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华文班的问题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国中华文班的问题
李宽荣

对关心华文教育的人士来说,国中华文班的问题可说是一个陈年老调的问题。多年来,已不知有多少社会人士、政界人物、家长、教师和学生时不时地在报刊或各种集会上发出呼吁,感叹和指责,希望有关问题能受到应有的关注和寻求解决之道。然而,年复一年,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的迹象。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只要国中华文教师的师资充足,则解决这个问题是极为轻易的事。其实,这种想法未免流于片面。国中华文班的问题,并非师资短缺一事罢了。深一层的探讨,大家就可知道它实际上是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们若对这个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则对寻求解决之道也许会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一些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分析:

校方态度和科目定位
1、校方的态度问题。校方对一种语文的态度将会影响校方推行该种语文学习的种种措施。以个人观察所见,国中校方对华文的态度大致上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态度的学校对华语华文十分热爱。这种学校对华文的教学十分重视,因此会想尽办法来克服华文班的教学问题。如果华文班的教学仍存在问题的话,那么,该问题恐怕已不是校方能力所能处理的事,也或许有关的问题需要较长一点的时间,才能澈底解决。
第二类态度的学校谈不上热爱华文,但却认同华文的价值和作用。这种学校对华文班的开设仍会积极处理,但并不尽心尽力,遇到其他科目也有困阻时,对解决其他科目的难题往往放在优先处理的地位,而华文班的问题往往就会受到忽视。
第三类态度的学校既不热爱华文也不认同华文的价值。在这种学校,华文班的有无,似乎不是学校关心的问题。因此,华文班不闹问题,自是天幸。但若有问题,则任由搁置,校方可不急不躁,非有外来压力,校方可就对处理有关问题提不起劲。
2、华文科定位的问题。对那些希望孩子能掌握华语华文的家长来说,学习华文是对文化的一种认同,一种文化的延续,或至少是对华文经济价值的重视。因此认为学习华文是重要的事。
可是从校方的观点来说,华文科并不重要。华文科成绩的好坏,对评定有关学校在政府考试中的总体成绩表现并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有些学校甚至有这样的观念,认为学生若积极学习华文,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多用一些在华文科上,会影响他们在其他“重要科”的学习,对校方在政府考试中的整体表现,恐怕会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极不鼓励学生这种“愚不可及”的做法。由于有上述这种观点,好多学校对提升华文科水平一事并不感兴趣,在长期或常年的学校教学规划中(Blue Print Sekolah),华文科往往不能成为“入幕之宾”,不像对待其他科一般,校方有定下长短期的成绩指标,以及拟定要达到指标的各种教学和施政策略。
另外一方面,从学生的观点来说,华文科对考取政府考试的文凭也显得不重要。不论是初级文凭考试(PMR)或教育文凭考试(SPM),华文科不是被圈定为计算是否及格有关考试的主要科,且华文科成绩的好坏,对升中四或中六选读科系时,也不会有显著的影响。由于这种认知,许多学生对学习华文也往往失去热忱。除了一些热爱华文的学生尚能对学习华文表现积极之外,大部分学生都是马虎从事的多。

师资匮乏面面观
3、师资的问题,国中师资匮乏,是华社熟知和关注的问题。但是师资匮乏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却又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恐怕还没有国中华文师资匮乏情况的精确数字以及精确估计师资需求的方式。其实国中华文师资匮乏的现象大致上可分成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关学校真的是没有适合教华文的老师或华文老师人数不足。
第二种情况是有关学校有足够的华文老师,但有关的老师却没有被分派到教导华文的工作。校方不派有关老师教导华文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其他科也缺乏老师,华文老师被调去顶替(因为其他科更重要嘛!)。另一种可能性是学校有华文老师,其他科的老师也不缺乏,校方不分派本校老师教华文是因为华文班可由校方聘请兼职老师教,并由政府付津贴。校方不必花钱,又能因聘请兼职老师而相应地减少本校老师们教学的节数。对学校来说,这不是一种很精明的策略吗?因此,在一些中学,本校华文老师不在本校教华文班而到别的中学去做华文班兼职老师已是一种不足为怪的现象。
第三种情况是学校原本有华文老师,但这些老师由于过去多年被指派去教导其他的功课,已逐渐地专长于教导有关的科目,且交出好成绩。在这种情形之下,有关教师本身不愿再教本行的功课不但易于理解,即对校方来说,再让这些教师“返璞归真”未免是一种损失,怎舍得呢?
第四种情况是有关学校的一些老师惧怕教华文而宁可要求校方改派他们教导其他的科目。教师惧怕教华文有很多原因。教师对本身教学能力失去信心,华幸科的教学工作特别繁重,学生学习态度令教师失望,家长的责难等因素都能促使有关教师作出不愿教华文而改教其他科目的选择。
另一方面,在一些学校也有一些老师原本不是受训为教华文的老师,但由于有华文的资历,在校方缺少华文教师时,被委派教导华文,成为华文老师,并且胜任愉快,令人赞佩。但这类老师在核算华文师资时,算不算正式的华文老师呢?
因此,要确定一所国中是否缺少华文老师,我们实在需要有一套评估的标准,并且得仔细审查有关教师的资料背景,才能得出确实的数据。

编班和上课时间问题
4、编班的问题。国中分为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两类。在国民型中学,一般上绝大多数学生是华裔,编华文班往往不成问题。原班学生一同上华文课是极自然的现象。然而,在国民中学,一般情况是在非华文节吋,班上的学生各族混合,而到华文节时,则需重新组合班级,并且更换教室。在一些学校,由于各族学生人数并不平均,重组班级之后,班级有大有小,甚至班级数目也有变动的。出现这种情况时,安排教室就会产生问题。因此,在一些学校,或由于校方处理得不当,或囿于设备不足,教师或学生找不到自己的班级来上华文课,或上课地点不适当,或教室缺少桌椅用具等种种影响教学的现象就会出现。
5、上课时间的问题。自从中学综合课程(KBSM)实施后,有云华文课已纳入正课,上课时间的问题已不复存在,对一些只有上午班级和重视华文科的少数学校来说,这确是事实。但在其他的许多学校,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那些有上下午班的学校,这个问题更是棘手。
KBSM课程中,回教徒学生必修的回教教育科每星期有6节,而非回教徒学生必修的道德教育科每星期有3节以及做为附加科的华文科每星期有3节。道德教育科和华文科的节数相加起来刚好相等于回教教育科的节数,即6节。故回教徒学生上回教教育科的时候,非回教徒学生则上道德教育科及附加科的课。回教教育科里有3节是讲授课,刚好和道德教育科相配合,并在同一天同一个时段于正课时间分别上课。回教教育科的其中一节是实践课。也可配合一节附加科(华文科)在正课时间上课。回教科的另两节有注重兼修课程活动的意味,故学校遇到不能把所有科目的节数纳入正课时间时,这两节回教教育课可安排在非正课时间学习。附加科(华文科)既然和这两节回教教育科配合,上课时间的安排自然也得“与其共舞”了。
在只有上午班的学校,校方可把上课时间延长到下午。因此理论上附加科(华文科)仍然可说是安排在正课时间之内。然而在许多学校,华文科往往会被安排在一天的最后一两节。这种安排有些时候是校方为了兼职教师的方便而不得不如此,但更多时候却因为华文科不是重要科,只好在时间的享用上忝陪末席。
大家都知道在今天的中学,有许多学生是乘搭巴士车来上课,而老师们也有共车来学校的安排。华文科被安排在最后一两节上课,有些师生们由于心神疲倦而对上课提不起劲固然是可理解的事,但更影响上课情绪的却是为了赶乘车的问题。有些学校在上完正课时间后就放学,上华文课的师生无形中即成为“留堂,,的一群。在遇到乘车的难题时,一些师生作出宁可牺牲华文课的决定是极其自然不过的事。
在有上下午班的学校,两节附加科(华文课)安排到上午或下午均正课以外的时间上课是无可避免的事。有些学校更由于兼职老师只能在周末上课,因此安排华文班到周末上课也是常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室的问题,乘车的问题,学生需协助家务的问题,经济负担的问题,华文课和课外活动或学校庆典活动相冲突的问题纷至杏来,校方也不知如何着手解决、因此华文课受到种种干扰是可以想象的事,而许多学生不来上课的现象也很普遍。有时候,在一个由兼职老师教学的班级,230名学生中,只得“小猫三几只”来上课的现象也已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

图书设备与课本
6、图书设备的问题。要掌握好一种语文,学生有需多阅读应用有关语文写作的书刊,以汲取知识、开拓思想以及借鉴语文应用的规范和楷模。在国民型中学提供华文书刊给学生阅读大致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国民中学,有些学校在这一方面的措施,可就令人失望。在这类学校中,有的图书馆里并没有华文书刊的供应,有的是华文书刊的供应量极其稀少,有的是对华文书刊的添置没有长、短期的策划和拨款,有的则是管理不当造成学生借阅华文书刊产生许多难题。无论是呈现上述的其中一项或多项缺失,一所学校若存有这种问题,肯定对提升学习华文的努力,会造成一种打击。缺少课本以外的阅读,学生对语文应用的涵养,就甚难得到充分的提升。
由于学校图书馆没有供应华文书刊。在一些学校里,热心的华文老师就设立由华文学会管理的图书小组,想方设法来收集和提供一些华文书刊给会员阅读以解会员们缺乏华文书刊供阅读的困境。老师们的这种努力,固然令人十分嘉许,但毕竟能力有限,要想根本解决学校华文书刊匮乏的问题,恐怕不易办到。另一方面,这和贯彻合理分享学校拨款的原则,也有所相悖。
7、课本的问题。国中华文班的学生,人数会逐年变动。学校有实行借贷课本的计划。在小镇和乡区的学校,借贷课本的学生,为数相当多。如果有关年度的某些年级学生人数比往年多。贷借课本的存量不足。则学生没课本上课的现象就会出现。有些学校从年头痴痴地等到年中,供借贷的课本仍然没有着落。即使学生想自费购买,也不知到哪儿采购,碰到这种问题,老师也无法可施。唯有等到有关的官员到访,老师就高唱“诉衷情”一番。但问题是否能在短期间解决,仍然是个未知数。没有课本上课,老师和学生的烦恼可想而知。

华文学会与授课时间
8、华文学会活动的问题。语文的学习,课内和课外的活动必须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学是为了用,而用又激发了学”的效果。因此,要促进华文的学习,学校里成立华文学会或华文活动小组以进行筹划和推展各种有关的课外活动是十分需要的。
好些学校,尤其是国民型中学,在这方面的措施是十分令人赞赏的。但在另一些学校,这方面的措施,可就值得商榷。在这类学校,课外华文学习活动的有无,学校并不关心。有一些学校甚至认定华文学会的设立给学校带来两种负面影响。其一是参与华文学会活动的学生很可能清一色是华裔。这对促进不同种族学生间的交往会有所阻碍。其二是学生参与华文学会之后,就会减少他们参与学习应用其他语文的活动,进而影响校方欲提升其他语文学习的努力。姑不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抱有这种看法的学校往往就会对成立华文学会和推展各种学习及应用华文的课外活动不表赞同或是甚至加以限制。这对提升国中华文的教学不无影响。
9、授课时间的问题。KBSM课程规定,华文科每周只有340分钟的课。除了固有的听、说、读、写语文技能训练之外,新课程也包含语文知识和名句精华的教学。许多老师都感到要用每周3节课时来充分的照应各项技能或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事。
在一些学校,由于聘请兼职老师遇到多种阻窒,“迟开班,早停课”的现象十分常见,再加上由于课室的安排产生难题,以及为照应各种考试或学校的大型活动而暂停授课等等因素的干扰,七除八扣之后。学生真正上华文课的课时已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师又怎能按照规定完成各项教学纲要的内容呢?
另一方面,自KBSM课程实行之后,一些老师又侧重语文知识的教学,不惜花费许多课时,专项式地指导学生认识和记忆各种语法项目的定义和分类,并做各种分辨语法项目的练习。如此一来,花在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和应用语文的时间,反倒大大地缩减。对教学课时已十分短缺的华文科来说,这种偏向的问题,实不容忽视。
10、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就读华文班的学生有几种类型,大致上分,一类是喜爱华文者,一类是对华文不爱也不恨者,一类是到中学才开始接触华文者,一类是受家长和校方逼使来上华文课者,而另一类则是校方编定的华文科和回教教育科时段,没地方可去,暂到华文班上来“避难”者。
上述的几类学生中,只有第一类学生的上课态度和学习精神最令老师感到舒适自在,其他类型的学生,一般上都对学习华文提不起劲。他们在上课时不用心听讲,功课不交等行为固然令老师失望和心冷,然而更令老师吃不消的是有一小部分不想上华文课的学生在上华文课时,会做出许多干扰上课的违纪行为,使第一类型学生的学生情绪深受影响。试想一个班级里若第一类型的学生只占小部分的话,老师怎能专心教学?然而这样的班级,在一些学校里,为数却也并不少。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华文科的老师也只能以“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的无奈心态对待。因之,华文科的教与学也自然蒙受挫折。
11、老师工作量的问题。一个班级的华文课每周只有3节,以一名老师每周教24节左右的功课负担来计算,一名专教华文科的老师就得教78个班级的华文课。除国民型中学之外,由于上华文课时一般上都得重编班级,故许多同一年级的华文班都在同一天同一个时段上课。一名华文老师就只能教其中的一斑,这就意味一名华文老师不但要教多个班级的华文课,而且得教多个不同的年级,这无形中就加重了老师备课的负担。语文科的学习又得着力于多做创作性的语文应用练习。如果每个班级的人数又多的话,单单批改作业,一名尽责的老师就得呕心沥血。以教华文科和教别门功课相比较,许多教华文科的老师似乎都感到自身十分委曲吃亏。因此之故,如果不是对华文十分执着和热爱的话,有机会脱身,一些老师都想换到教导别门功课的工作岗位去。若出现这种现象,自然华文科又有师资不足之虞了!

总结
从上述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国中华文班的问题实际上不是一个简单的师资短缺的问题。解决师资固然是最重大的一个步骤,但其他的问题也有需认真的寻求解决之道。其中好些问题并不单纯,它们牵涉到个人观点和认同以及教育决策的问题。因此要如何解决,实在需要多方面的详尽考虑。国中华文科教学的成果和日后华文小学教育及国中华文班的师资来源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并对日后华文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也起着极大的影响。故国中华文班的问题实不容等闲视之。但愿关心华文教育的社会各阶层人士,能共同来研讨这些问题,集思广益,以便能找出实效可行的解困良方,庶几国中华文班的问题,得以一一解决,则华社幸甚,国家幸甚。
    (23/24-08-1994《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