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型中学的过去与未来发展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国民型中学的过去与未来发展
陈宝武

    改制国中或国民型中学是1956年拉萨报告书及1961华教育法令的产物。原来,1961年之前,马来亚(后为马来西亚)的华文中学,和华文小学一样,全是华人自己建立起来的。

    1956年的拉萨报告书建议把学校区分为国民及国民型两种类型,前者以马来文为媒介语,英文为必修科。后者则不论采用何种媒介语,都必须教授英文和马来文。1961年的教育法令则规定,我国只有两种中学,接受政府津贴的国民中学和国民型中学及私立中学,主要是华文独立中学。过去受部分津贴的华文中学如果要继续接受政府的津贴,就必须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并以英文为主要教学媒介。同时,教授华文的时间相应缩短。

    于是,自1963年开始,华文中学接受改制的,都以英文为教学媒介,接着,由1976年开始,国民型中学逐年将英文教学媒介,改成国语。目前,国民型中学和其他政府国中一样,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目前,全国共有78所国民型中学。在国民型中学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华裔生,而这些学生,绝大部分也是从国民型华文小学升上来的。在国民型中学,虽然国语是主要教学媒介,但绝大部分学生都修读华文;而且,根据改制的华社代表和执政当局所达致的协议,国民型中学可用3分之1的时间以华文为教学媒介。

    不过,自改制后,这协议并没在国民型中学加以贯彻。后来几经争取,教育部才于1993915日,发出K.P(B2)549/3C/JLD3(2)的通令,规定国民型中学须有5节华文,并安排在正课,因此,在目前,多数国民型中学把华文列入正课,每周上5节。也因此,国民型中学在华文教育的发展方面,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尤其在培育华小及国中师资方面,更是举足轻重。

国民型中学问题多

    几十年来,  国民型中学面对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华文在正课上,每周5节,在国民型中学执教的华文老师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由一位华文老师负责510班的华文。每一班学生平均超过40人。

    其二,由于国民型中学仅接受政府部分津贴,自60年代以来,硬体设备差强人意。近年来,学生人数激增,并未获得政府在场地、设备、拨款和华文师资方面的相应增加。因此,国民型中学都在困境中挣扎求存。

    其三,是国民型中学的校长及行政人员华文资格的问题,根据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于19957月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的国民型中学里,不谙华语的校长有45.7%,第1副校长有54.3%,第2副校长有68%,下午班主任有50%。

    最后,是国民型中学的名称问题,前任全国教育总监在19968月,在为“国民型华文中学迈向2020年宏愿”的教育研讨会上致词时称,在1996年的教育法令下,国民型中学应改为国民中学,即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简称SMK。针对这件事,全国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代表曾多次进见全国教育总监与副教育部长冯镇安博士。在冯博士协助下,教育部答应在行政措施上,国民型中学可沿用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angsaan,简称SMJK,即保留国民型中学的名称。

三大解决建议

    针对上述诸问题,全国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在多次会见全国教育总监时,曾作出书面建议如下:

    一、在国民型中学,每5班增加一名华文老师。
    二、增加拨款,每所国民型中学,每5年政府给予100零吉,以进行各项活动与维修。
    三、校长及行政人员须具有SPM华文或同等资格。

    另一方面,董教总也于1997年成立“全国国民型中学工作委员会”。成立期间,董教总举办一项全国国民型中学董事交流会。大会向教育部长提出诉求如下:

    大会坚决反对教育部引用1996年教育法令把国民型中学改为国民中学。大会吁请政府俯顺华社意愿,基于国民型中学办学的历史背景,继续维持有关类型学校的法定地位,保留学校名称、董事会组织与主权、华文班的授课时间、充足的师资与设备以及校长应具华文资格等;并在办学上给予有关学校更多的灵活性,以延续学校原有特征,从而培育符合多元化社会需求的人才。

    60年代改制至今,国民型中学走了几十年的风雨路。看来,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它将面对另一次的冲击。除了行政人员具华文资格问题外;最令人担忧的还是它迟早会易名为国中的问题。届时,华校传统的特质将逐渐消失。

华社应予更多关怀

    在这历史时刻,除了全国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及全国国民型中学工作委员会的努力争取外,华社也应该及时望一望国民型中学,并给予它应有的关怀与扶持。到底,国民型中学依然是华教的一环。在目前,虽然在法律上国民型中学并不是华文中学,但在实际操作上,它却是扮演着符合国家发展要求而能充分发掘中华文化的学校。

    只要各方面能相辅相成,携手合作,相信国民型中学还是有作为的。

(06-08-1999《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