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佑》

《陆佑》

编著:刘崇汉


 

陆佑勤俭创业,善用人际网络,发展商业而致富,是白手起家的华商典范。陆佑的商业实践属于华人开发本土,对马来亚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个重要部分,学者戴渊指出:英属马来亚的华人经济是“华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华人资本主义经济”已在国际学术界形成一种学术话语,进入这个话语体系,有助于与世界各地学界进行对话交流。

 

陆佑在经商致富后捐助教育和社会慈善事业,正是“取诸社会,用诸社会”这一儒家精神的体现。其实东南亚地区的华商有着重视兴办教育的优良传统。1904年,马来亚第一所新式华文学堂由华商及地方领袖发起,在槟榔屿开办。此后华文学校纷纷在马来亚各地设立,陆佑即是继承办学传统的华商之一。

 

1920年代以来,华人社会普遍流传一句话:“叶亚来打州府,陆佑建设吉隆坡”,这基本上颂扬了两位先贤开拓本土之功勋。叶亚来与陆佑都是吉隆坡开发史上的关键性人物。叶亚来(1837-1885)带领各路叱咤风云人物开辟了吉隆坡,陆佑(1846-1917)随后登上历史舞台,顺应客观环境需要,运用其商业头脑和良好人脉,参与经济开发,是现代吉隆坡非常重要的奠基人,并成为马来亚华人首富。除了致力于吉隆坡的建设与发展,把吉隆坡进一步推上繁荣的道路,陆佑更积极参与马来亚经济发展和其他地方开发。陆佑一生的事迹值得我们载入史册,以便后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ISBN 978-967-1630-30-3

定价RM50.00

 

作者简介

 

刘崇汉,1950年出生于彭亨关丹,祖籍广东紫金,毕业于马来亚大学,考获理学士荣誉学位及教育文凭,曾任中学教师(1977-1980),后在多个社团机构服务25(1980-2005),现为文史工作者,研究兴趣包括社团、方言群、地方史、华人文化教育等。编著书刊包括《三宝山》、《吉隆坡甲必丹叶亚来》、《彭亨华族史资料汇编》、《马来西亚天后宫大观》(合编)第一辑及第二辑、《走进巴生神庙——巴生港口班达马兰新村庙宇文化初探》、《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历史与传说——郑和在马来西亚》,以及多种华人社团和华文独中特刊;已发表华人研究论文多篇。

 

石秀兰基金会丛书2

 

商界传奇人物

芳流花风

从猪仔到华侨巨富

从华商到开拓先驱

 

 

石秀兰基金会丛书2

《陆佑》

 

编著:刘崇汉

出版:石秀兰基金会

Hon Yoo Kee

58, Jalan Toman 4,Kemayan Square,

70200 Seremban, Malaysia.

H/P: +6019-6216838

 

美术排版:中美电脑打字排版中心

承印:益新印务有限公司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45169-K)

23, Jalan Segambut Selatan,

512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03-62589211 Fax:03-62570761

版次:20189月第一版

定价:RM50.00

书号:978-967-1630-30-3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鸣谢

 

《陆佑》

2018年修订稿)

 

石秀兰基金会赞助出版经费

已故石秀兰女士

 

 

目录

序(一)石秀兰基金会韩佑祺主席

“石秀兰基金会丛书”出版章程

序(二):马来西亚多媒体文化协会苏伟铭会长

序(三):马来西亚青年团结运动祝伟文总会长

作者序

鸣谢与致歉

写在面前

1.家庭背景

2.出洋谋生

3.北上发展

4.回乡之旅

5.创富之路

5.1 陆佑在吉隆坡及雪兰莪

5.2 陆佑回馈霹雳

5.3 陆佑在彭亨

5.4 陆佑在森美兰

5.5 陆佑在柔佛

5.6 陆佑在新加坡

5.7 陆佑在马来亚各地之庄口及代理处

5.8 陆佑之政商网络联系

6.陆佑的商业王国

6.1 锡矿业

6.2 发行银单

6.3 包税业务

6.4 种植业

6.5 其他投资

7.辅助陆佑的英杰才俊

8.陆佑与华人社团

9.陆佑与社会服务、福利及慈善事业

10.陆佑与教育事业

11.陆佑与仙四师爷信仰

12.陆佑“遗迹”及纪念陆佑的有关地点

12.1陆佑故居“东兴园”

12.2陆佑堂

12.3陆佑家族墓园

12.4陆佑大厦、陆佑组屋、陆佑村、陆佑路业主工商会、陆佑花园

12.5陆佑路及陆佑巷

12.6文冬文化馆

13.陆佑对社会的贡献

14.陆佑一生大事记

15.附录:

(一)陆佑家族表

(二)陆佑祖居

(三)以陆佑名义在中国的捐资项目

(四)陆佑与孙中山

(五)陆佑荣获的勋衔及勋章

(六)几则有关陆佑的小故事

16. 参考资料举要

 

 

序(一):石秀兰基金会主席韩佑祺先生

 

序(一)

石秀兰基金会主席

韩佑祺先生

 

认识刘崇汉兄,是在2009年。

 

当时我们有意拍摄马来西亚文史纪录片。由于缺乏资金,我和同事以及几位对马来西亚文史有兴趣的同道,先尝试拍摄对吉隆坡的开辟有重大贡献的华人先驱叶亚来。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找上了吉隆坡惠州会馆的领导;由于惠州会馆的创建,与叶亚来先贤有很密切的关系,要了解叶亚来的生平事迹,惠州会馆不失为重要管道之一。

 

恰好时任吉隆坡惠州会馆主席的吴国强兄是我年轻时代参加的青年组织——马来西亚青年团结运动时的同志。当时我是青团运总财政和森州分会主席,而吴国强兄是总部特派员。因此,透过吴国强兄的安排,我们和惠州会馆的领导有了一次面对面有关叶亚来生平事迹的交流。

 

就在那一次的会面,我认识了刘崇汉兄。那时他是被吴国强兄特别邀请来为我们讲解叶亚来的生平事迹,因为那时刘崇汉兄已出版多本有关叶亚来生平事迹的书籍。

 

就这样,我们就成了朋友。

 

2010年,我们将要拍摄叶亚来传的计划书呈交国家电影发展局,也被邀请出席评估会,以让评估委员决定是否拨款赞助拍摄费用。为加强呈现成员的阵容,我当时也邀请刘崇汉兄为成员之一。可惜那次的申请没有得到批准。

 

2013年,我们为了完成心愿,自资拍摄【叶亚来传】,只是由于资金的不足,拍出来的成绩并不理想。

 

也就在这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政府有意赞助拍摄大马文史纪录片。我立刻联络几位同道,草拟出一份完整的有关拍摄【马来亚先驱】的计划书,呈给有关当局,结果很荣幸的批准了。

 

很遗憾的是,在得到批准信后不久,在万事还没有头绪之际,我的太太石秀兰却在当年10月因心脏手术失败而永远离开我们。这一晴天霹雳的噩耗打乱了我们的拍摄进程。

 

其后,在拍摄团队的努力下,【马来亚先驱】的纪录片总算完成。

 

 

不过,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文史研究者辛辛苦苦研究的成果,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出版成书,也使广大的文史爱好者没有法子读到他们的作品。

 

为此,我和孩子商量后,决定成立以纪念我太太的文史出版基金会名义,每年赞助一本这类文史书籍的出版。

 

去年,我们赞助了李建明先生所撰写的《雪兰莪吉胆岛五条港村之渔村产业与社会文化变迁》一书,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出版。

 

今年,我们决定出版【石秀兰基金会丛书系列】,第一本出版的丛书是由我自己撰写的《温以政神父传略》,已在今年8月出版。

 

第二本就是刘崇汉兄所撰著的《陆佑》。

 

陆佑是马来亚上个世纪的华人杰出先驱,年幼南来,以刻苦耐劳、善于理财和善于把握商机而成为马来亚首富;他的生平事迹,绝对是现今的年轻人学习的好榜样。刘崇汉兄的这本著作也应是人手一册的好书。

 

仅缀数言,是为序。

 

 

 

《石秀兰基金会丛书》出版章程

 

石秀兰基金会创办人

韩佑祺先生已故夫人

石秀兰女士

 

(一)名称

《石秀兰基金会丛书系列》

 

(二)宗旨

1.鼓励从事学术研究、促进人文关怀。

2.为保存华人文献史料献力,以免华人对国家的贡献遭湮没。

 

(三)出版细则

1.内容须与华人文史相关,资料的采用至少有一半为田野史料或民间历史文献。体裁不限。媒介语文以中文为主,必须是未经出版的学术研究成果,字数不得少于十二万字(或150页)。此外,凡已获得其他机构资助出版的作品,不得再申请。

 

2.作品一经评审委员会审定通过之后,作者将获得本基金会赞助最多一万令吉的出版经费,并将被列为《石秀兰基金会丛书系列》。一切出版事宜均由本会处理安排。

3.著述出版后,作者可得100本,其余交由本会安排处理。

4.石秀兰基金会有权采用本书内容以作其他出版,拍摄等合法用途。

5.申请者必须填妥表格,并将作品装订成册,备有封面、书名、目录和页数,连同3份副本寄至本会。无论手抄本或影印本,均须清晰易读,否则一概不处理。

6.所有申请的作品均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作品评审和出版

1.所有评审、编辑和出版事宜,概由石秀兰基金会负责。

2.本会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担任评审,并附有评审报告。本会拥有最终决定权,任何申诉恕不受理。

3.交稿日期:所有申请需于每年4月底之前呈交。

新书推介礼:每年1020

 

以上章程如有未尽善之处,本会有权随时修改,一切投诉恕不处理。欢迎致电067670669或透过电子邮件(邮址:laksana.talian@gmail.com)向韩佑祺先生洽询。有兴趣者请将申请作品寄至:

 

石秀兰基金会

58, JALAN TOMAN 4, KEMAYAN SQUARE,

70200 SEREMBAN, NEGERI SEMBILAN.

 

 

 

 

序(二)

马来西亚多媒体文化协会

苏伟铭会长

 

 

与韩佑祺老师的相识因缘,是透过影视合作而结缘。他给我的印象好比一位温文儒雅的教学老师,恰恰地他也曾执教于某中学并担任中文学会的主任。深谈之下有感韩老师不仅热爱中文教育,更是抱着披荆斩棘的态度来推动大马文史的发展。他秉持着对大马文史的传承贡献,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前辈。

 

马来西亚多媒体文化协会是个倡导文化及八大艺术的团体。推动我国多元文化是我们协会的核心主旨,尤其发扬大马华人文史更是不遗余力。

 

由于协会与韩老师的信念不谋而合,本人特诚邀韩老师为本会顾问,希望在与韩老师的精诚合作之下有效地把大马文史传播到世界各地。

 

韩老师深爱其亡妻,决以纪念妻子的《石秀兰基金会》名义与本协会联合推广华人文史相关的书籍,多番讨论后决定以大马华人先驱陆佑先生的史迹作为基金会的第二本书籍内容,编著者刘崇汉老师乃著名的文史作者。《陆佑》内容主要是记载马来西亚华人先驱陆佑先生一生中对我国的贡献,他是位披荆斩棘的开国拓荒者。他出身寒微,自我奋斗,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慈善家。

 

我们选择《陆佑》作为第二本出版的书籍,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大马华人先驱的历史,因为只有透过历史才能有效地让更多新生代了解华人先驱在开拓我国时期所付出的努力,不仅仅是丰功伟绩、汗马功劳,更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这种精神将照耀我们,鼓舞我们自信踏实的高歌前进——我爱我的国家,我是马来西亚华人。

 

 

 

 

 

序(三)

马来西亚青年团结运动(青团运)

祝伟文总会长

 

欣闻由石秀兰基金会赞助出版,刘崇汉编著的《陆佑传》即将出版,心里感到无比兴奋,因相隔一年,《石秀兰基金会丛书系列》再次与读者见面。

 

陆佑,一位离乡背井,被“卖猪仔”飘洋过海到南洋生活的企业家与慈善家,为马来西亚留下精彩的发迹历程,闻名遐迩的陆佑路更是吉隆坡人众所周知的一条道路。

 

"猪仔”工作开始到自己开采锡矿,购买土地建筑民宅到筑路办医院;再从事大规模植稻种菜养猪开辟鱼塘;创立电力公司到创办马来半岛第一家华资银行广益银行,陆佑白手兴家的精神,对本邦尤其是吉隆坡的工、农、商各领域都作出贡献,正如二十世纪廿、三十年代,华社流行一句话:“叶亚来打州府,陆佑建设吉隆坡”。

 

如果从鼓励年轻人创业所需要的条件来看,陆佑身上的确具备许多值得传承的创业文化,包括刻苦耐劳的精神、具毅力、眼光独到、商业嗅觉灵敏、不畏惧失败、社交能力强、勇于尝试新事物等等,都是一般创业家所经历的过程,也因此值得后辈学习。

 

除此以外,陆佑也是一名活跃华社的领袖,不遗余力传播中华文化,曾任雪兰莪中华总商会会长,也倡议组织中华大会堂,并成为华社与政府之间的桥梁。

 

儿时的我住在吉隆坡文良港热水湖新村,曾经一次不知天高地厚骑着脚踏车走入山岗上已杂草丛生的陆家墓园,犹记得墓园前竖立一座铜像,心里认定这肯定是一名“伟人”,回家与母亲聊起才认识了这位吉隆坡实业家陆佑。

 

身为青年组织的一份子,小弟认为历史永远是让后辈自我身份认同的最佳管道,每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感都是源于个人对自己族裔、先贤、史迹的了解而孕育本身对社会参与的深度。另一方面,虽然今日科技发达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不过文史记载还是必须印成书册,因为无论经历多少个年代,书册的文史记载可以永远收藏与传阅。

 

最后,感谢石秀兰基金会在我会前辈韩佑棋同志的默默耕耘与坚持之下,为我国华族文史记载工作贡献力量,也给予青团运参与其中,冀《陆佑》出版成功,广为流传。

 

201881

 

 

作者序

文史工作者

刘崇汉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华人史记录不足,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历史既是“过去”,也影响“现在”,更昭示“未来”,因此历史不是死的东西。历史不会成为过去,也不会“消失”,历史的“生命”永远“活着”,是活在一代又一代永不停顿的延续、演化、更新及创造着的人们生命本体中。在人们从“现在”走向“未来”之路的艰苦跋涉中,感到迷惘和困惑时,不妨向“过去”请教,寻求启示、信心、力量与勇气。

 

历史教育本应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物研究更是我国华人历史书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历史人物研究往往带出时代的特色,与当地在社会各层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之联系与发展脉络。投入历史人物研究工作是我的志趣,而陆佑是我最早选定的先贤人物之一。与韩佑祺兄相识是最好的机缘,在他的赞助下,本书被列为石秀兰基金会丛书2,以纪念韩兄离世的妻子,并为我国历史人物研究与出版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陆佑是1880年代至1910年代崛起的马来亚华商巨富,是锡矿业、税务承包、种植业、金融、华文报、慈善福利及教育等多领域的先驱,是马来亚当地华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人物之一。陆佑的商业活动区域包括新加坡、雪兰莪、森美兰、柔佛、霹雳、彭亨等地区,对地方史及整体华人史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么重量级的先驱人物,理应有大量的研究论述和出版物,本书主要从马来亚的角度来探寻陆佑在马来亚的奋斗史实(参阅书中创富之路及陆佑的商业王国两大部分),也论及他在新加坡、香港及中国家乡等地的相关事项。

 

陆佑是吉隆坡及马来亚开发史的关键人物。早在12年前,我已有整理与出版陆佑专书之念头,惟在时间、财力及资料方面都须具备有利的条件,方能完成任务。两年后检视已收集的资料,觉得仍有补充的必要,于是去了趟新加坡、广州、江门及鹤山,后来又去了麻坡、瓜拉庇劳、甘孟及瓜拉彭亨,以便增加更多资料。另外,香港及本地学者多年前也曾有出版陆佑专书的计划,于是我打算等待他们的著作出版,作为参考,然而有关出版计划似乎已停顿(最近听说陆佑后人委托槟城学者用英文撰写陆佑专书)。2016年,在韩佑祺兄倡议及财务上支援下,我决定要完成编著《陆佑》一书的计划(虽然仍在有限的资料情况下),以便抛砖引玉,毕竟这是第一本用中文撰写的陆佑专书。

 

由于没有机会与陆佑后人、家属或知道内情者接触与交流,以及翻阅更多相关之历史档案,本书中各部分的内容无法以第一手资料的学术视角来加以论述和呈现。这是一本已延迟多年才出版的书,书中内容及论述观点不足之处,尚祈方家给予指正。

 

陆佑与诸多华人先驱的经济与社会成就是以拼搏精神,在不断付出血和泪后才奠定的,华社应把华人先驱人物的奋斗精神代代相传,并介绍给友族。我们须继续重视记录与论证工作,以便肯定我国华人开发本土的历史贡献。

 

刘崇汉稿于201888

 

 

The Star8-2-2011

《中国报》7-2-2011

 

 

 

鸣谢与致歉

 

1.感谢韩佑祺先生于2018年资助出版《陆佑》专书,并列为石秀兰基金会丛书2,以及提供在中国拍摄的照片。

2.编著《陆佑》专书的计划始于2005/2006年,衷心感谢当年曾赞助资料与出版工作经费的社团、机构和个人如下:富贵山庄、雪隆广东会馆、吉隆坡广东义山、雪隆广肇会馆、文冬华人大会堂、彭亨华人文化协会、雪森彭矿务公会、陈治平先生。对于《陆佑》专书的延迟出版,本人谨此深深致歉。

3.感谢Chan Meng Sing先生于2018628日在电话上允准本人采用6张有关陆佑在彭亨甘孟及柏拉的照片。

4.我要向曾提供资料给我的学界朋友,包括中国的吴行赐先生、张应龙博士、梅伟强教授;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陈剑先生、李业霖先生、李金生先生、陈亚才先生、黄木锦先生、郑昭贤先生、林坊伶老师、江美芬讲师、简宏兴先生、杨金章先生、Ng Lai Hoe小姐,吴少康先生,以及香港的戴渊博士致以诚挚的谢忱。

 

刘崇汉敬启

20188

 

 

写在前面

 

亚来与陆佑是吉隆坡、雪兰莪,乃至马来亚历史上其中两位最重要的华族先驱,他们都是本土开发史的关键人物。我曾编著过关于叶亚来的专书,现在编著《陆佑》专书,就是要让读者进一步了解陆佑这位重要先驱人物的贡献。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获得读者的共鸣与认同。

 

你可能觉得今天看陆佑的事迹,很多东西已落伍了,但在“人”的关系方面(尤其是用人、提携下属,多元互动及跨族关系),以及“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或理念,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与仿效的。我们无需过于美化陆佑或者过于批判陆佑的一些做法,而应平心静气,不带偏见地去看,去思考时代、社会、族群与个人奋斗的方方面面。

 

当然,除了陆佑,华人社会还有很多值得专题研究的先驱人物,让我们一起努力,出钱出力,提供资料和线索(包括□述历史),携手推动出版更多华族先驱人物的专书。人物书写是保存历史记录的重要一环,更是促进历史教育的具体案例,让我们讲好华族开发本土的故事,增强华族公民的话语权。

 

《陆佑》专书出版了,尚祈社团、公司与各界人士踊跃认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