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求与大选季候风

 当代马华文存 社会卷 90年代

诉求与大选季候风

胡兴荣

 

政治诉求与政治革改孰重?我们如何在抨击现实的同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寻找一个通往世界的途径?这一切为民请命的努力,显然都为了擘划我们心目中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愿景。

 

15年前,由张景良先生所领导的15华团首开风气,在官方社团修正法令的旋风下,任何社团组织皆面临选择作为政治性或非政治性团体的定位。张先生率众风尘仆仆地南征北讨与各地华团领导磋商,随后更推出了春雷乍作响《华团宣言》,主要着眼于民主人权教育文化的诉求,其立论旨趣就当时的政治情境和格局而言,乃令人耳目一新。于是一时间国内签名盖章的华团此起彼应,并且催生了民权委员会华社研究中心(华研)。可惜潜藏诡谪的政治气候迭变,天后宫集会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茅草行动,使得原本才刚萌发的民众觉醒运动遭受了风声鹤唳的挫败。

 

15年后,董教总在大选将届的政改呼声中,联合II华团草拟了《全国华团大选诉求》,并首次以跨越种族性的角度提出了政经文教各领域的策略性诉求,其用心固可感矣。然而,相对十多年前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开放性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仍应感到汗颜的是,国家的权力结构与社会政治生态并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只是随着大选的脚步逐渐趋近,战火重燃当儿,于是各社团响应《诉求》签章的号召乃络绎不绝。可是,另一方面,朝野各政党和中华工商总会、华总等社会团体针对扮演压力集团协商方式的角色存在差异性,导致有者只能表示原则上认同《诉求》所提的心声和意愿承诺尽量予以协助和配合,但却不苟同联署,此举当然削弱了《诉求》的代表性。

 

所谓的“诉求”,就其本质而言,乃是指有所“申诉”与“要求之意,并且企图透过公众舆论的力量,借以表达本身意愿的一种方式;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这当中的内涵和精神,也就是与诉求所列举的内容主旨攸关。同时,我们还应该有这样的一种认识,世界上没有一份《宣言》或《诉求》是完美无缺的,其固非轰天的春雷,即使就某个部分作语言文字上的详加阐述,也只能就众人所关注的议题作最大的发挥,用以凸显该份《宣言》或《诉求》的主要意涵。

 

因此,无须刻意贬损,我们对《诉求》的整体意涵当然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如果。我们就其所列的17点内容稍作检视,便可发现个中曲风依旧的痕迹。其与《华团宣言》、《文化总纲领》重复之处甚多。难以摆脱旧酒新瓶之嫌。至于挥洒胪列人权、正义、种族偏见、社会福利、妇女保障、议会民主等涉及司法制度的改革,便显得过于广泛,和缺乏具体而微的目标。其中除了呼吁检讨私营化计划的透明度,力求杜绝朋党经济的垄断之外,事实上,我们尚不能排除政治势力的介入仍是主要的因素。由是观之。《诉求》的导向终归是民间团体向当政者请愿的性质,而我们社会当前迫切所需要的乃是政治改革尤甚,各社团之同意或断然否决《诉求》的主张,其与民主意识的滋长、民意民风的归趋产生逆违与否,实则并没有太多的联系。我们大可以平常心视之。

 

惟亦无需讳言,这二、三十年来,“煽动法令”、“大专法令”、“出版及印刷法令”、“内安法令”、“新教育法令”,以至民怨四起的私营化问题、单元化的教育政策等,此乃形成我们建立多元种族社会思想上的桎桔,吾人仍不可不多加警惕。这些个恶法的效验性,就像咒语般,对华人社会以至全体马来西亚人都是一种莫名的隐痛,尤其对于民主正义的伸张与政治空间分配的良性互动,几乎可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类似这种权益的侵蚀,反而是我们民间社团组织在展望各项诉求之余,彼此所应凝聚的共识。

 

我们的国家已经独立了42年,而创造社会上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是每一个国民应尽的责任,上一代人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容或有议论,但今天在社会上的中生代基本上都是独立前后的同龄人,因此对于政治的表态方式便应该有所改变,尤其过去一味向高官显要呈递备忘录文化的陋习应予以剔除,从而落实政治为人我共同治理之道,唯其如此,我们国家社会的体制改革方有可期。

 

国家,当然是我们自己的,当家做主也许不尽然是白日梦而已,但若要达致这一点,起码我们不能只是依靠既得利益者的施舍,或仅仅停留在无尽的诉求,其将流于空雷不雨。任何社会的改革进程都要有明确的行动和纲领,政经文教的领域自不可免,凡事必须从小处作起,即使如邮电通讯、交通拥塞等民生问题,以至政府机构日常事务的实际运作,都应该体现我们作为纳税人所应付予的关心,然后锲而不舍地主动寻求自我的保障,这样才能维护我们华社的基本权益和获得政府应有的重视。

 

我们的社会大凡只重视宏观的立言。而忽略了微观的探索,造成我们今天一代过了又一代,一届大选之后又是5年,多少陈年旧事早已灰飞湮灭,可是就连国庆的庆典仪式我们尚不能全面的参与,遑论介入事关国家重大决策的讨论。由此延伸若不从政治上根本的改革着手为之,则华社再多的诉求也永远不能成为主流的声音,最终将沦为政治舞台边缘的点缀品罢了。证诸历史经验,一个民族的兴衰虽有着各种客观的外在因素使然,但政治改革其非全然系于政治人物的主观意愿而已,改朝换代实有赖于全民参与的社会风尚所主导。际此大选机器已经开动,我们且期待平地一声雷的人民力量能力拔山河气盖世。

 

大选的季候风正在吹,但我却不知道风是往哪一个方向吹。

 

05-09-1999《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