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诵林连玉贡献之必要

 星洲日报/言路2010.12.08

覆诵林连玉贡献之必要
陈慧娇

1988年公布的《华教宣言》言简意赅阐明“华文教育是华裔大马公民的母语母文教育。接受母语母文的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无独有偶,在本年度华教节肃穆到来之前,首相纳吉也公开发表了与之近似的论点。

他指出,国阵在建国和治国过程中没有推行“熔炉”政策,仍允许每个人都保有种族特征、个人文化和根源;而且,我们应当以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允许以母语为教学媒介的国民型学校存在的国家,而感到与有荣焉。

但是,华教现实情况而言,例如国民型中学的发展困境、资源匮乏,甚至被分门别类归为半津贴学校,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作为国民型中学持续奋斗的长远目标,一点都不为过。国民型中学在继续往前行的路上,要是无法冲破政治蛮横的纠缠,公平获得教育拨款及同等对待,未来还是得持续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才能不被残酷的现实吞噬。

饱受津贴和半津贴学校之苦的,还有华小。华小被视为守住华裔根源及文化的最后堡垒,然而她一直都必须汲汲营营,才能克服内忧外患,成为多元流教育体系的分支。

外患,指的是客观环境所制造的问题。微型华小迁校只见楼梯响,始终不见踪影;问及原因,不外乎迁建校资金不足、预留建校土地土测迟迟出不来等诸如此类本应该克服的技术问题;要不,就是向官方申请拨款却迟无下文,导致白蚁蛀校、校舍老旧或成危楼。还有就是尽管学额爆满,却不能再建新校。

内患,是指外力趋势导致出现连校方都无力处理的状况。一有耗资数亿令吉投资的英语教数理;二是即便内阁再次通过议决同意,教授华小低年级国语科教师须懂双语,但不少州属还是传出有数百位不谙华语的国语教师,将在来临的新学年到被派遣到小学及国中都不缺师资的地区;三是上课节数长期增删对华小造成的困扰。

挥别英语教数理,迎来巩固国语和加强英语政策,华小上课时数在这两个科目分别增加了30至60分钟不等。不是常听家长抱怨华小考试太多、学生书包太重吗?但不断改革、精进的教育政策非但无意为家长及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反倒是不断把主观的理想政治理念往教育里加。

四是华小明显安全感不足,以致必须另向家长收取建校基金,以备不时之需;近来有经济拮据的家长和校方因此对簿公堂,实在令人遗憾。教育部应通力检讨何以会出现及如何防止此问题再发生才是。

我国确是如首相所言,不是一个大熔炉之国;而是一个允许各种族保有各自习俗、文化、特色及生活方式的多元种族国家;我们理应感恩并热情拥抱这至高无上的荣耀;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是多少先辈辛勤耕耘才结下的硕果。如果客观环境能真诚善待华教,就不再需要华教节年年叮咛,覆诵莫忘林连玉先生对华教的毕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