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制度改革看时代脚步

星洲日报2019.01.04

从教育制度改革看时代脚步
李慧珊

    我国小学一至三年级废除考试的政策,并不再用分数来区别学生,无疑是迈向21世纪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但对于其中的细节和方法论的问题,还是需要许多实际的功夫来完善的。人工智能的频密步伐,使得我们已没有喘息的空间了。教育改革还需要加紧步伐,以适应未来的新时代。

    法国非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于2014写了一本书《21世纪资本论》,震撼了长期陷于低经济增长中难以自拔的西方世界。诺奖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评论称该书引发了“皮凯蒂恐慌”。皮凯蒂的书揭露了300年来资本主义贫富差距扩大的总趋势。他通过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如,库茨涅茨收入不平等的锺形曲线和索洛的内生增长论,成功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已不足以诠释今天复杂的社会劳动分工网络。虽然很多人质疑这本书所引用的数据和结论,但这不阻止它成为时代的畅销书。这本书之所以畅销的原因,是因为这本书抓住了当代人类的一个情绪也是当代社会试图解决最大的难题:贫富差距。

    今日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时代的更迭,或是我们已经在进行时代更迭了,而这个新时代被命名为人工智能时代。好比科技革命时代,人类从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手工作坊走进以流水线为生产基础的工厂一样,有一大批人被时代与时代间转换的漩涡所摒弃。这无疑成了历史的必然性。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所发表的报告——《致未来的工作》中所预测的,在未来5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导致全球失去710万个工作岗位。但在科技、深度服务即新媒体领域,将创造210万个工作岗位。我们做一个简单算术,在两者相抵销之下,未来5年内,将会净损失5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以行政工作与白领阶级为主。实际上,在新时代,消失的工作数量将远远大于新产生的工作数量,而且在人工智能时代,所产生的“新工作”全都是需要特别专业的技能学习和感性培训才能完好胜任的工作。

    新时代所诞生的工·作,绝不是如现在一般,只需接受短时间培训,然后坐在流水线旁组装手机或者操控机器就能完成的低技能工作。在新时代,人类将面临的趋势是,新工作产生的更少,能胜任新工作的人类更少,大批的人类将会因为自身生产力与新兴生产要素无法相结合,而成为毫无用处的人‘用《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的话来说,未来将诞生一个庞大的,新的社会阶层,即无用阶层。

    目前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是停留在填鸭式的教育层级,所知所学,无一不是为了考试做准备。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道理,将竭尽全力的消磨每一个青少年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当今,许多孩子读书的动力仅仅来源于外在的因素,而不是源于内心对于求知的渴望,这使得教育有些本末倒置的嫌疑。当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学习初期的学习积极性,都因为一个要面对接踵而来被消磨殆尽之后,试问要他以后怎么继续深入学习呢?他们对于学习产生了本能的厌恶和排斥,一想到学习,就是无穷尽的做题和考试,而他们唯一欢乐的来源,仅仅存在于课本,校园之外。

    这不免是马来西亚众多学子们过早辍学的理由之一,当然这里笔者不是指其为唯一的理由。有的学生很会考试,很会做题,但这样的人在将来很可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将来随便路边哪一台智能机器,都比人们会做题会考试得多。人类和机器人比考试比做题,就像和飞机比赛跑一样,是毫无胜算的。相反,因为长时间的应试教育,考试教育所带来的对于学习的厌恶,和对于吸取真正知识的排斥,才是学生们将来所要面对的最大危机。

    在学校里,对于学生们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如何学习。我们的社会必须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学生们所掌握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才是为准备他们日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基垫。毕业后,学生们闭上眼,试着把学校里学时所有知识都抛之脑后,剩下的那些才将是真正接受的教育。

    20年后所定义的“工作”,无一例外的,都是需要有特殊技能和才华的工作,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旁边的同事,而是一块一块由硅基组成的人工智能。如果一个人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没有对于学习的积极热情,那未来的工作将没有我们的份。所以考试,将是谋杀孩子们20年后美好工作前景的元凶。因为它是让孩子们对于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更是排斥自我学习习惯养成的罪魁祸首。因此,盼望大马社会能够对教育的制度性改革持更包容,批判,和开放的态度。改革的工作是全民的工作,需要结合多方的意见和理解,以致改革落实的更加全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