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中应走向综合化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独中应走向综合化
王锦发

    马六甲培风中学在高中阶段实行文、理、商、工分班制。主持其事的邓日才校长,把这种模式叫作“综合中学”。

    从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来看,中等教育发挥多种职能,实行综合中学体制,进行分组或分科教学,已是一种共同的趋势。

    美国全国中等学校校长协定肯定,综合中学是人人可以学到有益东西的一种最佳结构的中等学校,它“兼有进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术性升学准备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种职能”。

    这种中学已成为美国中等学校的主要模式,根据1983年的资料统计,美国公立中学八成是综合中学,在籍学生占全国中学七总数的86%。在英国,综合中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欢迎,到了1976年,公立文法中学和现代中学巳分别减少到4771002所,而综合中学则剧增至2878所。

英美综合中学在增加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独中只照顾传统教育,课程基本上是以衔接大学为主的,尤其理科更是如此。后来,有的独中也开办文商班,但基本上,那还是一种权宜之计。到了最近,一些华教工作者,才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民族发展的需求和教育的最新理念,来阐明独中综合化的必要性,并且探讨独中走向综合化的具体步骤。这是独中运动日趋成熟的又一个表征,是独中向纵深发展的另一个标志。

    尽管综合化是大势所趋,但各独中应考虑主客观情况,量力而为,条件不成熟寸不好硬闯。柔佛州董联会便结合技职科的创设,谈到了这一点。该州代表吴维湘在会上说:“随着科技时代的迅猛发展,加上我们正迅速迈向工业化过程,技职教育已越来越使人感到迫切和需要,尤其华社更是如此,因此,独中重视技职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工作。但我们必须对各独中本身的主客观可行性条件,结合实际情况作出深人分析和研究,绝不可草率行事,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态,而没有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后果。

独中须结合实际情况

    其实,综合化就是把本来分流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搬到同一个屋檐下来,并且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陈漱石博士反对,把技职教育,当成是就特定的技能,替某一行业乃至某一公司,提供一年半载的短期训练。技职教育固然不排斥实质性的职业训练成分,但它也不是单一职业单一技能的训练.技职教育要加强职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也要侧重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妥善解决学生升学的问题。陈博士强调,为了确保商科毕业生也能升人台湾大学,课程必须列入史地。他主张,地理要有人文导向.他甚至建议,理、商、工科的学生要念一本《人文概要》。

    无独有偶,董总资讯局提给交流会的《参考资料》中,邓日才校长也表明,“培养健全的优秀技术人力,促使经济成长,不应是工职教育的终极目标”。他着重指出:“工职教育除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之人”外,也要培养能体验生活真谛和了解社会责任,有职业满足感的‘幸福之人’。因此,我们不忘关注华族文化的传承,以使工职教育与华族文化取得均衡发展,由而培养华社的接班人。”

综合学校的三种职能

    为了发挥综合学校的三种职能,一些独中的文科班,在课程的设计上,便导人职业训练成分,也提供升学条件,并让学生有机会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职业训练是结合文科班固有的科目来进行的,如写作课有新闻采访、特写,电脑课有文书处理,美术课有广告设计等。这样处理,方向是走对了。文科班再也不是成绩差学生的“避难所”,而是好多出类拔萃学生展露才华的新天地。

    无论如何,综合化牵涉到学校结构、学制,课程等等重大问题,需要专人进一步的研究.陈漱石博士建议,董教总请学有专长之士,组成一个“战略”小组,为独中教育方面的发展,规划长远的蓝图。这个意见,是很有见地的。


    (27-02-1990《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