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清清河流

当代马华文存 社会卷 90年代 

还我清清河流

何桑才

 

“当一条河流变成一滩死水或废水,即使可带来经济效益,也将会得不偿失。

 

自大马独立以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神速,这已无可避免地对国内有限的天然资源和自然生态构成压力。淡水自然生态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要为一个人口日愈增长、同时正迅速走向工业化的国家供应足够的优质用水,并且又能安全有效地处置废水,对政府资源形成沉重的负担。

 

大马当前的水源供求到底面对若干压力?这将如何影响国家的水源政策?我们有何对策以确保水源的永续性?未来的挑战又是什么?本文将分别探讨大马的水源管理与保护课题。

 

水的来源、供应与需求

 

大马气候属于炎热多雨,降雨模式主要受东北和西南季候风的影响,而在季候风间隔期间,每日空气对流而引起的雨量亦相当多。大马每年降雨日数为150-200,年均降雨量为2500毫米,不过由于降雨量的时空差距,一些地区仍会发生水荒。

 

多雨的气候与辽阔的森林形成了多河流。大马半岛的海岸共有18条河流入,沙巴和砂劳越也各有3720个河口。另外还有54个人造水坝蓄水池(半岛49个、沙巴3个、砂州2个),面积介于10公顷至37千公顷,一共储存多达1200万兆公升(Megalitres)的淡水,总面积约为8万公顷。预料到2000年时,总面积将増至206千公顷,主要是因为多了巴昆水坝的蓄水池(69,500公顷)。除了11个作为水力发电厂的水坝之外,这些蓄水池的用途也包括农业灌慨、供应食用水、调节河流、控制水灾、捕鱼、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等。

 

大马的年均雨量为9亿9千兆公升,其中3亿7千万兆公升(38%)水分被蒸发,6400万兆公升(6%)渗入地底含水层,其余的5亿5600万兆公升(56%)水分成为地面的流水。大马的水需求量有97%来自河流和地面水源,其余则来自地下水。根据1990年的统计,大马每人可使用的水量约为每年每人263兆公升,人民需水的压力不算高。

 

大马总共的水需求量为每年1160万兆公升,或每日4979兆公升,而每日产水量为6513兆公升,同时目前也每日从柔佛州供应1500兆公升的水予新加坡。贸然看起来大马的水量过剩,但仍有一些地区(如吉打、马六甲)因地理因素和水文系统受破坏的关系而面对缺水问题。1988年的调查指出,有43%经处理的水因水管破损、地面移动、破坏公物等问题而在输送过程中漏失。目前有关方面正釆取补救措施,努力将清水漏失率减低至最多32%,但这其实仍是偏高的。

 

水供与灌溉系统的提升

 

1982年,大马政府在日本国际合作机构(JICA)的谄询协助下展开全国水源研究,进而制定了一分有效期至2000年的水源总计划,并不时依当时需求而修定。

 

一些州属如槟城亦有本身的灌溉系统总计划。槟州每日消耗超过380兆公升的水。为应付日愈提高的需求,槟州水利局拨资1千万零吉以提高双溪赖滤水厂的操作量,以致目前每日可处理了750兆公升的水。耗资数百万零吉的槟州直落巴巷新水坝在两年前动工。该新水坝将可储存高达15千兆公升的水量,预计若保持来自吉打州的水供的话,这将可应付该州于2010年的水需求量。

 

霹雳州已完成吉辇县9个各耗资100万零吉的高地蓄水池计划,另外位于甘文丁以及新芒魏的地底蓄水池亦已建竣。以上11个蓄冰池工程均在共资5200万零吉的私营化计划下进行。此外,政府也建议在吉打河建造新水坝,预料可提高该州的25%水供。一旦通过,该耗资1亿5千万零吉的水坝将于2000年动工。该计划也包括一个位于丹绒红毛丹的滤水厂,可处理228兆公升的水。预计该水坝将可应付该州于2010年的水需求量。

 

在全马各地,当局正努力提高盆地间以及州属之间输水的可能性,尝试克服水源分布地区以及高耗水地区之间的耗距。预料在大马联邦政府作为中介之下,这种提高水利供求的措施在未来将更普遍。根据联邦宪法规定,水供以及水利管理事务属于各个州属的决策范围。

 

在大马,面积占488万公顷的农业地中,多达93%受到雨水的灌溉,其余地区的水供则由多个灌溉计划供应。根据经济重组的趋势,依赖灌溉计划的水供需求应该会在1990-95年间降低5%。不过,在1994年,农业领域的耗水量占全国的78%。农业用水与工业及家庭用水不同,不需要经过严格处理的水。废水处理以及水的循环再用可以低成本进行,这是目前受到大力提倡的合理做法。在吉打的慕达农业发展局(MADA)地区,约有15%的水是循环再用的。

 

根据国际水力与水坝建造指南(1991),大马于1989年拥有的水力发电量为1,5805兆瓦(MW)1989年的实际发电力为每年5,80062千兆瓦时(GWh/yr),尚可利用的电力还有每年108,600千兆瓦时。较近期的估计则显示水力发电潜力可达每年1,123,000千兆瓦时,其中可再生(renewable)的水力发电潜力占了每年29,000兆瓦时,而这些潜在电力有70%是位于砂劳越。今天,单是大马半岛的水力发电量为1,920兆瓦。大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趋势现已使到全国电供面对更高的需求,进而导致国内水源亦受到更大的压力。当局经已通过几项提升现存水力发电站输电量的计划,同时亦将建造多个新的水力发电厂。

 

水力发电需求日益增加

 

就丁加奴的肯逸水力发电厂而言,国家能源公司计划启动和提升其中两个导流隧道,同时增置两架涡轮,这预料将可引发200兆瓦的电力。有关方面也正在研究在肯逸湖建造另一个水坝的可行性。

 

目前正在吉兰丹动工的柏高水坝,有一个高74公尺的水坝、无闸门的导流水道、一个地底的发电厂、一个调制水坝、长达24公里的输水隧道以及其他结构。该水坝蓄水池可容纳6250万立分米的水量,在全面供应水位的面积是大约430公顷,地底发电厂可发600兆瓦电力,平均每年发电量是约520兆瓦时。该发电厂将扮演高峰时间的辅助发电厂,为全国每日约5小时的电力需求高峰时间提供额外电力。

 

吉打州锡县耗资1亿4千万零吉的柏里斯水坝今年即将动工,估计将可发电100兆瓦,同时也可为当地的工业及农业地区提供用水。

 

巴昆水坝是近期列入的新计划。这个将设在砂劳越拉让江上游的工程耗资150亿零吉。这项曾于1990年被搁置、而后于1994年复工的大型计划将开发69,500公顷的森林地带,其中大部分已因伐木以及迁徙农耕活动而受到破坏,而其余则为野生动物富饶的原始森林。该计划也将导致来自肯雅(Kenyah)、加央(Kayan)、拉汉南(Lahanan)。乌吉(Ukit)和普南(Penan)族的原住民,必须迁离他们原本散布在巴类河(Sg. Balui),即拉让江支流附近一带的家园。巴昆水坝的集水林区横越拉让江流域,面积为50万公顷。据报道,这项水力发电计划的总发电潜力介于16,000-20,000兆瓦之间。原先计划中的发电量为2,400兆瓦,预定于2005年完成后来,政府基于技术性以及经济因素而暂搁计划。

 

本国水力发电系统正开始面对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水源短缺的危机。其中一例即是霹雳州的天猛公水坝。该水坝供应霹需州33%(约每0207兆公升)经过处理的水,同时每日可发电340兆瓦。不过,今年初该水坝面对水位严重下降几至很低水平的问题,迫使霹雳州水利局和国家能源公司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包括降低释水量、装置浮桥抽水机和制造人造雨。

 

由于伐木和开发森林活动的管制不当导致集水区遭受破坏,其他州属的水坝也面对水源降减的问题。例如在乌鲁慕达集水区因伐木与开发森林活动已影响到柏都和慕达水坝的水源,这两个水坝在慕达农业发展局灌溉计划为数千公顷的稻田提供水利。

 

国家能源公司目前正研究大马其他辅助源的可能性。其中一个受评析的是在本国内某些岛屿进行风力发电。这种分散投注低风险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国家发展进入不同阶段,人类对水源的应用也可分为3个阶段;目前大马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必须透过建水坝和灌溉计划来获取水源。我国同时也考虑推行跨越河域的输水计划,使水供分布更均匀。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永续性的水源,妥善用水就很重要。其实,人民也开始体会到管控用水需求的重要,这乃进入第三阶段的特点之一。也就是说,广泛用水”(extensive use)的习惯必须取代"集中用永M(intensive use)的习惯,把水视为商品,而不再是自动的公共设施。目前,与供应水的成本比较,大马的水费偏低,环境成本也不被计算在内,而是由政府负担。

 

水源管理有代价

 

很多落后和发展中国家为了食物和能源而不惜置环境代价于度外。水供的环境代价包括在供应阶段引起的含水层被破坏、河流筑坝、湿地被开发,以及排置废水阶段引起的土壤侵蚀、工业废水和污水问题。世界银行所展开的研究曾显示,开发新水源计划所牵涉的环境成本通常比既有计划高23倍。以大马为例,所有以发展为名的计划,国家都必须支付目前和将来的代价。一个国家绝不能在经济分析中扣除生态环境的价值。

 

由于了解到水源是所有社经发展的先决条件,大马发展计划向来都很重视水源发展。在第6大马计划下,水源领域获得全国拨款的7%,在这之下,水供(75%)、污水处理(15%)和城市排水系统(10%%)是3个主要项目。

 

中期和长期措施包括开发新水源和新的输水系统、提高清水处理设施的效率、设立中央污水处理系统、实行污染控制措施和改善排水系统。为解决分布问题,当局正在考虑跨州或跨河域输水的可能,另一方面,也鼓励私人界积极参与水源与能源的发展。

 

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

 

环境的保护和管理,若没有妥当的法律限制,也将徒然无效。大马环境保护的责任落在科学、工艺及环境部属下、于1976年成立之环境局身上。大马1974年环境素质法为所有与污染相关活动的法律机制。以下为部分与水源有关的法令和条例:

 

•马来联邦淤泥(控制)条例(1922

•环境素质法令(1974制定,1985修定)

•环境素质(指定场地)(原棕油)条例(1977制定,1982年修定)

•环境素质(指定场地)(1978制定,1980年修定)

•环境素质条例(污水和工业界废水)(1979

•全国林业法令(1984制定,1993修定)

•环境素质(指定活动)(环境影响评估)条款(1987

•环境素质(指定活动)(列明废料与废料弃置设施)条例(1989

 

大马对环境保护的法律可说是严密的,然而,环境局的监察以及执法单位仍有待加强,而应时地修改条例以及训练控管人员仍需持续地进行。

 

一些生态环境的考量

 

1)雨林的大型水坝

 

大马政府时常陷入为解决当前社经发展需求而舍弃生态与文化长远永续性的窘境,因此招致环保人士的激烈抨击,特别是建造大型水坝解水荒的情形,因它所取得的社经效益将无法抵消其对生态以及原住民文化所无可避免造成的长远损失。过去大部分例子显示,在最终的决策上,迫切的发展需求总是超越对环境保育的诉求。但不可忽略的是,发展的代价不只是在社会和经济层面,也应概括环境与精神文化层面。何况,生态环境的素质将会是资源开发能否持续的最后界限。

 

建造水坝必须对河流及集水区掌握充足的资料和知识,每一个水坝都不尽相同,它在不同时间、空间上产生的影响力可能很深远。一般上,河流生态学者都认为,截河筑坝的做法会破坏生态。水坝也很容易导致淤泥沉淀,特别是在热带地区,而这是造成世界上许多水坝无法有效操作的原因。淤泥沉淀的问题会造成水库储水量下降、上游洪水频仍、汲水点堵塞、涡轮破损以及下游土壤加积或侵蚀的问题。这对于发电水坝而言,将减少涡轮使用期限和增加汲水点堵塞的可能,然而对于供水计划来说,储水量下降却可能导致水的供应受到影响。所以,在建造水坝时,必须把淤泥因素造成的水坝使用年限也计算在内。

 

建造水坝也无可避免地将影响到集水区和森林地带的野生动植物,这些动植物的多元化使大马被瞥为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超级大国之一。森林在水文系统和盆地水分的平衡上也扮演重要角色。天然森林能储存38%的水分,橡胶园27%,油棕园16%。很明显地,在储存水分方面,农作物园丘是不能够取代天然森林的。

 

在第6大马计划下的主要计划包括:

 

•保留1273万公顷的土地为永久森林,116万公顷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每年修复101,300公顷已被砍伐的土地,保护165万公顷为永久森林,取缔破坏红树林的活动,管制河流污染,保护水质。

•推行占9万公顷的植林计划,在荒废的农业地种林,并美化城市地区。

 

2)修复遭过度改道的河流

 

河流是对外因素敏感的天然资源。在大马,有不少河流因防洪、改进排水或防河岸侵蚀的缘故而被改道或导流,这通常导致湖泊、浅滩减少了,水流受阻挠,河岸植物减少使河水温度升高,河床淤泥沉积而引发水灾。这所有因素加在一起会大大影响到河流生物,包括鱼类,水生植物,无脊椎动物等。河流被过度改道也将导致邻近地底水位降低,最终连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命也会受影响。为了恢复生态的健全,这些已遭过度改道的河流必须予以修复。

 

3)把沼泽地辟为水产养殖场

据研究显示,大马37个湿地(主要是红树林和煤碳沼泽林)当中,有10个湿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另一名研究员指出,大马的9%红树林面积已被辟为水产养殖场。沼泽地对环境生态相水文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储存水分之外,沼泽地也可防止海水渗入地下含水层,也是灌溉田地和当地人食用水的来源,如果没有地下水的补充,当大型水产养殖场从含水层大量抽取水分后,就可能引起土地沉降、海沙侵蚀、水源短缺、水质转坏等后果,一般来说,在沼泽地开辟水产养殖场只能持续几年而已。其中产生的问题包括饮用水耗尽、土质含有硫酸盐和受污染,而受到过度开发的沼泽地,极少能恢复原有的生态素质。

 

沼泽地会大肆被辟为水产养殖场的原因在于决策者的环保意识薄弱。其实沼泽地可进行其他更具持续性、同时也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发展,建立自然公园是一例,当然这必须以沼泽地生态保护的知识作为基础,包括建立一套计算成本和利益的分析法,而这也是湿地保护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知识差距和研发的重要

 

自然生态系统既复杂、生动且不断变化,人类对它只能算一知半解。在淡水生态的管理中,我们只是把可行的科学知识与资料应用在这些系统。在拟定一个理想的淡水管理政策时,需要照顾到3种因素:可检验的目标、对水文系统的知识和充足的数据。否则的话,管理将是无效的。把尚可开发的水源量化是科学家的工作;确保水源的开发不超出可持续的限度则是管理者的责任。这样,我们才可以把超过了环境需求的水源配给其他用途,而不必担心源头遭到破坏。此外,有关水源的经济与政治的决策也须考虑到全球暖化的潜伏威胁。

 

大马仍需要在科学、工艺以及研究与发展(R&D)领域有专长的高层人力资源,政府也已注意到这一点。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必要鼓励各机构的合作,以加强对淡水生态系统的认识。研究与发展工作除了要决定方向和优先秩序,更重要的是制定完善的研究议程,同时发展新的环境管理工艺和培训更多人才。

 

私人界角色应扩大

 

在未来几年,私人界在大马经济发展的参与将会更大,也有较多本地私人公司的环保意识已提高,这是否表示所有本地及海外公司在赚取盈利的同时,也将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剥夺?毫无疑问,商业界对环境的贡献很重要,也是大受鼓励的。一些跨国大企业已主动发起本身的环保运动。我们也应该为中小型企业拟定行动纲领作为指导。其中一种做法是为商业领域的管理人举办相关的座谈会,此类场合除了让各界企业人员得以与国家甚至国际环保领袖吸取经验,也可通过讨论来克服个别企业的难题,提供机会让参与者认识其他行业,扩展经营的视野,不失为一种有效培养企业人士对环保的责任感的方法。

 

在大马,水已成为一种策略性的资源。大马人民对水的需求已对脆弱的淡水生态形成压力,这进而破坏水质,影响民生。不久前发生的雪州冷岳河受污染一事可说已拉响了警钟。天然的淡水生态具有吸收与缓和外来干扰因素的自然作用,但一旦超过限度,这种天然的功能就告失效。增进这一方面的知识正是科学应扮演的角色。

 

就目前而言,水源管理最缺乏的是明确的准则和完善的决策。我们对陆地淡水生态仍然所知有限,当我们在知识上仍存有许多差距时,就不可能得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可能姑在脆弱的科学基础上进行有效而且符合经济效益的管理,首先,国内科学界人员和资源管理者应该做出努力,尽快制定一项全国水源研究议程,同时注入资金和研究人才,并且鼓励跨领域的长期研究工作,以便发展出管理和技术,更精确地鉴别何谓自然变化和人为干扰。制定水源研究议程的目标之一,是拟定一个指导纲领,以便建立长远的基本设施,以面对未来的需求。

 

水源研究的优先秩序

 

水源研究议程应该注重基础生态研究,包括它与社会及整体环境的长远关系,与水相关的课题也超越了环境的范围,还包含r生物多样性、水供危机、公共卫生和生活素质等问题,因此,也并非单一机构所能独力进行的。

 

整体的研究与管理是最有效的,本国科学家应在研究水源问题的根本因素时采取整体性的方法,确认环境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唇齿相依的。

 

简单来说,研究的优先考虑应该如下列:

•如何预测因水文系统受干扰而引起的环境变迁?

如何加强对人为活动与维持生物界平衡的互动关系?

•如何发展出能有效而可靠地评估人类活动对淡水生态的影响的工具?

•如何建立可迅速克服水源新问题的科学设备?

 

我们应注重的3项主要的课题是:(1)水源存缺的问题、(2)淡水生态的完整性、(3)人民的卫生与安全。研究议程应支持的4个科学领域分别是:(1)淡水生态的修复与重建、(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水文系统受到干扰对水流模式的影响、(4)淡水生态所带来的好处。

 

此外,研究议程也应鼓励更具调适性的管理方式,因为水源问题往往牵涉的是管理和决策层面,建立一种科学-管理-政策的伙伴关系。资源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该在科学研究方面做投资,而科学家也须要为前者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料。

 

至于在推行的工作上,当前的需求应为:

•成立一个淡水生态与生物中心

•设立长期性的淡水生态研究场地

•加强专业界及学生的淡水生态教育

 

无可否认;随着大马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马人的生活素质已经大大改善,而为确保未来的永续发展,水源与土地的管理必须符合环保原则。就水源管理而言(包括水力发电),我们有必要检审过往的大型发展计划所引起的影响,以免重蹈覆辙,因为历史个案对前瞻性的管理亦十分重要。

 

一个永续发展的社会将可兼具技术与经济的效益,重要的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长远性与短期性目标之间必须谨慎求衡,同时生活的素质与平等性也应并重。在大马〈2020宏愿〉的第一项声明谓: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马将确保珍贵的自然资源不受破坏;土地将常保肥沃及富有生产力、空气洁净、水源不会遭受污染、森林亦保有生机。”即已明确地刻划出如此愿景。

 

为了确保能将珍贵的天然资源传给我们的下一代,目前就应采用妥善的管理,对过去形成的破坏应予以修复,而在未来则应转向更严谨和具有敏感性的策划。

 

12-07-1999《南洋商报》)