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儒商篇~创业与护根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儒商篇~创业与护根

林水主编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出版

 

创业与护根

Malaysian Chinese History and Personalities: The Entrepreneurial Elites

Edited by

Lim Chooi Kwa

 

Centre for Malaysian Chinese Studies Kuala Lumpur, Malaysia.

ISBN 983-9673-73-4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

儒商篇

创业与护根

 

本书蒙李氏基金会赞助部分出版经费 谨此致谢

 

创业与护根: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儒商篇

 

陈嘉庚Tan Kah Kee

陈六使Tan Lark Sye

李光前Lee Kong Chian

陆佑Loke Yew

胡文虎Aw Boon Haw

李延年Lee Yan Lian

林连登Lim Lean Teng

李成枫Lee Seng Peng

林晃升Lim Fong Seng

郭鹤尧Kuek Ho Yao

 

创业与护根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儒商篇

 

目录

编者/作者简介

序——陈忠登

序二——萧新煌

总主编序——林水

绪论 功垂竹帛:马来西亚的华裔儒商——林水

 

第一章 陈嘉庚:为振兴中华而不悔 杨进发

第二章 陈六使:胶业钜子与南洋大学倡办人   林孝胜

第三章 李光前:以商养儒兴学之典范  胡兴荣

第四章 陆佑:悠悠百世功,砣砣当年苦    李业霖

第五章 胡文虎:一个华商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 陈星南

第六章 李延年:从商人到华团领袖 莫顺宗

第七章 - 林连登:奋斗与回馈 许德发

第八章 李成枫:马来西亚华教之光 龚宜君

第九章 林晃升: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无名英雄 詹缘端

第十章 郭鹤尧:文教工作的“长征将领”  许文荣

 

Contents

List of Contributors

Foreword——Tan Chong Tin

Hsin-Huang Michael Hsiao

Preface——Lim    Chooi Kyva

 

Introduction:

Shaping History through Enlightened Philanthropy  Lim——Chooi Kwa

 

Tan Kah Kee:

Life of an Exemplary Huaqiao Leader——Yong Ching Fatt

 

Tan Lark Sye:

Rubber Magnate and Founder of Nanyang University——Lim How Seng

 

Lee Kong Chian:

A Model of Business fbr EducationPhilanthropy­——Wu Hin Yung

 

Loke Yew:

From Rags to Riches and Posterity——Lee Yip Lim

 

Aw Boon Haw:

A Man of Business and of Community——Chan Seng Nam

 

Lee Yan Lian:

From Merchant to Community Leader­——Mok Soon Chong

 

Lim Lean Teng:

To Strive and to Reciprocate­——Khor Teik Huat

 

Lee Seng Peng:

A Leading Light of Chinese Education——1-Chun Kung

 

Lim Fong Seng:

Chinese Educations Unsung Hero——Chiam Yan Tuan

 

Kuek Ho Yao

The Long March of a Chinese Educationist——Khor Boon Eng

 

 

 

创业与护根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儒商篇

 

编者简介

 

林水

台湾大学中文系学士、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马来亚大学博士。曾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为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主任。编著有:《马来西亚华人史》(与骆静山合编)(1984)、《文教事业论集》(1985)、《中华文化之路》(与何国忠合编)(1995)、,《古典文学论丛》(1995)、《中华文化:发展与变迁》(1997)、《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与何启良、何国忠、赖观福合编)(1998)。

 

 

作者简介

 

杨进发

新加坡南洋大学历史系学士、澳洲坎培拉国立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南澳弗林德斯大学历史系。著有《陈嘉庚——海外华侨的传奇人物》、《战前的陈嘉庚言论史料及分析》等书。

 

林孝胜

南洋大学历史系毕业、夏威夷大学硕士。曾任口述历史馆副馆长与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会长,现为新加坡历史博物馆馆长。编著有:《石功古迹》(合著)、《新加坡历史与人物研究》(合著)、《潘家村史》、《新加坡会馆书刊目录汇编》、《义顺社区发展史》和《新加坡华社与华商》。

 

胡兴荣

台湾大学哲学系学士、台湾东海大学研究所硕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曾任教于马来西亚南方学院,现为《亚洲周刊》编辑。著有〈儒家现代化的探索——马华文化在廿一世纪的定位〉等。

 

李业霖

南洋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于南大南洋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员,并曾在菲律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日本亚细亚经济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术机构从事研究工作。目前为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南洋研究中文期刊资料索引》、《新加坡华文碑铭集录》及《林文庆传》,编有《星洲日报55年》、《太平洋战争史料汇编》、《吉隆坡开拓者的足迹——甲必丹叶亚来的一生》和《奉纳金资料选编》等书。

 

陈星南

南大现代语言文学系学士、加拿大Lake Head University历史系荣誉学士、加拿大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资讯与图书管理学硕士。曾任职于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与劳工部技术图书馆,目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助理员。著有“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w Boon Haws Thought”等。

 

莫顺宗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现为华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许德发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现为华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兼《人文杂志》执行编辑。

 

龚宜君

台湾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淡江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

 

詹缘端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现任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学务处副处长兼教育研究局行政主任、新纪元学院中文系兼任讲师。著有〈古代中国心性论的理论基础与特质〉、〈五四运动的启示〉等。

 

许文荣

马米亚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现任南方学院中文系讲师。著有“Hubungan di Antara Konsep Dao, Wu(Tiada) dan You (Ada) dalam Falsafah Lao Zi”等。

 

 

()

 

大马华人历史是华社研究中心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有人以“故纸堆中打滚”对华研的工作下评价。这不免贬损了历史工作的价值。终极而言,考究历史的意义是杵么呢?我想,首先应该是确认我们今天的存在与成就,是与前人的辛劳息息相关,是因着前人的奋斗耕耘,才有今天的收获;因前人的披荆斩棘,我们才有今天舒适的康庄大道。因此,关注历史是不忘本,怀念前人的贡献、恩情的优良价值。

 

身份认同是指出自己的特色,确定自己属于那一种类属,不属于那一种类属的规化活动。“我是谁”的身份确认,建立在文化与历史的大活动中。因此,考究历史,是建构自我身份与本质的工程。同样的,民族性与国家性,源自族群、国民的共同记忆、期望与理想。国民若是忽略历史,国家的结构将是脆弱的。相反的,一个集体记忆强烈的民族,则能承担最严酷的考验。犹太人于亡国流散各地两千年后复国;近代越南能先后战胜科技、军力、财富比她强盛的法国、日本、美国;岂不是因着犹太人与越南人在历史冲撞下所激出的强烈民族情操么?

 

文化与传统不是出现于真空。没有屈原投汩罗江,又何来端午节与粽子?有了历史,才有文化传统的流传。今天的法律与政策,也有其历史因由。例如马来西亚的土著特权政策,是根据“华人是外来人”的历史观点,及独立时期族群之间的契约。当今所见多处国际紧张局势,也有其历史背景。例如西方与回教国家的冲突,源自十二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日本与中韩的冲突,是因为日本不肯面对二次世界大战时对邻国的暴行。忽略历史,只看现在,造成文化代沟。不了解过去,就不能认识现在,也不能突破传统的框框,创新以面对未来。不认识历史,免不了重犯历史的错误。不肯面对历史、正视历史,就永远要背员历史的包袱。

 

由林水檬博士任总主编的《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是马来西亚华人近两百年来于政治、济、文化领域有卓越贡献人物的记叙、论述与剖析。深信此书将成为大马华人历史的重要典籍。在此谨代表华社研究中心谢谢何启良博士、何国忠博士、林水掾博士在编辑上所付出的辛劳,也衷心向参与研究与著述的各位专家学者、台湾中央研究院赞助研究费、李氏基金赞助出版费致谢,他们的贡献与美意使这项研究计划得以顺利完成并出版成书。

 

陈忠登

华社研究中心

董事会主席

 

 

 

序(二)

 

华人族群在马来西亚的当前总人口当中大约占了四分之一。在马来西亚近现代的发展史中,华人胼手胝足,凭着才智、勇气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中开辟了一片片的天地,也开创了一种种的事业。这些前辈的作为,不仅令后人缅怀,也值得史家为他们立传。

 

以往关于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的论述,有的是概括性的泛论或零星的人物、事件的散论,有的是专题式的深入探讨,这些文献已为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奠下基础。但是全面性地勾勒出马来西亚华人群像的著作,则仍然罕见。有鉴于此,中央研究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划一直重视也期待看到这样的学术著作出版。当我知道“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有意结合数十位学有专精的学者,以团队的方式为马来西亚华人写史时,我即感到很兴奋,随即表示愿意支助此研究与写作计划,因为我深信如果没有这样群策群力、集体合作的研究,则我们对于一两百年来曲折起伏的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将很难有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一系列三本书编撰的目的,是希望透过对马来西亚(包括独立前的新加坡)华人的记述、论述和剖析,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理解马来西亚华人一两百年来所经历的过程、蜕变与转型,同时也探讨他们的历史地位。

 

这三本书以马来西亚华人活动的三个主要面向为焦点:-是政治,二是经济,三是文化。在'政治方面,本套书为八名政坛上的领袖人物立传。这些人不论在朝在野,对华人权益的影响力都举足轻重。在经济方面,本套书共为十名以商养儒、对华文传承有重大贡献的华人企业家作传。在文化方面,本套书为八名对华文教育的推广、华文艺文的创作、史料的整理卓有建树的人写传。

 

因为有了这些献身于马来西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代表性华人,才使马来西亚的历史更加丰富,也反映出马来西亚华人的多面和多元化。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接力式地演出一幕又一幕的情景,相互衔接、彼此激励,不但成就了自己,也造就了马来亚和马来西亚的历史。

 

综观这三本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的套书,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特性。首先,在本书的主人翁中,有许多人都已怀有马来西亚本土意识。虽然他们具有华人血统,但是他们大都关心当地社会,也积极参与当地的发展。

 

第二,如果把这些主人翁的年代排比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连贯性。也就是说,透过是些不同年代的主人翁之间的人际网络、重大事迹等过程,我们看到马来西亚华人历史进展、绵延不绝的连续性。早从英国殖民时代开始,到二次大战、被日本统治与对抗日本、战后争取独立、独立后争取华人权益时期,以至到现阶段,这些华人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一代接着一代出现,不绝如缕,也•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奋发图强。

 

第三,在作者方面,这三本书的作者们多是训练有素、深通当地历史文化或政商的专家。他们来自台湾、香港、澳洲、新加坡、马来西亚。他们以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广泛使用各种资料,深入查访,而且互相参照、斟酌取拾,才能完成这三本堪称巨著的作品。

 

整个来说,经由这三本书所建构起来的时空座标,以及各章节中所论述的详实内容,我们能够比较准确地抓住马华人、社会和人物的群像。在“纵”的方面,藉由这些人物,我们见到一两百年来马来西亚华人奋斗的历史。在“横”的方面,由于这三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要面向,所以我们更可从中看到马华历史的主要横切面。透过这种纵向、横向的透视,可说是把马华历史人物在时间上的经度,和社会关键面上的纬度两者交织在一起,并为马华群像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图像,也理出一个较清楚的脉络。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这一系列三本书,是中央研究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划所筹划、资助、编辑并出版的学术专书。本计划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加强本院与国际学术机构和学者之合作及交流,并积极出版学术专书。一如前述,这三本书就是本计划与“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多年来的合作计划之成果,也正是本计划推动的跨国合作研究的例证之一。对于这样的成果,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我们要向所有曾经参与这个合作计划的同仁们致上最大的谢意,更谢谢林水教授多年来主持此一写书计划之辛劳。我们也希望类似的合作计划,日后能够继续推展下去,并使东南亚区域研究的成果数量更多,品质更高,精益求精。

 

萧新煌

序于中央研究院

东南亚区域研究计划

 

 

 

总主编序

 

中国史籍浩瀚,清人编《四库全书》,其史部共分十五类,即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不过,具有崇高的权威性史书而被冠上正史的《二十四史》都是属于纪传体,足见此一体制在中国史书上的重要性。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创于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他所撰之《史记》共一百三十卷,其中十二卷本纪,三十卷世家,七十卷列传(共一百十二卷)都是以人物及其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篇。《汉书》一百篇,以人物为主体的传记共占了八十二篇,即十二纪与七十传。其余正史,人物传记所占的比例大致和《史记》及《汉书》相似。可见中国各代史家皆有为名人作传的优良传统。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民族的国家,各族在这片土地上开疆辟土,建国立业,经过长期的奋斗和牺牲,奠下了进步繁荣的基石。华人何时开始移入马来西亚虽不易考知,然而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为华人移民到马来西亚来发展的高峰期是众所周知之事。1957年马来亚独立时,华人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七,目前华人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具有悠久历史与渊远流长之文化的数百万马来西亚华人,凭着勇气、才智以及刻苦的精神,这一百多年来在马来西亚土地上辛勤耕耘,为国家社会发展作出直接而且显著的贡献,有许多人还成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在我们享受着国家、社会走向进步繁荣之际,那些涌现于历史舞台上卓尔不群的先辈,不只令人缅怀,也应获得史家为之立传,使世人认识他们的丰功伟绩,并藉之激励后人继往开来,自强不息。

 

除了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以外,马来西亚该算是最能保存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国家。虽然如此,华人社会在史料和文献的保存与整理方面,尚无法做得令人满意,遂令史料及文献等散佚流失,导致不只世人无从认识这个地区的华人所以能够立足生根,同时保存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种种原因,甚至连马来西亚华人对自己的历史发展也所知有限。华社研究中心同人皆深怕先贤一些重要史料若一直不受重视,不及时加以整理,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将留下无法填补的空白,造成不能挽救的损失,因此向台湾中央研究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划主任萧新煌教授提呈合作研究马来西亚华族历史人物计划书。幸蒙萧主任认同批准,且加以拨款资助这项研究计划,特此致谢!

 

此计划以马来西亚(包括独立前之新加坡)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三方面卓越华人为研究范围,圈定二十多名声望显赫、功绩卓著的代表人物为研究对象。第一类为儒商,入选者乃是对中华文化传承有伟大贡献的成功商人;第二类为政治领袖,入选者都是马来西亚政坛上的翘楚,他们不论在朝在野,对华族的政治权益都举足轻重;第三类为文化界的宏才,他们对华文教育的维护与推广,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史料的保存与整理,甚多建树。幸运的是此计划能邀请到台湾、香港、澳洲、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地的学者专家热诚相助,分头进行研究所指定的人物并撰写其传记。自19987月开始至翌年杪初稿都已拟就,为了使论文内容更充实,格式更一致,遂于19991217日至19日于吉隆坡举行一场非公开式之研讨会。会上由所有的撰稿人及特邀的一些学者评析讨论各篇论文,供修润时参考。

 

至于本计划之撰稿原则,以事核为准,避免不符史实之杜撰编造;对人物评价,则力求公正客观,“不虚美,不隐恶”,马来西亚各领域杰出之华人既多,筛选自属不易,邀请熟悉这些人物之学者专家为他们立传,也煞费周章,搜集资料及进行田野和口述工作,又需时日,所幸一切工作尚能大致按计划进行。如今儒商篇、政治篇及文化篇三册皆已编就,只待付梓出版,疏漏及错误之处,还请学者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

 

林水

序于华社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