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的改革方向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我国教育的改革方向
李万千

    在我国,教育向来是属于敏感的问题,因为自1961年教育法令实施以来,国民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即实现一个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单元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取代了1957年教育法令所保证的“维持及支持本邦非马来人族群的语文和文化发展”的较为进步与开放的多元文化主义。职是之故,在教育领域,同化与反同化的斗争就贯穿在企图压制母语教育与维护与发展母语教育两股主要力量之间。这同化与反同化的主要矛盾与斗争往往掩盖了我国教育的另外一些矛盾与问题。

    新教育法令是在我国经济处在较快发展阶段提出的,有一种乐观的理论,认为国民经济快速成长,教育问题就不再成为那么敏感的课题。因此,对新教育法今的制定,抱有比较大的期望。但事实可能并没有那么乐观。

国家教育哲学

    新教育法令第一次出现了我国的教育哲学,而且把我国世俗的教育体系宗教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革。我国的教育哲学全文如下:

    在马来西亚,教育是一项持续性事业,它致力于全面及综合地发展个人之潜质。在信奉及遵从上苍的基础上,塑造一个在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其目标在于造就具有丰富的学识、积极的态度、崇高的品德,责任感,并有能力达致个人幸福的大马公民,  从而为社会与国家的和谐与繁荣作出贡献。”

    上述教育哲学,基本上照顾了教育的综合性与整体性一一“塑造一个在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以及个人发展(“有能力达致个人幸福”)和社会需求(“为社会与国家的和谐与繁荣作出贡献”)的统一。可惜对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并未涉及,同时也缺乏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更大的问题是在教育价值方面,却以宗教取向。以宗教统领教育未免失之偏狭,何况教育哲学的趋势将从以天人关系、人物关系、人人关系来论证教育的目的、性质、规模、内容、方法逐渐转向抛弃外在的间接的理论依据,而直接揭示人性的本质特征,以最大的可能的手段来探讨,发现、发挥人的潜能和价值。(参阅《未来世界的教育》,中信出版社页36)因此,世俗教育制度宗教化是一个大倒退,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只是选择用词的问题那么简单:教育哲学关系到我国教育将来的总方向与价值判断,必须认真加以对待!

    以下是对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些评述,也做一些个人的建议:

小学、中学新课程

    近年来我国教育的一次大改革是实施小学与中学新课程,小学新课程在1982年开始在3百多所小学局部推行,1983年就在全国全面推行,也即3M制。它注重读、写、算的基本技能,推行前并没有作出充分的准备,而华、印小学还面对变质的问题,引起了一场紊乱。到了1988年新课程推向中学,先从国、印、华、淡四个语文科目先推行,1989年就全面施行,大家乱成一团。到现在,小学、中学施行的效果如何,也没有作出较全面、科学、与可信的调查总结。其实,许多老师,甚至辅导老师(KP)对新课程都没有接受充足的训练,有的连基本的观念部没有建立起来,怎么能寄望他/她们做出好成绩来呢?而且新课程是否符合目前国际教育的新趋势,也是值得探讨的。

    由于我国经济走向工业化,市场对技术、半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殷切。目前、我国共有58所职业中学,9所技术中学,共有学生33千名,占中学生人数的7%,到2020年,教育部计划将技职中学的学生人数提高至67600人,占中学生人数的30%,技职教育如何与经济同步发展,是需要有严密的计划,一旦失调,就会产生问题。

教育私营化?

    私营化已经成为国阵的主要政策,有迹象显示它已向教育领域进军。事实上,能源网络私人有限公司(Rangkaian Tenaga Sdn. Bhd.)已经投资5亿元,把学校图书馆改为知识资料中心(PSI),将在5-7年内全面推行,它的管理层包括前任教育部总监丹斯里阿都拉曼在内,据报道,它将在10年内盈利1亿5千万,像这样的私营化会不会产生弊病?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教育部长拿督苏来曼道透露过,教育部考虑将创立了20年的科技教育组私营化。这涉及问题就更大了,教育部在未广泛征求民意之前,是不应该贸然行事的。

    我国对教育素有研究的邓日才校长曾经批评道:“马来西亚教育制度属中央集权制,一切由教育部控制,一向十分呆板,连课程、课时都是硬绷绷的,连让校长一点灵活运用的空间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命令是容易通达,但却难养成灵活的下一代,执行任务者都变成了“Yes-man”。无法创造工作的绩效,”这批评是相当中肯的。

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

    由于注重考试,及面对剧烈的竞争,我们的学生都变成死读课本,应付考试的机器。学习是一项枯燥无味的苦差,他们的天赋,擅长与创意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了。由于受到大专法今的影响,我们的大学生失去了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勇气,大多数只会在象牙塔里钻学术的牛角尖,或者在书中寻找他的颜如王与黄金屋!

    马大、理大、国大、及北大大学预科课程只收土著学生的单一种族收生政策必须改变,以利各族学生的交流与良性竞争。基于同样的道理,玛拉与拉曼都应招收更大比例的友族学生,使它们在种族比例上更加均衡;也必须废除种族固打制,以学业成绩及社会/经济背景做为收生的根据。

教学法的改革

    东方注入式,西方启发式,各有所长,各有偏差,应加以综合,敢于实验,敢于创新。传统教育长期忽略的学习方法与维思方法必须成为基本科目加以教授,以提高思维的能力及学习的效果。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有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冉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处在这资汛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知识很容易过时,所以必须把学习、教育当成终身的事业,才能与时俱进,水葆学识的新春!

大专教育的五个新职能

    一般认为早期大学的职能是:进行专业训练,培养律师,会计师、医生,进行人格和道德行为培养,造就高级文职官员: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人才。19764月广岛会议又规定高等教育具有如下五个新的职能,值得参考:

    *提高社会正义,主要目标是争取大学机会均等;
    *提高生活质量,上大学不仅为了生产,而且为了就业,而且为了生活:
    *参与政治改革,大学一般是统治阶级作为灌输政治思想的场所;
    *对青年未来能胜任的职业负责,突出的表现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工作相结合;及
    *对未来社会进行构思。

教育社会化、社会学习化

    教育社会化,包括把精英教育大众化,民主化,紧密为社会的需要服务,而不是为执政者或教育垄断者效劳。学习化社会是教育的终身性与社会性紧密结合的社会,是教育在时间上扩展到人的—生而成终身教育,在空间上扩展到整个社会而成为全社会教育的社会形态,届时,人们受教育的场所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学习场所一一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而扩展到家庭、工作场所、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科学馆,甚至扩展到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得以发展和成长的一切场所。

    除了传统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之外,据统计,当前世界上称得上学科的课程共有2400多门,而在美国的大学生,已开设的未来教育课程与具有未来倾向性的课程已多达两千种,显然的,人类已经进入开展创新性学习运动的新时期,任何保守的,封闭的教育政策,必然会被世界潮流远远抛在后头。

小结

    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民主化,社会化,大众化,多元化、终生化、世界化,无疑是教育的大势所趋,我们若要赶上世界趋势,就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这在目前的条件下是否可能呢?相信答案并不是那么乐观的。

    (01/02-09-1992《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