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检讨独中办学思想的时候了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是检讨独中办学思想的时候了
缪进新

几天前阅报,见董总主席胡万铎先生在霹雳董联会39周年庆祝会上这么说:“最近在吉隆坡举行的全国独中董事交流会,基本上对独中民族教育路线给予肯定,美中不足的是在丰富该路线方面做得不够,应推动进一步的交流,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对这一段话深感兴趣;因为这一段话虽然好像轻描淡写,给人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但是,将“丰富”这词儿用在民族教育路线身上的这种提法倒是第一次听到,很是新鲜。然而,心里头总觉得那里头有什么乾坤没有道出来,因为,“丰富”这词儿的体现毕竟是要依靠具体的建议才行。事实上,无论什么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或者什么方针、路线,开始的时候大多是模模糊糊的,露出一点点苗头;然后,如果这理论或路线符合客观需要的话,那么,随着局势发展,自能逐渐形成气候而成为体系。胡先生作为新任董总主席,他期望在任期内能做到“丰富”民族教育路线,有一番作为,这种想法是积极的。
我不是胡先生肚里的蛔虫,当然不晓得他的所谓“丰富”是什么;但是,我会同意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整个的独中办学思想是应该接受检讨的时候了。简单的说一句,世界已经变啦!要不然,萧规曹随,他人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还老是要按原定的方针办事,这会落后的呀!我不说检讨路线、也不说检讨方针,却说要检讨办学思想,因为,我认为办学思想才是根本的。要丰富“路线”,要丰富“方针”,首要的工作必须是脑子先要到位,愿意去认识客观环境的新情况和新需要,配合本身的特殊情况作出调整,这样,革新才会有可能。
然而,一谈到办学思想,大家的神经末梢马上就会紧张起来,深怕触犯了什么;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独中的办学思想,到目前为止,对许多华文教育的领导人来说,至少是下意识的,是一个敏感的、神圣的、不应该再来讨论的课题。因为,华文独立中学,它们的存在、创立、挣扎和发展就是马来西亚华人在殖民地时代以及立国初期为争取本族在这新生国家里头的基本权利和有尊严地生活权利的历史。它是以维护母语教育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发扬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为每个华人的责任的前提下,经过整整两代人的心血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相当庞大的民间教育体系,得来不易。那的确是一段光辉的历史!
既然独中办学思想的产生,有着这么一段光辉历史为背景,有着那么崇高远大的理想,那么,我们今天是否可以检讨它?是不是说,如果我们提出检讨独中的办学思想就等于放弃了接受母语的基本权利,不爱护五千年中华文化了?或者这样说,如果独中办学思想有所改变,那么,在马来西亚的这群“曾经拥有五千年辉煌中华文化的堂堂中华民族”,就“可以沦丧到成为行尸走肉吗”?我说,这些全部都是帽子,把你整个头包括嘴巴都给罩住的大帽子,但却无隔音功能的帽子!我们固然要尊重历史,缅怀先辈的功绩,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但是,我们无须受历史束缚,因为我们说的是未来,因为世界已经变了!
我认为,首先应该提出来检讨的部分是“堡垒主义”思想。事实上,“堡垒主义”就是一种战略思想。它是在外在力量强大,本体的生存条件受到重大的威胁因而产生的以防守为主、巩固阵地求活的战略。独立中学的办学思想就是在华文教育生死存亡的关头,为求生存而产生的。每一所独中就是一座堡垒,它们必须担负起维护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的伟大的、神圣的责任,其他都变成是次要了。就当时情况来说,华人社会似乎没有其他选择。然而,堡垒的功能毕竟不能永在。君不见,今天欧洲的莱因河两岸的一座座堡垒,除了为历史做见证之外,还有什么作为呢?即使曾经是世界第一大都会的北京,今天,它连城墙都没了。为什么?世界已经变了!
今天,我们国家的情况也变了,社会需求也变了,经济结构也变了。我们的独中大部分已发展成型,家长送孩子进独中的原因趋向复杂,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已不满足于只是提供一个华文教育、或者是学习中华文化的机会而已。维持学校的经费年年逐步增加,每次筹款的数目越来越大,学费也不得已而提高了。老一辈的老师为华文教育这光辉的理想吃草挤奶,结果连孩子升学的机会也落了空;需要继续叫老师们为华文教育作出牺牲吗?然而,最重要的是社会对人力的需求,不断的对所有的教育系统包括独中系统造成压力,这种压力是不受独中办学思想的影响而转移的。
怎样去面对这种新形势呢?胡万铎先生说要丰富独中的教育路线,其实,董总和独中工委会早已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例如,去年11月,独中校长就曾经聚集在福隆港讨论“华文独中90年代教育与办学策略”,92年汇编成书。此外,还有好几份向董事、校长、教师、家长、校友和学生针对好些重要课题作出的调查报告书。宝山在眼前,大家怎可空手而回呀!
    (20-12-92《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