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4日星期一

大专私营化与民办大专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大专私营化与民办大专
傅孙中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最近披露,我国的大专学府最终将私营化,交由私人发展。

    他说:目前许多先进国家的大专教育已交由私人界去开办。过去,由于我国私人界并无提供教育设施便利的能力,政府有此责任去承担,为人民提供大专教育。现在私人界经已有这种能力,因此将它交由私人去办与发展是正确与明智之举。

    有关大专私营化之后所采行的政策,他表示仍将由政府决定。

    首相虽则只以三言两语吐露这项新的概念,已然引起舆论界普遍关注与反应。长期以来,我国大专学额的不足,政府又推行大学入学种族固打制,同时也不允准民间兴办大学,致使许多优秀学子望大学之门而兴叹,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所以各界对于首相这项初步的构思,无不寄予一线新的希望,希望这是政府鼓励民办教育的前奏。

    政府既然准备将高等学府私营化,很自然的必须允准民间兴办高等学府,否则前后便不能互相呼应。不过,将国内现有大专学院私营化与鼓励民办大专学院为政府分担教育责任,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具有不同的社会意义,不可混为一谈。

应准民间办高等学府

    教育是立国之本,为国民提供基本教育是政府对纳税人应负起的责任。我国现有7所大学,政府每年都需拨出一笔巨额款项,以供这些大专学府作为行政、研究与发展开销用途。据估计,每名大学生每年直接或间接从政府处享受8千至3万元的津贴,这显然是一项沉重的负荷,但是政府责无旁贷,必须两肩挑起。如果政府将现有大专学府私营化,交由私人去开办发展,那无异是将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给私人界,必将导致学费大涨,最终由学生家长承担,剥夺了贫苦学生深造的机会,不但不值得支持,而且要加以反对。

    教育部长安华依布拉欣已作出澄清,表明首相的谈话是指在某些学术领域私营化,让私人界参与,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把大专学府全盘交由私人界开办,推卸政府所承担的责任。

    他说,政府的目的是要让私人界参与协助提高我国的学术水平,私人界从现在开始,受促参与大专学府的某些课程准备工作和学术领域。

    职是之故,政府应该继续资助扩展现有的大专学府,并推行更加自由开放的教育政策,允准民间兴办私立大专学院,弥补大学学额的不足,减轻政府的负担。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共为国家造就更多专才,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官民相辅相成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在1988年,我国7所大学总共招收了51千零71名新生,即能成功完成中小学教育再进人大学就读的青年学子,仅占总人数的2.56名而已,这比美国有70%学子得以升入大专院校,差距甚大。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也瞠乎其后。比如国民乎均收入远少于我国的泰国,每10万人中便有1990名大学生,我国则只有680人,急须后起直追,以免大学教育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影响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截至目前为止,已有为数近5万名的学生,因在本国升学无门,只好远渡重洋到海外深造。近年来,英、美、澳、纽、日本,甚至台湾的学费与生活费大幅提高,不只加重自费生的负担,连政府也迫得减少颁发海外奖学金保送学生出国。在这种情形下,我国目前已有多家与外国大学有联系的私营学院应运而生,提供“双连学位”课程。学生可先在本国修读两年大学课程,后两年前往有关大学继续深造,考取该大学的学位。这些“双连学院”的存在,可说已具备民办大学的雏型;倘若政府能修改大专学院法令,不在学制、师资,招生配额、媒介语等方面诸多限制,允准民办大专学院自由设立与发展,相信会比将现有大专学府私营化来得更切合实际需要。

修改大专学院法令

    民办大专学院所能扮演的角色是肯定的。它不仅能为我国提供更多大专学额,而且能为我国培养更多符合国家需求的专才。更重要的是,每年可为我国节省不下10亿元的外汇,何乐而不为呢?现在应该是政府在大专教育政策方面改弦更张放宽限制的时候了!

(04-03-1990《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