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拒收 缺特教师资 教部特教组:探讨数方案解决

星洲日报2019.03.11

零拒收 缺特教师资 教部特教组:探讨数方案解决

    (布城10日讯)教育部特殊教育组主任雅斯敏说,由于教育部从今年1月1日起落实“零拒收政策”,因此该组无法提前预估各校的特殊学生人数,而面对师资及设备等不足的问题。对此,该组已探讨数个方案,包括要求将师训毕业生调派到学校任教后才进行面试;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建议毕业生先执教后面试

    她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说,该组将向教育部人力资源管理组建议,以便能直接安排即将在今年6月毕业的大马教师教育学院(1PGM)特殊教育组学生到学校执教,之后才接受教育服务委员会(SPP)的面试。

    她说,在今年6月毕业生当中,共有179人主修学习障碍特殊教育,29人是听障特殊教育和16人视障特殊教育。

    “目前师训学生毕业后要等待面试,待面试结果出炉后才会被委派,因此我们正在探词,以便让毕业生先进入学校执教,之后再面试,如果面试不通过,就无法继续执教。”

    她说,该组目前也鉴定拥有特殊教育专业资格,却在主流班级任教的教师,以便能将这些教师调派到特殊学校,或成为特殊教育综合计划(Program Pendidikan Khas Integrasi,PPKl)的教师。

考虑重新制定调派方式

    “另外,我们考虑重新制定在大马开放大学(OUM)考取特殊教育文凭教师的调派方式,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根据教师在教师教育学院里主修的科目选项调派,但是我们目前正探讨能否根据他们在开放大学里所考取的科目进行调派。”

    她也说,根据目前的师资调派方式,大马教师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将派往小学执教,而大学毕业生则将派往中学执教,因此该组将向人力资源管理组建议,以增加特殊教育系学生的调派弹性,即除了能够将大马教师教育学院毕业生派到小学外,也可派到中学执教。

    “如果师资短缺问题严重,我们建议大马教师教育学院增加特殊教育的学额,透过‘增加选修计划’(PITO),让在职教师增加特殊教育专业。” 

落实零拒收前 特殊儿入学前2年须登记

    雅斯敏说,在落实零拒收政策前,特殊孩子的父母须在孩子入学前两年,到教育部线上系统登记,以便有关单位能提前准备所需的师资与设备,然而此政策落实后,各州教育局及学校将完全接受没有提前线上登记,而是直接到学校申请人学的特殊生。

    “如果能提早登记,教育部就能提前知道师资、设备及学生津贴的需求,但如今我们除了无法提前准备外,学生(也要等到6月才能拿到150令吉津贴。”

    在此政策下,无论是生理残障、学习障碍(如自闭症、过动症,)、视障或听障的孩子,到学校申请进人特殊班参与特殊教育综合计划(PPKI)或进入主流班级参与融合教育计划(PPl)都会被接受,惟有3个月观察期。

    她解释,特殊教育综合计划是社会所了解的“特殊班”,而融合教育计划则是让特殊学生进入主流班级与普通学生一起上课;融合教育计划分为半融合和全融合,半融合是指特殊学生在特定科目,如美术、体育等与普通学生一起上课,全融合则涉及所有科目。

    她说,教师和专家会评估并建议对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环境,如该学生是否适合继续在主流班级里参与融合教育计划、或在特殊班参与特殊教育综合计划,还是要到特殊学校,或到由妇女及家庭发展部管辖的社区康复中心(PDK)。

学校没拒收特殊生

    她强调,教师和专家只是建议让学生到适合的环境学习,不代表政府拒绝接受这些孩子,无论是特殊教育综合计划还是融合教育计划,都在政府教育体制内,若父母不想将孩子送往社区康复中心,也可签署同意书,让孩子继续留在特殊教育综合计划里学习。

    “在行为控制上面对严重问题及亟需父母协助,如仍依赖尿片的学生,其父母可申请孩子延迟入学。若父母不想申请,父母可申请成为课堂自愿者。”

    她说,部分民众指教育部在推行零拒收政策后,仍有学校拒收特殊生是不正确的指责,因为经该部查证后,这些投诉都是2019年之前的申请。

华淡小较少开特殊班原因 子「华印裔」少人读特教专业』

    雅斯敏说,华小和淡小较少开设特殊班进行特殊教育综合计划的原因,是很少华裔与印裔修读特殊教育专。

    “无论是大马教师教育学院还是帅范大学,都很少华裔或印裔学生,所以当我们要在华小和淡小开办特殊教育综合计划时,只能派巫裔教师,但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

    “但是据我了解,较多家长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小特殊班,因此即便在华小或淡小开班,若邻近的国小也有,许多华、印裔的父母会选择国小。”

鼓励华印裔修读

    无论如何,她鼓励更多华、印裔教师增加选修科目修渎特殊教育专业,以便有更多华小和淡小能开班进行特殊教育综合计划。

    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组截至2018年的数据,在全闲883所政府资助华小当中,共有92所华小设有特殊教育综合计划,即约10%。

    她说,教育部目前将特殊教育课本翻译成中文及淡米尔文,以让学生使用母语学习。尽管学生目前使用马来文版的课本,教师可弹性教学。“华小特教教师可以用华语,因为最重要的是学生能明白。”

    雅斯敏说,主流学校要开办特殊班进行特殊教育综合计划,只需提前向教育部申请即可,在拥有师资和设备的情况下,“即使只有一名特殊学生也可以开班”。

   “该校首先要有足够的课室,之后我们可以讨论如何准备设备和所需的师资。我们规定特殊班的学生人数是6.5人,但是一班8名学生也可以接受。如果超过这个数目,就可申请再开一班。”

张为茗:减少被『请』出学校 特殊生零拒收观察3个月

    (吉隆坡10日讯)雪隆特殊家庭孩子互助会理事张为茗说,教育部推行零拒收政策并给予特殊生3个月观察期,有望减少特殊生在每年二月被“请”出学校的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如何,还需待3个月观察期结束后才下定论。

    他说,在政府推行零拒收政策之前,许多特儿父母在每年的2月,即农历新年期间都会忧心忡忡,因为许多特殊生在入学的一个月后,就会被校方“请”出学校。

    他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他多年前为自己的孩子报读华小,也到许多学校实地考察,发现政府学校的师资与整体环境所提供的特殊教育并不理想,因此决定让孩子到国际学校和家庭学校接受教育。

    他说: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特殊教育综合计划(PPKI)及融合教育计划(PPI)是源自欧美国家的理念,这些先进国家一开始讣特殊生与普通生分开上课,但是后来发现行不通,因为特殊生不了解社会,社会也不了解特殊儿,因此发现融合教育才是上策。

    “先进国已将特殊生和普通生的教育完全融合,但是大马的教育环境还未准备好进行完全融合的教育,因为国外的教师认为,教育特殊生本来就是教师的工作,但是大马的教师认为,如果我是主流班级的教师,教育特殊生是我额外的责任。”

    他说,基于政府学校特殊教育素质不理想,许多家长替孩子报名入学后选择离开,有的到国际学校和家庭学校,也有注册人学只为领取每月150令吉津贴,却鲜少让孩子上课,而是在外接受治疗或复建。

    他说,虽然教育部推动融合教育计划,增加特殊生与普通生的互动机会,但是部分主流班级教师和普通学生的家长都对此感到压力,“学生之间也会说很难听的话”。

    “校长不会拿融合教育计划开玩笑,因为要顾虑其他学生、家长、教师,还有成绩,而特殊生有时也很难适应从小班到大班的转变,因为特殊班大约10人,普通班可能有40人,教师给予的关注不一样。

    “教育部说要在2025年达到75%特殊生参与融合教育计划的目标,我认为有目标、有雄心是很好,但是我们不能太看重数据,因为有时数据未必能代表背后的意义,不是说数字越多越好,背后怎么做、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