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重建人文教育传统

 台湾要重建人文教育传统

南方朔

    近年来,全世界都在谈「创新」,但「创新」准确的说是有三个层面,最基本的是具有结构意义的「发明」,其次乃是前代经济思想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所谓的实效式的「创新」,第三个层次乃是透过包装与点子而营造出来的与别人不同的「创新」。今天台湾所谓的创新,大多集中在第三个层次。它和第二个层次已相当遥远,和「发明」更是不沾边。

    而其关键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重实用,不重根本。用当代经济史学者黛德莉‧麦克罗斯凯(Deirdre McCloskey)在《经济学的秘密之罪》小册里的观点,这乃是当代经济学家和工作者已对他们所面对的世界缺乏好奇心,于是遂掉进「被建构了的无私中」。当人们的眼界变得短浅,大聪明这部份心智当然就得不到鼓励。

    因此论「创新」,我认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威廉‧杜根(William Duggan)在《策略直觉:伟大成就来白露光一闪》一书里可说是真正掌握到了「创造」活动的本质。真正的创造者都对基本问题具行层次开阔的认知。因此当重大挑战来临,他直觉本能立刻就会被调动起来而灵光闪烁。伟大的创造者,他们的头脑须预存相当多可被随时调动的知识。

    一旦出现挑战,他才可能去鉴别信息、解决问题,找出新的可能性。创新乃是从有到行的心智活动,它不可能从无中产生。而只要论及广泛开阔的认知,古典时代那种融白然科学与人义社会科学于一炉的『人文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传统的重建,乃是不二法门。这种人文教育乃是增加人们知识广度,让人维持对世界好奇心。以及培养人们面对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式教育,在教育的宗旨上,所谓的「全人教育」理想即在其中。

    最近,耶鲁大学校长列文(Richard Levin)在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今年五、六月号发表了长文《顶级:亚洲大学的兴起》,近年来,中印韩星等国都大量投入大学教育,希望造就出世界级大学,并强化R&D的投资,使得它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重要期刊的刊出率大增,但他认为这要造成顶级大学是不够的。顶级大学要行更多基础研究。列文在文章中特别提到包括北大、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及国立新加坡大学都在人文教育上特别强化,也让学生在大学时未分科的期间延长,藉以增加教育的跨学科广度和批判思考的能力之做法。真正良好的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出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也能把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创造性思惟的人群,大学教育不是在培养见识狭窄的专家,或就业训练所,耶鲁校长列义的观察与见解,对台湾的我们应当也极具启发性。

    今年承蒙交大好意,我当过交大的一日校长,当时我即提出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那种能够融白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炉的人文养成教育的重要,而这种教育理念在我们社会可谓荒废已久,这也是我们社会的小聪明过剩,而大聪明则很少的问题。

(作者为作家及评论家)

资料来源:《天下杂志2010教育专刊》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