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马来西亚华教工作研讨会总结报告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1996年马来西亚华教工作研讨会总结报告
马来西亚华教董事联合会总会

1.前言

    提防思想防线出缺口

    1996322日,我们18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华教工作者,带着沉重的心情,怀着忧患的意识来到这不再是风凉水冷的福隆港。这一回,回廊厅堂鲜有豪笑声,青山老树也变得肃穆:这—回,我们是来探讨一个严肃的课题:面对着否定华教生存、发展的《1995年教育法令》及《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令》,我们应该怎么办?且让我们先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形势的演变。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巨大的变化。国际上意识形态的对立、政治路线的斗争及军备上的竞赛,迅速地被经济竞争与科技竞赛所取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推行较宽容、开放的政策,争取政治与社会稳定,以制造有利于经济及科技发展的环境。民主、自由、人权、法治、改革,开放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与此同时,在国内,国阵政府提出了“2020年宏愿”的口号,矢言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与科技,继而在政、经、文、教等领域进行较开放的策略调整。这项转变与国际上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是一致的,从那时起,国内民族关系有了相当程度的缓和,种族主义与宗教狂热在降温。

    尤有进者,近年来,当政者所推动的“英语回潮”、“华语热”、“回儒文化交流”等运动,更使到许多人相信,政府政策是朝向开明、宽容、多元化的方面发展,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尤其在华社,许多党团、社团领导人纷纷高度赞赏政府高官对华社、华人文化及华教的各种善意表态。在英语回潮的冲击下,在华教队伍里,一些人的思想防线甚至出现了缺口,提出要把华文独中之数理科媒介语改为英语,以便“迎合潮流”,提高英文水准。

    华教的梦魇

    国阵政府的上述造势运动使它在19954月中的全国大选中获得扫荡性的胜利。约8个月后,华教的梦魇开始了,由199512月杪起,国阵政府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一口气在国会二读通过4项压制性的教育法令:《1995年教育法令》、《1996年大专修正法令》、《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令》及《1996年高等教育理事会法令》。

    我们发现《1995年教育法令》含有许多对华教极为不利的条款,它比《1961年教育法令》更严峻。而《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今》则关闭了董教总欲申办新纪元学院之大门。一句活,新教育法令是逆世界教育大潮而行的。简政、放权、弹性、多元化、鼓励民办教育等是后者的特点,而新教育法令却与其背道而驰。它在精神实质上也是与2020宏愿格格不入的。我们再次看到,马来民族中心主义的幽灵再次显现在《1995年教育法令》及《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令》里一一“最终目标”以鲜明的条款呈现在眼前。

    显然的,随着亚洲太平洋纪元的到来,政府所推动的英语回潮、华语热,回儒文化交流而至重视科技的学习等运动,其中心目标在于使马来民族掌握英语与华语、掌握科技,在于把马来民族从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巢臼中解放出来,在于塑造“新马来人”,使马来民族在21世纪初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华文之被鼓励乃是基于“现实需要”,而非基于对华族作为我国第二大民族的尊重!

    继续建设

    今天,我们在福隆港集聚32夜,为的是探讨上述教育法令可能给华教运动带来的危机,制订因应策略。最重要的,我们也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华教应如何进行内部建设与改革的问题,因为我们相信,对于破坏最好的答复就是建设!

    我们来自全国各个华教机构,其中有七、八十岁的华教老前辈,四、五十岁的中坚干部,也有刚加入华教队伍的二、三十岁新血。我们共分小学、中学及高等教育3个组,在严肃、热烈的气氛中针对以下14个课题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

    ●我国华教工作者的当前任务;
    ●从法律角度看新教育法令对我国华文教育的影响;
    ●有关华教工作者对法令的认识与态度问题;
    ●小三跳班制问题;
    ●小六生直升中一的问题;
    ●在新教育法令及新教育改革计划下,华小所面对的冲击;
    ●有关宏愿小学的问题;
    ●华小未来发展的问题;
    ●独中的注册问题;
    ●独中的学制问题;
    ●独中的课程及考试问题;
    ●独中联办大专课程的问题:
    ●独中的师资培训问题;
    ●非营利机构办学院的问题。

    5大共识

    针对以上的华教课题,我们的共识可归纳为以下5点:

    1.认识到新教育法令对华教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并作好进行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
    2.积极动员华社,一面坚决维护华教,一面发展华教;
    3.狠抓华小的革新,面对教育改革的挑战;
    4.加快独中的发展,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5.落实华文高等教育的创办,完善母语教育的体系。

    在上述共识的基础上,与会的华教工作者对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开拓了大家的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交流。

2.有关小学方面

    华文小学,在踏进1996年之际,即面临新教育法令及诸多教育改革计划的冲击;在旧有问题未解决的困境下,又面对新的冲击,倘若华教工作者不作深一层探讨,达致共识并寻找因应之道,华小的生存及发展将继续受到挫折。

    新教育法令使华小深受冲击,而最为我们担心的是有关国语成为教学媒介语及董事会被接管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教育改革方面,巳全面落实并具体地推行的有小三跳小五,  小六直升中—,这对华饺及华小学生是弊多于利。至于未完全具体落实的把华浯列入国小正课的措施,也将会整体影响华小师资来源;宏愿小学的提出,更使我们担心这是否是一项使华小自我变质的阴谋;合并小学及小学搬迁的问题,也深深地打击华小及董家教使我们穷于应付。因此,我们应要有忧患意识,继续提高警惕,防患一切于未然。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紧抓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内部建设,化消极为积极,化不利为有利。

    2.1法令的影晌

    1995年教育法令》的制定使华小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受到教育部的操控,权力被削弱及校地主权也直接受影响,这是政府要贯彻的最后目标。

    董事会是华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教育部长暂停或开除学校董事资格的这项权力,在法令中并没有明确标准,容易形成只凭部长喜爱来定夺。我们认为,对于新教育法令将产生的影响,华社与各州董联会必须积极的组织起来进行长期宣教工作,让广大的华社能更全面的认识其不利的影响。

    如果将来教育部引用《1995年教育法令》暂停或开除某一位董事资格时,各校董事会成员必须团结起来,不要把它看成是孤立的事件,要全力声援,并配合董教总力争,以确保教育部没有滥用这项权力。

    针对合并小型华小的问题,我们抱持反对的立场,原因是城乡的教育应获得均衡的发展,以达到普及教育的目标,至于人数少的华小若迁至华裔人口较稠密的地方,须先获该佼董、家、教三机构及当地华社之同意。

    2.2小三跳小五的问题

    我国目前初等教育的年限为6年,在《1995年教育法令》的规定,可延长1年,也可缩短1年。教育部长那吉于去年12月宣布教育部将在1997年学年开始,在小学实行跳班制,各源流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必须在199699日参加“小学第一阶段评估考试”,以鉴定是否有资格在1997年跳至五年级。在这项考试之下,华小生须考华文书写、国文书写及思维试卷,华小生所考的国文书写试卷是和国小生所考相同,而思维试卷则由国文翻译至华文。

    诚然,小学跳班制若能弹性和妥当的处理,对于少数天资优异的学生而言是有利的,但是,教育部在宣布此项政策到收取报考费后,完全没有再进一步说明此项措施实行的方针、遴选的人数,标准及衔接的方法等,令我们不得不去揣臆教育部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

    华小生考华文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要他们多考一张国文试卷不但是苛求,也违反教育与学习的原理。华小是以华文教育为主,华小生的国语程度在课程设计与学习时间上不能与国小生相提并论。

    此外,基于不同语文在语法和句子结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皆有差异,使用翻译的思维试卷对华小生而言是极不公平的,鉴于目前小三跳班制不够明朗及透明化,我们要求教育部公布详情。在华小生已报考的情况下,我们要求华小生只考思维及华语两科,同时思维科试卷不应以翻译方式来出题。

    2.3华小直升中一的问题

    华小直升中一涉及4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媒介语的转换,导致华小生因不能应付而提高半途辍学率
    2.学生因中一功课应付不来而退回预备班,造成心理挫折并成为犯罪少年的可能性增高。
    3.学校因人数增加将引发管与教的困难,教学上也随之产生不知如何为这批学生过渡的难题。
    4.将引发预备班存废及功能价值问题。

    此外,上述改变也隐藏了以下危机:

    1.长远来看,从宽遴选,学生应付不来,将产生华社青少年问题。
    2.华人人力资源弱化,民族素质下降,将导致华族经济没落。
    3.对独中打击将很大,学生来源减少。
    4.华小教学将慢慢浓化了国文教学而逐渐变质。

    原则上,我们认为直升中一的措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遴选方式应严格,华文科至少两张试卷须有B等及数学至少B等,使直升率保持在10%左右。我们坚持预备班仍有存在价值,惟其课程、教材、教法及行政管理需加以改善。

    2.4宏愿小学的问题

    政府提出宏愿小学的概念,我们认为基本上是“综合学校”的翻版,也许和“综合学校”并不完全一样,但其理论是依据接触论(CONTACT HYPHESIS),认为只要把学生放在一起,接触多自然了解。但我们认为,如果民族矛盾不消除,冲突只会加剧。

    到目前为止政府对宏愿小学可能还没有具体的计划,华社至今只是从报章上看到有关的报道或自教育部获取不完整的资讯,对宏愿小学的真正内容并无法掌握,因此我们要求政府公布宏愿小学的详情,供全民了解及参与意见。

    宏愿小学若真的设立,可能造成以下后果:学生家长基于国小有一科华文的前提下,把孩子送到国小去;在籍学生见到其他学校设备好,将产生妒嫉之心,对团结更为不利;华小为学校增添设备,要与隔邻学校竞争,又得向华社筹款,增加华社负担。行政人员、教师如有欠缺就互相替补,可能由蚕食而并吞,基于上述的分析,华社必须关注教育部可能实施的宏愿学校计划,确保华小不会变质。

    2.5华小未来发展的问题

    华小今后的发展将受到许多内在和外在不断的变数所影响,华小教育的生存及发展需看新一代华族家长对母语教育的了解和热爱程度,也不能忽视广大教育消费群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

    以下为华小教育发展要注意的一些重点:
    1.保持华语华文教学的领导地位。
    2.保持掌握三语的优势。
    3.保持数理的优势。
    4.发挥更特出的情操教育。
    5.开拓科技的知识和掌握咨询的处理技能。
    6.开拓一项大马母语教育的模式,以纯正的教育模式来制衡商业性的私营化教育。
    7.拥有一套解决各阶段课程衔接及教学媒介语转换的问题。
    8.拥有前瞻性的制度以吸收优良的师资和行政人才。
    9.三机构和校方,华社各界功能的重新调整。
    10.华人群众及大部分国民对大马华教模式的认同。

    最后,但却是大家共同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董家教关系及师资将是决定华小生存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2.6其他:

    1.我们有必要加强华小发展的宣教工作。
    2.我们有必要加强组织,搞好基层工作。
    3.我们也应该组织群众,巩固力量。
    4.我们应该进行教育科研,搞好理论的建设工作。
    5.我们要寻求华社对华教发展的共识。
    6.我们必须因应政府的教育改革,全面革新。
    7.我们要有良好的策略,以作为今后发展的指南。

3.有关独中方面

    3.1坚持母语教育原则,加强独中教育建设

    为贯彻单元教育政策“最终目标”揭橥的《1996年教育法令》对民族文化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诸多箝制。作为华文教育中心环节的独中面对严峻的考验与冲击。独中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这不能不让华教工作者沉思。

    族魂林连玉先生说得好:“对付破坏最好的答覆就是建设”。

    总结这些年来母语教育的实践经验,母语母文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提升族群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加强办学理论建设的基础,在当前形势下,独中办学有必要通过加强理论建设工作,厘清办学观的分歧,并在既有的发展基础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素质教育,优化课程设置。

    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以便大面积提升学术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3.2永久注册证

    政府应接受独中存在的事实及肯定独中对国家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因而针对独中的注册问题,我们一致认为政府应主动发出永久注册证,且不应施加任何威胁独中生存或限制独中发展的条规。

    我们也一致认为,政府应允许独中接受外国学生就读,及允许独中与国内外学院联办各类课程,以便为国家培育人才,并协助政府实现使大马成为区域教育中心的愿望。

    3.3学制改革

    为了配合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有必要探讨独中学制的改革问题。

    大家也一致认为学制的改革应考虑下列各项因素:

    1.学制的改革须符合独中办学的两个功能:(A)传统上的文化承传;(B)人力资源的培训;
    2.应掌握形势客观条件的改变,掌握主动以发挥弹性办学的优越性,不应处在被动的地位进行学制的改革;
    3.学制的改革必须符合升学管道多元化的要求,它的主要目标是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4.学制改革的指导原则是在培养资优人才的同时,也要兼顾培养其他层次的人才;
    5.学制的改革须考虑巩固和扩大学生的来源,化解失却优越性的冲击与影响;
    6.学制应具有伸缩性,允许不同资质的学生在不同的年限内完成学业:
    7.应进行详细谨慎的规划,广泛的与独中老师沟通,争取董家教在学制改革的问题上取得共识。

    3.4课程与考试

    我们都认为课程应该精简化,并采用多层次的课程与考试,因材施教,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同时也一致认为让学生接受两种课程,参加两种不同语言和不同水平的考试是违反教育原理的,并强调独中的办学目标是应先育人而后育才,减低考试压力、注意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提高英文科教学水平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

    不过,在课本的运用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1.建议直接翻译政府中学课本,另编纂中文附加材料以补充和加强独中生本科知识,以母语进行教学,使学生不必同时修渎两种不同课程。此外,提高独中生的国文水准方便应付两种不同语言和不同水平的考试;
    2.目前独中的学术水平已受世界各国承认,充分证明了独中的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程度,实不应“降格”直接翻译政府中学的课本;
    3.独中现有课程内容除了已含盖SPM的课程内容,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不应为应考SPM考试而采用政府课本而处处受到牵制。

    3.5师资培训

    1995年教育法令》对董教总开展独中师资培训课程、考试、颁发文凭等方面将有所限制。申办中的新纪元学院将设立专门科系,或者与国外高等学府联办长期师资培训课程也将面对重重障碍.不过,基于教育部长的允诺,董教总目前进行着的各项烛中师资培训计划将继续操作。董教总不会主动向当局申请豁免受法令条文制约。

    我们一致认为加强独中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当前独中面对的师资问题主要是“量的不足,流动性大”及“质的提升”,而“量的不足,流动性大”原因是:待遇偏低,工作负荷重,缺乏荣誉感。

    解决师资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师资培训制度,而师资培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必须符合独中的需求以及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目前进行中的在职师资培训课程可适当加快步伐;也可进行系列单元式(MODULES)课程,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为文凭制课程。

    目前组织教师到国外进修,同时遴选保送高中毕业生到国外师范大学就读的师训计划,宜继续操作,此外,有关师资培训计划宜考虑到东马独中的需要,也可请专家学者为老师编写教育补助教材。

    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应该继续举办独中在职师资培训课程以提高独中师资素质,为了鼓励教师参与有关的培训课程,学校当局应给予有关教师凋薪或提供相应的奖励。

    我们也认为教师薪酬与福利应予提高和改善,同时通过宣教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和社会地位。

    3.6联办大专课程

    在独中联办大专课程的问题上,与会者基本上认同这种联办方式是可行的。这是因为校方不但可以从中获取经济补助,同时也能为中下层学生提供就近升学机会。然而这种联办方式可能导致的问题应予关注,如传统生与大专生之间认知差异所引起的校园文化冲突。

    此外,与会者也建议厂多项申办大专课程的策略,其中包括:

    学校可成立独立单位,另行申请学院准证,再通过学分转移方式与外国大专进行合作。此外,独中可以考虑邀请一些马来团体联合申办类似课程;各地区独中可在本区内联合申办学院,这不但能节省硬体设备开销,学生来源也较为稳定;新纪元学院成立后,可向教育部申请办分院准证,并以租借方式在各独中举办课程。

    也有与会者认为蚀中的发展重点乃在于承办中等教育,大专联办课程则应交由新纪元学院与南方学院进行开拓,在互相配合下发展更完善的华文高等教育。

    3.7其他

    ●华教应以从下3方面进行企业化管理:
    1.董教总应加强中心领导作用。
    2.从中央到全国树立总体团队精神,在新纪元学院之外开办其他学院。
    3.建立家长和群众网络,开拓直销或合作社管道搞好经济基础。

    ●独中应第一先求生存,第二才能谈到光荣的生存。
    ●有关独中的学制无论是5年或是6年,只要学生进入独中就是接受独中教育。
    ●应该成立一个智囊团,以广泛、深入研究学制、课程及考试的问题。
    ●罗致一批有心人,训练一批义工到全国作宣教工作。
    ●在文化表演及课文插图方面,尽可能加强友族的色彩,以消除友族对我们的误解。

4.有关高等教育方面

    鉴于华文教育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对于非营利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如南方学院和新纪元学院,政府应订立适当条文确定其地位有别于以营利为导向的私立学院。虽然不利华文高等教育机构的法令已经通过,我们将继续坚持享有母语教育的权利,并在迈向多元文化的目标下,开办华文高等教育课程。

    在这次研讨会中,与会者对于华社所办的非营利华文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理念,有以下的共识:

    4.1关于新纪元学院的申办,我们坚持不放弃享有接受母语教育的基本人权,并争取华文高等教育的法定地位,原因如下:
    1.成立新纪元学院为全体华族的愿望。
    2.新纪元学院的成立并没有压迫其他民族的教育,也没有剥夺任何人学习任何语言的权利。
    3.联邦宪法、国家原则及联合国人权宣言皆明文规定我们享有学习及使用母语的基本人权。

    4.2我们创办华文高等教育机构(如新纪元学院)是基于以下办学理念:
    1.在维护华小、发展独中的基础上,创办华文高等教育机构,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2.扮演其他学院无法扮演的角色,全国上下已有几百所以英文、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私立的营利高等教育机构,因此,我们所要创办的华文高等教育机构,应是华文教育的领导机构,扮演如:为华小、独中培育师资,成为东南亚中华文化及语言学习中心等的角色。
    3.“办好华校,协助国家达致2020年宏愿”是我们的办学宗旨,故为国家、民族培育优秀的领导人才是我们的办学理念。
    4.发展全人格教育,不只为经济发展而办教育。

    4.3华文高等教育机构的特色

    1.传承中华文化。有鉴于中华文化及汉语在现今国际舞台上所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一个华文高等教育机构,有必要传承民族精粹,让更多人得以分享我们的文化瑰宝。
    2.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华文高等教育机构既是在全国毕社的期许下成立,华语自然为其主要教学媒介语,让华族子弟得以继续以母语接受大专教育。
    3.开拓华文独中生的升学管道。在华文独中生的学术资格至今未被我国政府所接受的今天,虽然统考证书已为全球4百多间大专学府认可为申请入学资格,我们有必要为无法出国深造的华文独中生在我国开拓多一条升学管道。
    4.为华小及独中培育师资、协助完善华校的软体建设,在我国,华小的建设一直为政府所忽视,而独中更是在华社的独力扶持下成长,是以华文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为其培育师资、协助完善华校的软体建设。
    5.鼓吹、推动、协助发展各族群的母语教育,身为世界上推展母语教育的成功典范之一,华文高等教育机构有义务鼓励马来西亚其他族群推行其母语教育,并与有关的团体进行学术交流,以分享彼此发展母语教育的心得与经验。

    4.4申办新纪元学院的策略

    由于近期4项教育法令的通过,使申办华文高等教育机构遭遇重重困难,与会的华教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有些坚持以合法合理的手续取得办学准证,有些则建议以非正式的手法开办学院。此外,也有人建议放弃申办新纪元学院,倾全马华社之力量,共同扶持南院,使之成为我国华人最高学府。由于各个方案皆面对着不同的问题,所以这些意见都将会带回董教总教育中心作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4.5对于建设华文高等教育的建议

    1.提高学术水平,建立形象,获取大众的信心,加强市场竞争力,方法如下:
    ●增加与外国学者各方面的交流。
    ●教职员在职培训系统化。
    ●延请认可有关学院的外国大专院校,组成评议团,对有关学院各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评鉴,并发表其评鉴成果,通过国际管道,建立形象。
    2.如英国每年有百多所大学集体来我国进行教育资讯展,我们可借着类似的管道,将我们的办学方针、课程有系统的推介到中国、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去。
    3.朝向提升为一所完整的大学的目标前进。提高学术水平,有计划的把完整的学制纳入学院中,为提升为一所大学做好准备。
    4.对华文高等教育课程的建议:
    ●可开办各种师资在职培训,包括课程发展及评审,并以学分累积方式(在国内外大专合办下)取得证书。
    ●开办一个语文中心,教导各种语文,以华语为发展重点。
    ●先开办一些较“中性”的课程,如工商业管理、会计和电脑。某些英美大学的这类课程可用双语教导及考试。

5.华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针对华文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与会者提出以下意见:

    1.除了民族意识,华文教育也应注重国家意识的培育。应检讨独中生对马来文、国家所抱持的态度,并加强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确认自己是国家主流的人物,而不是非国家主流的人物,或是与国家主流相对抗的人物。而独中课程尤其是华文过于注重语文训练,应加入一些可启发学生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课文。
    2.在华文独中办学方针方面,应提高校方,学生对马来文的重视,鼓励学生报考大马高等教育文凭考试。因为许多华教课题,属于政治问题,必须在国会解决,如果独中生没有考好大马高等教育文凭考试,则无法进入国会为我们传达心声。在争取基本权益方面,这是一个可采取的策略,而且在此基础上,同时也可解决马来文师资不足的问题。
    3.华文教育必须朝向企业化发展,方法如下:
    ●解决经济问题,自给自足,不依靠外来助力,且将教师薪金优越化。
    ●改变领导模式.以目前而言,上层的领导,如董教总,或学校某些董事有很远大的理想,但执行者却不能配合。
    ●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目前独中缺乏核心价值观,造成独中生没有回馈精神。
    ●化被动为主动,加强宣教、升学辅导等工作。
    4.质疑:应办华人教育或华文教育?

    12年的华文教育中所学到的华文应已足够应付日常所需,大专教育应该因应潮流、环境、课程所需,以不同的媒介语授课。所以我们要办的应是华人教育,而非华文教育。如一切课程皆以华文授课,学生毕业后无法融入社会,将无以谋生,而学校亦只有关闭一途。

6.结语

    所有为此次研讨会所提供的各项资料、报告和意见书,参与小组与大组讨论时的每一位发言记录,各小组的总结报告等,将全部呈董教总。后者将在短期内成立各个工作小组,进一步深入探讨,寻求各个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方案,为发动群众性的维护和发展母语教育运动作好全国动员的准备。

    当前,华教运动已晋人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斗争阶段。在这里,敌友不易分清,目标容易混淆;在宁静的表面上危机四伏。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华教工作者在表面上太平盛世的今天,必须提高忧患意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分清敌我,认清目标,奋勇前进。我们深信,一切逆潮流而动者,终要被潮流所淹没。

    (22-03-1996《挑战与革新一一1996年全国华教工作研讨会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