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昌鞋庄”巴罗老招牌 黄清水坚守手工鞋业

 星洲日报2011.02.23

“均昌鞋庄”巴罗老招牌 黄清水坚守手工鞋业

    手工鞋业已因无以抗街现代技术的冲击,而渐渐走入了夕阳的余晖中。这个夕阳行业在我国已所剩不多,其中,还有一家在居銮的巴罗。

    75岁的老鞋匠黄清水,小学毕业就在父亲创设的鞋铺里跟随着学习,闯荡手工鞋业近60年,对这传统行业始终不离不弃。

    黄家的鞋铺就坐落在柔佛州巴罗新村的大街,只要是已在巴罗落地生根数十年以上的人,无一不认识“均昌鞋庄”这个老招牌。

以前许多军警都来订做鞋

    黄清水的手工制鞋原料是采用外国进口的牛皮,从量、剪、车到缝制完成,是一门考验耐力并相当费力的技术,要学到窍门不容易。

    黄清水说,以前许多军警人员、足球员等都来订做鞋,要做鞋的顾客首先必须先量脚,配合“鞋模”的大小才来做鞋,量脚订做就是根据脚型设计,所以,那些脚型比较大而买不到适合码数的人也都会找上门来订做。

    除了皮鞋,也有做拖鞋,旧时流行拉链式的长统靴,他也制作过不少。

    黄清水育有7名儿女,要购买牛皮原料时,都是其中之一女儿黄美娟和女婿云大俊陪同着他,驱车到吉隆坡或马六甲采购。

牛皮货源供应趋少涨价

    黄美娟指出,约70年代时她也常在课余时间到店里帮忙,那时是最兴盛时期,前来父亲鞋店光顾的除了本地人,也有来自永平、峇株、三合港、彼咯等地,往往忙到午夜两点多。

    她说,在严峻的形势下,父亲仍旧“坚守父业”,近几年牛皮货源供应越来越少,且大幅度涨价,所赚利润极之微薄,她曾劝父亲结束营业享清福,但父亲却表示如果退休后就会很闷,不知如何打发日子。

    她见父亲忙工作之余,偶尔也和一般老友喝茶聊天,只要他过得快乐觉得开心,也就由他了,不过,有时父亲也会出门小游。

性能会更好价格相宜 修补旧鞋赋予新生命

    黄清水除了为顾客缝制新鞋,还为广大市民提供最好的补鞋服务。

    鞋子带子断了,可以再车过修补;鞋面与鞋底裂开,用线将两层分隔的缝隙间缝合,鞋子更耐穿,一对原来要丢掉的鞋子又重新赋予了生命。

    名牌鞋子价格不菲,但贵鞋不代表就是好鞋,损坏的鞋子经过修补后,性能会更好,而且价格相宜。

    此外,手袋、背包、牛仔裤破了,拉链坏了,他都一样能缝制修补。

下棋聊天阅读报纸 黄清水有挚友同学作伴

    黄清水的店里每天都有三五知己来下棋、聊天或阅读报纸,其中如沈世九、韦家肖、林利水、韩亚海,颜忠正,庄宗、林鸿图、周亚九等,他们有些是邻近的商店主人,有些是挚友和老同学,黄清水做他的鞋,他们则在门口边下棋。

    这种情况路过之人已司空见惯,黄清水也乐得有这伙朋友作伴,有时一起去咖啡店喝茶。

    鞋店的营业时间从早上8时许到晚上8时许,黄清水每天中午和傍晚准时回家吃饭,都有这班朋友替他看店。

儿子无意继承鞋庄

    他们都表示,黄清水为人随和豪爽,从不摆架子,鞋铺犹如小型联络所,大家聚在一起随心所欲,生活也写意。

    “均昌鞋庄”历史少少都有90年,作为第二代师傅的黄清水,几个儿子多少也掌握了补鞋的知识、技术和手艺,无奈长大后都往外发展,各有成就,实无意继承。正如其他逐渐过气之行业一样,补鞋业随时都有后继无人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