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接触种族政治资讯 家长潜意识选国际学校

中国报2019.01.04

民调:接触种族政治资讯 家长潜意识选国际学校

    (吉隆坡3日讯)研究显示,巫裔和非巫裔受访者在按触与种族政治有关的资讯后,会潜意识激励他们为子女选择国际学校,而非政府学校。

    治理及政治研究中心(Cent-GPS)日前进行一项调查,并在访问前向100位受访者提供一些有关马来短剑或是亲马来人集会的新闻,而让一半受访者被“灌输”或意识到种族政治的存在。

    根据“马来邮报”报导,其中一个调查问题是受访者对子女的入学偏好,在纳入数个因素如教育质量、距离和费用等考量后,从政府学校、国民型学校和国际学校作出选择,而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都选择国际学校。

巫裔有消极反应

    调查发现,在种族中心主义和国家种族分歧的微妙提醒后,巫裔随即有了消极反应,即从一开始选择国民学校的35.5%降至22.6%,而选择国民型学校的则从42%跌至29.1%;然而,选择国际学校的人数却增加了一倍多,从22.6%增加到48.4%。

    非巫裔受访者同样做出消极反应。在不受资讯影响前,31.6%受访者会将孩子送到政府学校,但有关数字随后跌至10.1%,并对那些呼应种族中心主义言论的领导人所传授的教学大纲类型没信心。

    选择国民型学校的人数将从26.3%增加到32%,而国际学校则从42%增加到57.9%。

    治理及政治研究中心认为,受访者的选择标志著他们如何看待国家教育与国际教学大纲,同时也是受访者对马来西亚教育体系的信心。

不鼓励子女到官联公司工作

    相关调查报告也关心受访者是否会让孩子到官联公司工作。

    该中心指出,官联公司经常受到“政治干预或自上而下管理不善”的关注,但实际上有许多官联公司是成功和专业管理,且近乎不受到政府干预。

    在接触种族政治资讯后,那些“鼓励”子女在官联公司工作的巫裔受访者,从35.5%大幅下降到12.9%,而选择“允许”的人士仍然保持不变,超过48%。

    而“犹豫不决”者从12.9%增加到25.8%,“拒绝”让孩子进入官联公司工作的人,则从3.1%大幅度增至12.9%。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以种族为中心和以种族为基础的言论,通常有利于马来人,但巫裔受访者在这里有消极回应,包括不允许孩子在与政府有联系的公司工作。”

    在非巫裔受访者中,选择“鼓励”者从32.2%下降到10.1%,而那些“允许”的人则从52.3%减少到26.5%。

    相反,非巫裔对这个国家种族鸿沟的潜意识提醒会让他们的孩子在官联公司工作更加犹豫,从10.6%增加到37%,而选择拒绝的人士也是从5%大幅度增加到26.5%。

吴文宝:让孩子读国际学校

     (吉隆坡3日讯)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署理主席吴文宝,就有关选择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就读的调查指出,这说明人民对政府学校及国家教育失去信心,不选政府学校,正是信心问题,反映国内教育制度已亮红灯。

    他告诉《中国报》,国际学校的出现,只要家长的经济考量许可,都想要送孩子到高素质的学校,毕竟师资及教学设备好,声望也高。

    “不过,北马国民型中学还是很吃香。”

    他说,国际学校的教学设备很好,唯一些华小,包括国民型中学的校园设施也很好,只因华社及董事部3大机构都乐意出钱出力。

北马国民型中学吃香

    “同样的,将孩子送往国际学校的家长未必都是有钱人,也有一些是家长自己缩紧裤头,再穷不穷孩子的教育,所以都说明这些家长对政府学校或国家教育失信心。”

    他直言,北马国民型中学很吃香,但面对教育官员诸多干预,想方设法变相要压制国民型中学发展,他重申,事实上,这些国民型学校并没强调种族,只希望华裔生就读。

    他透露,现今家长对国家教育失信心,经济条件又局限,因此,报读国民型中学的清寒学生人数愈来愈多,校方仍是有教无类照顾各族学生。

    有关调查发现,在种族中心主义和国家种族分歧的资讯提醒后,相关选择国际学校的人数比例大增一倍多,巫裔从22.6%增加到48.4%,及非巫裔从42%增至57.9%。

高官子女也不念政府学校

    一些教育界人士借喻,很多政府高官或社会名流显要,为何也没有将孩子送往政府学校?是否他们也对本身的教育制度没信心?这不是很讽刺吗?但值得深思。

    活跃杏坛但不便姓名见报的教师受访时说,曾有不少老师,因为对自身学校的教学素质没信心,即便学校靠近家里,但也不会为孩子报读该校,这也是第2讽刺。

    他续说,教育制度朝令夕改,官员小动作多多,干预学校行政,打压学校发展,令人民对国家教育大失信心。

    他也见识过,身为教育官员却对教育制度都不了解的事情,在此促请政府从上至下,先了解整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从教育部长开始,按照职务轻重,履行职务。

    他甚至不客气地说,部长的任务是关乎国家教育的大事决策,不是去巡视学生有没穿黑鞋的芝麻小事。这是下层官员应该做好的分内事。

陈亚才:为孩子未来著想

    时事评论员陈亚才分析,一般冢长私立或国际学校,都有一种笼统印象,即认为国际学校的教学方法较好,水平较高;实际上,家长是以经济能力及孩子未来前途保障的前提考量,选择国际学校。

    他说,各族家长有著普遍现象,只想到孩子的未来出路,提供教育对孩子未来的事业发展有否帮助,种族政治思维倒是其次。

    他引述,华社或部分家长也有另一种印象,即认为华小纪律、学习风气和环境较好,老师教书认真,所以首选是华小。

    “《国家发展大蓝图》数据显示,96%华裔家长会将孩子送往华小就读;印裔社群则有一半家长选择淡小,另一半家长选择国小,后者是想到国际学校费用高,遂选择他们认为比淡小未来出路保障较好的国小。”

    他总结,家长对孩子未来前景的评估都不一样,唯一共同点是,家长都希望并选择最好的教育给孩子,但也必须经济允许。

该拯救国家教育了

    根据国际学校咨询机构(ISC)在2017年的调查,我国是东南亚10个国家内,拥有最多国际学校学生的国家,学生人数比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泰国和新加坡多了逾万人。

    从教学理念到校园风气,从课程设置到师资水平,从学生成长到升学方向,国际学校为学生提供自由且具创造力的学习空间,但是,国际学校再好都有所局限

国际学校受青睐

    根据调查,全国学费最贵的国际学校幼儿班至中学毕业的学费,总共是135万5401令吉,这可不是一般双薪打工家长能负担得起。

    但国际学校在我国受到青睐,不是没原因,根据治理及政治研究中心(Cent-GPS)日前的研究显示,巫裔和非巫裔受访者在接触与种族政治有关的资讯后,会潜意识激励他们为子女选择国际学校,而非政府学校。

    在我国这样的多元国家,多元化不只是体现在种族文化和宗教之间,更体现在教育制度上。不同于其他国家,我国从小学开始就有多种不同的教育体系,例如华小、独中、淡小、国小、华中、国中等。不同的体系使用不同的语言教学,各族学生很少能从小在同一类学校学习,这无可避免的造成彼此之间的隔阂。

公平对待各源流

    加上有不少政客季节性的针对各源流教育发表极端言论,影响国家团结,也造成国人对国家教育及国家教育体系失去信心。

    要鼓励国内家长把孩子送到政府学校,教育部首先责无旁贷,除了在国家教育政策上给予各源流学校公平对待,也要提供校方更大的自主权,塑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

    在多元社会,有不同政见是平常事,任何人都不必有过度的情绪反应。负责任的政治工作者,要努力扩大支持理想治国理念的各族人民,以终结种族政治,促进国民团结、拯救国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