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片片录》与《风雨十八年》 ——为林连玉先生八十九岁冥寿而写

 族魂林连玉

《回忆片片录》与《风雨十八年》
——为林连玉先生八十九岁冥寿而写

陆庭谕

林连玉先生的遗着《风雨十八年》(上集)出版了半年多,不但没有洛阳纸贵,简直是无人问津地可怜兮兮,销不上两千本!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多人在追问林先生的禁书《回忆片片录》,却又让林先生的《风雨十八年》任由它束之高阁在书局的书架上,失之交臂,岂非粗心大意,缺乏联想力!

《回忆片片录》是林先生记事之作。《风雨十八年》也就是它的姐妹作,都是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六四年间的华教风雨大事记实之作。更确切地说,《回忆片片录》是涵盖在《风雨十八年》之中的故事。(当然它不能收在此书中,免干法纪)

《回忆片片录》单行本被禁,殃及原有登载《回忆片片录》的九期《教师杂志》一并禁止印刷、出版、发行、售卖及拥有。于是《回忆片片录》便成绝响了。想窥全豹者,唯有到外国大学图书馆去拜读了。那就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大学和台湾大学的图书馆,当年教总都有寄赠,应该有迹可寻。不看《风》书真是“走宝”。

所以说,要看《回忆片片录》的读者而不看《风雨十八年》,真是“走宝”!不过,还来得及,即使存书售罄,还可再版,但,可别再“无花空折枝”了。

俗语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身为华校教师、华教工作者、热爱华教人士,对于华教史实,前辈们节衣缩食兴办华校,前仆后继地维护华教的种种艰辛、种种困境,没有充分认识,是美中不足的。当然,从《教总33年》也看到没有华校教总,就没有华文教育。华文学校是华校教总救回来的。1952年教育法令通过之后,不能执行,钦差大臣面告林连玉先生:这是因为华校教总的反对!华校教总就是林先生领导的机构。可见:林先生与华教的命运是分不开的。当然,这绝对是全体华人的力量,才保存了华教,但也要有领导人呀!

《教总33年》所记载的史实与成果,都有一段重要的策划与过程。林先生以当事人的身分,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读其文,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明了当时错综复杂的背景与人事。这是第一手资料,成功或失败的背后,没有林先生的记述,是不容易理解的。

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其实,读过《回忆片片录》和《风雨十八年》的人,都知道那是充满智慧的书。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林先生曾经说过,他有家学渊源,虽属旧制中学,再经“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洗礼,却已打下新旧学的根底。经过集美师范的教育,再涉猎大学的师范课程,熟读教育理论,谈起教育课题,真是得心应手呢!他更说,有三个人给他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梁启超,梁任公浩瀚如海、气势磅礡的文章,令他一新耳目。胡适的分析事理,一二三点,条理分明的论著,他也得益不浅。再来则是鲁迅投枪式文字的深刻。他说鲁迅骂人是很刻薄的,他也深受鲁迅杂文的影响。他对我一开始与人争论是非之时,告诉我说:“摆事实,讲道理;讲积极的话,不讲消极的话;讲正面的话,不讲反面的话。”这些话,我受用至今。

林君与英高官“过招”趣事

林先生不止一次地说,英国实行的是“开明专制”,“进三步,退两步,还是进一步”的政策。虽然那时是殖民地统治势力衰微的时刻,也可以说是准备退出的时刻,不想兴大狱,对华社有了忍让的态度,否则,以强硬著称的邓普勒将军,还是可以施展其铁腕威力的。还有一点,就是,当时殖民地高级官员,还是相当讲理的。讲得有道理,他们是服从真理的。但是不等于他们放弃了原则与主张,只是处理得比较缓和而已,例如“数学比赛比不成”是提学司认输,不了了之。“火炬运动”英校生彻底失败,殖民部官员认输,不过,却搞个“非津贴班的问题”来刁难。因为一九五二年教育法令是邓普勒手上通过的,所以林先生喊出“不要欢送邓普勒”!教育部官员还要来求请呢!还有一些林先生津津乐道的事实,就是他用罗素这个英国哲学大师压服了华校总监侯士,侯士被林先生的渊博的教育理论慑服,不得不一反倨傲之气而求教。另一宗则是提学司便士口沫横飞地力陈英文教育的出路好,林先生却对他哈哈一笑。便士问林先生笑什么?林先生说:“笑你乱讲话,信口开河!”“为什么?”“我们现在谈的是小学教育,我问你,英文小学生就是医生、律师,工程师了?”“......”便士面红耳赤......。还有一项便是地理博士路易斯指定要林先生给“地理”科下个定义,林先生说:“地理乃是研究人和地的关系。”路易斯博士想了好一会只好点头。这正如林先生向我提过,什么叫政治?“政治者,是这一小撮人要管那一大撮人之事也。”真是一语中的。以上这些趣事,存在于《回忆片片录》中。

《风》书也是一面照妖镜

《风雨十八年》里面更是反映了豺狼当道,牛鬼蛇神,奴颜婢膝,读了令人发指。也有更多针锋相对,火辣辣的场面,唇枪舌剑,各展辩才。还有的是鬼蜮害人,相反的却是侠义云天。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波谲云诡,林先生的捭阖纵横,指挥若定,稳住华教,与各民族合作,促进团结与争取独立等等,其苦心孤诣,没有这些“资料”,怎能体会其中的辛酸苦辣?原来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林先生在《八十有感》中说:

八十韶华转眼过,方知岁月易蹉跎。
脱胎换骨那能尔,石火电光可奈何。
已觉长江腾后浪,不愁暴雨阻前途。
平生著作分明在,历劫还新应不磨。

 应该多读林君遗作

在这林先生八十九岁的冥寿前夕,最深的感怀应该是多读他的遗作,尤其是《风雨十八年》!

本文原载1989.7.16《星洲日报》。


《回忆片片录》与《风雨十八年》上、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