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4日星期一

多少千万元可予取予求?——浮罗交怡计划VS董教总教育中心


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多少千万元可予取予求?
——浮罗交怡计划VS董教总教育中心
陈锦松

    华人社会一向重视教育,在政府办教育有不足及未尽力之处,华社以大笔的捐款支助华小的兴建及设备的添购。特别是华文独立中学,每年不敷约3千万元,在学生缴交了“高昂”的学杂费之余,不得不向华社筹款,以解决每年庞大的行政开销及教职员薪金。

向广大华社伸手

    拉曼学院2200万元筹款的大目标在马华党政的齐力配合下,果然势如破竹,费时两年多就大功告成.南方学院1千万元的目标现也已筹了800多万元,董教总教育中心2千万元首阶段的5百万元现只筹到400多万元,未来大规模的筹款活动势在必行。最近马华提出需要2千万元的“浮罗交怡计划”,也是志在向广大的华社“伸手”,到底华社有多少的千万元可以予取予求?

    是否有人从华社经济负担能力的角度去了解数次大规模筹款对他们而言是“喘不过气”还是“应付自如”,如果华社的经济力量是“有限”的,那他们该如何分配“筹款市场”庞大的需求,鼓励民办教育业没有错,问题是政府推卸“官办”教育的原则,甚至要民间(华社)去承担额外的教育负荷,是否合理?如果政府确认华社对教育的传统坚持,是否今后会把教育责任转嫁给华社去承担,包括学校的硬体及软体建设?

    向来独立中学是华社经年累月最大的其中一笔经济承担。就是到今天,许多独中的设备仍然优劣参差不齐。大多数的独中为避免走上高学费制的贵族学校的道路,尽管学生人数增加了,也不愿提高收费以应付激增的开销,以致学校的负担加重了。一个独中学生平均华人社会每年要承担近百元。  一般独中的筹款,很少不动用师生一起投入。因此,在吉隆坡,我们不难看到穿校服的外州独中学生也到此筹款,他们所要的数目或许不大,但一分一毫积少成多却对建校十分迫切与必要。

对华教的信仰与执着

    董总与教总40多年来在坚持母语教育所作的贡献及成绩,华社有目共睹。独中统考文凭受到众多外国大学的承认,独中生的升学管道早巳不成问题。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没有董教总对母语教育的坚持,今天大马的华文教育会出现甚么面貌?华社可以从华敦的奋斗史中了解到董教总领导层对华教的信仰与执着。

    董教总教育中心的设立,正是华文独中朝向公元2000年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将在今年完成的“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工程,预计将展开的重要教育培训及推动的工作,包括:(1)培训独中师资与行政人员,提升华小师资的教学水平;(2)发展独中技职教育、提升以科技为导向的民族教育:(3)开办各科双联课程。此外,行政楼的空间及设备,也将成为独立大学有限公司和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各局为开拓华文教育局面而举办的各类研讨会、工作营和讲习班等场所。

    董教总教育中心的整个计划的完成,将包括兴建学员宿舍、教学大楼、讲堂、食堂及大礼堂等。如果董教总数十年来对华文教育所展开的斗争及工作,特别是亚太经济繁荣下华文地位的渐次提升,而中文电脑在技术上的大突破,证明董教总所坚持华文办学路线的正确及具前瞻性,我们希望华人社会理应对民族教育更具信心,而全力来支持董教总教育中心所将展开的全面性及策略性的华教工作。

    当然,董教总在坚守母语教育的大原则、大方向上也应规划短程、中程及长程的计划。以争取华社更大、更明确的认同,只要华文教育还需要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华人社会还需要保留自己民族的根。董教总才有可能继续拓展及完成使命,而华社是它最强有力的后盾。

华社是否行有余力

    马华的“浮罗交怡计划”包括提高乡区华人的教育水准、组织教育资料及辅导中心、推行领养计划、促进家庭工业及推动幼稚园教育等。马华有意推动教育工作,振兴民族士气,改观该党形象,原是无可厚非。但马华作为政府的一员,应该确保政府没有推卸对新村教育所负的责任与义务,及华社是否行有余力来捐助无数个上千万元的筹款。

    纳税人的血汗钱经过政府的预算案分布到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华人新村教育是否已获得公平合理的拔款,而华小师资常年短缺的问题不断成为华小的困扰,马华准备花多少心思在这之上,而增设华小却要劳动签名运动末传达,是甚么原因?

    在整个筹款活动上,通过政治的力量,马华的确能基于政商微妙的关系而获得大笔的捐款,我们希望马华继续向财雄势大的大企业家征求捐助,这也是企业回馈社会应有的作为。然而,一向介入中下层筹款活动的董教总,特别是独中子女大部分也是来自中下层的家庭,马华应考虑华社的经济能力。如果仍抱着“生意你有你做,我有我做”的态度,那双方的筹款目的及精神都必须划清,以确保华社去认同哪些是政府应做而未做却要华社来承担的,而哪些是一向来只有华社才能承担而艰难求有的民间教育团体及学校。

    如果马华把他们的“浮罗交怡计划”当作是通过教育而达到它的政治群众运动,我相信他们是不会放弃中下层民众的筹款活动,林良实炒的棵条看来仍然可以高价卖出。只希望华社应在此认清本质及作出必要的应对。


    (16-03-1993《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