《砂拉越华人社会变迁》,蔡增聪的《历史的思索》等
2: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砂拉越华族青年响应抗日救国号召,除了筹款支援外,在新加坡毕侨筹赈会安排下,一些青年参加西南机车运输队和参与建造云南通往缅甸的公路,以支援抗口战争。
3:伍禅1904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海丰县,父亲伍生在他还小时就离乡背井南来谋生,较后与庄剑雄合创“新丰盛号",在新尧湾经营杂贷上产生意。
1926年伍禅完成中学教育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学成后回国。由于海丰县是当时中国农民革命的重要据点,年少的伍禅深受革命和民主运动影响。
1937年,在父亲安排下,来到石隆门县新尧湾出任华侨公学校长。当时,他边从事教育工作,一边联络一批志同道合者,成立马列主义研究学习小组和宣传抗日运动。
在日治时期,恰巧利用了日寇占领军头目是他早稻田大学同学的关系,并为伍禅写了“伍先生宅”的牌子挂在店门上,作为免受日寇骚扰的“保护牌”,也成了伍禅从事抗日活动的“掩护符”。
194511月与易艺伍数位文化人创办《中华公报》。19515月,该报被英殖民地政府封闭。
19517月,伍禅到诗巫出任中华学校校长。1952411日,因处罚一名学生不听劝告前往观看非法斗鸡赌博一事,被其兄带外人闯入校园殴打。后经校董会调解,学生家长通过登报道歉了事。
195269日下午3时,英政府引用“不需要人士法令”逮捕伍禅,8月被驱出境。
伍禅回到中国后,曾在广州中山医院任职,先后出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侨务委员会领导人、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等。19881211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资料参考自蔡存堆于200711月发表在《联合日报》的『愿伍禅光荣事迹流芳百世》一文)
4:笔者在2003年初、探访前诗巫国会议员黄和顺淡及当年青协的活动时,他回忆说,他在1940年代末到新加坡华侨中学读高中,接受了左翼运动的影响,曾与方壮壁有来往。回到诗巫后,就积极加入青协活动,并担任青协开办的夜校校长一职。他说,青协原是一个联谊性组织,后来发展为“爱祖国、援祖国。响应祖国号召”为行动口号的活跃团体。它的冒起,成了诗巫历史上光辉一页。就是因为这样,后来被英政府视为“危害治安”的团体。
5:关于马来民族反让渡斗争的经历详情,请参阅丘立基的《砂拉越史话》和李振源等人著的《砂拉越历史回顾》。
6196285日深夜,古晋市面突然出现武装人员事件,而英殖民政府便实施紧急状态,借机引用《不需要人士法令》,逮捕批教育界人士,包括陈士民、李树芬、蔡思忠、黄华、杨和昌、马据武、杨展深、李贵、李国强、魏悟等50余人。这些人士遭捕后与较前被捕的伍禅起被驱境。随后,又多次发生捕人驱逐出境事件,直至1962年。


参考书目:
1.陈庆发:《在南洋曾活跃着的一个华侨社团》
2.犀乡友谊网:《诗巫青协曾名噪一时》
3.黄和顺:《忆诗巫青年协进会》
4.刘子政:《砂拉越五十年代史事探微》
5.李振源等著:《砂拉越历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