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自主性·弹性制——前瞻教育发展趋势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多元化·自主性·弹性制
——前瞻教育发展趋势
陈锦松

    美国社会学家华德(L. E. Ward)及杜威(J. Dewey)均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动因,因此,教育须具前瞻性才能领导社会的进步。为了迎接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与需求,世界不少国家已先后提出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而知名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教授就提出未来教育的革新应朝向多元化与自主性的目标发展。

教育改革重要观念

    日本的教育改革也提出其重要的观念是打破日本教育中根深蒂固的弊病一一划一性、僵硬性、封闭性、非国际性;确立个人尊严、尊重个性、自由自律、尽职尽责的原则。其实由于资讯科技的突飞猛进,无远弗届,使得教育方案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变得更加活动化、多样化和个别化。19858月我国教育部副教育总监也表示过去二十多年教育制度的快速扩展已经导致一个非常高度集中的组织结构和决策过程,这样的发展明显不足以应付两个重要的需求:

    一、需要分散制度的策划与管理以便能够适应地方的情况并臣鼓励地方上的参与和支持。如我们已经看到了家教协会等介入学校决策过程的情形。

    二,需要制造及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一一正式与非正式的,以满足一个越来越精细复杂社会的学习需求。

    我国教育部199512月提呈国会的1995年教育法案,引起纷纷议论,此法案理应朝向更开放、更开明的方向,以符合21世纪教育发展的多元、自主、个别化,以让民间有更大的空间参与,同时让社会上不同的人可按不同的需要接受教育。然而,看来大马的教育政策是“往后看”而非“向前瞻”。在世界各国正大力推动终身教育机会的时刻,教育体制的弹性化,才可能引进更多机构与组织介入教育的行列。

    日本鉴于青少年问题日趋严重,为了要革除由“教育的荒废”所衍生的种种弊病,并迎接21世纪新社会的挑战,早在1984年国会通过在内阁设置“临时教育审议会”,该会于2年后提出了“迈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方针”。此计划也强调21世纪将是“全民”的“终身”教育的世纪,因此今后的教育发展不能将重点完全放在学校教育。于是该会一方面建议成立终身教育体制,以提供国民终身教育机会;而另一方面要求高等教育的大幅度改革,使之进一步多样化,开放化、个性化、弹性化,以及自主化,以配合终身教育体制的需求。

语文政策争论多年

    大马现有的教育制度,基于多元种族的现象,长期以来华裔社会与执政者处于对立的状况多于和谐,其中语文政策及教育机会争论数十年而未停。今天,大马有许多外国大学在此设立双联课程,而私立学院的蓬勃发展,多数华裔子弟就读,正反映不平等的教育机会,以及国内大学教育“固打”制的影响,就使学生不得不另寻出路。在中学的华文教育体制里,一些华文独立中学坚持母语的教学媒介,在不参与政府考试下,以独中统考文凭也可在国外继续深造。

    其实,不平等的教育机会,早已造成人才的浪费及社会不平意识的产生。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已然必须由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大学教育的普及。开放的教育政策,在政府力有不及时,民间将可扮演一定的角色。世界各国为实现普及高等教育的理想,使人人均有受教育的机会,纷纷开设空中大学,同时授予大学学位。目前英国的空中大学为世界空中大学中之翘楚,自1967年设立以来,不仅颁授学上、硕士学位,并且其所颁授的学位且可与伦敦大学等著名学府相互认可。为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不少教育学者建议增加教育机构的类型,同时改进教育制度,提供更多免费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是个很重要的原则,其可为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通过教育体制促进社会公平。
    二、在教育体制内实现“机会均等”。

    关于教育体制内的“机会均等”,可涵盖:

    1任何人,不应因国籍或种族不同,而遭受不同的待遇。
    2任何人,不论其能力如何,都应有社会接受最适当的教育,充分发挥潜能。
    3任何人,无沦接受哪一类型教育,都应享有相同上学机会。
    4师资,设备较差的教育机构,应获额外资源,特别照顾。

    我国的华文独立中学,是属于政府教育体制外的民间教育机构,在仰赖社会的支持及捐助下,才有今天的发展与规模,相信在世界其他国家也难找到相同的例子。而独中的发展只有在开放及自由的教育政策上,才可能继续发挥其独特性,而民办大学的理想,也只有在更开明的教育理念上得以落实。21世纪的教育展望,应要彰显教育公平原则,而僵化及权力集中的政策,不利教育发展,只会拖缓教育进程。

教育机会须均等化

    教育学者盖浙生分析世界各先进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向时指出,过去教育的通病是形式训练(Formal discipline),因此,制度僵化、划—而缺乏弹性,使个人的意志和潜能不能充分发挥。教育方面的措施,只能适应一部分的学生,对另外—些学生而言,可能就不能适应。他认为要因应上述转变,教育机会要“公平化”与“均等化”,教育制度、政策,内容及方法等一切措施,都要作全面的改革,英国、日本等教育改革都是从这方面着手。

    此外,21世纪的教育须扩大讨教育的选择机会,这是基于自由化的慨念。其特点是:竞争要多,才能够优胜劣败;弹性要大,才能够显现特色;干预要少,才能够反映品质。如果在教育上不重视自由化的精神,学校的发展会受到束缚,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机会会减少,因此,欧美先进国家对于教育的实施,都尽量尊重学校、家长,学生的意见,给学佼相当的自主权,让校长能够办出理想的学校.如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多相当独立,在招生标准、课程内容、经费运用等重要事务上政府的干预极少。私立院校固然如此,公立院校也不遑多让。这种独立自主性基本上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高度分权的结果。美国一般大专院校,通常规模会大、声望愈高之院校中,各系在学术事务上的自由权也愈大。

高等教育变成大众学府

    未来高等教育演变成大众学府已是必然趋势,并受下列四种因素影响:(1)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职业结构改变,专业及其他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增加,此类人才均须求诸高等学府;(2)物质生活水准日益提高,过去没有经济能力接受教育者,今后皆有经济能力接受教育;(3)在迅速变迁的社会中,社会流动频繁,个人可能藉其能力的表现及实现的贡献提高社会地位。而其具体的途径,是接受高等教育。此种事实的存在,使社会组成份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日益提高。高等教育学府自受其影响,接受更多的学生,演变成大众学府;(4)人口膨胀的结果,使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增加,教育普及的结果,遂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不断增加。

    教育的功能已然多元化,民间参与教育事业的热情应该受到鼓励。在教育方面,私人兴学不宜多加限制,国家经济有了成长,应该大量增加教育的投资。表现在国家预算分配之中,使教育经费在总预算中所占的比例要提高,前台湾大学校长孙震在肯定台湾今天享有世人羡慕的经济成就时就表明主要归功于教育的普及。

    迈问21世纪的未来,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已是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多元化的教育政策,自主性的教育观念,个别化的教育方向已隐然成形。我国迈向21世纪的教育大蓝图是准备在封闭的种族圈圈内打滚,还是开放的以宏观国际化的角度来出发,这正是关心教育的人士所应密切关注的。

    1985年由27个我国的主要华团签署发表的全国华团联合宣言中,针对语文教育事项就提及国家应该提供更多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教育机会,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以应付国家建设之需求。鼓励民间增建大专学院,以解决严重学额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吁请政府应承认华文独立中学对国民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存在的意义,在经济、师资训练、建校,设备等方面扶助独中的发展,准许华文独中迁校,建立分校或新的学校。

取缔教育歧视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601214日通过了“取缔教育歧视公约”,以重申世界人权宣言中不歧视的原则,会议上也表示,在尊重各国的不同教育制度的同时,不但有义务禁止任何形式的教育歧视,而且有义务促进人人在教育上的机会平等和待遇平等。因际人权宣言也指出,“教育必须朝向全面发展人格和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21世纪的发展充满许多“变效”与“挑战”,当前的教育法案是要迎向5年后21世纪的来临,教育将扮演一国全面发展的火车头,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及远见,正是我国应该借镜之处。

    肯定的,涉及教育改革的政策,原就应要靠众多学者专家集体的智慧,作长期的研究与擘划,才能反映全民教育的理想与愿望.我们希望看到的教育方向是“开放”而非“保守”;“多元,,而非“单元”;“自主”而非“干预”:“个别”而非“统一”,“弹性”而非“僵化”,这也正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必然要走的路。

    (01-01-1996《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