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综合学校计划到宏愿小学一一看华小的发展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从综合学校计划到宏愿小学一一看华小的发展
吕辉学

前言

    教育部最近倡议改革,有一些措施落实了,有一些还在部署阶段。宏愿小学就属于后者。通常在部署阶段葫芦里卖什么药外人不得而知,只能干着急;等到“料”出炉了,看看货色不对,已经“一碗煎成八分”为时已晚!

    宏愿小学在目前阶段也只停留在几位部长在报上的宣布,没有什么其他资料,因此我们只好拿和它最相似的同类一一综合小学一一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做不很妥当,是不得已的办法。不过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至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一定的借镜之效益。

历史渊源

    追溯到英殖民时代,我国的教育有四种源流:在城镇里华人有私垫,在乡区马来人有传统的宗教茅舍,在园丘里印度人有淡米尔文学校;而英国传教士也设立了英校。英校在培养一些为他们服务的低级公务员非常有用,而其他源流学校在没有威胁到他们的利益的前提下,不受到支持也不受到反对。

    1920年,华校注册条例开始钳制华教,而后1952年教育法令,1954年教育白皮书更进一步蚕食华校。1956年正是争取独立的炽热时代,拉萨报告书经过折衷肯定了多种媒介源流的教育制度,不过也设置了一个“最后目标”一一国语将成为教育机构的最终教学媒介语。1961年教育法令更赋于教育部长权力在适当时候把华小改为国民小学。

    1982年小学新课程修订之风波后,1985年“综合学校”就粉墨登场了。

“综合学校”来龙去脉

    综合学校”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结合上述历史跟以下事项可见端倪。

    198489日一一群马来学者在一项研讨会上发言,当时有人认为华裔家长把子女送入华小造成种族极化,进而更具体的提出了把各源流小学联合在一起的综合小学计划。
    198585日一教育部长阿都拉巴达威在槟城举行的一项各州教育总监会议里宣布将推行“综合学校”计划的实验。

    在华社的群起反对之下,“综合学校”计划不了了之。但是,现在空气里又开始有了味道,部长宣布将在第七大马计划下在各州兴建“宏愿小学”。

理论根据

    以“综合学校”来缓和种族极化,进而达致全民团结的目标,其用心良苦,但是,其理论根据却并不稳固,其效果亦难乐观。

    可能有一些社会科学家根据“接触论”(Contact Hypothesis),一厢情愿认为只要把学生放在一起,接触多了他们自然会互相了解,进而相亲相爱,达致全民团结的目标。这想法单纯又天真。

    其实,种族极化有两类:隔阂型极化(Isolational Polarization),和冲突型极化(Confrontational Polarization),种族间多接触或可稍减隔阂型极化,但它肯定是会加剧冲突型极化的。我们认为,基本的矛盾不消除,任何计划只限于形式,没有实际效益的。

分析影响

学生

    综合学校对学生的交往会起一定的作用,那是当然的。跟异族在一起,首先碰到的是沟通问题。若言语不通,就会对双方产生压力,精灵的就会学,较慢的可能就会采取消极的办法退缩不前,而叛逆性强的更会发脾气使性子,产生了误会,后果可就是扩大了种族鸿沟。再者,和文化宗教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交往,需要很大的耐性和很婉转的言词,这些都不是小学生具备的条件,做不好恐怕弄巧反拙,于事无补。

学校

    对学校而言,“学生交融团结计划”无形中加重·了校长及教师的行政任务。如果效果真能达致亲善团结,那多辛苦也无妨。怕只怕三方各为设备、工作分配争论不休,闹得鸡犬不宁,未见其利先得其弊。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有上下午班的学校,中小学共用校舍的学校问题一萝萝,是众所周知不必讳言的。如今文化背景完全不同,思想各异的三组人硬被拉在一起,要展开活动谈何容易!如果又加上三方的家教协会,董事部,意见分歧可想而知。

媒介语的应用一一对国语的掌握

    三校在一起举办活动,媒介语肯定是国语而非学生个别的母语。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是变质的前奏。也许有教师认为学生有这样的机会也是不错的,因为听和说一直都是华小比较弱的项目,有机会听,有机会说,总会提高国语的掌握能力。问题是,到华小来,目的是要牢固地掌握母语,这样的颠倒主次,结果是三语都掌握不来。

华小的整体发展

    因为华校向来在政府拨款方面都处于次等地位,三校在一起对比之下,设备大不如人,后果可能是:1.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小去。2.在籍的学生见到其他学校设备好,就产生妒嫉之心,这样对团结更为不利。3.偷偷地应用这些设备,4.华小董事、家教、校友也发奋图强,为华小增添设备,不落人后。这样当然又得向华社筹款,增加华社的负担。5.华小向国小看齐,教师在工作时间上、工作态度上,对学生的督导方面渐渐地一致,6.行政人员、教师如有欠缺就互相替补,由蚕食而并吞。

立场的确定

目前的情况

    综合学校“是寿终正寝了,不过“宏愿小学”是借尸还魂的厉鬼,或者是完全脱胎换骨的先锋,目前还言之过早。教育部是用心良苦,还是另有居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即有分晓。

考虑的因素

    一个困扰华教几十年的最头痛问题是:全国华小的数目保持不变,而人口却增长得很快。尤其是华人人口密集的地方,如八打灵,华小远远不能收容本地区的学生。如果报上的报道属实,“宏愿小学”将在全国各州兴建,那么我们将得到十多所在“宏愿小学”内的华小。这是不是一个喜讯?

展望将来

    就课程设计、学校传统、历史渊源来看,华小还是为华裔马来西亚公民而设的;它为国家造就人材,用最适当的方法,最有效的媒介语进行。除了协助国家达致先进国努力以外,华小也有责任在学生最纯的时期,用学生最容易了解的语言一一母语,来灌输团结、爱国等思想,提高社会意识,华小各领导组织应该认真地思考、策划、并付诸行动,真正地进行一些有助各族互相了解,促进亲善团结的活动。因为教育是前瞻性的,让我们为子女的将来而努力吧!

 (22-03-1996《挑战与革新一1996年全国华教工作研讨会资料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