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看陈嘉庚

 星洲日报/边缘评论2011.01.23

跨文化视角看陈嘉庚
安焕然

“陈嘉庚精神”带动新马华社兴学办校的风气,但陈嘉庚不是一个只会捐资而不知办学的平庸商人。研究陈嘉庚,以往较重于其“倾家兴学”的精神风范,然而陈嘉庚的办学教育理念亦应值得关注。

陈嘉庚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继承了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亦兼采西方现代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陈嘉庚的“南洋经验”实是一个重要的中西文化揉合的契机。

从跨文化视角看陈嘉庚,新马华人社会具有其内部的多元性。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社会贤达聚集于怡和轩俱乐部所构塑的文化氛围,让旧学出身的陈嘉庚更具有恢宏视野的教育观。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国家、民族的强弱,与教育的兴亡攸关。陈嘉庚“实学致用”的办学理念并非漠视文化涵养的功利主义。从他在新马和中国兴办小学、中学至大专,体现颇具时代意义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教育方针、制度和设施等方面有自己一套的理想。

陈嘉庚是个坚持原则、善恶分明的人。但他的办学,不沽名钓誉、不搞“务虚”排场、不空喊口号、更不拘束于僵化的意识型态。陈嘉庚的办学理念,主张理智、务实,更有跨文化兼容开放的气度,择善固执的与时并进。

回顾前贤之办学理念,在华教“斗争”与“捐资”之外,陈嘉庚的兴学典范有其更发人深省的传统。我们常说,华教办学在于自主权的把握。一所学校的创办和发展,自主性是重要因素。但自主办学其实际方向必须清楚和明确,办学者要有睿智的办学理念。这亦是关键。

华教工作者常把“陈嘉庚精神”视为典范,却常忽略了陈嘉庚“实学致用”的办学理念。今天,我们很多的华社民办学校,有办得出色的,也有因为种种客观因素和内耗,致使该校的发展停滞不前。为何如此?恐怕这亦是华社本身必须自我批判以克服此问题的。

事实上,陈嘉庚“实学致用”的办学理念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的目的必须重视学生素质发展。只有知识传授而不教学生应用,就不会使无业者有业,也无法使有业者乐业。办学就是要为学生想,这应当是办学者的基本认知。

陈嘉庚的后继者有“怒奋空拳搏虎头”的林连玉、有与华教风雨同舟的沈慕羽,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那些延续陈嘉庚“实学致用”办学理念的华教工作者的宝贵经验。它不是口号式华教的一句“捍卫母语教育”所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