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会与华人次文化

帮会与华人次文化

陈国霖 著译

台湾商务印书馆 发行


 

 

作者简介

 

陈国霖:广东新会人,国立台湾大学管学学士,美国休斯顿大学商学硕士、社会学硕士,美国宾州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职纽约刑事审前司法机构,现为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助理敎授。

 

著述包括Chinese Subculture and Criminality: Non-Traditional Crime Groups in America(即本书之英文版),Social Adjustment and Alcoholism among Chinese Immigrants In New York City(华人移民之社会适应与酗酒),Social Processes of Initiation into Crack(吸食快克毒品之社会过程)等。

 

 

 

目录

 

图表目录

前言/Marvin E. Wolfgang

序言

呜谢

 

1章引言

1.1 华商犯罪即赐备受关注

1.2备受关注的原因

1.3 “中国黑手党是个神话吗?

1.4三合会次文化与犯罪行为

 

2 传统的秘密会社

2.1 秘密会社的传说

2.2 兄弟之情忠贞不贰大公无私

2.3加入秘密会社

2.4洪门清帮一家亲

2.5秘密会社之复兴

 

3 香港经验——秘密会社演变为有组织犯罪

3.1 秘密会社之变质

3.2 香港的三合会

3.3贩毒、资淫、开赌

3.4香港政治与三合会的渗透

 

4章 唐人街与堂口

4.1唐人街的政治经济

4.2纽约唐人街——组织涣散的社区

4.3堂口的崛起

4.4堂口的结构与文化

4.5政治、赌博、堂斗

 

5 华裔帮派的发展

5.1旧金山——华裔帮派发祥地

5.2 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台湾帮与越南帮的家园

5.3 纽约市——华人帮派的“红花亭

 

6 华裔帮派形成的社会因素

6.1 学校问题

6.2家庭问题

6.3就业机会

6.4 犯罪角色模范

6.5形成华裔帮派之理论架构

 

7 华裔帮派的犯罪类型

7.1收“保护费”与勒索

7.2 抢劫

7.3 营娼

7.4 贩毒

7.5 帮派暴力

 

8章 华裔帮派的特性与引发的社会反应

8.1 人口统计学上的特性

8.2 结构上的特性

8.3 帮派成员间的互动关系

8.4价值规范

8.5 华裔帮派与其他族裔帮派间的比较

8.6华裔帮派持续之原因

8.7社会对华裔帮派的反应

 

9章 三合会次文化与其他

9.1 江湖:另一个世界

9.2 有组织犯罪之“族裔接替论”

9.3非三合会华裔罪犯与海洛英买卖

 

附录

1.洪门三十六誓

2.洪门哲学(三十六着)

 

参考书目

 

图表目录

1.传统的洪门组织(第二章)

2.香港三合会的结构(第三章)

3.香港的三合会会社所属组别(第三章)

4纽约唐人街成人组织领域的分布(第四章)

5.协胜公所的结构(第四章)

6.纽约华裔驭派的发展(1960-90年)(第五章)

7.纽约华裔帮派发展阶段之比较(1960-90年)(第五章)

8社会结构瓦解与三合会次文化——华裔帮派的成因(第六章)

9纽约唐人街之帮派地盘(第七章)

 

 

前言

 

当一名年轻的华裔学者来找我,说他要在纽约唐人街生活,以便更深入地观察华裔帮派的非法及犯罪行为。并要求我给他督导时,使我感到十分忧虑。因为我担心这名年轻人的性命安危,但陈国霖却坚持己见,最后更向我保证注意人身安全。

 

陈氏努力工作,完成一项前所未见的有趣研究。这项研究巧妙地结合了最理想的观察,与小心细致的历史分析,成为历来所见一个最奇妙的组合。我们不单知道历代堂口的演变、地域上的扩张,同时也知道他们近来渗透美国、加拿大犯罪帮派的情况。

 

若与陈国霖先生的深入分析相比,美国联邦总统有组织犯律委员会所作的研究,可算是十分肤浅而已。不论从历史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本书都是论据充足及理论基础结实的著作。

 

Marvin E. Wolfgang

宾夕法尼亚大学

犯罪学与法学教授

 

 

序言

 

1984年暑期,,我的一位张姓朋友与两位合伙人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郊区开了一家中餐馆。期间,我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华人餐馆服务生之研究。因此,常在友人的餐馆进行实地观察。然而,开张后数月,该餐馆生意不佳,为免继绩赔本,所以被迫转让。谈到淸盘后如何分摊所得金钱时,三位合伙人不欢而散。合伙人之一的厨师乃非法移民,在走投无路之下,求助于一个华裔帮派,以期获得一个合理的解决。另一位合伙人亦采取行动,邀请数名黑道人物出面替他谈判。至于我的朋友张先生,由于人面不广,只得孤军作战。

 

三方面的人员很快召开了一次会谈。为避免因小事而起冲突,厨师与另一位合伙人请来之帮派人物迅速获得共识,互相礼让。当第二合伙人的人马离开后,厨师的人马把张先生团团围住,亮出手枪,要求张先生付现金3,000美元给他们,若不从,则会伤害张先生及其家瞩。

 

在无可奈何之下,张先生便付了钱。由于对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不满,以及过去与警方接触时的不愉快经验,张先生根本没想到要报警。事后,当厨师要求帮派分子分摊部分由张先生处获得之金钱时,便遭到他们的殴打。那班人后来离开费城,在整个过程中,对如何解决股东间的纷争,完全不闻不问。

 

数星期后,我另一位朋友也亲眼见到她所任职之餐馆的经理(也就是店东的女儿),遭华人帮派分子的枪杀。由于在美国出生,店东的女儿似乎对帮派分子的勒索行径一无所知,也不懂得如何随机应变。因此,当帮派分子要她付“利市”钱时,她不假思索地拿起电话便要报警。结果,她当场被帮派分子开枪射杀。作者的朋友来美国才一个月,但由于目睹这场令人胆战心惊的不幸事件,遂毅然回到原居地台湾,一去不复返。

 

上述两件令人困扰的事情,引起作者对亚裔犯罪问题的关注。自从1965年《新移民法条例》实施后,数以万计的亚裔人士移居美国。虽然绝大部分新移民皆奉公守法,努力工作,但仍有一小撮非法之徒从事各类犯罪活动。由中国人、日本人、越南人、菲律宾人与韩国人所组成的街头帮派与成人犯罪集团,在美国各少数族裔社区,日渐形成。

 

在族裔社区活动一阵子后,这些亚裔犯罪集团便迅速扩展。随着亚裔新移民的日渐富裕,以及在郊区建立了新社区,亚裔犯罪分子也亦步亦趋,改变他们的犯罪型式。易言之,那些曾在社区内从事勒索与抢劫的帯派分子,摇身一变成为犯罪企业家。専以提供保护、经营赌场、放高利贷、走私人口、买资毒品等手段,获取更大的利益。

 

俟美国执法人员开始认淸亚裔犯罪问题的严重性时,已事隔二十年了。联邦官员对华人大量走私海洛英,以及1997年后香港三合会分子转移到美国之可能性,特别关注。在1984年由总统有组织犯罪委员会(Presidenf’s Commission on Organized Crime)举行的听证会上,焦点便集中在这两项问题,且推测在九0年代,亚裔犯罪集团将构成最严重的有组织犯罪问题。

 

除了骇人听闻的大众传播媒介报导及官方的政策性报吿外,很少学者对亚裔犯罪集团的性质与犯罪活动作过全盘性的研究。结果,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亚裔犯罪集团皆被概括称为“亚裔有组织犯罪”(Asian Organized Crime)。而所有华人犯罪团脸亦含糊地称为“中国三合会”(Chinese Triads)中国黑手党”(Chinese Mafia)

 

对亚裔犯罪集团的性质与组织如此含糊不清,将对美国刑事司法系统与决策当局,造成不幸的结果。换言之,若执法单位欲寻找与毁灭一个没有界定且又难以捉摸的犯罪集团,一切努力自然将徒劳无功。况且,若司法策略只针对那些众所周知的集团,那么与这些集团没有关联的犯罪分子却被忽略了。简言之,若我们欲以有限的警力,有效地打击亚裔有组织犯罪,便得确知亚裔犯罪团体的价值规范、组织结构、犯罪型式、与团体间的相互关系。

 

本书的写作,深受沃夫根与法拉古迪(Wolfgang and Ferracuti1982)的暴力次文化(Subculture of Violence)研究之影响,乃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三合会、堂口、帮派的次文化,以了解该等组织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同时,本书亦讨论该等组织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与美国等华人社会的政治经济中,扮演何等角色。最后,作者也论及这些组织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所属次文化之价值规范。

 

第一章描述美国执法人员对华裔犯罪组织的日渐关注。该章列举执法人员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及刑事司法界为何采取某种特定的策略。同时,第一章也提及本书的主题:三合会次文化与华人犯罪问题的密不可分,以及三合会次文化价值规范的内在化,如何导致华人青少年蜕变为帮派分子。

 

第二章解释并比较洪门与清帮的发展史、价值观、入帮过程、组织与活动等。同时,此章也论及该等组织所赖以崛起与繁衍的社会与历史条件:秘密会社在中国政治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与及它们在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现况。

 

在第三章,作者分析秘密会社如何沉沦为在香港活跃的犯罪组织,以及其组织结构与犯罪型式。此外,也谈到香港三合会在1997年后转移到美国之可能性。

 

自第四章起,本书的重点便转移到美国的堂口与帮派。第四章论述华人社区与堂口间的共栖关系。在该章,作者首先分析华人社区之解膻现象,接着描述堂口的历史发展,最后论及堂口的组织结构与所从事的各项活动。

 

第五章描述华人帮派在美国的发展史,特别以活跃于旧金山(旧金山)、洛杉矶、加州蒙特利公园市与纽约市的华人帮派为研究对象。讨论主题涉及为何华人帮派得以形成、如何形成,以及如何由街头小集团演变为有组织的帮派。

 

第六章介绍造成华裔帮派兴起的社会因素。该章讨论家庭、学校、就业机会,以及社区团体对华裔不良青少年所带来的冲撃。

 

在第七章,作者讨论华裔札派在纽约市与其他城市的犯罪型式,包括勒索、抢劫、包娼、街头暴力、毒品走私等。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华裔帮派为何持绩不断地存在,第八章提供华裔帮派分子的个人背景资料以及帮派团船的独特性,并比较华人帮派与其他族裔帮派之间的异同。另外,也描述了执法单位与小区人士如何应付华裔帮派的问题。

 

最后一章(第九章)分析“江湖世界,以帮助读者推测华裔犯罪集团将来的动向。江湖世界乃华人黑社会分子的地下社会也是三合会次文化价值规范所滋长与兹延的客观环境。最后,本章也探讨族裔接替论”(Ethnic Succession in Organized Crime)是否适合于解释华人犯非问题之未来演变,以及华人在海洛英买资上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是为广大读者而写的。:再内的资料应对研究社会学、犯罪学、刑事司法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教育学、都市研究,以及少数族裔研究之学生,有所裨益。

 

本书也可以帮助决策者与执法人员,了解堂口、帮派与华人小区的共栖关系,以及三合会次文化的性质。

 

作者希望透过本若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常被人误解的三合会次文化。以便发展更切实有效,且更人道的方法,来避免序言前端所提在华人小区内出现的悲剧。

 

 

 

鸣谢

 

本研究获得许多学者贤达的热心帮助。首先,我欲藉此机会向吾师马文沃夫根教授(Professor Marin E. Wolfgang)致谢。作者在犯罪学研究上的心得,建基于沃夫根老师的多年教导与启发。因此,他可以说是我的最大恩师。

 

许多学者对本研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其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罗柏斐立欧(Robert Figlio)教授、纽约市布鱼克林学院的罗柏凯利(Robert Kelly)教授、罗格斯大学的杰夫费根(Jeffrey Fagan)教授、南加州大学的梅肯克莱恩(Malcolm Klein)教授、芝加哥大学的爱文史柏克(Irvin Spergel)教授、纽约市立学院的宋李瑞芳(Betty Lee Sung)教授、克利夫的州立大学的理查德史帝芬(Richard Stephens)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兰士伊恩尼(Francis Ianni)与史帝夫希格纳(Steve Hilgartner)教授。当然,本书一切缺失,仍应由作者负全责。

 

本研究的顺利完成,华人小区人士实功不可没。作者感谢许多曾接受访问的小区人士。若没有他们的协助,本研究是不可能实现的。

 

司法界人士也为本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作者深获下列人士的帮助:纽约市警察局之约翰克利(John Galea)先生、约瑟史道夫(Joseph Sheldorfer)先生、尼尔摩利奥(Neil Mauriello)先生与麦可王先生:旧金山警察局之约翰麦肯纳(John Mckenna)先生:曼哈顿地检处之南希赖恩(Nancy Ryan)女士:总统有组织犯罪委员会詹姆士哈蒙(James Harmon)先生:美国联邦移民同之詹姆士哥德曼(James Goldman)先生:美国联邦海关总署之汤姆雷英(Tom Rynne)先生:美国联邦缉毒局之约翰,费恒(John Feehan)与理查德,拉麦尼亚(Richard La-Magna)先生:与美国法务部之菲巴立顿(Phil Baridon)先生。

 

在写作本书期间,作者的同事亦常予支持与鼓働。邱文彦先生与黄淑莉女士为本书部分章节做编辑,大大地提高了本潜的可读性。对他们的热心币忙,作者致以由衷的感激。

 

本书能以中文跟读者见面,要感谢为本书前半部进行翻译的廖剑云先生。

 

最后,作者愿在此向夫人林钟苹女上致万分谢意。她的支持与鼓励,对本书的诞生是不可或缺的。仅以此书向她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