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拐杖论的省思

 当代马华文存 社会卷 90年代

摒弃拐杖论的省思

翁诗杰

 

早几年前,当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默哈末接受国内外报刊专访时,他曾一再苦口婆心劝导马来社会应该剔除补贴金心态”(Subsidy Mentality),凡事不能过度仰赖政府的资助扶持。

 

不久之前,他又强调马来人应同其他友族在同等的基础上竞争。及至甫告落幕的巫统党代表大会,他便进一步画龙点睛地说马来民族应勇于抛开政府权力的拐杖。这一连串的言论实际上皆围绕着一个重点,即:马来社群是具有足够的条件跟国内他族在均等的基础上争一日之长短的,因此在心里意识上须先建立自信。这跟他在《2020年宏愿》理念中所凸显的竞争意识,可说是前后呼应的。

 

诚然,一个备受呵护的社群或个人,是难以面对严峻的竞争考验的。马来西亚人要在国际政经舞台上立一席之地,就非得通过国内优胜劣败的公平竞争不可。以国内的种族关系来说,也唯有建立非种族性的良性竞争意识,马来西亚民族”(Bangsa Malaysia)此一理念才有落实的条件。

 

关键在于落实

 

今天问题的关键在于首相的前瞻性理念能否化为本邦一种崭新的社会文化。我们所需的绝不是概念化、口号化的《2020年宏愿》。以党国领袖而言,漫天价响的颂词比不上摒弃以种族矛盾为晋身阶的政治文化来得实际。虽说煽动种族情绪以凸显本身的民族气慨,已成为政坛的陈年剧目,但不能否认的是,它仍有一定的基本看客。时至今日一些政治领袖在思想观念上还是不能摆脱所谓族群诉求的左右。他们把均等基础上的良性竞争视为挑战种族特权的洪水猛兽,其所持的理由根据亦不外乎是各族尚未具备均等的竞争能力与条件云云。而政府给予土著,尤其是马来社会的优惠援助,则被形容为国家对落后族群的变相偿债。

 

这种企图从历史中寻求“排斥竞争合理化”的心态已形成一种揉合种族情意结的畸形政治文化。首相以其过人的威望,排众而出,提出掘弃拐杖论,固然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情操,值得击节赞赏,惟独是继他之后又会出现什么局面?这仍是个变数,难以逆料。

 

看后来人如何发扬

 

迩来首相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备受举国注目,然而真正的隐忧关键乃在于首相所奠立的崭新政治文化,在新人接捧后,能否获得全面的继承发扬?新人的道德勇气固然是其中的因素,但他会否在族群诉求的重压下走上回头硌,则胥视他在党内有无雄厚的支持力量为其保驾护航了。

 

这不单纯是个信心的问题。事实上,综观本邦的政治文化格局,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新崛起的党国新贵,每每需以鲜明的民族斗士形象来巩固自己在党与社群中的地位。换句话说,除非有关领袖能够突破种族权益取向的桎梏,成功影响并带引基层群众以宏观的全民观点来看待政经文教问题,否则他不可能有其他选择,只得在现有格局的囿限下,静待时机徐图变革。

 

然而可惜的是,这种周而复始的“静待时机”确已一次又一次地阻缓了国家向上发展的冲刺。

 

25-11-1992《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