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马大中文系的主体性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保留马大中文系的主体性
陈韦賰

    由新加坡电视机构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已落幕。这届辩论会与众不同的是,一些非华裔生也出现在这项国际大专华语辩论会中。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如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辩论代表,他们与中华文化可谓完全没有血缘、地缘的关系。但是他们的参赛精神及所下的苦功是令笔者深深佩服而肃然起敬的。

华文教育步入坦途乎

    今天,华文在全球各地的地位显然已逐渐提升,学习华文者已包括外籍人士,而且反应热烈,大有趋之若鹜的现象。在我国,逾6百万华人人口中,有8成以上(557千人),以及超过35千名非华裔(其中27干人是巫裔)学生,在华文小学就读。这在在显示了华文华语近年来已广泛的受到重视。随着局势的变迁,亚洲成为经济成长最蓬勃的区域后,许多人都对华文的经济地位抱乐观的态度。我国的华文教育也逐渐步人坦途,政府允许华小搬迁到靠近市区的地带以容纳更多的学生,一些州务大臣对待华文教育的态度明显改变,政府也拨款资助华文教育的活动。眼下正是一个大好时机以让华文教育在我国拥有更良好的条件,造就学习中文的最佳环境。

    但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许多华裔家长送子女到华校就读,接受华文教育,仅局限于华小阶段罢了。至于中学升上了国中,许多学生因为各种因素而不愿报考华文,甚至是从预备班开始就干脆不去上课。其中的理由不外是对华文不感兴趣,华文课得在上正课以外的时间上课。虽然我国有大约8成的华裔子弟在华校就读,但我国的华文水准仍日渐走下坡,上述的因素便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最近,  我国国内大学唯一设有中文系的马来亚大学有拟将中文系纳入东亚研究系之议。已有32年历史的马大中文系一旦纳入建议中的东亚研究系,将定名为“中文研究与东亚文明系”。许多学术界人士和在籍的中文系学生担心,倘若中文系从此纳人东亚研究系,其将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引起的忧虑至少有以下几点:

    (1)中文系被合并后,是否会逐渐丧失其在行政方面的自主权?谁能够担保中文系日后能获得“提升”?

    (2)中文系和东亚文明研究系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的教育重点。中文系以研究语言、文化及文学为重点,而且是以中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至于东亚文明研究系的设立与课程肯定较偏向于东亚历史、经济、社会及政治的研究。其教学媒介语极可能不会以中文为主,因为该系并不是专为华裔而设。两者倘若合并,是否会影响中文系教育的完整性?又或者两者将被列为学生必须同时选修的学系?可以了解关心马大中文系命运的学子们的心情,笔者以为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更非情绪化的杞人忧天。这一切应归咎于马大校方至今仍未公布新设立的东亚文明研究科系的详细情况及其后发展的方针。谁能阻止众人忧心忡忡的揣测呢?

    (3)有人高喊我国华文教育开始迈人坦途,笔者是深信不疑的。但是,所谓的迈入坦途是否仅局限于华小的程度?华文独中仍得自力更生,不改制的中学是不能够获取政府的津贴的。倘若连我国唯一的大专中文系都不能获得政府的肯定及支持,那么那些接受华文教育的中、小学生,其中文程度肯定不会进步,而在籍的中学生如中五及大学先修班的学生肯定会放弃选考艰深的中文。因为他们会以为目前既已丧失了接受完整中文教育的深造机会,那么只能在中学时期选修中文是美中不足的。这对负有传承文化使命的学子们将是一个大大的挫折。

    马大校方倘若以“不能开设太多无法取得盈利的学系”为其实行企业化的利益至上作为合并中文系的有力借口,那么肯定会遭受众人的反对。把科系并在一起,以减少开销,这固然是可将盈利提高的经营方法,但却违反了教育的神圣目的。马大校长拿督阿都拉沙努西曾披露,大学企业化是要使资产取得适当的回酬;然而我们岂可以“这学系办下去赚不到钱”为借口,而在“形势所迫”之下破坏了中文系32年来的完整性。有些人认为,为什么校方只单单挑中文系为合并的对象?文学院有许多其他的学系,为何只单挑中文系?这当中所涌现的质疑,是需要详细的解释的!

    尊敬的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在今年3月“回儒对谈”举行期间倡议了东亚文明研究系的设立,副首相也在最近劝导马来人学习中文及其他语文,并以马来民族英雄汉都亚通晓12种语文共勉。看来一切还得靠高官显要的扶持才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企业化如此,中文系是否亦然,则需要华教团体发挥功能大力表态了。

    (4)马大校方不应在“闭门式”进行的方式下决定中文系的前途,企业化之后的大学固然会有充分的自主权,但上述整项计划的施行与落实应公开广征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语文与灵魂

    语文是民族的灵魂”,马大中文系32载以来,成功地负起保存,传授及发扬中华文化的重任。假使我们失去了华文或华语媒介语文,我们可能因而失去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无法保全其优良的原貌,更遑论去发扬光大了。如果没有了以中文为学术研究的教育,没有了大专程度纯正的中文系,那么一切捍卫母语教育的努力就会事倍功半。

    骆静山先生在(知识分子与社会文化)一书中提到,原来在一切文化生活中,学术研究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没有学术思想的引导,一切文化教育的活动不但会变得肤浅、庸俗和杂乱无章,脱离时代精神,而且也会失去它们的方向。马大中文系在其岗位上多多少少都能发挥一定的角色。当然我们更期望的是中文系能受到提升,产生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学术文化思潮。可以给我们教育、文学和艺术提供有力的批判,使我们的文化活动有简单的标准和依从。但假使一切只停滞在固有语言应用方面,我们则会变得徒有语文而没有灵魂!

    19943月,新加坡中学华文老师会举办了一项“区域华文教学研讨会”,邀请中国、台湾、香港及大马的教育学者作专专题演讲。这意味着随着亚洲经济崛起,华文的学习已成了东南亚各国教育的重要一环,是项研讨会的举办,肯定为推动区域华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是新加坡国内的一个民间教师专业团休,它所抱的宗旨,除了谋求会员教师福利、改善工作条件之外,主要是研究教育,促进教育发展,同时也组团到中国、马来西亚等地进行教育访问和考察,取长补短分享成果。这些努力与步骤值得我国的各相关团体去学习,譬如借此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使我国华文教育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事华文教学者,也应感应区域性局势的变化,而了解华文教学已越显重要。无论是对教学者或学习者,所负的使命和所能发挥的功用,并不亚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力。有鉴于此,我们更应爱护我们的中文教育,眼下有许多其他的理由值得我们去关心中文教育;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亚洲家庭伦理价值观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世界各国都开始注意和重视亚洲的经济发展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它们同时认同与深知:华文在这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正如前所述,语文与文化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的。语文是传载文化、发扬文化的重要工具,也只有选择最适当的语文才能做出最有效的文化传播工作。

小结

    在我国的华人社会里,许多华裔仍停留在宗教生活中的迷信阶段里,这可从多起神棍骗人事件中窥见一斑。另一方面,最为显著的是我们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往往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难有进步,反观马来民族的学术研究、文化活动、教育与文学创作的质量皆大大的超越了我们。我们的社会缺乏禀承文化使命的中文人材,避免中文系支离破碎是每个人的责任,学生们表达意见不应被视为“过度紧张”,难道要待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出来反映意愿与心声吗?我国学习中文的高官显要大有人在,但这是否也局限于表面,扮演另一种的表里不一角色则不得而知,中文系主体存亡的问题,希望有影响力的华裔能抱着虔诚心给予更大酌关怀,谨此祈望一切皆能“相安”而“无事”。

    (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周三宣布,政府内阁已决定马大中文系将保持独立,不会纳入新开办的东亚文明系。陈君此文系作于教长公布政府的最后决策之前,文中谈论华文教育完整体系及其对社会文化环境的贡献,尚有参考价值。)

(23-09-1995《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