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功敦胡先翁“扶持” 巴力拉惹“丑小鸭”变“天鹅”

 星洲日报2010.12.29

归功敦胡先翁“扶持” 巴力拉惹“丑小鸭”变“天鹅”

    70年代的巴力拉惹,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死气沉沉的纯朴小乡镇,但却因为与前首相敦胡先翁“结缘”,获得了迅速发展的契机,从一只丑小鸭蜕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当地村民的生活也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

    被誉为“团结之父”的我国第三任首相已故敦胡先翁,于1974年大选时不劳而获中选为四加亭区国会议员,1978年再度蝉联至1981年才以健康为由引退。

    当时位于首相选区内的巴力拉惹,便开始搭上发展的列车,陆续设立工业区及工艺学院(即敦胡先翁大学前身),接着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屋价及地价也不断上涨,敦胡先翁也从此成为了巴力拉惹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名伟人。

华裔移居市面日趋繁荣

    巴力拉惹开埠于1910年,当时每逢涨潮或雨季来临时即告淹水,只有少数的马来村民散居各处,直到1920年左右,才有华裔同胞陆续移居此处,并在地方上搭起十多间店铺后,市面才日趋繁荣。

    直到1940年代,巴力拉惹大街的店屋前后依然有大沟川行,并以木桥衔接其间,当时居民都必须划船出门或到店屋购物,仿如一个“水上市场”,由于巴力拉惹拥有很多大沟,所以才有了“PARIT RAJA'’这个“沟王”的名称。

    在1962年,地方议会及公共工程局共花了2年时间,才从亚依淡载送逾万趟罗里的泥沙填平巴力拉惹大街上的大沟,并铺上柏油路,当地的交通系统才日趋完善。

    从1962至1976年担任巴力拉惹地方议会主席,接着出任峇株巴辖县议员至1995年才卸任的张景章表示,当年选区重新划分后,时任副首相的敦胡先翁便在四加亭这个新国会选区上阵,并顺利的不劳而获当选。

    “当时本地的巫统,马华及国大党领袖包括我本人,都曾一起去拜会胡先翁并藉此传达民意,希望他出任四加亭区国会议员后,能为这个落后的地区带来新发展。”

张景章:设工业区学院 改变巴力拉惹命运

    张景章说,当敦胡先翁于1976年出任首相后,各国阵成员党领袖便要求政府拨出100英亩园丘地设立四加亭工业区,接着又申请200英亩上地建设工艺学院,这两个大型发展计划落实后,便彻底改变了巴力拉惹的命运。

    他表示,当年的巴力拉惹原本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小乡镇,大多数居民都是务农为生或开店做小生意,整个巴力拉惹市区只有约380间住宅及千余名居民。

    “自从工业区及工艺学院设立后,外来人口便不断增加,目前市区已有30余个花园住宅区及逾万人口,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每隔一两个月巡视选区 敦胡先翁为人随和没架子

    张景章回忆说,敦胡先翁为人非常随和、懂得尊重别人又没有架子,是一名亲民的好领袖,当时他虽然没有住在四加亭区内,但每隔一、两个月都会抽空前来巡视选区,对于推动地方发展更是不遗余力。

    “直到后来退位后,胡先翁还是会偶尔抽空回来探望老朋友,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

刘星金:峇发展最快速地区 逾30甘榜水电基设完善

    敦胡先翁出任四加亭国会议员的时代,巴力拉惹是全峇发展最快速的地区,除了市区之外,当地的30余个马来甘榜都拥有完善的水电供应及道路水沟等基本设施。

    曾担任21年巴力拉惹村长的刘星金表示,在胡先翁退位前,原本还计划在巴力拉惹郊区建立一个卫星市,但后来随着胡先翁引退后,这项计划便不了了之。

    他说,在70年代末期,当时政府曾拨出3亿令吉提升柔州的电供设施,而作为首相选区的四加亭区,便独占了其中2亿令吉的拨款,因此当地的电供系统非常完善,让居民受惠不少。

逾万敦胡先翁大学生当地消费 带动各行业房屋供不应求

    目前敦胡先翁大学的学生及教职员人数已逾万人,导致当地的房屋供不应求,甚至连店屋也出租给学生作为宿舍,而且学生每天在当地消费,也带动了饮食及手机等各行各业。

    刘星金认为,如果没有大学及工业区,巴力拉惹肯定无法取得今日的发展成果,这些都必须归功于敦胡先翁当年的“扶持”。

张胜全:获2万令吉 柔首获政府拨款中华公会

    巴力拉惹中华公会前秘书张胜全表示,当年敦胡先翁与本地华社关系融洽,还曾拨款2万令吉给巴力拉惹中华公会,让该会成为全柔第一个获得政府拨款的中华公会。

    他说,在1978年6月25日,该会也邀请胡先翁亲临为新会所主持开幕礼,该会拥有本身的活动场所后,会员便不断增加,会务也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