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佛教散文选(1982~2010)

 

马华佛教散文选(19822010

主编 林春美 郭莲花



 

主编简介

 

郭莲花

瓜拉雪兰莪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和佛教文学。1997-2011年于博特拉大学外文系中文专业执教。著有个人散文集《走月光》(1999)、《春天种一棵树》(2006)。目前为萤火虫华德福学坊教师。

 

林春美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曽任第二电视华语新闻主播、《蕉风》双月刊编辑,现任博特拉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著有散文集《给古人写信》、论文集《性别与本土:在地的马华文学论述》;编有《钟情11》、《辣味马华文学:90年代马华文学争议性课題选》、《我的文学路》、《周一与周四的散文课》、《青春宛在》等书。

 

 

马华佛教散文选(1982-2010)

目录

郭莲花——序:悲智双运

阿威——心平与明静山、上师

陈翠梅——静七妄念录

陈大为——垂立如小树无风

陈蝶——一领袈裟万泪痕、慈悲外居心何在?

邓章钦——观水观心、莲花随想、马塞与巴黎

朵拉——等待如意时、和花一会、禅坐

杜忠全——华雨因缘、一九九四年农禅寺纪事二则

高玉梅——生命就像一卷卫生纸

郭莲花——蔑席、冥想、过隙、一座山,一条河、一座白云飘来飘去的城市、圆满

何谨——去鹤呜寺禅修、闲来无事多看云、可口可乐也灵驗、随高随低随时过

何乃健——一花一世界、听静、翩飞在禅的芬芳里、醉舟之上、佛在众生里、青姓的心跳、星光,盛放的花朵、桥,忘了自己是桥、开枪前的省思、春的踪影在空里、白鸽胡姬、列车里的随想

洪祖丰——大发脾气

黄慧音——梦记

黄学明——空之礼赞、空江明月、读书与看戏、我是谁、梦话、摇木马骑士、锁

姜联招——牛皮鼓、经、不朽的眼、不风流处

继程法师——水边的日子之二、水边的日子之三、尘中的日子之十九、默响

觉诚法师——感念母亲

开照比丘——时时彻知无常 、亲情别了,法情延续(一)

梁放——一滴水

李敬德——水遍处、佛国浮光、梦生死、七月纪事(不是阴历)

林艾霖——净、水风信子

林春美——Maya

林福南——擒水月在手

林金城——慈悲、造像、佛前秘密、心中菩提、影子的想像Ⅲ

刘树佳——在红尘中的大雄宝殿上、小镇上的大功德尊天

李忆蒼——原来心那么难管、烟雨图

曼陀罗——生日快乐?、和尚眼里风月同天、道士念佛,和尚炼丹、山林也有护法、香格里拉

曼陀罗——枝头上风动幡动、古钟上的铜板铜钗、看人间屠刀在霍、等牛菩萨来救人

欧芙伶——走过有情人生、 内在的莲花开放、是风云还是温柔

饶文嫦——有业必报

沈明信——当佛陀遇上母亲时、家,在心里头、静心的世界最精彩、桌上弥陀

施慧敏——秘境

苏清强——忏悔、福薄,何堪消受、退后为了向前

苏欣怡——星期五的片断

谭郎——寻找火凤風——一种宗教哲学的探索、和死神谈比卡索、五月之后

王修捷——活着

心然——让你欢喜让你忧——记一段人间父子情、杀死肉身与杀死自我

徐健伟——修行的召唤

叶秋红——梦中的白螺、熟了,就开了、琉璃光、身心灵、转女为男、典座教训、动物情愁、穿大袍、无世界、开心照、 还是花

尤东暐——我在侍奉佛陀、法者赢,魔者输、知死吗?

曾毓林——无冤不成父子?无缘不成父子?

钟钦贵——放下就轻松、花鸟本有情

!

 

序:悲智双运

郭莲花

 

OO七年,我萌起编选马华佛教散文集这样的念头,跟同事林春美商讨后,决定向马来西亚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要求协助出版,结果获得出版社的首肯。然因业务繁重,搜集佛教散文的工作延至二OO九年方始。时经二年,我和春美选出一百二十一篇作品,作者人数四十一人,编成第一部马华佛教散文选集,题为《马华佛教散文选(1982-2010)》,无不感至欣喜。

 

佛教文学的定义,至今在学术界尚未有完整、一致的看法。就佛教散文而言,这种冠上佛教的次散文类,也一样面对界定的难题。我们采取的标准是,只要文章具备佛教思想和佛教价值,并带有文学的写作手法,皆为编者所认可的佛教散文。至于那些讲经弘法辩驳说明佛教的散文便不在筛选的范围了。因此在本选集里,一个作家被编收的作品数量就较能明显地反映他这一方面的写作成就。例如,我们收录了何乃健十二篇作品,他是本选集作者中入选篇数最多的一家。这是因为,在马华佛教散文的创作史上,何氏的散文在量和质方面都是出众的。其他入选的作者,诸如张木钦(曼陀罗)、叶秋红、黄学明等作家也以此类推选出。

 

从主题来看,这些入选的马华佛教散文主要表达了禅的理念和审美价值。慈悲是禅关怀的主题之一,颇受马华作家的关注。他们在文章中多提倡不杀生、护生、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并从平等观、因果观、平常心的视角来议论这些人类的当务之急,抒发了对万物不幸遭遇的感慨。张木钦和何乃健可说是这一类议题撰写的佼佼者。可贵的是,也有少数的作家在针对慈悲是否为人们所滥用的问题上,自揭了他们良知的审察。陈蝶的〈慈悲外居心何在?〉和林金城〈慈悲〉即是,尤其是陈蝶之文,是选集中写作年代最早的一篇,即一九八二年,文中征引事例跨国越界,诘问感叹接力奔驰,语势滔滔,对居心不良者何尝不是一种棒喝?

 

禅宗思想受到马华佛教散文创作者的青睐和重视。他们推崇空性,采用公案、佛典、诗歌、科学论据、生活实例、修行心得、器物啓效、甚至笑话梦境等可化之言来揭示这种自我与诸法皆空的真谛。对这一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有所集中表述的是黄学明。继程法师赞许黄氏的佛教散文清新脱俗,认为他对佛理的认识不浅,观念清晰。而继程法师本身通过实修的体验指出禅是空门,是无门之门,意味着放下、去我执方能入此空门。心然的〈杀死肉身与杀死自我〉对袁哲生的自尽深为震撼,认为比起杀死肉身,杀死自我更难”。禅宗厌恶“自我,杀死自我,便能无我而示现自性。林金城的〈造像〉通过为小孩摄影亲睹到有为遮蔽了真实的弊端;叶秋红的〈熟了,就开了〉将榴莲比作老修行,静静的汲取,默默的经历,突然有一天,噗通一声,身心脱落,熟了,智慧开满山。都是对无心无念的认同。至于强调活在当下,当下即是,勿需推搪,不要等待,在朵拉、林福南、何谨等人的选文中,读者皆能有所窥见。

 

英国学者布莱斯(R. H. Blyth)曾精辟地指出:“禅是亚洲最珍贵的资财,又认为凡是有诗歌活动之处,有宗教灵感之处,有英雄志气之处,有人类内在精神与外在自然合一之处,就是禅。”意味着文学与禅的精神相通便是好的文学。从此选集中,我们可以看出禅对马华佛教散文写作者的影响,也许他们在撰写时并不刻意以禅入文,或他们之中也不自认是佛教徒,他们的身份和职业跨越了多种行业。他们之中有画家、工程师、稻作顾问、编辑、教师、学者、医生、工人、学生、记者、政治工作者、商人、作家、出版人、心灵成长探索工作者、美食专家等,涵盖面不可谓不广。禅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命的般若智,更多的马华作家亲炙禅宗,假以时日无论是创作哪一种文体,他们的文学必有恒久的光芒。

 

本选集作品的撰写年代最早是一九八二年,最新是二0—0年,横跨将近三十年。形式多为小品、日记、游记、书信、礼赞等随笔。选文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个人文集、报章佛学版及佛教杂志。取自佛教杂志者又以专栏文字为多,所以文章字数一般是五、六百至八、九百言之间,精短易读。然而选集中也有上千字的散文,包括小说家梁放的〈一滴水〉、诗人陈大为的〈垂立如小树无风〉、陈蝶的〈一领袈裟万泪痕〉、李忆着的〈烟雨图〉、谭郎的〈五月之后〉、施慧敏的〈秘境〉,以及李敬德的〈七月记事(不是阴历)〉和〈佛国浮光〉二篇。

 

作为具有佛教思想和佛教价值的散文,文中难免出现佛教专用词和与佛教相关的词汇,当中还包括了古今中外的人物、族称、地点、建筑、器物、作品、年代、事件、现象,甚至一些特殊称号等词语。为了方便阅读和正确理解,编者遴选出篇章中的一些词目,于该页底下作注。注文主要参考了《佛光大辞典》、《佛教大辞典》、《佛教常见词汇》、《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网站资料,或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但希望做到言简意肢。这一方面的工作,尚感谢研究生郑远量同学的协助,也盼望方家提出指正。

 

大乘佛教登陆马来亚半岛早自清代年间,然真正渗入知识人的圈子,影响他们学佛,从而对他们的生命观、宇宙观、为人处世等方面起到转化和提升的作用,则应是近三、四十年来的具体成果。本选集以文学与佛教结合面世,一方面说明了国内佛教复兴运动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具体体现了禅对文人的影响、禅文艺的特色,文人对禅的喜好的状况。读者或能从文集中领受到佛教慈悲观和禅的智慧,隐隐听见佛门对悲智双运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